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漢國”雖然沒有對外掛牌,張獻忠已經就任“漢國”的臨時國王了。昔日的抗聯總指揮部如今搖身一變,變成了“漢國”臨時王府。這是一幢混凝土結構的建築,既然是戰時指揮部,當然是要選最牢固的建築,這一撞建築便是林吟哲到了林加延趕建的,用上了從大明進口的水泥,修築得分外堅固。


    今天,臨時國王張獻忠正在這裏召開一個重要的會議,張獻忠斜靠在一個躺椅上,由於張獻忠不便大聲說話,今天的會議就由汪兆齡主持。[]


    與會的人有林吟哲、張定國、曾叔、楊恆、衛登以及史立言和韓令方,本來也請了福王參加,無奈福王對這種事情沒有什麽興趣,豈是福王心裏犯忌諱,張獻忠這個大西王也好,臨時漢王也好,名不正言不順,自己去湊熱鬧算什麽事啊!張獻忠可不會聽自己的,搞不好隻能自取其辱。


    林吟哲和曾叔是抗聯代表,若論對於呂宋的熟悉程度,首推曾叔。林吟哲是抗聯總指揮,當然也是張獻忠將要倚重的對象,至少暫時是這樣。張獻忠對呂宋兩眼一抹黑,沒有熟悉呂宋的人,沒有呂宋本地人的配合。可謂寸步難行。


    至於楊恆和衛登,是一段時間來對日作戰的實際指揮者,加上當時與大明朝廷談妥的條件是大明支持張獻忠取下呂宋,福王還在這裏當人質呢,呂宋要是取不下來,福王就迴不了大明,這兩個人自然會為張獻忠占領呂宋效力。


    至於史立言和韓令方,就更不用說了,為了福王,他們絕對會站在張獻忠的立場上。


    當然,所有在座的人,都不可能站到日本人和西班牙人的立場上去。這一點,毋庸置疑。


    汪兆齡首先開言:


    “諸位,今天大王請大家來,共商漢國大計,請諸位暢所欲言,為我大漢國出謀獻策,大王身體不便,今天還是親自到場,就是想聽一聽諸位的建議。”


    林吟哲這些天來對汪兆齡的觀感很差,他可並不想先開口,他不開口曾叔自然也不開口。一看其他人都悶著不發言,衛登這個負責聯絡的隻好先說點什麽:


    “大王揮軍來到呂宋,戰局已大為改觀。卑職以為,其一,當安排將士們休整,以適應呂宋之水土,此地濕熱,大王大軍遠道而來,一路辛苦勞累,還是適度休整為好。其二,是訓練和統一指揮問題,我們的主要敵人是日本人,日本人火器十分犀利,這個誰都見識過了,所以針對性的訓練非常必要,如何指揮、如何協同作戰,也是需要及時解決的。其三,便是如何策動進攻,需要製定一個作戰計劃。卑職想到的就是這些,卑職所言,乃是拋磚引玉。林先生和曾叔對呂宋最為熟悉,當然最有發言權。卑職考慮不周之處,還請大王和林先生指教!”


    衛登獨獨不提汪兆齡,分明是力挺林吟哲。張定國如何聽不出來這層意思,因而接口說道:


    “我軍遠道而來,確乎有些疲憊,我軍士卒在海船之上多有嘔吐,脫離者不在少數,到了呂宋之後,又有不少士卒水土不服,約有二成士卒臥病,還有不少人渾身無力,我軍戰力大打折扣。此種情況,急需休整。同時,士卒的訓練、熟悉地形、偵察敵情,都需要一些時間。目前糧草也有所不繼,解決糧草問題也是當務之急,衛參謀關於休整和訓練的提議,確是切合實際之言。”


    林吟哲見這位張定國說話,絲毫也沒有汪兆齡那種頤使氣指的做派,心中大生好感,於是起身道:


    “大王,在下以為,目前呂宋的局勢,就如一部《三國演義》一樣,以大王統帥的漢國為一方,日本人為一方,西班牙人為一方,三方在呂宋角力,便好似當年的三國一樣。”


    張獻忠瞧著這位林吟哲林先生手捋胡須說話抑揚頓挫的樣子,嫣然便如一個說書人一般,那樣子有點滑稽。不過張獻忠往日裏就愛聽書,便隻覺得這林先生有趣,故而專心聽他的下文。林吟哲繼續說:


    “這日本人一方,立了一個傀儡國王,企圖效仿昔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策,可惜畫虎不成反類貓,這個阿布本身就是個假的王室後裔,不知道日本人從哪裏找來這麽一個傀儡,根本就不足以取信當地的呂宋人。偏偏日本人還想用借刀殺人之計離間我漢人和當地人,想讓我漢人和當地呂宋人鬥一個兩敗俱傷,卻沒想到這把戲被揭穿之後,當地呂宋人反而更加痛恨日本人。在下聽說日本人要撤軍,傳言是否屬實,我們暫且不去管它。至少日本人很孤立,大王大軍一到,日本人就更加孤立了!日本人兵力沒有我軍雄厚,且又不得民心,所以,在下想,若是他們不撤軍,則必然會想到三國裏‘聯吳抗曹’之策,按說日本人攻占馬尼拉,把西班牙人打得狼狽逃竄,西班牙人對日本人的仇恨之深可想而知,不知道西班牙人有沒有感覺到大王大軍登陸呂宋之後對他們的威脅,會不會反過來和日本人聯手,要是西班牙人和日本人聯起手來對抗大王的大軍,倒真是一件麻煩事情。”


