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恕身為大宋的宰相,又是杭州名門望族若是說在杭州並無隱田自然不可能,可是他並不是所謂既得利益者的維護人。


    而是他考慮到若是此法下發的難度,雖然是良法能夠提升朝廷的財政收入,三司自然也是樂見其成。


    畢竟能夠增加朝廷收入,到時候也不會哭窮了。


    麵對王素的駁斥,楊秉絲毫不減當年的那番氣勢,當年能夠入宮以死諫先帝,今日也不會在朝堂上少了膽魄。


    雖說變法之心沒有到心懷死誌的地步,可也沒有首尾兩端的想法。


    王素自然沒有想著就用這種牽強的理由,就能夠給楊秉定罪,想要以莫須有給如今的楊秉定下罪名,他不是那個秦檜而今上也不是那個趙老九。


    他所想要的不過是轉移視線,將兩名士子上告變作了有心人的有意險惡勾當。


    而一直保持沉默的吳恕,此刻也走了出來道:“如果此事未辯真偽,不可風聞奏事!”


    這風聞奏事已經是禦史台的老傳統了,自齊牧時便有官員根據一些虛無縹緲的傳聞,就想要彈劾官員給予定罪。


    不過無論是當初的趙恆還是後來臨朝稱製的劉娥,都並沒有因此有過先例給大臣定罪。


    因為他們明白若是此口一開,那麽定然使得朝臣互相攻訐黨爭之勢愈烈。


    而吳恕也從沒有與王素真正意義上事站在一個角度的,所以在言語之上完全倒向王素。


    趙禎聽著下麵紛擾的吵鬧聲,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將事情真相理清楚方才是正理,而王中丞既然覺得楊侍郎有疑,那便命楊卿為唐州安撫使,理清此桉細則再迴到京裏!”


    楊秉這外出的頻率有些過於頻繁了些,剛剛從西北迴到了汴京不久,如今又得了一個地方安撫使的差事。


    這安撫使本是巡視地方戰爭或者受難的災地,當初柯政尚在時便是任了安撫使一職,而這個職務也多是由文臣擔任。


    而趙禎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其他群臣這個時候想要反對也已經遲了,這分明就是想要讓楊秉親自督促唐州實現清丈田畝的目的。


    若是下派一名官員擔任知州,來施行此次變法當地的士紳官員由無數的辦法讓對方施展不開。


    可是楊秉卻不同,論官階乃是朝廷的刑部侍郎,差遣乃是副樞密使也是位居高位,距離位極人臣也不過幾步之遙了。


    為一地的安撫使,加之有治理地方的經驗,那些鄉紳官吏想要蒙混過去也是一件極為困難之事。


    “臣,領命!”


    ……


    這汴京至唐州由水路轉陸路,那路途倒是說不上太遠。


    一路上但是張安樂與江誌二人頗有些誠惶誠恐的感覺,江誌也不是第一次見到楊秉了,他比起學宮裏學子要更早一些。


    當初在府裏舉辦家宴時,那時候的他酷愛投壺,那一次方才是他第一次見到這位楊相公,隻是那時候尚且年幼懵懂無知。


    “此處距離方城縣已經不遠了了吧!”


    隊伍在一處驛站暫時停歇,聽到楊秉的問話身邊的隨從立刻道:“迴楊相公的話,距離方城縣已經不足百裏了!”


    “可否需要整軍停頓歇息,明日再趕路?”


    如今太陽已經西沉,暖色熹微儼然已經天黑了。


    楊秉看了看天色也是微微頷首,倒不是他路途辛勞想要歇息,而是如今這個時候去往方城縣,那麽一應官員都會有所準備,待等到白日他們都會擺出自己想看到的東西來。


    如楊秉這種規格的官員,驛站提供的住處乃是極佳的。


    而此行之中,除去隨行的禁軍還有江誌,張安樂二人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人也在隊伍之中。


    “張兄,你說這楊相公為何讓我們這些書吏隨行左右?”


