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身為高麗國的皇子還有此番出使的正使都一同換下了身上那名貴舒適的錦袍,所以他們即使再不情願也不能假裝視而不見在原地裝傻充愣。
隻能勉為其難的將吳集所帶來的這些粗布麻衣穿在身上,好在這些衣服都是幹淨無異味穿在身上除去舒適度差了點,其他的倒也並沒有什麽難以適應的。
這士大夫富戶們和普通百姓的差異不是因為衣服的材料,而是衣服本就代表著身份的差異和懸殊。
如章曇和一眾左官穿上這些衣服就沒有這些高麗士子這樣猶豫,還需要做心理建設了!
倒不是說他們平日裏並沒有養尊處優的生活,而是相對於引起上級官員的嫌惡,不過是更換衣服算得了什麽,即使再沾點汙泥也不會覺得不妥當。
畢竟這都是為了自己能夠長長久久的坐在這個位置上,保持住當下養尊處優的生活。
他們存在著這種焦慮感所以顯得很主動,而這些高麗士子都是被迫接受所以表現的十分勉強。
就這樣一眾人在臨時搭建的遮掩處換起了衣服,換下了身上的雲紋官袍以及錦服穿上了粗布麻衣。
而跟隨來的一眾衙役和書吏,也是忙不迭的就要去拿衣服更換,他們這些人自然也要隨著過去。
可當章曇換下了那綠色的雲紋官袍,穿上了這藍色的短褐布衣,見到一眾衙役和小吏背負雙手目光頗有威嚴的道:“誰讓你們去拿的都給我放下,你們隨在身後成何體統,那些百姓見到難道不會生疑嗎?”
一眾衙役和小吏隻覺得眼前有種強烈的反差感,都要下意識的去嗬斥,可是想到眼前的可不是那些庶民,而是泌陽縣的知縣。
有時候穿上了粗布麻衣也不一定是普通百姓這些小吏和衙役心理感慨這是什麽世道,再去聯想到那水田裏還有一位一路經略就更覺得驚悚了。
而章曇心裏所想的除去口頭上所說的這層顧慮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你是什麽身份竟然和我穿同樣的衣服!
金魏英並沒有覺得不妥當,眼下的這點小事實在不足掛齒,他隻是好奇身為一地牧民官竟然折節與一些百姓打交道。
這水田就是指“周圍有隆起的田埂,能蓄水的耕地,多用來種植水稻,而不是特指的水生作物。
至少在此之前都是這樣的概念,而這也就離不開水利,能蓄水是水田的核心,而田埂是為蓄水服務的,蓄水又是為種水稻服務的。
金魏英雖然在高麗朝堂上擔任著台諫這樣的官員,但是對於水利農業也是有些了解的。
高麗從某種意義上是很像中原的翻版,他們同樣的也是農耕文化的國家,不過卻是沒有如大宋這樣的興修水利,沒有這樣豐饒良田。
不過無論是高麗和大宋種植的水稻都是旱生作物,隻需要用水澆灌就能夠自然生長。
可是如今的新良稻種乃是水生作物,水田也不再是以前狹意上的那種稱唿了。
而孫集依舊是一身公服,至於為何這金山村的農人百姓並不覺得驚訝,那是因為自楊秉來到了這金山鄉裏的時候,他們就將他當作了被縣衙管控的可憐人。
甚至安排了小吏特意看管著,金山鄉的農戶張七是在這裏世代耕農,如新種的稻種在祥符年間也曾發放過。
這是那稻種和以往的的稻種和以往的相差不大,所以百姓能夠很快適應下來。
當初位於西南路的泌陽縣也的確是屬於很早的那一批,而且有了很顯著的提升收成,那一天可謂是一個新收成。
隻是去年朝廷下放新稻種的時候,百姓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高的,畢竟已經有了成功先例在前,所以百姓也自然而然的應了下來。
可是沒成想待到收成的時候卻是發現了許多的稻苗都死了沒存活下來,以至於這些改換新種的地方怨聲載道。
不過好在朝廷也為了謹慎起見,隻是選擇了一處地方作為試驗田,西南路水利發達水田眾多,成了此番新種的實驗地。
好在隻是擇了一地實驗否則就不是怨聲載道而是沸反盈天了,當時彈劾的奏章可是堆滿了趙禎的桉前。
都是彈劾楊秉不顧民生誤了農時,最後還是朝廷減免了當地的賦稅方才平息了此事。
所以在張七的眼裏,這個外鄉人多半也是被官府的人脅迫的,方才在這金山鄉一待就是數月餘。
否則一個正常人,誰會繼續用著這稻種耕種那不是腦子不好嗎?
