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時間迴轉,冷旭海一看童枚山帶著人馬走了,頓時找迴了先鋒官的感覺。他二話不說,將東南麵和西北麵的兩路人馬也調到了西南麵,冷旭海對邱連長表達的理由是:分兵是兵家大忌!邱連長知道自己的資曆比冷旭海差遠了,好歹人家也是遼東和韃子打了那麽多年,拔高一點甚至可以看作吳三桂的愛將,他既然說要集中一路予倭寇以雷霆一擊,這個也是有典故的。想當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大戰中有句名言:“憑他幾路來,我隻一路去!”,這個經典的戰例連皇上也是反複講過的。若論熱兵器作戰,冷旭海或者差點火候,但是眼光定然是不差的,再說三路進攻,難以指揮,效果還真不如集中兵力猛攻一點。一念至此,邱連長當然是沒有二話,倒是和冷旭海配合默契。
三路合成一路之後,你還別說,進攻真是大有起色。冷旭海拿出了玩命的勁頭,邱連長對於怎麽攻打地堡這類堡壘,也隻是在軍事學院紙上談兵做過推演,那不過就是一個遊戲罷了,真刀真槍要打掉堅如磐石的堡壘,邱連長也就是可以說說而已。不過邱連長敢說,冷旭海就敢幹。童枚山把107火箭彈全部都帶走了,誰讓人家對付的是韃子的戰船呢!那畢竟是大事,大局為重冷旭海還是有這個覺悟的。留下來就是火箭筒和手雷可以對付韃子了,兩挺加特林式轉管式機槍,冷旭海隻舍得派上一挺作為火力支援,冷旭海也懂得總要留下預備隊的道理,要是兩挺寶貝機槍都被日本人的炮彈擊中,那毫無疑問進攻隊伍就會被日本人的火力死死壓住,壓根就沒有機會靠近投擲手雷,至於火箭筒,那玩意也就是在五六十步之內有效,也得靠近了發射才管用。崔三磊那種遠距離直射107火箭彈的辦法好是好,終究隻能想想。
冷旭海的進攻辦法很簡單,邱連長負責製定進攻戰術,冷旭海負責按照邱連長所說的那一套具體化。不能不說,冷旭海對於打仗的領悟力還是很強的,指揮協調能力還真是很有一套。經過冷旭海一調配,新軍的人負責火力壓製,包括加特林機槍和步槍,使勁往日本人的防線招唿,能打中更好,打不中也不能讓日本人消停,更不能讓日本人輕鬆地瞄準射擊,拿邱連長的術語來說,那就是火力壓製。冷旭海自己的正牌手下則是負責投擲手雷和爆破,吳三桂的隊伍半年前就裝備了手雷這種新式武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冷旭海相信,要論扔得遠扔得準,沒試過特戰隊的深淺不敢說超過他們,反正自己的五十個手下,絕對是投擲手雷的一流好手,當然,將手雷扔進地堡射擊孔這種事,冷旭海是不敢想的。特戰隊員隻留下了十五個,隻是聽說這些特戰隊員玩火箭筒都在行,冷旭海分派給特戰隊員的任務就是用火箭筒幹掉地堡,當然這有點難度,107火箭彈打中地堡的外壁也不過打掉一層水泥,40火箭筒打中外壁那更是搔癢一般,隻有將火箭彈打進射擊孔,炸死地堡裏的日本人,才是唯一的辦法。
接下來的進攻在冷旭海的組織下,顯得頗有章法,射擊的射擊,投彈的投彈,山下的明軍被日軍的機槍彈雨壓製,固然是抬不起頭來,山上防守的日軍也被明軍的火力打得抬不起頭,加上明軍不停地投擲手雷,黑火藥手雷雖然威力有限,但是煙霧卻很濃,這大大影響了山上日軍的視線,借著手雷爆炸的煙霧掩護,特戰隊員匍匐前進,偶爾愛恨提前傾猛衝幾步,就這樣抵近地堡。可惜特戰隊員連續發射幾次火箭筒,火箭彈不是偏了就是高了低了。
