這樣言之鑿鑿的指認加之對方這般態度,身邊的那些原本已經準備當作笑話離開的胥吏又重新謹慎了起來。
其中一名胥吏說著:“將臉上的布帛拿下來,抬起頭讓我看看!”
他如此說也隻是循例問話,即使是逃犯他也沒有畫像認不出對方的臉。
不過這樣循例問話也會使得心中有鬼的人害怕,果然王川在這一番話下已經生出逃跑的念頭。
他這些日子在這裏都是緊繃著的,加上又經曆這樣的詢問,自然也掩飾不住的亂了心神。
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哪裏有那麽高的心裏素質,被人指認到有人從中斡旋,再到被再次問詢身份,他的心裏可謂是經曆了上下幾次的顛簸碰撞。
若是被這些胥吏給抓住定然會送給楊係一派官員領賞,等待他的又是何種結果。
對於自己有幾斤幾兩他還是知道的,他心中還在想著等待逃到了汴京,若是實在沒辦法洗脫罪名,那就在汴京做了一個隱姓埋名的富家翁,也勝過了如今這般提心吊膽風餐露宿的生活。
他推開身後的兩名弓手,竟然選擇了毫不猶豫的逃跑,如這種以工賑災的事情,也並非是什麽大動亂,所以官府派來的都是原本縣衙的弓手。
這些弓手都是當初跟著自己縣令逃難的,對於彌勒教的動亂可謂是有深切感受,所以整個人都是猶如驚弓之鳥。
竟然在王川微微推搡之下就逃開了,他們竟然沒有絲毫抵抗一般。
這說起來實在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那原本登記作冊的胥吏,也是覺得臉上臊的慌,自己剛剛竟然當真覺得是民夫,因為心中鬱結胡亂指認。
如今看來自己身為一介吏員竟然不如一個普通百姓,如今隨著西北六路的胥吏改革,其他各地也慢慢的推行下去了。
所以他們都是一個個的十分憂心,因為隨著吏員的門檻提高,那麽官府對於他們的考核自然也會嚴苛一些。
精通術算都是基本,如今這麽大的功勞竟然差點就從自己的手上溜走,自己此刻都在怨恨自己的愚蠢。
他在後麵大喊著:“抓住他啊!抓住亂黨餘孽乃是大功勞!”
隨著他的這番話說出來,原本還有所顧及的弓手,如同見到了金銀財寶一樣,此刻那哪裏是什麽亂黨賊人,那分明就是他們立功的大恩人。
可是他們剛剛的慢上片刻的功夫,早就讓王川跑出好遠,原地大部分青壯都是愣神在原地。
隻有何屠夫和那個黑瘦的漢子衝在了前麵,將王川死死的壓在身下,黑瘦漢子啐了一口唾沫說著:“虧我如此信任你,你竟然是亂黨餘孽,真是我瞎了眼了!”
而何屠夫竟然就要直接下死手了,最後還是身後跑過來的官吏氣喘籲籲的說著:“好漢且慢,此人暫時殺不得,需要暫時交由官府處置!”
而王川被壓在身下還在掙紮,嚷嚷著:“我不是那亂黨餘孽,我不是...”
那黑瘦漢子罵到:“被抓住了都是這般說,若不是怎麽會想要逃!”
說著不由他繼續說話,就用他脖頸上的布帛塞進嘴裏,使得王川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
汴京之繁華使得第一次來到大宋都城的張儉久久不能心情平複,他心裏有些明白為何遼國為何會有一些野心勃勃的人,想要對於這個富庶的鄰國虎視眈眈了。
實在是這樣美麗如同畫卷的地方,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也想將此處盡攬己懷。
身邊的大宋官員看著他目不暇接的模樣,隻當時對方被大宋的繁華盛景所攝。
所以也是在一旁笑著說:“使臣可是未曾見過大國之瑰麗,這般盛景想必是在遼國看不到的!”
張儉笑著說:“大宋還吟誦詩詞而我大遼好騎馬射箭,各有不同,哈哈!”