    張獻忠聽了林吟哲的話,對照一下評書當中的說法,吳蜀夷陵之戰後,兩國結仇之深可以說無以複加,而後因為利害關係竟然重又結盟。所以不能排除日本人和西班牙人聯手。林吟哲環顧四周,特地留意了一眼張獻忠的反應,見張獻忠似在專心聽著,便繼續往下說道:


    “我軍雖眾,水師方麵,卻是我軍之薄弱環節,我軍雖有船隻,奈何船隻不適水戰,更無熟悉海戰之將士,勉強在海上對抗一下,我軍也許還行。但不要忘了,日本人有強大的水師,船堅炮利,西班牙人的水師也很強大,絕不是我軍可以對抗的。萬一日本人和西班牙人聯手,他們的水師足以封鎖海麵,從而隔斷我軍來自大明的補給和增援,屆時我軍糧草不足,槍炮彈藥缺乏,則整個局勢將不利於我軍。在下以為,對於此種局麵,不能不預作防備。”


    汪兆齡聞言,有些不可置信地說道:


    “按照林兄的意思,是不是我們得想方設法破壞他們的聯盟?我們拿什麽去瓦解他們的同盟!此外,水師本就不是我軍所長,林兄手下還好點,我軍從四川來的將士均不習水戰,要談水戰當然不如日本人和西班牙人。不過我們完全可以揚長避短,我軍合起來有三萬八千人,日本人和西班牙人合起來也不過一萬一二千人,我軍以三敵一,更有當地呂宋人支持,我們隻須在陸上打敗他們,占了馬尼拉,日本人難道能長期停留在呂宋的海上不成!”


    楊恆一看汪氏的說法很有點不靠譜,忍不住發言道:


    “汪先生,卑職有幾句逆耳之言,想跟王先生說說。汪先生所說,我軍兵力有近四萬之眾,這一點誠然不錯,不過汪先生應該知道,當年曹操赤壁之戰之時,號稱八十三萬兵馬,那又如何?孫劉聯軍號稱十萬,實際不過五六萬,最後如何,汪先生自然知道結果。我軍遠道而來,不習水土者甚眾,與當日曹軍處境無異,戰力剩下幾成,實在不好說。此外,日本人以及西班牙人,全部裝備新式火器,而我軍裝備新式火器者,不過五六千人。更為不利的是,我軍剛剛才合兵,抗聯的三千人和大王大軍如何協同作戰,至少還得有時間來完成整合協同,才可能發揮整體戰力。否則各自為戰,極易被敵人各個擊破。也許卑職有些誇張,不過卑職隻是請汪先生不要輕敵,更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這麽個議論法,任何穿越者若是身臨其境,一定會覺得這就像一個不需審批就能發帖的bbs論壇一樣,一般人肆無忌憚在那兒灌水,一個個還自以為是得不行。


    楊恆的一番話讓張獻忠很為不爽,不過張獻忠還是沒有出聲,隻是繼續傾聽。


    這時曾叔開始出聲,一出聲就是對著汪兆齡發問:


    “據說施琅找過汪先生,不知是否屬實?”


    “不錯,這個施琅是大明第一捕撈兵團的指揮,是來推銷魚肉幹的,他口口聲聲要見大王,臣一看這人就是想找大王,目的便是想把他的魚肉幹賣個高價,何況大王有傷在身,哪能見他。他的魚肉幹臣已經全部買下,這有什麽不妥嗎?”


    曾叔也隻能歎氣,說道:


    “這個施琅,當初在鄭芝龍手下,可是一員海戰猛將,怎可輕易放他走!”


    汪兆齡還沒鬧明白曾叔的意思,說道:


    “施琅是大明朝廷的人,我還能把他怎麽樣?”


    曾叔怒其不爭地說道:


    “這個施琅,可是水師良將,當然要把他留下來了。他在明朝那邊隻能捕魚,這與施琅的誌向差得太遠,施琅豈能安心!若是施琅投奔大王,有他在,我‘漢國’水師便不在話下。”


    對於這種公開挖牆腳的說法,楊恆立即表示反對:


    “這種事如何能做!皇上是斷然不會允許的。”


    沒想到張獻忠此時突然起身,不顧傷勢在身,大聲說道:


    “定國,快!盡快找到施琅,他走了嗎?”


    “啟稟父王,他還在這裏,卸了貨,明天就要離開了。”


    “那好,馬上請施琅過來!楊參謀,不要把話說得那麽難聽,大明皇上當時與我們有約在先,是承諾幫我們拿下呂宋的。三國裏麵,劉備可以借荊州,我張獻忠今天就跟大明皇上借一個水師將領,大明皇上仁慈,想來是不會拒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總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哨本無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哨本無路並收藏大明總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