日軍的火力太猛,明軍的火箭筒射程有限,說起來這40火箭筒的直射距離不過四五十步,遠了彈道就會發生彎曲。訓練的時候打得準,可這是冒著唿嘯的彈雨,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擺出正確的下蹲瞄準發射的姿勢,所以讓人極其鬱悶的是,打出的最接近地堡射擊口的火箭彈,至少也離射擊口有一尺以上的距離。
看著手下不度岸邊增加的傷亡,冷旭海眼中直冒火。一咬牙,直接把帽子一甩,一把就搶過二戰隊員手中的火箭筒,自己撲了上去。
邱連長一看冷旭海要玩命,阻止已經不及,隻得大叫“快,手雷掩護!”,邱連長聲嘶力竭的喊聲過後,七八顆手雷投上了山坡,轟隆轟隆炸響,騰起了一片片煙霧。煙霧中隱隱可見冷旭海閃展騰挪,衝上了好一段距離,另一個特戰隊員也不甘示弱,也攜帶火箭筒緊緊跟上。
冷旭海的身體柔韌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真沒有說的,猛一發力,又縱上幾步,隱在一處低窪之地,然後扛起火箭筒,抬頭瞄了一瞄,冷旭海知道不可能有時間讓你仔細瞄準,一冒頭就得將火箭彈打出去,前麵有兩個特戰隊員就是因為追求瞄準精確,結果一死一傷,以至於後麵的人發射火箭彈的姿勢都走了樣。冷旭海對於自己百步穿楊的箭術還是頗為自負的,張弓射箭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瞄準是不可能的,關鍵是一個快字,悠忽之間眼到、心到、手到,電光火石之間,一瞄即射,就仗著一個快字,便可殺人而不至被殺,這就是冷旭海傲人的本事。多少次生死之間,就是憑著刀快、箭快,這才在與韃子血戰的戰場上活到了今天。冷旭海就是憑著射箭的直覺,扣動了火箭彈的扳機,但是讓冷旭海失望的是,這一炮打得略微高了一點。
好在冷旭海沒有灰心,這時那個特戰隊員也爬到了自己的身邊,冷旭海直接就拿過這位特戰隊員的火箭筒,又是突然一冒頭,在間不容發之際,射出了第二彈,射完馬上滾到了一邊。隨著一聲發悶的爆炸聲,冷旭海感覺自己打中了。果然,地堡內機槍啞了,冷旭海騰地躍起,然後大叫:
“快,兄弟們,打中了!上啊。”
冷旭海的這一手鼓舞了明軍,接下來如法炮製,又打掉了一個地堡,看起來很快就能拿下日本人防守的這個山頭。
不幸的是,日本人此後動用了比明軍40火箭筒還牛的60火箭筒,而且更高一層的地堡裏配備了潛望鏡,冷旭海哪怕動作再快,也是需要瞄準的,瞄準那一霎那的時間,日本人通過潛望鏡捕捉到了動靜,然後60火箭筒也同時發射,冷旭海差一點就把火箭彈打進了地堡,而日本人的60火箭彈在打在了冷旭海的小腿旁爆炸,兩塊彈片深深地嵌入了冷旭海的大腿和小腿。
冷旭海被搶了下來,但是顯然,受了這麽嚴重的傷後,就再也不能由他來充當炮手了。偏偏這個時候,大隊的清兵衝到了山腳下,烏海都終究是清軍一員大將,對於水師作戰差點火候,對於陸戰卻是自負得很。烏海都在判明情況之後,派出三百騎兵和五百步兵前來增援,這五百步兵當中,有一百五十人配備了日本人製造的新式火器,探騎偵知明軍隻有兩三百人,烏海都心中計較,務要將這股明軍撲滅,為了怕明軍占領山頭後居高臨下在火力上吃虧,烏海都甚至於派出了一百五十人的“神機兵”,這“神機兵”的名兒是洪承疇所取,當然是抄襲明軍“神機營”的叫法,不過這一來名兒叫得甚是響亮,凡是使用新式火器一律便稱神機兵。
八百清軍衝到山腳,倒也沒有忙著往上衝,先是在山腳下團團圍住,那心思便是要甕中捉鱉的意思。一切就緒,這才往上進攻。日軍一看清軍的援兵到來,大受鼓舞,山上的迫擊炮居高臨下,直往半山腰的明軍砸去。明軍已經顧不上向上進攻,隻好架起另一挺轉管式機槍,對準山下的清軍掃射。
不過明軍兩麵受敵,尤其山上的迫擊炮無法躲開,時不時就會造成明軍的傷亡,不大一會,明軍傷亡就過半,隻有近六十個兄弟還毫發無損。