他發出爽朗的笑聲而大宋陪同的官員卻是麵色不愉,他自然知道為何對方會這般神情。
說沒見過大宋的大國瑰麗就是暗諷遼國並非大國,而張儉迴以大宋好吟誦詩詞而遼國騎馬射箭,就是譏諷大宋文弱而大遼武備興隆。
所以這位綠袍的官員方才會露出這幅神情,原本隻是想要譏諷一下對方,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有如此急智。
不僅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不動聲色的辯駁了迴去,有時候並不是所有正派的角色都能夠如同話本中那樣在言語上逞利。
此刻在大宋的國土上自然是大宋的官員是站在偉正的位置上,而遼國就是話本中反派擔當。
不過看起來遼國使臣卻是那個更加勢弱的那個角色,等到大宋的官員拂袖離開,住在安排的驛站裏,關上門後他的臉色方才徹底陰沉了下來。
那人就是為了想要譏諷迫使他失態,使得讓遼國丟了顏麵,讓這些宋人再給遼國加上蠻夷之國的名號。
要知道如今無論是大宋還是大遼都是自詡乃是中原正統,他們同西夏是完全不同的。
而大宋與遼國簽署的澶淵之盟所謂的兄弟之國,也是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了遼國正統。
如今他作為使臣前來大宋就是來質問的,因為大宋已經有數年未曾繳納歲幣了。
要知道按照澶淵之盟的規定,大宋需要輸送歲幣三十萬給遼國,歲幣其中包括了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從此為兄弟之國,互不征伐,雙方約定了互通貿易。
可是如今大宋雖然未曾與遼國正式宣戰,可是卻是私下的動靜不小,去年冬末拿下了黃嵬,這是一處長城以南三十裏的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
這處地方是備受爭議的地方,在遼國看來這是遼國的領土而在大宋看來這是大宋的領地,不過卻是一直乃是被遼國所占領。
可是去年冬末大宋的邊軍竟然突然發起襲擊,將此處的守軍盡數剿滅,拿下了遼國的疆土版塊的這塊領地。
大宋不繳納歲幣,彼此就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做沒有看見,畢竟如今的大宋愈發強盛,而遼國卻是麵臨著繼續安定的局麵,所以就當是吃下這個啞巴虧。
不說出來也就是當作保全自己的顏麵,三十萬歲幣也就是如今大宋的一縣的財政收入而已,不過這是事關顏麵的問題,隨著大宋實力慢慢強盛,自然不願意繼續當這個冤大頭。
可是如今大宋公然侵占了遼國疆域,那性質就完全變了味,這就是大宋公然在試探其底線了,若是連這個虧都可以當作視而不見,那麽接下來就可能是再進一步了。
張儉絕對不是同其他遼國大臣那般隻知道揮舞拳頭而不知道用腦思考問題,他自小飽讀詩書,才華出眾,參加科舉後高中進士。
從當地幕官開始作為為政的起點,他在基層為官性子剛直,從來不會為了諂媚上司,而誇張矯飾言語。
而恰巧他的上級官員,對於漢人官員並沒有任何異樣眼光,加之當時的遼聖宗大力提拔漢人官員,所以他也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不過如今在遼國關於他受到先帝看重,還被編出了一個應夢賢臣的荒誕故事,當然這件故事背後自然不是有人想要給他造勢,而是想要暗諷他不過是走運而不是有能力。
傳聞中遼聖宗做夢夢見了有四個人服侍他,而給他們沒人賞賜了兩口食物。
而恰巧有一日他去往雲中一帶出遊打獵,按照契丹的慣例,每個地方在皇帝到來的時候,當地的長官都需要獻上貢品,而節度使告訴遼聖宗說,本地沒有特產,唯一的寶物也就是張儉了。
而這個儉字恰好分開就是兩人,若是牽強附會的與那兩口應上了,這樣的故事自然是聽起來十分荒誕,不過卻恰不住有人對於這樣傳奇故事深信不疑。
如今的皇帝乃是遼聖宗的太子,也是如今的遼國皇帝耶律宗真,在平定了生母的造反動蕩後,也是十分重用這位先帝時期的重臣。
