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局中人,可於楊秉而言卻是與局外人無異。
道別的話在王德用麵前說來倒是實在婆婆媽媽,在閣樓之中暢談之事也說了許多也沒有議出一個結果來。
此次西北之行到了今日也算是畫上了句號,雖有艱險不過結果還是向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偏倚著。
西夏的內亂也足夠使得讓大宋西北之地安穩上數年,從西夏之地傳來的情報分析他是看出來了那元昊野心勃勃。
絕不同於衛幕天喜那般尋求安定,即使穩定也不過是短暫的蟄伏,隻要他在朝中一日便不可鬆了對西夏黨項的提防。
因為他的記憶之中,西夏黨項會在那個野心勃勃的君主帶領之下一步步走向昌盛,甚至將以大宋的幾場大敗徹底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可能朝中有些大臣並不在乎,覺得給一些歲幣讓西夏黨項稱臣,泱泱大國以歲幣來換取的顏麵,此等並不是驕傲而是屈辱。
劉奇如今這百人,在處理完死去的同僚的撫恤後,便又有新人填補了進來,他們始終依照著當初選拔的原則,這支並沒有番號的隊伍是因為當初楊秉的緣故方才存在至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的劉奇已經不如以前那般所想了,那時候尚且還算年輕,可是他們之間間隔了近十年方才再次相見。
綏德縣這一任知縣蕭規曹隨,可是若是有一任縣令覺得這項財政開支太大,給它裁撤了那麽他們這些人又再次成了一群“孤魂野鬼”!
雖然不願意去往汴京那等地方去爭權奪勢,可是這一次相公想邀劉奇卻是沒有拒絕,相公為他們許下的前程,同樣也是為他們這些弟兄定下的出路。
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欲而將弟兄們的前途給斷了,他劉奇就是一個孤家寡人不習慣汴京的繁華熱鬧,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死在戰場上,到時候能夠地下的兄弟們見上麵再把酒言歡。
他們此行所駕馭的皆是良駒,西北之地良馬眾多,若是日夜奔馳日行兩百裏決計沒有問題的。
如今的楊秉接觸兵事已久,身子早就不似以往那般文弱了,也是拉過兩石弓身披混重甲,風馳電掣日夜奔馳過的人了!
他早就察覺了自己身子與常人不同之處,與文事上他有過目不忘之能,自己一日之功能夠抵旁人十日百人的奮苦。
打磨氣力也是如此,他有時候也曾想過若是自己一心習武,能達到何種成就,可這種想法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武藝再高如身邊的護衛長隨李宗槐,數十人齊上也不是他的敵手,可是在戰場上全身披甲至多也不過是百人敵。
如今之大宋決計不是一個武藝超群的將士能夠改變的,大宋的積弱是出在根上。
若是主幹頑疾未除,枝幹上處理的再好依舊會有新的問題滋生,從本質之上大宋的問題不是西夏和遼國,沒有了西夏和遼國還會有金國和蒙古。
經曆了數日的跋涉,楊秉等人方才抵達了亳州。
亳州距離汴京開封城不過三百裏左右,可以說是天子腳下,距離京師已經十分相近了,同樣亳州也為汴京開封南下東進的門戶。
亳州城內商旅舟車不斷,鼓樓雄壯,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被譽為小東京,是個繁華的城市。
商賈雲集人煙稠密,楊秉身份特殊而且如今官家特意吩咐過各地不可薄待了楊侍郎。
如今的楊秉早已經不是當初初入汴京之時,那般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了,當初一身羅袍自那東華門而入,官家欽點的狀元光耀門楣何等大事,可在那些遍地朱紫的相公眼裏也不過是區區後輩。
