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某次,崇禎和王承恩在私下的時候,王承恩一本正經地指出,崇禎這個皇帝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維權”。皇帝也要維權?這不是笑話嗎!後世隻有弱勢群體需要維權,自古皇帝權勢滔天,“維權”?維權個鳥!行了吧,我的王公公,該不是那東西沒有了之後腦子也秀逗了?
王承恩沒有想到崇禎的覺悟還這麽低,隻好不厭其煩地跟崇禎這個受剝削壓迫者講解“受壓迫,要翻身”的道理。
王承恩的大腦就是一台超級計算機,各種資料數字應有盡有,馬上拿數據和事實說話。
首先拿出後世的數字:2010年稅收77000多億,扣除出口退稅還有7萬億;賣地收入2009年是15000億,2010年也算15000億吧;還有社保收入一萬七千億。總計國家收入10萬2千億。而2010年gdp為40萬億,國家的收入占了gdp的四分之一強。即使不算社保,財政收入也超過gdp的20%。
還有“路邊社”不太權威的統計:2007年公款吃喝3700億,公費出國2400億,公車開支4000億,總計1.01萬億,占2007年25萬億gdp的4%強。“路邊社”統計的2010年公款吃喝款更是號稱破了9000億大關。
再拿出宋朝的數字,北宋治平二年的國家收入是6000多萬貫,相當於6000多萬兩銀子。當然也有說宋朝最高稅收為超過一億兩白銀的,還有說一億二千萬兩白銀的,還是取保守的數字吧。宋朝的國土麵積可比不上明朝,人口也比不上明朝,國家收入卻要多幾倍。宋神宗還嫌皇家收入少了不能富國強兵,指使王安石開展一係列的“維權”行動,當然這次皇家“維權”行動有點不太成功,但是至少人家有維權的覺悟不是!
你再看看明朝的數據,永樂十年的賦稅糧是三千四百多萬石,絲鈔等二千餘萬,永樂還有鹽鐵專賣和市舶司海關收入未計在內,終明一朝,強勢的永樂皇帝財政收入最高。而萬曆一條鞭法後,某年間天下歲入為一千四百六十一萬兩。按照萬曆朝年產原糧三千八百多億斤計算,按照原糧出米率60%,折算為大米為2300億斤,萬曆年間米價為一兩銀子2石,即一兩銀子378斤,糧食產值達到了六億兩白銀,有資料估算明朝年出口順差就達到了500萬兩銀子,一條鞭法之後,明代工商業超過國內產值的40%,所以大明朝產值十億兩銀子絕非高估。如此算來,萬曆朝的賦稅隻占gdp的1.5%。而崇禎年間後期物價上漲,一石米漲到一兩銀子,其賦稅水平甚至就是1%左右。
好吧,咱不比那個拿80%的gdp養軍隊的腓特烈大帝,那的確有點變態!咱也不比後世的20%,要是20%的話可以收2億兩白銀,那還不爽死了!咱要有2億兩銀子咱也能象先祖朱棣那樣用50萬100萬大軍把韃子堆死,咱也不比這個。咱比宋朝總可以吧,人家一年收6000萬兩銀子,還要“維權”!我靠!就算達到後世公款吃喝、公款出國、公車開支的比例,對,就gdp的4%,咱也能把韃子給滅掉啊!為什麽咱這個皇帝隻能埋頭推磨,連草都吃不上呢!崇禎朝理論上收入兩千萬兩銀子,實際收70%就燒高香了。天啟丟下這個爛攤子,資產是負的,欠軍餉,欠皇室宗親錢糧,收上來一點銀子都不夠塞牙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窮極潦倒的皇帝怎麽做!怪不得,朱常洛不到一個月就被壓垮了,撂了挑子。換了天啟,承壓能力應該強了吧,但是照樣不行,拍拍屁股又撂了挑子,臨走拉上了崇禎這個墊背的。難怪天啟連兒子都不生,生下兒子就得受剝削受壓迫,得,咱不讓兒孫受這個罪。難得弟弟朱由檢是個愣頭愣腦的有誌青年,一副擔子就這麽壓崇禎肩上了。崇禎還真是堅韌,做牛做馬十七年,曆史上最後卻也不得不撂了挑子上吊了事。臨了這副擔子再也不忍壓到自己的兒子肩上,要不然崇禎自己撂挑子也就算了,怎麽解釋為什麽不提前把太子送到南京預備著呢!
打個比方吧,一個股份製公司,全國人民都是股東,這股份製公司早就資不抵債,還內部欠薪,股東們有錢卻又不肯增資,銀行又借不到款,資不抵債還短缺流動資金,而且公司內耗嚴重,加上金融危機,外貿萎縮,內需不足,就這個條件,股東會卻愣是要求接任的經理人隻能幹好不能幹壞,利潤指標半點都不能降。你說這公平嗎!一個人壓迫天下人還說得過去,天下人一起來壓迫一個人就不對了!按照王承恩的說法,明末的皇帝真不是人幹的。特別是北京十七年的崇禎,受盡了壓迫剝削。後世的公仆不行了可以發鈔票、發債券、搞重點項目銀團貸款,崇禎這苦命孩子拿著拿可憐的1%歲入,又要賑災,又要打仗,還要養官,等等。這1%在花銷過程中還要被貪官和軍閥吃掉一半。崇禎實在沒錢了隻好省吃儉用,甚至變賣自己的家當,但是杯水車薪,依然無濟於事。責任無窮大,權利無限小——這不是典型的“受壓迫受剝削”嗎!受壓迫受剝削就得“維權”,在南京可不能這樣做牛做馬了!要翻身!當家作主。懂嗎?