清軍正準備大舉進攻,這時候聞訊增援的六十名原來守衛登陸點的明軍到了,二話不說,對著清軍就發起了進攻。這一下把清軍的騎兵惹毛了,三百騎兵衝鋒的威力可不是六十個手持45式步槍和甲申式霰彈槍的明軍可以抗衡的,盡管勇猛的明軍憑借子彈和刺刀幹掉了一百多名清軍騎兵,這六十名騎兵也死了五十八個,隻有兩人搶了清軍騎兵的馬匹逃向了岸邊。
等到童枚山燒完港內的大型戰船,飛速趕迴山下的時候,發現局勢已經大為不妙。半山腰的明軍上不去下不來,自己手下也不過一百二十個大兵,火箭彈隻剩下區區三發,要對付七八百的韃子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清軍又有騎兵又有新式火器,實在是難以力敵,可是又斷無拋棄戰友不救之理。童枚山當機立斷,立即下令,朝山下的清軍衝去,誓要殺出一條血路,接應半山腰上的明軍,然後突圍而去。
非常不幸的是,尾隨童枚山追擊而來的一千清軍這時也到了,這是清一色的騎兵和裏麵不少清軍持有步槍,童枚山心中長歎一聲,心說這一下恐怕真是要交代在這裏了,幸好燒掉了港內的清軍大船,總算不辱使命。心中一權衡,還是衝擊山腳下的清軍為要,隻要殺開一條血路,山腰上的戰友們趁機衝下來,然後合兵一處,便有突圍的機會。想到此處,大喝一聲:“兄弟們,衝上去,殺!”
一見山下明軍衝過來,山腰上邱連長也趁勢往下衝擊,猴石山一時間槍聲大作,手雷接二連三爆炸,殺聲大作,戰事瞬間白熱化。不過明軍畢竟人少,清軍十倍於明軍,武器也不落下風,更加上山頂的日本人夾擊,迫擊炮連連發威,兩隊明軍被大隊的清軍夾擊,眼看就要湮沒在清軍的攻勢大潮中。
恰在這時,西麵響起了密集了槍炮聲,緊接著身穿明軍迷彩服的大隊人馬衝進了包圍圈,童枚山大喜過望,隨後得知來援的是八百朝鮮新軍。心說,怎麽來的居然是朝鮮援軍,此時哪有心思細問,便隻有先破了清軍,再細說端詳不遲。
這隊朝鮮援軍當然不是無緣無故開到的。不過老天注定要在這裏血戰一場,而且是三國四方扭麻花一樣的混戰式血戰。且說杜濬這個聯軍參謀長哪能沒有看到吳三桂用兵的意氣用事之弊,然而人家是主帥,還是堂堂的王爺,人家真正是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杜濬的反對無效,自然不能違背主帥號令。但是杜濬實在不放心童枚山這一路偷襲,能否燒掉清軍戰船,成敗在於童枚山背後雷霆一擊,那船隊正麵封鎖不過是演戲給韃子看的,吸引韃子的眼球而已。
杜濬正在苦無良策之際,嚴中玉獻上了一策,杜濬固然調不動明軍,不過無妨試一試讓朝鮮的金雲根當這個冤大頭。果然,金雲根立功心切,經不得杜濬言語之激,便派了八百新軍,由崔大洪的戰船護送,前來增援童枚山這一路偷襲的人馬。這朝鮮船隊會合岸邊的七艘明軍戰船,八百新軍隨即登陸,正在這時,兩名死裏逃生的明軍逃到了岸邊,這一路朝鮮援軍聞訊,二話不說,立即趕來猴石山。
童枚山得此強援,心中篤定了許多,尤其是朝鮮援軍攜了107火箭彈和大量手雷,己方這邊現在有了一千人馬,麵對清軍差不多兩千人馬,就算不能攻下此山,突圍而去還是大有把握的。
不料己方的援軍剛到,又來了大隊清兵,看那架勢,至少也有一千騎。
童枚山隻好諮詢高一珀:
“高兄,這旅順究竟有多少韃子?怎麽沒完沒了似的。”
高一珀苦笑一聲:
“旅順就駐有五千韃子,離此不遠,金州衛那裏還駐有韃子三千鐵騎。童兄,不妙啊!想跑是跑不掉了。隻有固守待援了。”
麵對騎兵,還跑個屁!童枚山心一橫,說道:
“我們哪兒也不去,就在這裏跟韃子耗上了,就在這裏打!哼哼!打他個痛快!”