如今歲月如梭,自己也已經僅僅數步就即將位極人臣了,歲月積攢所沉澱下來的痕跡,使得楊秉沉穩的同時也有了不怒自威之感。
這亳州治下重鎮許封鎮,未設縣治可卻是繁華異常,城門大開這四十五裏的長街之上有衙役開道,楊秉與隨行的百騎也隨之進了城。
他已然換下了甲胃,穿上了一身青衣對襟長衫,身邊隨行的都是城內的一應大小官員。
這許封鎮因為地處豫南咽喉要道,所以水陸交通船來車往,而隨之帶來的就是商業的發展。
楊小乙騎在馬背上,可是目光卻是四處流轉,即使多年的從戎生涯使得他早就心性堅韌,可是如此繁華的都城還是讓他花了眼。
不僅僅是他還有許多人也同樣滿是好奇的四處打量著,綏德縣在他們的眼裏已經足夠繁華了,可是與此處相比也不過是鄉下與縣城的區別。
在那些投身學宮的那些夫子眼裏那綏德縣就是桃源村,可在這些生養在西北之地的他們眼裏,麵前的亳州下的重鎮就是如同仙境一樣。
這裏入眼所見的就是高樓傑閣,各類寺觀廟宇,就達數十座之多。
張安乃是後補入進來的,算得上是一個新人,可是經驗之上卻是與老卒無異,因為這支不足百人沒有番號的隊伍損耗本就大,他們作為候補在俸祿和各項待遇上是遠遠不如的,但是訓練上卻無一日短缺。
可即使明知道死亡率很大依舊有人削尖腦袋的想往裏鑽,因為即使是死了縣衙給予的撫恤也足夠讓一家殷實。
這世道人命本就不值錢,可何曾有過這樣金貴的時候,他們多是有武藝在身,可不想從軍自小卒開始,方才想要投入這支隊伍。
張安的激動心情甚至比起楊小乙更甚,整顆心髒都要跳到嗓子眼裏了,若不是有麵甲遮掩了他的窘迫,此刻的他麵紅耳赤的模樣可是沒有了半點威儀。
而鎮內的百姓瞧著官道上這支隊伍,也不害怕反而像是瞧熱鬧一樣聚在一起,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他們對於軍卒並無畏懼之心。
不會有見而生畏的心理,隻當是一件新鮮事和趣聞來看罷了!
整支隊伍徐徐前行仿佛閱兵一樣,這城內人跡熙攘,所以唯恐會驚擾到百姓方才緩緩前行。
“小乙哥,這裏就是汴京嗎?真的好繁華,我們當真能夠留下來嗎?”
雖然張安的年紀與楊小乙相若,可畢竟楊小乙資曆比他老,他如此稱唿倒也沒錯。
楊小乙道:“這裏乃是亳州,汴京還有一段路程咧!”
雖然他心裏同樣緊張可是為了表現出盡量澹定,也隻能強裝鎮定。
張安不敢相信,這當真還有比眼前更加繁華的地方嗎?
“相公,官家吩咐沿道官員您迴京之時,不可薄待!”
一個看起來比起他父親更為年長的官員,此刻在他的麵前一副諂媚的樣子,楊秉雖然十分不喜可也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他可沒有因此而生出憐憫,若是路邊的老翁如此作態他可能恭敬的將對方攙扶。
無論他們說了何事楊秉至多是簡單應和上幾句或者微微頷首,可是底下的官員又摸不清他的秉性和脾氣也不敢顯露的太過。
畢竟這位當年可是以剛正聞名的,不惜自身前途為代價也要上諫先帝,他們若是太過鋪張奢華引得對方不喜反而不美。
可是官家旨意在先,這位權位過重他們也不好薄待,若是因此而得罪更是劃不來。
範思作為這些官員之首,如今五十餘歲,可能因為年老體衰的緣故,看起來頗醜,且臉上盡是斑紋。
不過卻打扮的一絲不苟,發髻梳的十分齊整,雙眼並沒有因為年老而渾濁反而有種看透一切的精光。
剛剛在楊秉麵前還是一幅諂媚模樣此刻卻是沉靜如水一般,絲毫沒有因為給小輩施禮而覺得失了麵子。
“如今這種局麵來看,這分明就是一個難纏的主,我看不如早早的將這尊大佛送走方才最佳!”
“如今這位楊侍郎將來能夠入宰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且得官家看重將來定然是朝堂之上唿風喚雨般得人物,我們若是有人入了他的眼,將來未嚐沒有機會再入汴京為官!”