    說話的是一個紅臉的男人,身上穿著的是青色公服,從衣著上來看便看得出這是一個小吏的著裝打扮。


    “我說你真當這楊相公去往唐州,是為了查桉嗎?這楊相公如今在朝中聲勢最盛之時,又深得官家信任,沒有緣由的就封了一個勞什安撫使,這若是沒有旁的目的你相信嗎?”


    “那都是那些大人物需要考慮的事情,不要管顧其他的了!”


    兩人都是好友,這位姓張的書吏見自己暗示的如此明顯好友仍然不知,也於是直說了:“這以朝中副樞密使的差遣換了如今的安撫使,雖然也加封了位同副相可也是貶謫,官家豈會自斷手腳將信任的大臣如此輕易的就外派?”


    “我們不僅僅是汴京的書吏而且還是精通術學,此番前去唐州恐怕是為了丈量田畝,那楊相公信任不過當地的縣吏方才帶上我們!”


    那紅臉漢子,立刻露出一副為難之色道:“我們這種人物,也攪合進了這渾水裏來了,張兄你說我們該如何做?”


    見這位好友還一副猶豫徘迴不定的模樣,他立刻嚴肅道:“我說了我們做好本分份內之事就好,莫要自作聰明!這丈量田畝乃是大事情,即使最後無法收場也是朝中的相公們擔著,你若是有異心誰也保不住你!”


    這種緊要時候若是敢徇私枉法,恐怕第一個就被拉出來明正典刑了。


    毫無例外這些身著青袍的都是汴京選出來的書吏,無一不是精通術學,對於丈量土地自然也是十分諳熟。


    倒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姓張的那名小吏那般遠識,不過多多少少在心裏能夠覺察出不對來。


    即使從汴京安排一名官員來查清桉件,也是理應從禦史台調遣官員,畢竟禦史台也有巡視州縣的職能。


    可是何曾有過安排中樞的大臣下調地方僅僅為了查桉,若不是因為政治原因,絕對不會有此先例。


    趙禎實在是時機把握太好了,若是直接提出定然會召來群臣的反對沒有如今這樣理所當然!


    ~


    翌日,這方城縣的一處郊外,一名頭發斑白的男人正在開墾荒田,他家中的水田已經用作抵債了。


    這開墾荒田也不是一件易事,好的肥沃土壤的田地自然早早的就被人開墾了,而隻有距離城郊,而遠離水源並不佳的田地方才無人開墾。


    這羅老漢因為將自家的水田典賣了出去,也迫不得已在此處開墾,而這樣的壓力會比起過去更加沉重。


    畢竟開墾新田同樣需要向官府報備,《詩經小雅北山》記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


    這天下的土地都是屬於朝廷的,所以他們的生活隻會比起過去更加辛勞,可身為一個農耕社會,他們這些小民沒有了田地自然就沒了活計。


    所以說他們沒有辦法去選擇其他的營生,他們甚至隻能臨時在這裏建起了住處,環境也是十分簡陋。


    “是你們?你們都是讀書人,怎麽來我們這種地方!”


    說話的女子從屋裏端來了一壺水,他們父女二人在這裏相依為命。


    開墾田地自然是十分勞累的事情,她端來水就是想要讓父親解乏。


    他們這裏自然喝不起茶水,即使是城裏的那種粗茶。


    不過此行他們身後有一位比起二位更為年長的青衫男子,不過這種年長不是從形貌上而是氣質上,更為穩重成熟。


    可是卻有種不怒而威的感覺,這位粗釵布裙的年輕女子不知道的是這種久居高位才能養出來的氣質。


    江誌走近身絲毫沒有因為女子不善的語氣而退卻,因為當初他們二人也曾與他們父女二人說起過,一定要幫助他們伸張公道。


    雖然她自始至終沒有對此寄予眾望,可是聽聞二人去往汴京的消息後還是難免有些失望。


    當初二人在這方城縣還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也有一些人還在好奇兩人的目的,誰知道一聲不響的就去了汴京。


    自然被人視作了因為害怕所以灰頭土臉的從方城縣離開,說對二人有恨意也談不上,隻覺得二人言行不一罷了!


    江誌神情認真,說道:“軍叔,青娘我們絕對沒有害怕,我們去往汴京就是為你們伸冤的,朝廷派來了官員到了方城縣!”


    “真的?”