時間迴轉,冷旭海一看童枚山帶著人馬走了,頓時找迴了先鋒官的感覺。他二話不說,將東南麵和西北麵的兩路人馬也調到了西南麵,冷旭海對邱連長表達的理由是:分兵是兵家大忌!邱連長知道自己的資曆比冷旭海差遠了,好歹人家也是遼東和韃子打了那麽多年,拔高一點甚至可以看作吳三桂的愛將,他既然說要集中一路予倭寇以雷霆一擊,這個也是有典故的。想當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大戰中有句名言:“憑他幾路來,我隻一路去!”,這個經典的戰例連皇上也是反複講過的。若論熱兵器作戰,冷旭海或者差點火候,但是眼光定然是不差的,再說三路進攻,難以指揮,效果還真不如集中兵力猛攻一點。一念至此,邱連長當然是沒有二話,倒是和冷旭海配合默契。
三路合成一路之後,你還別說,進攻真是大有起色。冷旭海拿出了玩命的勁頭,邱連長對於怎麽攻打地堡這類堡壘,也隻是在軍事學院紙上談兵做過推演,那不過就是一個遊戲罷了,真刀真槍要打掉堅如磐石的堡壘,邱連長也就是可以說說而已。不過邱連長敢說,冷旭海就敢幹。童枚山把107火箭彈全部都帶走了,誰讓人家對付的是韃子的戰船呢!那畢竟是大事,大局為重冷旭海還是有這個覺悟的。留下來就是火箭筒和手雷可以對付韃子了,兩挺加特林式轉管式機槍,冷旭海隻舍得派上一挺作為火力支援,冷旭海也懂得總要留下預備隊的道理,要是兩挺寶貝機槍都被日本人的炮彈擊中,那毫無疑問進攻隊伍就會被日本人的火力死死壓住,壓根就沒有機會靠近投擲手雷,至於火箭筒,那玩意也就是在五六十步之內有效,也得靠近了發射才管用。崔三磊那種遠距離直射107火箭彈的辦法好是好,終究隻能想想。
冷旭海的進攻辦法很簡單,邱連長負責製定進攻戰術,冷旭海負責按照邱連長所說的那一套具體化。不能不說,冷旭海對於打仗的領悟力還是很強的,指揮協調能力還真是很有一套。經過冷旭海一調配,新軍的人負責火力壓製,包括加特林機槍和步槍,使勁往日本人的防線招唿,能打中更好,打不中也不能讓日本人消停,更不能讓日本人輕鬆地瞄準射擊,拿邱連長的術語來說,那就是火力壓製。冷旭海自己的正牌手下則是負責投擲手雷和爆破,吳三桂的隊伍半年前就裝備了手雷這種新式武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冷旭海相信,要論扔得遠扔得準,沒試過特戰隊的深淺不敢說超過他們,反正自己的五十個手下,絕對是投擲手雷的一流好手,當然,將手雷扔進地堡射擊孔這種事,冷旭海是不敢想的。特戰隊員隻留下了十五個,隻是聽說這些特戰隊員玩火箭筒都在行,冷旭海分派給特戰隊員的任務就是用火箭筒幹掉地堡,當然這有點難度,107火箭彈打中地堡的外壁也不過打掉一層水泥,40火箭筒打中外壁那更是搔癢一般,隻有將火箭彈打進射擊孔,炸死地堡裏的日本人,才是唯一的辦法。
接下來的進攻在冷旭海的組織下,顯得頗有章法,射擊的射擊,投彈的投彈,山下的明軍被日軍的機槍彈雨壓製,固然是抬不起頭來,山上防守的日軍也被明軍的火力打得抬不起頭,加上明軍不停地投擲手雷,黑火藥手雷雖然威力有限,但是煙霧卻很濃,這大大影響了山上日軍的視線,借著手雷爆炸的煙霧掩護,特戰隊員匍匐前進,偶爾愛恨提前傾猛衝幾步,就這樣抵近地堡。可惜特戰隊員連續發射幾次火箭筒,火箭彈不是偏了就是高了低了。
日軍的火力太猛,明軍的火箭筒射程有限,說起來這40火箭筒的直射距離不過四五十步,遠了彈道就會發生彎曲。訓練的時候打得準,可這是冒著唿嘯的彈雨,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擺出正確的下蹲瞄準發射的姿勢,所以讓人極其鬱悶的是,打出的最接近地堡射擊口的火箭彈,至少也離射擊口有一尺以上的距離。