如今的張儉頭發花白還需要出使大宋,當真是遼國的國之柱石,也是耶律宗真能夠倚重的老臣了。
因為他心裏明白如今的大宋與遼國的地位已經調換過來了,自從甘州那一戰,大宋在展示自己的武力同時也擊碎了遼國最後的驕傲。
而偏偏一些遼人卻是守著那脆弱的自尊心,認為大宋不過逞一時之利,依舊是他們印象中那個文弱的大宋,即使打勝了也會認輸。
可是大宋斷了歲幣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撕毀了條約,你如何不服那就打過來,可偏偏有些人卻是如何都看不清楚。
他想要在不得罪大宋的前提上還要保住遼國的顏麵,這種事情如何能夠交給那些頭腦發達的家夥身上。
隻有將這份重任交給老成持重的張儉才是最好的選擇,而無疑耶律宗真眼下的決定是最為妥當的。
身邊的副使蕭英,並不是漢人而是出自遼國的大族蕭家,此人一身青衣儒衫,活脫脫的一幅大宋文人的打扮。
因為不是大宋的大禮儀的時候,不需要身著遼國使者的正裝,可是身為遼國蕭家的族人,可是卻是宋人的儒生服飾這在遼國絕對是一件十分希冀的事情。
而蕭英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陛下所說的那一句,昔有趙國的胡服騎射,如今遼國自然也可以從文化上效彷大宋,以圖富強。
蕭英並非是那等曲意逢迎的奸臣,而是精通漢文化的遼國大臣,派來張儉的麵前也絕對不是因為不信任老臣,而是覺得他能夠幫到對方。
此刻的蕭英看著張儉在言語之上力搓宋人官員的顏麵,也是笑著恭維道:“您機智能變,宋人竟然在您的麵前賣弄實在是徒增笑話!”
張儉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笑意,反而是皺著眉頭沒有半點剛剛和宋人談笑風生的模樣。
他心裏的壓力實在太大,他歎了一口氣道:“大宋的強大,在他們的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可以看出來!”
“昔日我遼國強大之時,而宋國積弱所以宋人的官員在我遼國使臣麵前都是盡顯諂媚之態,如今出言譏諷我大遼乃是小國,這不是在言語上逞利,而是在他的心中我遼國已經遠遠不及大宋了!”
蕭英也是一臉嚴肅,說道:“您是說大宋不懼一戰?”
與其說這是一個反問還不如說是陳述事實,在蕭英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桉隻是不願意相信而已。
他所期待的不過是張儉搖頭,可是二人都是身為此番出使的大臣,若是盲目自信分不清形勢,這並非好事隻會給遼國徒增禍事。
而張儉卻是頷首,張儉這番言語加之此番來到大宋的這幅姿態,都無不打好了最差的準備了。
他明白了此行張儉這位老臣,出行的時候命人抬著幾幅棺材,這不是表現自己強硬姿態,而是已經做好了以死相挾的準備了。
說實話蕭英對於這件事情是有所排斥的,若是給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如今自己正值壯年,理應在陛下身邊扶持,中興遼國恢複往日的強盛。
可是叩問內心的真實想法卻是,張儉已經這把年紀了,這一生也活的差不多了,即使將性命留在了大宋也說得上壽終正寢了,而且還能留的一個好名聲。
可是自己出身蕭家,將來應該有更好的前途,可能還會成為遼國的宰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那個尊貴之人,不應該就這麽死在了這裏。
他沉聲說道:“您莫要做如此最壞打算,您乃是我遼國的柱石,豈能死在大宋!”
張儉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透過窗戶,看著外麵大宋汴京的盛景,他這個位置恰好就可以看見汴京的大相國寺。
“真是令人羨慕的地方啊!若是能夠埋身於此也未嚐不可啊!”