當初見有小吏隨行鄉人都有些悻悻的不自在,後來時間久了他們也就習慣了!
張七家中四口人,上有一個臥床的老父下有妻兒在,不過日子過的還算緊湊,如今也是過的更好了。
前些時日官府聽說要丈量田地,將自己家中耕種的兩畝李員外家中的田地分給了他,也就擺脫了佃農的身份。
這兩畝水田雖然當初也是他們家的,可是已經被買了去可沒有想到還有迴到自己的手中那一邊,對於未來的奔頭也更強了,甚至心裏想著多多掙錢,存一點給自家孩子讀書將來也能做官賺大錢。
並不是所有的底層百姓都有極高的覺悟,抱著精忠報國的念頭,讓孩子長大後科舉高中為民做主,更多的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改變自己家的命運。
擺脫庶民的身份光宗耀祖,讓祖宗的排位也能高高供起吃上香火,他們的希望就如此的簡單。
如今的大宋百姓甚至沒有形成家國的理念,畢竟在朝堂的士大夫眼裏隻有讀過書的士子才明白何為報效朝廷,為民請命之類的事情。
至於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種話在他們聽來實在是一件令人嗤笑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上層的人如此想而是自上而下都是如此想法。
倒不是底層百姓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就不如那些讀書人,而是如前人說的那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百姓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而武人連自己的尊嚴和生死都不能把控,怎麽讓他們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層次。
而丈量土地時之所以將田地分給如張七這樣的佃戶,倒不是他在西南路進行著打地主分田地的事情。
而是這些富戶有意的隱瞞著自己的田產,而問及都是這些田地乃是佃戶的私田,索性官府就遂了他們的願,將田地全部直接劃分給了那些佃戶。
這天上的太陽可真是毒辣的很,張七的皮膚常年累月的曝曬身上都是黝黑,也早就已經習慣了。
有些乏累了所以在田埂上坐著,上麵放著的是家中小兒子給他端來的茶水,可這也已經是難得的飲品了。
得了新田覺得開心的他,方才讓妻子去城裏買了幾斤粗茶,在這樣的時候絕對是難得解暑飲品。
而就是這樣的粗茶他也是不舍的很,隻有值此天氣方才舍得如此,而相比於那些上層人士飲茶繁瑣的點茶技藝。
底層百姓的方法會更為簡單直接一些,茶餅烘幹、碾碎、磨成末,然後將茶末放在茶碗裏,注入少量沸水即可。
不過這味道的確是不容恭維,這張七與楊秉就是鄰田,他坐在田埂上休息見到對方還在忙活。
於是笑著說道:“楊大,不要再忙活了,我家中娘子給我端來的新茶,快來嚐嚐味道如何?”
這楊大可真是一個奇人,為何如此說因為他竟然和自己等人一起在農田耕種,經這麽多時日的曝曬皮膚竟然沒有任何變化。
一個年輕人看起來細皮嫩肉的竟然和他們一樣如此吃苦耐勞,一開始還以為是官府的小吏,見到幹活這樣賣力就不這般想了。
畢竟官府裏那些人誰不是過的清閑,怎麽能夠忍受得了這樣的日子。
楊秉這些日子裏在此處化名楊大,見到對方唿喚也是笑著應答道:“來了!張大哥等一等我!”