有人覺得這是一尊瘟神,也有人覺得這是他仕途上的助力,是助他前行的東風。
被貶亳州的多是因為政治鬥爭,因為站錯隊方才被貶到了這裏,有些人壯誌未消,而有些人已經認命意誌蕭頹。
而真正的丟失了政治資本的應該是被貶到了崖州,雷州等環境極為惡劣的地方,如當初的楊秉便是被貶到了西北之地。
若不是沒有其他的特殊原因,恐怕就是宦海浮沉了。
範思輕咳了幾聲,然後方才說道:“你們不必過於在意,這位楊侍郎返京途徑許封鎮,我們隻需配合行事做好份內之事即可!”
“老夫的那些故舊與我說了這位的渾水你們淌不得,若是輕易站隊恐怕結局會比起今日更加糟糕!”
他沒有言明可是這些官員都是老狐狸了自然能夠聽得懂,這位前途定然是一片坦途,可是他們朝堂之上卻是局勢複雜,勝負未定勸他們不要去賭。
楊秉有心變法的心思和想法,雖然沒有說出來可是這樣的意向卻是得許多人得知,如今在朝中支持楊秉的宰執中的李相公也已經退了下去,如今可謂是孤軍奮戰。
而吳恕也一向並不認同他的那些主張,所以即使有官家的支持也並非是一條坦途。
楊秉在一處酒樓之中,賓客都已經散盡了,看著這繁華的街道,稠密的人群實在不堪想數百年後這裏會是何等的荒蕪。
他曾經拚命的讀書,終於有了晉身之資,入了官場不忘初心,認真的做事,他需要更大的權利,更為強硬的手腕,不是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數百年後生活在這裏的宋人依舊是山河無恙。
他的想法很簡單,實現起來卻很複雜,這條並無刀戈的道路上卻是遍布殺機。
就像當初麵前先帝之時,他在官道上所說的那一句這世間可有簡單易行的道路?
這些官員在宴席上擺出的度並不越矩,也不失禮倒是恰到好處。
他倒是獨獨留在了這裏沒有離去,就在他孤身寂寥的看著窗外盛景之時。
忽得聽見了外麵的朗笑聲,這裏乃是一處隔間,這些書生方才踏上了這裏,就被外麵的隨從給攔住了。
“止步!”
喬樸與同窗好友敘舊,因為今日太過店裏太過忙碌,所以酒保和夥計都在樓下招待客人,而他卻也是全然沒有發現酒樓的三樓寂寥無聲。
兩人談笑之間便已經走上了樓,他們每次相聚都會選擇在三樓,可是沒有想到剛剛踏入便被一些身著勁裝之人攔在了外麵。
他不僅僅是一個士子,同樣也是官宦子弟,他眼力和見識告訴他這些人都是軍伍中人,可是向來倨傲和骨子裏的根深蒂固使得他看不上武人。
如今雖然並無功名在身,可是卻沾染上了士大夫的那些脾氣。
“爾等好大的口氣,在我大宋的境地裏豈容你們在此猖獗!”
可是迴應他的依舊是冷冰冰的“止步”,身邊的一位同窗好友勸戒道:“我等便換處地方吧!莫要因此而壞了雅興!”
其餘人也是紛紛應和著,可喬樸卻覺得落不下麵子站在那裏,可那些護衛依舊不為所動。
可他們都是一些文弱書生,如何能夠與這些身材魁梧的武人相搏,言語上對方不予以迴應他們就丟失了主動權了。
就在此刻喬樸,聽見一道醇厚沉穩的嗓音:“放他們過去吧!”
那護衛答道:“是,相公!”