看著手下不度岸邊增加的傷亡,冷旭海眼中直冒火。一咬牙,直接把帽子一甩,一把就搶過二戰隊員手中的火箭筒,自己撲了上去。
邱連長一看冷旭海要玩命,阻止已經不及,隻得大叫“快,手雷掩護!”,邱連長聲嘶力竭的喊聲過後,七八顆手雷投上了山坡,轟隆轟隆炸響,騰起了一片片煙霧。煙霧中隱隱可見冷旭海閃展騰挪,衝上了好一段距離,另一個特戰隊員也不甘示弱,也攜帶火箭筒緊緊跟上。
冷旭海的身體柔韌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真沒有說的,猛一發力,又縱上幾步,隱在一處低窪之地,然後扛起火箭筒,抬頭瞄了一瞄,冷旭海知道不可能有時間讓你仔細瞄準,一冒頭就得將火箭彈打出去,前麵有兩個特戰隊員就是因為追求瞄準精確,結果一死一傷,以至於後麵的人發射火箭彈的姿勢都走了樣。冷旭海對於自己百步穿楊的箭術還是頗為自負的,張弓射箭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瞄準是不可能的,關鍵是一個快字,悠忽之間眼到、心到、手到,電光火石之間,一瞄即射,就仗著一個快字,便可殺人而不至被殺,這就是冷旭海傲人的本事。多少次生死之間,就是憑著刀快、箭快,這才在與韃子血戰的戰場上活到了今天。冷旭海就是憑著射箭的直覺,扣動了火箭彈的扳機,但是讓冷旭海失望的是,這一炮打得略微高了一點。
好在冷旭海沒有灰心,這時那個特戰隊員也爬到了自己的身邊,冷旭海直接就拿過這位特戰隊員的火箭筒,又是突然一冒頭,在間不容發之際,射出了第二彈,射完馬上滾到了一邊。隨著一聲發悶的爆炸聲,冷旭海感覺自己打中了。果然,地堡內機槍啞了,冷旭海騰地躍起,然後大叫:
“快,兄弟們,打中了!上啊。”
冷旭海的這一手鼓舞了明軍,接下來如法炮製,又打掉了一個地堡,看起來很快就能拿下日本人防守的這個山頭。
不幸的是,日本人此後動用了比明軍40火箭筒還牛的60火箭筒,而且更高一層的地堡裏配備了潛望鏡,冷旭海哪怕動作再快,也是需要瞄準的,瞄準那一霎那的時間,日本人通過潛望鏡捕捉到了動靜,然後60火箭筒也同時發射,冷旭海差一點就把火箭彈打進了地堡,而日本人的60火箭彈在打在了冷旭海的小腿旁爆炸,兩塊彈片深深地嵌入了冷旭海的大腿和小腿。
冷旭海被搶了下來,但是顯然,受了這麽嚴重的傷後,就再也不能由他來充當炮手了。偏偏這個時候,大隊的清兵衝到了山腳下,烏海都終究是清軍一員大將,對於水師作戰差點火候,對於陸戰卻是自負得很。烏海都在判明情況之後,派出三百騎兵和五百步兵前來增援,這五百步兵當中,有一百五十人配備了日本人製造的新式火器,探騎偵知明軍隻有兩三百人,烏海都心中計較,務要將這股明軍撲滅,為了怕明軍占領山頭後居高臨下在火力上吃虧,烏海都甚至於派出了一百五十人的“神機兵”,這“神機兵”的名兒是洪承疇所取,當然是抄襲明軍“神機營”的叫法,不過這一來名兒叫得甚是響亮,凡是使用新式火器一律便稱神機兵。
八百清軍衝到山腳,倒也沒有忙著往上衝,先是在山腳下團團圍住,那心思便是要甕中捉鱉的意思。一切就緒,這才往上進攻。日軍一看清軍的援兵到來,大受鼓舞,山上的迫擊炮居高臨下,直往半山腰的明軍砸去。明軍已經顧不上向上進攻,隻好架起另一挺轉管式機槍,對準山下的清軍掃射。
不過明軍兩麵受敵,尤其山上的迫擊炮無法躲開,時不時就會造成明軍的傷亡,不大一會,明軍傷亡就過半,隻有近六十個兄弟還毫發無損。