張七雖然家中生活不算富裕,可是也是憐惜這個楊大是實誠人,自己旁敲側擊的告訴了他許多迴這個新苗就是官府欺騙他們的稻種,根本提高不了收成而且很難養活。
可是每次說到此事的時候對方就笑著應和不答,楊秉忙活完了手邊的事情方才也來到了田埂上。
張七拿來一個看起來破舊的碗盞放到了楊秉的麵前,然後小心翼翼的為其倒茶,看著那副小心的姿態還以為這茶葉如何珍貴呢?
他笑吟吟的說道:“楊大,我同你說若不是見你是個厚道人,我這樣的好茶可不輕易同人分享的!”
楊秉也不做答隻是頷首絲毫不設防的將茶水一飲而盡,在這裏不會有人知曉他的身份,一個農人也不會莫名其妙的向他投毒。
這是市麵上極為便宜的散茶,很便宜隻有那些行商還有過路的百姓會買這些散茶喝,如富戶還有讀書人和官員也是去茶坊中飲茶,都是上好的貢茶青團。
茶水入喉有些難受口味苦澀並不是好茶,而楊秉的臉上卻沒有任何的多餘嫌惡表情。
而是笑著說:“我家娘子茶藝也很不錯,如今卻是許久沒飲她煮的茶了,離家有些久了!”
而張七隻當是楊秉是離開家中在金田鄉耕種田地,也是安慰道:“哎,外麵的日子再好也不及妻兒在身邊,楊大啊,我勸你這稻種不要繼續種下去了,平白的浪費了多少時間!”
他還是沒有放棄勸楊秉放棄耕種這新稻種,看得出來他也是出於好心。
楊秉將碗盞放下,笑著說:“張大哥我還是想要試一試,若是真的收成能夠增大,來年也是一個豐收年!”
他的豐收年是大宋的豐收年,當初新的稻種下發下去的時候,朝廷的官員和楊秉都是固有思維,認為以前有成功的桉例隻要與以往一樣全國實施下去就好,若不是楊秉謹慎起見隻是擇一地實驗恐怕後果更加嚴重。
可是這一次失敗對於楊秉同樣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不過他吸收經驗決定自己親自動手。
楊秉說完後也是起身拿著農具下了田,不知南北土壤異性,耕稼異法自然是會有差錯的,隻能因地製宜。
延洲的綏德縣能夠成功那是西北地,並不代表著西南路能夠成功。
若是大宋真的能夠實現水旱相濟定然能夠大規模的提升稻種收成,如今這個時代農業依舊是第一生產力。
孫集穿著公服來到了楊秉所耕種的田地附近,張七就已經十分快捷的從田埂上起來,停止了繼續歇息。
雖然說對於孫集的存在已經熟悉,可並不代表可以將對方視若無睹。
孫集指著不遠處的一眾人,微微蹲下身子輕聲道:“相公,他們都已經來了,該如何安排?”
楊秉低著頭忙著農活道:“讓他們過來吧!”
張七離得近,見孫集離開後見到一眾人顯然都是朝著這邊過來。
於是問起身邊的楊秉:“楊大,那些人是過來做甚?”
楊秉道:“他們也是其他鄉裏的農人,想要看看我種的田栽下的新稻種過來取取經學習學習經驗!”
“哈哈,那不是和楊大你一樣白白浪費時間嗎?”
說著就繼續忙活著,孫集來到了一眾人麵前道:“各位,相公就在那裏等著諸位呢!”
眾人都是用手遮擋著毒辣的太陽,原以為是在那臨時搭建的涼棚見麵,沒成想竟然要去往那水田的田埂上。
見這些高麗使臣有些猶豫,身為泌陽縣知縣章曇卻是沒有任何的猶豫,向眾人說道:“各位使臣,本官便先行一步去拜見經略了!”
一眾左官也是微微頷首,在這裏作揖實在是太過奇怪了。
章曇離開後一眾左官也沒有多少猶豫跟了上去,這田埂上道路泥濘,他們腳下不是棉氈,皮革的鞋履,而是草鞋。
踩在地上都是濕潤滾燙的泥土,每走一步都是覺得泥濘難以前行。
金魏英見此都是微微皺眉,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可真正實施卻是十分艱難地事情。
知易行難就是這個道理!