聽到這樣的稱唿這些書生其中包括喬樸都為之一震,雖然說如今大宋見到一些有權勢的文人便稱相公,武人便稱唿太尉。
可是能夠被稱為相公的,雖然有些不能位列宰執,可是無一不都是朝中的重臣。
喬樸看著這些護衛也理所當然的將他們視作了禁軍,可何時許封鎮來了這樣的人物。
他們這些士子雖然對於武人沒有多少尊重,私下也是多有議論朝中的袞袞諸公,可是若是直麵卻是訥訥不敢言。
這就好比後世的一些大學生,麵對一些領導的感受。
道別的話在王德用麵前說來倒是實在婆婆媽媽,在閣樓之中暢談之事也說了許多也沒有議出一個結果來。
此次西北之行到了今日也算是畫上了句號,雖有艱險不過結果還是向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偏倚著。
西夏的內亂也足夠使得讓大宋西北之地安穩上數年,從西夏之地傳來的情報分析他是看出來了那元昊野心勃勃。
絕不同於衛幕天喜那般尋求安定,即使穩定也不過是短暫的蟄伏,隻要他在朝中一日便不可鬆了對西夏黨項的提防。
因為他的記憶之中,西夏黨項會在那個野心勃勃的君主帶領之下一步步走向昌盛,甚至將以大宋的幾場大敗徹底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可能朝中有些大臣並不在乎,覺得給一些歲幣讓西夏黨項稱臣,泱泱大國以歲幣來換取的顏麵,此等並不是驕傲而是屈辱。
劉奇如今這百人,在處理完死去的同僚的撫恤後,便又有新人填補了進來,他們始終依照著當初選拔的原則,這支並沒有番號的隊伍是因為當初楊秉的緣故方才存在至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的劉奇已經不如以前那般所想了,那時候尚且還算年輕,可是他們之間間隔了近十年方才再次相見。
綏德縣這一任知縣蕭規曹隨,可是若是有一任縣令覺得這項財政開支太大,給它裁撤了那麽他們這些人又再次成了一群“孤魂野鬼”!
雖然不願意去往汴京那等地方去爭權奪勢,可是這一次相公想邀劉奇卻是沒有拒絕,相公為他們許下的前程,同樣也是為他們這些弟兄定下的出路。
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欲而將弟兄們的前途給斷了,他劉奇就是一個孤家寡人不習慣汴京的繁華熱鬧,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死在戰場上,到時候能夠地下的兄弟們見上麵再把酒言歡。
他們此行所駕馭的皆是良駒,西北之地良馬眾多,若是日夜奔馳日行兩百裏決計沒有問題的。
如今的楊秉接觸兵事已久,身子早就不似以往那般文弱了,也是拉過兩石弓身披混重甲,風馳電掣日夜奔馳過的人了!
他早就察覺了自己身子與常人不同之處,與文事上他有過目不忘之能,自己一日之功能夠抵旁人十日百人的奮苦。
打磨氣力也是如此,他有時候也曾想過若是自己一心習武,能達到何種成就,可這種想法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武藝再高如身邊的護衛長隨李宗槐,數十人齊上也不是他的敵手,可是在戰場上全身披甲至多也不過是百人敵。
如今之大宋決計不是一個武藝超群的將士能夠改變的,大宋的積弱是出在根上。
若是主幹頑疾未除,枝幹上處理的再好依舊會有新的問題滋生,從本質之上大宋的問題不是西夏和遼國,沒有了西夏和遼國還會有金國和蒙古。
經曆了數日的跋涉,楊秉等人方才抵達了亳州。
亳州距離汴京開封城不過三百裏左右,可以說是天子腳下,距離京師已經十分相近了,同樣亳州也為汴京開封南下東進的門戶。
亳州城內商旅舟車不斷,鼓樓雄壯,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被譽為小東京,是個繁華的城市。
商賈雲集人煙稠密,楊秉身份特殊而且如今官家特意吩咐過各地不可薄待了楊侍郎。