他話中的意思自然不是貪圖大宋汴京的繁華,而是在告訴蕭英,他的想法是不會變更的,同樣他也知道蕭英的心中所想。
對於張儉而言,如今根本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其中一名胥吏說著:“將臉上的布帛拿下來,抬起頭讓我看看!”
他如此說也隻是循例問話,即使是逃犯他也沒有畫像認不出對方的臉。
不過這樣循例問話也會使得心中有鬼的人害怕,果然王川在這一番話下已經生出逃跑的念頭。
他這些日子在這裏都是緊繃著的,加上又經曆這樣的詢問,自然也掩飾不住的亂了心神。
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哪裏有那麽高的心裏素質,被人指認到有人從中斡旋,再到被再次問詢身份,他的心裏可謂是經曆了上下幾次的顛簸碰撞。
若是被這些胥吏給抓住定然會送給楊係一派官員領賞,等待他的又是何種結果。
對於自己有幾斤幾兩他還是知道的,他心中還在想著等待逃到了汴京,若是實在沒辦法洗脫罪名,那就在汴京做了一個隱姓埋名的富家翁,也勝過了如今這般提心吊膽風餐露宿的生活。
他推開身後的兩名弓手,竟然選擇了毫不猶豫的逃跑,如這種以工賑災的事情,也並非是什麽大動亂,所以官府派來的都是原本縣衙的弓手。
這些弓手都是當初跟著自己縣令逃難的,對於彌勒教的動亂可謂是有深切感受,所以整個人都是猶如驚弓之鳥。
竟然在王川微微推搡之下就逃開了,他們竟然沒有絲毫抵抗一般。
這說起來實在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那原本登記作冊的胥吏,也是覺得臉上臊的慌,自己剛剛竟然當真覺得是民夫,因為心中鬱結胡亂指認。
如今看來自己身為一介吏員竟然不如一個普通百姓,如今隨著西北六路的胥吏改革,其他各地也慢慢的推行下去了。
所以他們都是一個個的十分憂心,因為隨著吏員的門檻提高,那麽官府對於他們的考核自然也會嚴苛一些。
精通術算都是基本,如今這麽大的功勞竟然差點就從自己的手上溜走,自己此刻都在怨恨自己的愚蠢。
他在後麵大喊著:“抓住他啊!抓住亂黨餘孽乃是大功勞!”
隨著他的這番話說出來,原本還有所顧及的弓手,如同見到了金銀財寶一樣,此刻那哪裏是什麽亂黨賊人,那分明就是他們立功的大恩人。
可是他們剛剛的慢上片刻的功夫,早就讓王川跑出好遠,原地大部分青壯都是愣神在原地。
隻有何屠夫和那個黑瘦的漢子衝在了前麵,將王川死死的壓在身下,黑瘦漢子啐了一口唾沫說著:“虧我如此信任你,你竟然是亂黨餘孽,真是我瞎了眼了!”
而何屠夫竟然就要直接下死手了,最後還是身後跑過來的官吏氣喘籲籲的說著:“好漢且慢,此人暫時殺不得,需要暫時交由官府處置!”
而王川被壓在身下還在掙紮,嚷嚷著:“我不是那亂黨餘孽,我不是...”
那黑瘦漢子罵到:“被抓住了都是這般說,若不是怎麽會想要逃!”
說著不由他繼續說話,就用他脖頸上的布帛塞進嘴裏,使得王川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
汴京之繁華使得第一次來到大宋都城的張儉久久不能心情平複,他心裏有些明白為何遼國為何會有一些野心勃勃的人,想要對於這個富庶的鄰國虎視眈眈了。
實在是這樣美麗如同畫卷的地方,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也想將此處盡攬己懷。
身邊的大宋官員看著他目不暇接的模樣,隻當時對方被大宋的繁華盛景所攝。
所以也是在一旁笑著說:“使臣可是未曾見過大國之瑰麗,這般盛景想必是在遼國看不到的!”
張儉笑著說:“大宋還吟誦詩詞而我大遼好騎馬射箭,各有不同,哈哈!”