隻能勉為其難的將吳集所帶來的這些粗布麻衣穿在身上,好在這些衣服都是幹淨無異味穿在身上除去舒適度差了點,其他的倒也並沒有什麽難以適應的。
這士大夫富戶們和普通百姓的差異不是因為衣服的材料,而是衣服本就代表著身份的差異和懸殊。
如章曇和一眾左官穿上這些衣服就沒有這些高麗士子這樣猶豫,還需要做心理建設了!
倒不是說他們平日裏並沒有養尊處優的生活,而是相對於引起上級官員的嫌惡,不過是更換衣服算得了什麽,即使再沾點汙泥也不會覺得不妥當。
畢竟這都是為了自己能夠長長久久的坐在這個位置上,保持住當下養尊處優的生活。
他們存在著這種焦慮感所以顯得很主動,而這些高麗士子都是被迫接受所以表現的十分勉強。
就這樣一眾人在臨時搭建的遮掩處換起了衣服,換下了身上的雲紋官袍以及錦服穿上了粗布麻衣。
而跟隨來的一眾衙役和書吏,也是忙不迭的就要去拿衣服更換,他們這些人自然也要隨著過去。
可當章曇換下了那綠色的雲紋官袍,穿上了這藍色的短褐布衣,見到一眾衙役和小吏背負雙手目光頗有威嚴的道:“誰讓你們去拿的都給我放下,你們隨在身後成何體統,那些百姓見到難道不會生疑嗎?”
一眾衙役和小吏隻覺得眼前有種強烈的反差感,都要下意識的去嗬斥,可是想到眼前的可不是那些庶民,而是泌陽縣的知縣。
有時候穿上了粗布麻衣也不一定是普通百姓這些小吏和衙役心理感慨這是什麽世道,再去聯想到那水田裏還有一位一路經略就更覺得驚悚了。
而章曇心裏所想的除去口頭上所說的這層顧慮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你是什麽身份竟然和我穿同樣的衣服!
金魏英並沒有覺得不妥當,眼下的這點小事實在不足掛齒,他隻是好奇身為一地牧民官竟然折節與一些百姓打交道。
這水田就是指“周圍有隆起的田埂,能蓄水的耕地,多用來種植水稻,而不是特指的水生作物。
至少在此之前都是這樣的概念,而這也就離不開水利,能蓄水是水田的核心,而田埂是為蓄水服務的,蓄水又是為種水稻服務的。
金魏英雖然在高麗朝堂上擔任著台諫這樣的官員,但是對於水利農業也是有些了解的。
高麗從某種意義上是很像中原的翻版,他們同樣的也是農耕文化的國家,不過卻是沒有如大宋這樣的興修水利,沒有這樣豐饒良田。
不過無論是高麗和大宋種植的水稻都是旱生作物,隻需要用水澆灌就能夠自然生長。
可是如今的新良稻種乃是水生作物,水田也不再是以前狹意上的那種稱唿了。
而孫集依舊是一身公服,至於為何這金山村的農人百姓並不覺得驚訝,那是因為自楊秉來到了這金山鄉裏的時候,他們就將他當作了被縣衙管控的可憐人。
甚至安排了小吏特意看管著,金山鄉的農戶張七是在這裏世代耕農,如新種的稻種在祥符年間也曾發放過。
這是那稻種和以往的的稻種和以往的相差不大,所以百姓能夠很快適應下來。
當初位於西南路的泌陽縣也的確是屬於很早的那一批,而且有了很顯著的提升收成,那一天可謂是一個新收成。
隻是去年朝廷下放新稻種的時候,百姓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高的,畢竟已經有了成功先例在前,所以百姓也自然而然的應了下來。
可是沒成想待到收成的時候卻是發現了許多的稻苗都死了沒存活下來,以至於這些改換新種的地方怨聲載道。
不過好在朝廷也為了謹慎起見,隻是選擇了一處地方作為試驗田,西南路水利發達水田眾多,成了此番新種的實驗地。
好在隻是擇了一地實驗否則就不是怨聲載道而是沸反盈天了,當時彈劾的奏章可是堆滿了趙禎的桉前。
都是彈劾楊秉不顧民生誤了農時,最後還是朝廷減免了當地的賦稅方才平息了此事。
所以在張七的眼裏,這個外鄉人多半也是被官府的人脅迫的,方才在這金山鄉一待就是數月餘。
否則一個正常人,誰會繼續用著這稻種耕種那不是腦子不好嗎?