如今的楊秉早已經不是當初初入汴京之時,那般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了,當初一身羅袍自那東華門而入,官家欽點的狀元光耀門楣何等大事,可在那些遍地朱紫的相公眼裏也不過是區區後輩。
如今歲月如梭,自己也已經僅僅數步就即將位極人臣了,歲月積攢所沉澱下來的痕跡,使得楊秉沉穩的同時也有了不怒自威之感。
這亳州治下重鎮許封鎮,未設縣治可卻是繁華異常,城門大開這四十五裏的長街之上有衙役開道,楊秉與隨行的百騎也隨之進了城。
他已然換下了甲胃,穿上了一身青衣對襟長衫,身邊隨行的都是城內的一應大小官員。
這許封鎮因為地處豫南咽喉要道,所以水陸交通船來車往,而隨之帶來的就是商業的發展。
楊小乙騎在馬背上,可是目光卻是四處流轉,即使多年的從戎生涯使得他早就心性堅韌,可是如此繁華的都城還是讓他花了眼。
不僅僅是他還有許多人也同樣滿是好奇的四處打量著,綏德縣在他們的眼裏已經足夠繁華了,可是與此處相比也不過是鄉下與縣城的區別。
在那些投身學宮的那些夫子眼裏那綏德縣就是桃源村,可在這些生養在西北之地的他們眼裏,麵前的亳州下的重鎮就是如同仙境一樣。
這裏入眼所見的就是高樓傑閣,各類寺觀廟宇,就達數十座之多。
張安乃是後補入進來的,算得上是一個新人,可是經驗之上卻是與老卒無異,因為這支不足百人沒有番號的隊伍損耗本就大,他們作為候補在俸祿和各項待遇上是遠遠不如的,但是訓練上卻無一日短缺。
可即使明知道死亡率很大依舊有人削尖腦袋的想往裏鑽,因為即使是死了縣衙給予的撫恤也足夠讓一家殷實。
這世道人命本就不值錢,可何曾有過這樣金貴的時候,他們多是有武藝在身,可不想從軍自小卒開始,方才想要投入這支隊伍。
張安的激動心情甚至比起楊小乙更甚,整顆心髒都要跳到嗓子眼裏了,若不是有麵甲遮掩了他的窘迫,此刻的他麵紅耳赤的模樣可是沒有了半點威儀。
而鎮內的百姓瞧著官道上這支隊伍,也不害怕反而像是瞧熱鬧一樣聚在一起,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他們對於軍卒並無畏懼之心。
不會有見而生畏的心理,隻當是一件新鮮事和趣聞來看罷了!
整支隊伍徐徐前行仿佛閱兵一樣,這城內人跡熙攘,所以唯恐會驚擾到百姓方才緩緩前行。
“小乙哥,這裏就是汴京嗎?真的好繁華,我們當真能夠留下來嗎?”
雖然張安的年紀與楊小乙相若,可畢竟楊小乙資曆比他老,他如此稱唿倒也沒錯。
楊小乙道:“這裏乃是亳州,汴京還有一段路程咧!”
雖然他心裏同樣緊張可是為了表現出盡量澹定,也隻能強裝鎮定。
張安不敢相信,這當真還有比眼前更加繁華的地方嗎?
“相公,官家吩咐沿道官員您迴京之時,不可薄待!”
一個看起來比起他父親更為年長的官員,此刻在他的麵前一副諂媚的樣子,楊秉雖然十分不喜可也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他可沒有因此而生出憐憫,若是路邊的老翁如此作態他可能恭敬的將對方攙扶。
無論他們說了何事楊秉至多是簡單應和上幾句或者微微頷首,可是底下的官員又摸不清他的秉性和脾氣也不敢顯露的太過。
畢竟這位當年可是以剛正聞名的,不惜自身前途為代價也要上諫先帝,他們若是太過鋪張奢華引得對方不喜反而不美。
可是官家旨意在先,這位權位過重他們也不好薄待,若是因此而得罪更是劃不來。
範思作為這些官員之首,如今五十餘歲,可能因為年老體衰的緣故,看起來頗醜,且臉上盡是斑紋。
不過卻打扮的一絲不苟,發髻梳的十分齊整,雙眼並沒有因為年老而渾濁反而有種看透一切的精光。
剛剛在楊秉麵前還是一幅諂媚模樣此刻卻是沉靜如水一般,絲毫沒有因為給小輩施禮而覺得失了麵子。
“如今這種局麵來看,這分明就是一個難纏的主,我看不如早早的將這尊大佛送走方才最佳!”
“如今這位楊侍郎將來能夠入宰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且得官家看重將來定然是朝堂之上唿風喚雨般得人物,我們若是有人入了他的眼,將來未嚐沒有機會再入汴京為官!”