清軍正準備大舉進攻,這時候聞訊增援的六十名原來守衛登陸點的明軍到了,二話不說,對著清軍就發起了進攻。這一下把清軍的騎兵惹毛了,三百騎兵衝鋒的威力可不是六十個手持45式步槍和甲申式霰彈槍的明軍可以抗衡的,盡管勇猛的明軍憑借子彈和刺刀幹掉了一百多名清軍騎兵,這六十名騎兵也死了五十八個,隻有兩人搶了清軍騎兵的馬匹逃向了岸邊。
等到童枚山燒完港內的大型戰船,飛速趕迴山下的時候,發現局勢已經大為不妙。半山腰的明軍上不去下不來,自己手下也不過一百二十個大兵,火箭彈隻剩下區區三發,要對付七八百的韃子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清軍又有騎兵又有新式火器,實在是難以力敵,可是又斷無拋棄戰友不救之理。童枚山當機立斷,立即下令,朝山下的清軍衝去,誓要殺出一條血路,接應半山腰上的明軍,然後突圍而去。
非常不幸的是,尾隨童枚山追擊而來的一千清軍這時也到了,這是清一色的騎兵和裏麵不少清軍持有步槍,童枚山心中長歎一聲,心說這一下恐怕真是要交代在這裏了,幸好燒掉了港內的清軍大船,總算不辱使命。心中一權衡,還是衝擊山腳下的清軍為要,隻要殺開一條血路,山腰上的戰友們趁機衝下來,然後合兵一處,便有突圍的機會。想到此處,大喝一聲:“兄弟們,衝上去,殺!”
一見山下明軍衝過來,山腰上邱連長也趁勢往下衝擊,猴石山一時間槍聲大作,手雷接二連三爆炸,殺聲大作,戰事瞬間白熱化。不過明軍畢竟人少,清軍十倍於明軍,武器也不落下風,更加上山頂的日本人夾擊,迫擊炮連連發威,兩隊明軍被大隊的清軍夾擊,眼看就要湮沒在清軍的攻勢大潮中。
恰在這時,西麵響起了密集了槍炮聲,緊接著身穿明軍迷彩服的大隊人馬衝進了包圍圈,童枚山大喜過望,隨後得知來援的是八百朝鮮新軍。心說,怎麽來的居然是朝鮮援軍,此時哪有心思細問,便隻有先破了清軍,再細說端詳不遲。
這隊朝鮮援軍當然不是無緣無故開到的。不過老天注定要在這裏血戰一場,而且是三國四方扭麻花一樣的混戰式血戰。且說杜濬這個聯軍參謀長哪能沒有看到吳三桂用兵的意氣用事之弊,然而人家是主帥,還是堂堂的王爺,人家真正是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杜濬的反對無效,自然不能違背主帥號令。但是杜濬實在不放心童枚山這一路偷襲,能否燒掉清軍戰船,成敗在於童枚山背後雷霆一擊,那船隊正麵封鎖不過是演戲給韃子看的,吸引韃子的眼球而已。
杜濬正在苦無良策之際,嚴中玉獻上了一策,杜濬固然調不動明軍,不過無妨試一試讓朝鮮的金雲根當這個冤大頭。果然,金雲根立功心切,經不得杜濬言語之激,便派了八百新軍,由崔大洪的戰船護送,前來增援童枚山這一路偷襲的人馬。這朝鮮船隊會合岸邊的七艘明軍戰船,八百新軍隨即登陸,正在這時,兩名死裏逃生的明軍逃到了岸邊,這一路朝鮮援軍聞訊,二話不說,立即趕來猴石山。
童枚山得此強援,心中篤定了許多,尤其是朝鮮援軍攜了107火箭彈和大量手雷,己方這邊現在有了一千人馬,麵對清軍差不多兩千人馬,就算不能攻下此山,突圍而去還是大有把握的。
不料己方的援軍剛到,又來了大隊清兵,看那架勢,至少也有一千騎。
童枚山隻好諮詢高一珀:
“高兄,這旅順究竟有多少韃子?怎麽沒完沒了似的。”
高一珀苦笑一聲:
“旅順就駐有五千韃子,離此不遠,金州衛那裏還駐有韃子三千鐵騎。童兄,不妙啊!想跑是跑不掉了。隻有固守待援了。”
麵對騎兵,還跑個屁!童枚山心一橫,說道:
“我們哪兒也不去,就在這裏跟韃子耗上了,就在這裏打!哼哼!打他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