當初見有小吏隨行鄉人都有些悻悻的不自在,後來時間久了他們也就習慣了!
張七家中四口人,上有一個臥床的老父下有妻兒在,不過日子過的還算緊湊,如今也是過的更好了。
前些時日官府聽說要丈量田地,將自己家中耕種的兩畝李員外家中的田地分給了他,也就擺脫了佃農的身份。
這兩畝水田雖然當初也是他們家的,可是已經被買了去可沒有想到還有迴到自己的手中那一邊,對於未來的奔頭也更強了,甚至心裏想著多多掙錢,存一點給自家孩子讀書將來也能做官賺大錢。
並不是所有的底層百姓都有極高的覺悟,抱著精忠報國的念頭,讓孩子長大後科舉高中為民做主,更多的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改變自己家的命運。
擺脫庶民的身份光宗耀祖,讓祖宗的排位也能高高供起吃上香火,他們的希望就如此的簡單。
如今的大宋百姓甚至沒有形成家國的理念,畢竟在朝堂的士大夫眼裏隻有讀過書的士子才明白何為報效朝廷,為民請命之類的事情。
至於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種話在他們聽來實在是一件令人嗤笑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上層的人如此想而是自上而下都是如此想法。
倒不是底層百姓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就不如那些讀書人,而是如前人說的那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百姓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而武人連自己的尊嚴和生死都不能把控,怎麽讓他們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層次。
而丈量土地時之所以將田地分給如張七這樣的佃戶,倒不是他在西南路進行著打地主分田地的事情。
而是這些富戶有意的隱瞞著自己的田產,而問及都是這些田地乃是佃戶的私田,索性官府就遂了他們的願,將田地全部直接劃分給了那些佃戶。
這天上的太陽可真是毒辣的很,張七的皮膚常年累月的曝曬身上都是黝黑,也早就已經習慣了。
有些乏累了所以在田埂上坐著,上麵放著的是家中小兒子給他端來的茶水,可這也已經是難得的飲品了。
得了新田覺得開心的他,方才讓妻子去城裏買了幾斤粗茶,在這樣的時候絕對是難得解暑飲品。
而就是這樣的粗茶他也是不舍的很,隻有值此天氣方才舍得如此,而相比於那些上層人士飲茶繁瑣的點茶技藝。
底層百姓的方法會更為簡單直接一些,茶餅烘幹、碾碎、磨成末,然後將茶末放在茶碗裏,注入少量沸水即可。
不過這味道的確是不容恭維,這張七與楊秉就是鄰田,他坐在田埂上休息見到對方還在忙活。
於是笑著說道:“楊大,不要再忙活了,我家中娘子給我端來的新茶,快來嚐嚐味道如何?”
這楊大可真是一個奇人,為何如此說因為他竟然和自己等人一起在農田耕種,經這麽多時日的曝曬皮膚竟然沒有任何變化。
一個年輕人看起來細皮嫩肉的竟然和他們一樣如此吃苦耐勞,一開始還以為是官府的小吏,見到幹活這樣賣力就不這般想了。
畢竟官府裏那些人誰不是過的清閑,怎麽能夠忍受得了這樣的日子。
楊秉這些日子裏在此處化名楊大,見到對方唿喚也是笑著應答道:“來了!張大哥等一等我!”