他發出爽朗的笑聲而大宋陪同的官員卻是麵色不愉,他自然知道為何對方會這般神情。
說沒見過大宋的大國瑰麗就是暗諷遼國並非大國,而張儉迴以大宋好吟誦詩詞而遼國騎馬射箭,就是譏諷大宋文弱而大遼武備興隆。
所以這位綠袍的官員方才會露出這幅神情,原本隻是想要譏諷一下對方,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有如此急智。
不僅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不動聲色的辯駁了迴去,有時候並不是所有正派的角色都能夠如同話本中那樣在言語上逞利。
此刻在大宋的國土上自然是大宋的官員是站在偉正的位置上,而遼國就是話本中反派擔當。
不過看起來遼國使臣卻是那個更加勢弱的那個角色,等到大宋的官員拂袖離開,住在安排的驛站裏,關上門後他的臉色方才徹底陰沉了下來。
那人就是為了想要譏諷迫使他失態,使得讓遼國丟了顏麵,讓這些宋人再給遼國加上蠻夷之國的名號。
要知道如今無論是大宋還是大遼都是自詡乃是中原正統,他們同西夏是完全不同的。
而大宋與遼國簽署的澶淵之盟所謂的兄弟之國,也是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了遼國正統。
如今他作為使臣前來大宋就是來質問的,因為大宋已經有數年未曾繳納歲幣了。
要知道按照澶淵之盟的規定,大宋需要輸送歲幣三十萬給遼國,歲幣其中包括了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從此為兄弟之國,互不征伐,雙方約定了互通貿易。
可是如今大宋雖然未曾與遼國正式宣戰,可是卻是私下的動靜不小,去年冬末拿下了黃嵬,這是一處長城以南三十裏的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
這處地方是備受爭議的地方,在遼國看來這是遼國的領土而在大宋看來這是大宋的領地,不過卻是一直乃是被遼國所占領。
可是去年冬末大宋的邊軍竟然突然發起襲擊,將此處的守軍盡數剿滅,拿下了遼國的疆土版塊的這塊領地。
大宋不繳納歲幣,彼此就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做沒有看見,畢竟如今的大宋愈發強盛,而遼國卻是麵臨著繼續安定的局麵,所以就當是吃下這個啞巴虧。
不說出來也就是當作保全自己的顏麵,三十萬歲幣也就是如今大宋的一縣的財政收入而已,不過這是事關顏麵的問題,隨著大宋實力慢慢強盛,自然不願意繼續當這個冤大頭。
可是如今大宋公然侵占了遼國疆域,那性質就完全變了味,這就是大宋公然在試探其底線了,若是連這個虧都可以當作視而不見,那麽接下來就可能是再進一步了。
張儉絕對不是同其他遼國大臣那般隻知道揮舞拳頭而不知道用腦思考問題,他自小飽讀詩書,才華出眾,參加科舉後高中進士。
從當地幕官開始作為為政的起點,他在基層為官性子剛直,從來不會為了諂媚上司,而誇張矯飾言語。
而恰巧他的上級官員,對於漢人官員並沒有任何異樣眼光,加之當時的遼聖宗大力提拔漢人官員,所以他也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不過如今在遼國關於他受到先帝看重,還被編出了一個應夢賢臣的荒誕故事,當然這件故事背後自然不是有人想要給他造勢,而是想要暗諷他不過是走運而不是有能力。
傳聞中遼聖宗做夢夢見了有四個人服侍他,而給他們沒人賞賜了兩口食物。
而恰巧有一日他去往雲中一帶出遊打獵,按照契丹的慣例,每個地方在皇帝到來的時候,當地的長官都需要獻上貢品,而節度使告訴遼聖宗說,本地沒有特產,唯一的寶物也就是張儉了。
而這個儉字恰好分開就是兩人,若是牽強附會的與那兩口應上了,這樣的故事自然是聽起來十分荒誕,不過卻恰不住有人對於這樣傳奇故事深信不疑。
如今的皇帝乃是遼聖宗的太子,也是如今的遼國皇帝耶律宗真,在平定了生母的造反動蕩後,也是十分重用這位先帝時期的重臣。
如今的張儉頭發花白還需要出使大宋,當真是遼國的國之柱石,也是耶律宗真能夠倚重的老臣了。