    江誌再次點頭,認真道:“千真萬確!”


    說著看向身後的人,說道:“這位是?”


    江誌在短暫遲疑後,說道:“這是在下的一位長輩,與我們隨行也是想要了解一些事情而來!”


    那喚作青娘的女子也不懷疑,臉上也多了些笑意,這二人也不知何時生出了情愫來。


    “給客人端碗水!”


    身後一道有些低沉滄桑的聲音響起,正是坐在那裏歇息的羅老漢,對於自家女兒與那書生生出感情一事並沒有想著攀附富貴的想法。


    而是並不看好兩人的未來,若是那書生將來真的高中如何又看得上當初的農家女,有時候門當戶對是一件十分現實而又不得不去麵對的事情。


    所以他出聲也是打斷了二人,心裏想著若是有機會得和自家姑娘說的清楚些,莫要懷著這些想法。


    那青娘卻是渾然不知,走了進去拿了幾個碗盞,十分粗製的碗盞沒有汴京酒樓的銀器,也不是珍貴的瓷盞。


    江誌與張安樂二人臉上有些為難,要知道自己身邊的這位可不是普通人,江誌正準備幫忙出聲推辭的時候。


    就聽見一道聲音:“那便有勞了!”


    此人正是楊秉,他沒有隨著眾人的隊伍進城而是輕裝簡行的來到了城郊處,決定自己好好的認真了解底層的現狀。


    有時候親眼看到的勝過了從旁人口中聽到的,楊秉接過了碗盞十分自然的尋了一處坐了下來。


    沒有絲毫的架子,遠處的貼身隨從李宗槐護衛在,也不擔心有心人的加害。


    “老丈,此處沒有水源而且風沙積累並不是一處良田,開墾的田地收成將來也是一般啊!”


    這城裏的田地基本都靠近湖泊,水塘所以方才稱唿水田,而靠近裏湖泊水蕩、瀕江窪的都是良田。


    見到麵前之人也是真正的了解農田,也是長歎一口氣道:“如今那些肥沃的土地都已經被開墾完了,若不是此處太差也輪不到我們父女二人開墾!”


    這青娘雖然看年紀不過十六七歲,卻已經是早早的就幫襯著家裏田地的事情,這開墾也是兩人輪流歇息著來。


    而楊秉自然不會去說,為什麽有良田不去開墾的話,他當初在西北任縣令之時,也曾真正的去關心了解過縣裏水田。


    若是說這大宋最早的清丈田畝,那應該是在西北路的綏德縣。


    他真正的了解過底層小民的生活,也不會忽視他們的感受,若是與他們離開的太久,那麽變法也無異於空中樓閣,也說不出那種何不食肉糜的話來!


    他覺得王荊公變法的失敗就是在於他與底層百姓離得太遠,太過急迫所以才有了失敗。


    他希望自他始完成變法圖強的目的,那麽那位還未出生的王荊公也不會再走上一趟這荊棘路。


    兩人交談了許久,而張安樂和江誌就恭敬的站在一邊聽著,他們沒有想到楊相公會如此在意一位老農的看法。


    那青娘看著楊秉,說道:“你們這位長輩看起來是一個十分隨和的人,平日裏想必也是一位好相與的人吧!”


    這位是不是好相與?這個問題還真是讓江誌難住了,在朝堂之上那般義正嚴辭態度強硬,可與小民又是如清風化雨,隨和沒有架子。


    恐怕他們此生都沒有想過這麽大的官會親自與他們並坐在一起,討論田地收成的問題!


    而此刻的方城縣衙也是亂作了一團,他們可是早早的就收到了文書,聽說朝廷有一位相公親臨。


    可是依照時辰也差不多也早就應該進城了,安排出去的眼線也沒有看見蹤跡。


    縣衙裏上上下下的官員,左官還有小吏都已經站在了城外候著了,所以氣氛都十分緊張,因為朝廷派人也不知是福還是禍!


    可大概率還是禍事,向來遵從無為而治的方城縣縣令此刻卻是不停的用帕子擦拭著額頭的冷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喝咖啡的柯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喝咖啡的柯基並收藏宋時從夢華錄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