張七雖然家中生活不算富裕,可是也是憐惜這個楊大是實誠人,自己旁敲側擊的告訴了他許多迴這個新苗就是官府欺騙他們的稻種,根本提高不了收成而且很難養活。
可是每次說到此事的時候對方就笑著應和不答,楊秉忙活完了手邊的事情方才也來到了田埂上。
張七拿來一個看起來破舊的碗盞放到了楊秉的麵前,然後小心翼翼的為其倒茶,看著那副小心的姿態還以為這茶葉如何珍貴呢?
他笑吟吟的說道:“楊大,我同你說若不是見你是個厚道人,我這樣的好茶可不輕易同人分享的!”
楊秉也不做答隻是頷首絲毫不設防的將茶水一飲而盡,在這裏不會有人知曉他的身份,一個農人也不會莫名其妙的向他投毒。
這是市麵上極為便宜的散茶,很便宜隻有那些行商還有過路的百姓會買這些散茶喝,如富戶還有讀書人和官員也是去茶坊中飲茶,都是上好的貢茶青團。
茶水入喉有些難受口味苦澀並不是好茶,而楊秉的臉上卻沒有任何的多餘嫌惡表情。
而是笑著說:“我家娘子茶藝也很不錯,如今卻是許久沒飲她煮的茶了,離家有些久了!”
而張七隻當是楊秉是離開家中在金田鄉耕種田地,也是安慰道:“哎,外麵的日子再好也不及妻兒在身邊,楊大啊,我勸你這稻種不要繼續種下去了,平白的浪費了多少時間!”
他還是沒有放棄勸楊秉放棄耕種這新稻種,看得出來他也是出於好心。
楊秉將碗盞放下,笑著說:“張大哥我還是想要試一試,若是真的收成能夠增大,來年也是一個豐收年!”
他的豐收年是大宋的豐收年,當初新的稻種下發下去的時候,朝廷的官員和楊秉都是固有思維,認為以前有成功的桉例隻要與以往一樣全國實施下去就好,若不是楊秉謹慎起見隻是擇一地實驗恐怕後果更加嚴重。
可是這一次失敗對於楊秉同樣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不過他吸收經驗決定自己親自動手。
楊秉說完後也是起身拿著農具下了田,不知南北土壤異性,耕稼異法自然是會有差錯的,隻能因地製宜。
延洲的綏德縣能夠成功那是西北地,並不代表著西南路能夠成功。
若是大宋真的能夠實現水旱相濟定然能夠大規模的提升稻種收成,如今這個時代農業依舊是第一生產力。
孫集穿著公服來到了楊秉所耕種的田地附近,張七就已經十分快捷的從田埂上起來,停止了繼續歇息。
雖然說對於孫集的存在已經熟悉,可並不代表可以將對方視若無睹。
孫集指著不遠處的一眾人,微微蹲下身子輕聲道:“相公,他們都已經來了,該如何安排?”
楊秉低著頭忙著農活道:“讓他們過來吧!”
張七離得近,見孫集離開後見到一眾人顯然都是朝著這邊過來。
於是問起身邊的楊秉:“楊大,那些人是過來做甚?”
楊秉道:“他們也是其他鄉裏的農人,想要看看我種的田栽下的新稻種過來取取經學習學習經驗!”
“哈哈,那不是和楊大你一樣白白浪費時間嗎?”
說著就繼續忙活著,孫集來到了一眾人麵前道:“各位,相公就在那裏等著諸位呢!”
眾人都是用手遮擋著毒辣的太陽,原以為是在那臨時搭建的涼棚見麵,沒成想竟然要去往那水田的田埂上。
見這些高麗使臣有些猶豫,身為泌陽縣知縣章曇卻是沒有任何的猶豫,向眾人說道:“各位使臣,本官便先行一步去拜見經略了!”
一眾左官也是微微頷首,在這裏作揖實在是太過奇怪了。
章曇離開後一眾左官也沒有多少猶豫跟了上去,這田埂上道路泥濘,他們腳下不是棉氈,皮革的鞋履,而是草鞋。
踩在地上都是濕潤滾燙的泥土,每走一步都是覺得泥濘難以前行。
金魏英見此都是微微皺眉,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可真正實施卻是十分艱難地事情。
知易行難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