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萬兵力也夠了,畢竟耶律大石不是蒙古諸部那等草包,而是當世梟雄,別說兵力遠超兀術,就算是兵力差不多,耶律大石都有可能擊敗兀術。


    最終耶律大石親率五萬大軍向兀術等西遷一行撲去!


    這五萬大軍,大部分都是跟隨耶律大石這些年不斷開疆拓土的精銳,身經百戰,戰鬥力極為強悍。


    兀術那邊雖然征服了一些蒙古部落,擁有七千多蒙古騎兵,總兵力比剛西遷時還多,有一萬九千多騎,但那七千多蒙古騎兵未必有多少忠誠,戰鬥力強的女真騎兵不過八千多騎罷了,就算加上那些渤海人、漢人等組成的四千多騎兵,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一萬兩千多騎罷了,實力差距太大了。


    哪怕兀術提前得到耶律大石率軍殺來的消息,做好了防備,兩軍大戰爆發,兀術的金軍騎兵也被耶律大石壓製,從剛開始就落在下風。


    兩軍血戰一日,兀術金軍騎兵大敗,七千多蒙古諸部騎兵全部逃散,八千多女真騎兵折損四千多,四千多其他各族組成的騎兵也折損兩千多。


    跟隨西遷的女真人等,以及一路上征服裹挾的三萬多蒙古牧民,總計八萬人口也被衝散,最終兀術還能匯聚起來的,算上士兵都不到五萬人。


    這是令人絕望的情形,一旦再次被耶律大石擊敗,他們這西遷一行必將全軍覆滅。


    好在耶律大石老了,他已經五十五歲了,身上還有因多年征戰留下來的大量暗傷,曆史上的耶律大石便是在兩年後病逝。


    這一戰過後,耶律大石舊傷複發,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當場昏迷。


    整整三天時間的搶救,耶律大石才醒過來,身體的情況,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征戰,況且感受到自己恐怕撐不了多久了,他一旦突然去世,西遼必亂,他必須要為西遼的將來考慮。


    耶律大石無奈放棄對兀術等西遷女真人的追殺,班師迴了都城虎思翰耳朵。


    兀術那邊,雖然躲過了一劫,但他卻不敢進入西遼境內,隻能沿阿爾泰山脈向北,在貼近後世西伯利亞的一塊區域休整,半個多月後才又繼續向西,抵達鹹海北側一帶,暫時安定了下來。


    ……


    迴到蒙古諸部。


    又經過與兀術一戰慘敗的打擊,以及兀術一路征服一些蒙古部落,帶走一些蒙古諸部騎兵,蒙古諸部總計又損失了三萬左右騎兵。


    現在整個數千裏蒙古諸部,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剩下十三四萬騎兵罷了。


    靖康十四年五月,趙洹下旨令嶽飛率軍直搗黃龍府,徹底滅亡了金國。


    黃龍府一戰,一些不願意西遷,也不願意直接投降大宋的女真人反抗極為激烈,這一戰是女真崛起近三十年,最後的餘暉。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可惜,麵對嶽飛的十萬北征兵團,三百門大將軍炮,一萬多杆燧發槍,女真兵再怎麽悍不畏死,也都是徒勞的。


    最終,嶽飛攻破黃龍府,殲滅金國最後近五萬大軍,其中九千多女真兵。


    隨後數個月,嶽飛北征兵團分兵多路,掃蕩黃龍府周邊方圓千餘裏,擊破大量女真部落,大部分女真部落投降大宋,但也有大約三千多女真兵,以及兩成多的女真部落仍舊反抗。


    不過他們的力量太小了,已經不足以給大宋對東北的統治造成大的威脅,未來十年大宋還將不斷清剿,徹徹底底的蕩平所有反抗,絕非難事。


    攻取黃龍府,滅亡金國,往後最重要的已經不是如何清剿女真殘餘反抗勢力,而是如何穩固對東北雪林的統治,如何長長久久的占領這片區域。


    漢化與移民是最好的方法!


    黃龍府一帶的東北雪林,本來人口就稀少,經過戰亂之後,方圓一千多裏區域,僅有不到百萬人口,並且壯丁極少,多為婦孺。


    漢化並不難,隻要投入足夠的物資財富就一定能做到,估計不會超過兩千萬貫。


    當然,花兩千萬貫錢去漢化這樣一塊從未農耕過,虎熊狼群等猛獸遍地,冬季還極冷的地方,漢朝時沒有這個想法,唐朝時也沒有這個想法,未來的明朝同樣沒有這樣的想法。畢竟漢唐雖強,兩千萬貫也是難以承受的巨大開銷。


    未來的明朝更是一年賦稅都不過兩三千萬貫,更不舍得拿出兩千萬貫去搞漢化。


    也隻有大宋才有這樣的資本,靖康十四年,大宋賦稅估計能突破一億八千萬貫,兩千萬貫對於大宋來說並不多。


    趙洹還準備另花八千萬到一億貫,在十年時間內,移民五百萬以上漢人去開拓。


    中原經過大宋兩百年的發展,到靖康十四年,漢人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億三千萬,早就到了承受的極限,沒有任何資產的赤貧者無數。


    隻要真有土地可以耕種,隻要真能長出糧食,隻要安全上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總有一些人願意移民的。


    況且,趙洹也不是全憑自願,他還會半強迫,比如家裏有多少個壯丁,而土地稀少,連房屋都沒有的,必須出一丁以上參與移民。家裏姑娘多的,嫁不出去的,嫁不成正妻的,也必須出一個跟隨移民。這是為了防止那些為了不參與移民,就隨便把姑娘許給別人做妾。


    過程中或許會有許多混亂,但為了後世大計,趙洹都是盡可能的克服。


    為了幫助移民第一年時,能在東北酷寒的冬季之中活下來,趙洹還發明了土炕,並且早在靖康六年的時候,趙洹就命人去尋找棉花的種子。


    曆史上棉花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傳入中原,隻不過剛開始隻當做盆景觀賞,大約兩百年後才逐步發現可以織成棉線。


    趙洹隻是準備把這件事情提前。


    靖康七年時便有人找到了種子,送到了趙洹麵前。


    經過四年時間的培養,種子變種子,到了靖康十一年的時候,已經可以大規模種植了,靖康十三年,市麵上已經有了大量棉線織造的布匹,棉衣、棉被等也都被做出來了。


    有土炕與棉衣棉被,趙洹相信漢人移民完全可以在東北酷寒的冬季之中撐下來。


    生存問題解決,剩下的便是耕種的問題。


    趙洹也相信東北的黑土地,隻要開荒出來,隻要種子撒下去,就一定能產出糧食。


    漢人骨子裏對於能產糧食的土地是有執念的,隻要頭三年,隻要最初的一批移民順利生存下來,並順利產出糧食,那麽後期不用朝廷強迫,也一定有許多漢人被吸引自願移民過去。


    金國解決了,接下來便該是蒙古諸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北宋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青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青穀子並收藏混在北宋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