有人覺得這是一尊瘟神,也有人覺得這是他仕途上的助力,是助他前行的東風。
被貶亳州的多是因為政治鬥爭,因為站錯隊方才被貶到了這裏,有些人壯誌未消,而有些人已經認命意誌蕭頹。
而真正的丟失了政治資本的應該是被貶到了崖州,雷州等環境極為惡劣的地方,如當初的楊秉便是被貶到了西北之地。
若不是沒有其他的特殊原因,恐怕就是宦海浮沉了。
範思輕咳了幾聲,然後方才說道:“你們不必過於在意,這位楊侍郎返京途徑許封鎮,我們隻需配合行事做好份內之事即可!”
“老夫的那些故舊與我說了這位的渾水你們淌不得,若是輕易站隊恐怕結局會比起今日更加糟糕!”
他沒有言明可是這些官員都是老狐狸了自然能夠聽得懂,這位前途定然是一片坦途,可是他們朝堂之上卻是局勢複雜,勝負未定勸他們不要去賭。
楊秉有心變法的心思和想法,雖然沒有說出來可是這樣的意向卻是得許多人得知,如今在朝中支持楊秉的宰執中的李相公也已經退了下去,如今可謂是孤軍奮戰。
而吳恕也一向並不認同他的那些主張,所以即使有官家的支持也並非是一條坦途。
楊秉在一處酒樓之中,賓客都已經散盡了,看著這繁華的街道,稠密的人群實在不堪想數百年後這裏會是何等的荒蕪。
他曾經拚命的讀書,終於有了晉身之資,入了官場不忘初心,認真的做事,他需要更大的權利,更為強硬的手腕,不是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數百年後生活在這裏的宋人依舊是山河無恙。
他的想法很簡單,實現起來卻很複雜,這條並無刀戈的道路上卻是遍布殺機。
就像當初麵前先帝之時,他在官道上所說的那一句這世間可有簡單易行的道路?
這些官員在宴席上擺出的度並不越矩,也不失禮倒是恰到好處。
他倒是獨獨留在了這裏沒有離去,就在他孤身寂寥的看著窗外盛景之時。
忽得聽見了外麵的朗笑聲,這裏乃是一處隔間,這些書生方才踏上了這裏,就被外麵的隨從給攔住了。
“止步!”
喬樸與同窗好友敘舊,因為今日太過店裏太過忙碌,所以酒保和夥計都在樓下招待客人,而他卻也是全然沒有發現酒樓的三樓寂寥無聲。
兩人談笑之間便已經走上了樓,他們每次相聚都會選擇在三樓,可是沒有想到剛剛踏入便被一些身著勁裝之人攔在了外麵。
他不僅僅是一個士子,同樣也是官宦子弟,他眼力和見識告訴他這些人都是軍伍中人,可是向來倨傲和骨子裏的根深蒂固使得他看不上武人。
如今雖然並無功名在身,可是卻沾染上了士大夫的那些脾氣。
“爾等好大的口氣,在我大宋的境地裏豈容你們在此猖獗!”
可是迴應他的依舊是冷冰冰的“止步”,身邊的一位同窗好友勸戒道:“我等便換處地方吧!莫要因此而壞了雅興!”
其餘人也是紛紛應和著,可喬樸卻覺得落不下麵子站在那裏,可那些護衛依舊不為所動。
可他們都是一些文弱書生,如何能夠與這些身材魁梧的武人相搏,言語上對方不予以迴應他們就丟失了主動權了。
就在此刻喬樸,聽見一道醇厚沉穩的嗓音:“放他們過去吧!”
那護衛答道:“是,相公!”
聽到這樣的稱唿這些書生其中包括喬樸都為之一震,雖然說如今大宋見到一些有權勢的文人便稱相公,武人便稱唿太尉。
可是能夠被稱為相公的,雖然有些不能位列宰執,可是無一不都是朝中的重臣。
喬樸看著這些護衛也理所當然的將他們視作了禁軍,可何時許封鎮來了這樣的人物。
他們這些士子雖然對於武人沒有多少尊重,私下也是多有議論朝中的袞袞諸公,可是若是直麵卻是訥訥不敢言。
這就好比後世的一些大學生,麵對一些領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