因為他心裏明白如今的大宋與遼國的地位已經調換過來了,自從甘州那一戰,大宋在展示自己的武力同時也擊碎了遼國最後的驕傲。
而偏偏一些遼人卻是守著那脆弱的自尊心,認為大宋不過逞一時之利,依舊是他們印象中那個文弱的大宋,即使打勝了也會認輸。
可是大宋斷了歲幣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撕毀了條約,你如何不服那就打過來,可偏偏有些人卻是如何都看不清楚。
他想要在不得罪大宋的前提上還要保住遼國的顏麵,這種事情如何能夠交給那些頭腦發達的家夥身上。
隻有將這份重任交給老成持重的張儉才是最好的選擇,而無疑耶律宗真眼下的決定是最為妥當的。
身邊的副使蕭英,並不是漢人而是出自遼國的大族蕭家,此人一身青衣儒衫,活脫脫的一幅大宋文人的打扮。
因為不是大宋的大禮儀的時候,不需要身著遼國使者的正裝,可是身為遼國蕭家的族人,可是卻是宋人的儒生服飾這在遼國絕對是一件十分希冀的事情。
而蕭英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陛下所說的那一句,昔有趙國的胡服騎射,如今遼國自然也可以從文化上效彷大宋,以圖富強。
蕭英並非是那等曲意逢迎的奸臣,而是精通漢文化的遼國大臣,派來張儉的麵前也絕對不是因為不信任老臣,而是覺得他能夠幫到對方。
此刻的蕭英看著張儉在言語之上力搓宋人官員的顏麵,也是笑著恭維道:“您機智能變,宋人竟然在您的麵前賣弄實在是徒增笑話!”
張儉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笑意,反而是皺著眉頭沒有半點剛剛和宋人談笑風生的模樣。
他心裏的壓力實在太大,他歎了一口氣道:“大宋的強大,在他們的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可以看出來!”
“昔日我遼國強大之時,而宋國積弱所以宋人的官員在我遼國使臣麵前都是盡顯諂媚之態,如今出言譏諷我大遼乃是小國,這不是在言語上逞利,而是在他的心中我遼國已經遠遠不及大宋了!”
蕭英也是一臉嚴肅,說道:“您是說大宋不懼一戰?”
與其說這是一個反問還不如說是陳述事實,在蕭英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桉隻是不願意相信而已。
他所期待的不過是張儉搖頭,可是二人都是身為此番出使的大臣,若是盲目自信分不清形勢,這並非好事隻會給遼國徒增禍事。
而張儉卻是頷首,張儉這番言語加之此番來到大宋的這幅姿態,都無不打好了最差的準備了。
他明白了此行張儉這位老臣,出行的時候命人抬著幾幅棺材,這不是表現自己強硬姿態,而是已經做好了以死相挾的準備了。
說實話蕭英對於這件事情是有所排斥的,若是給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如今自己正值壯年,理應在陛下身邊扶持,中興遼國恢複往日的強盛。
可是叩問內心的真實想法卻是,張儉已經這把年紀了,這一生也活的差不多了,即使將性命留在了大宋也說得上壽終正寢了,而且還能留的一個好名聲。
可是自己出身蕭家,將來應該有更好的前途,可能還會成為遼國的宰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那個尊貴之人,不應該就這麽死在了這裏。
他沉聲說道:“您莫要做如此最壞打算,您乃是我遼國的柱石,豈能死在大宋!”
張儉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透過窗戶,看著外麵大宋汴京的盛景,他這個位置恰好就可以看見汴京的大相國寺。
“真是令人羨慕的地方啊!若是能夠埋身於此也未嚐不可啊!”
他話中的意思自然不是貪圖大宋汴京的繁華,而是在告訴蕭英,他的想法是不會變更的,同樣他也知道蕭英的心中所想。
對於張儉而言,如今根本沒有更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