於是崇禎終於懂了,開始了自己的“維權”之路。
後世的“維權”也是一件技術活,簡單的上訪、鬧事往往適得其反,再說這年代也沒個地方上訪啊。好在凡是與技術沾邊的找王承恩都會有辦法,智商高的人絕不害怕難題,怕隻怕沒有發現難題。崇禎的悲劇就是連自己需要“維權”的迫切性都沒有意識到。隻要問題發現了,辦法嘛,總比困難多!想當年牛頓不僅是自然科學家,連英國的金融體係都是這位爺奠定的。牛頓的粉絲公然說後世英國之所以稱霸世界兩百年,就是因為牛頓奠定金融基礎的成果。
王氏尋根究底的法則又用上了。崇禎“維權”說得簡單一點不就是要錢嗎?既然要錢,就是找誰要、怎麽要的問題。
找農民要?不成。雖然崇禎隻收到1%,好吧,就算1.5%,但是資料顯示農民實際上已經上繳了超過6%。也就是說農業產值6億的話,農民實際承擔了3600萬兩銀子,崇禎隻收到1800萬兩銀子,兩個數字都沒錯,那其他的1800萬兩銀子呢?哪裏去了?別急,我跟你說,主要就是下邊的小吏和士族搢紳工商階層欺上瞞下,上下其手,把這些銀子吞掉了。大明朝法令的解釋權和操作權皆握在這些比典史還低的小吏手上,這些小吏們,比如司吏、典吏,連同師爺、衙役,在一地基本上是世襲,父子兄弟相傳,所以謂之“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大明朝的政令通過他們傳達,亦是由他們執行,這些人和本地士族搢紳工商階層盤根錯節,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些錢就是被他們黑了。那個閻應元既然不是進士,就是從這等小吏爬上典史位置的,所以他也不是什麽清廉之輩,要不然怎麽能養600死士。
說到這裏,你是不是也像李自成那樣有了“搶”的衝動?沒有這種衝動才怪!這幫該死的,銀子怎麽吞進去的橫豎得讓他們怎麽吐出來!不過,錯了!這些人正是大明朝基層的基石,農民是一盤散沙,但是士族搢紳工商階層和小吏可以把農民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大明朝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耍嘴皮子不屑幹實事的文人,這些官員本身就是士族搢紳工商階層的一員,或者被他們收買了,成了他們的代言人。所以你動議說要征工商稅便有大把官員說你“與民爭利”,他們反對反對再反對,堅決反對!大明朝的國家動員力完全不能指望浮在上麵的那些官員,依靠的隻能是士族搢紳工商階層以及這些小吏。所以千萬不能來硬的。
如果你想強製去“剝奪”這些“剝奪者”,最後他們還是會通過種種途徑再從下麵的老百姓那裏剝奪迴來。而且他們以後會怠工,非暴力不合作,你的基層動員力更要泡湯!所以隻能來軟的。
不要去跟他們去談仁與義,我得承認他們之中也不乏仁義者,但是曆史上“義與利”之爭,口頭上大家都開口閉口隻言一個“義”字,事實上“義”永遠無法與“利”匹敵。所以,皇上,最好的辦法就是皇家與這個基層利益團體直接結成利益共同體,或者說通過利誘的方式讓這個利益共同體直接為皇上服務。要錢讓他們出錢,要出力讓他們出力,則無往而不利也!如果說,以前是這些基層分子牽著皇上的鼻子走,那麽,皇上翻身後,就是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要憑gdp的20%來把韃子從地球上抹掉也好,要老百姓象淮海戰役543萬民工那樣推著小車將戰爭推向勝利也好,隻要皇上能把他們動員起來,那其實也不是什麽難事。
有了這個指導思想,就有了與江陰父老“公私合營”的皇家股份公司,這是“國力動員模範工程”的一個試點,也是一個“先富示範工程”。這樣的設計就是建立一條皇家與基層有產階級合作的紐帶,領導他們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把這一部分民間資本最大限度地激活,與此同時也就可以讓他們跟著皇帝的指揮棒轉,而不是相反。
孔雀山銅礦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已經成功,下一步就是這種模式的推廣速度如何了,總的來說推廣隻是時間問題。鄭芝龍的參股是另有考慮。這個公司就是為將來一係列皇家股份公司開的頭一炮,頭一炮已經打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暴利的驅使下,無論是複製這種模式的新皇家股份公司也好,還是孔雀山股份公司上司交易也好,都是水到渠成。
這本來是一個近似於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但是,崇禎和王承恩來自後世,要賺錢的投資項目,多了去了。要挖礦?挖完這礦有那礦,挖完中國有外國,要生產?產品多得數不完。要炒作?炒股炒債炒外匯,隻要有錢就好辦。
崇禎和王承恩一開始在描摹一個皇朝的新標準,不過萬事開頭難,隻能從最容易切入的點入手。
比如說,基層的問題有了解決方案後,那幫官僚們呢!不僅有南京的新官僚,還有陸續逃到南京的北京舊官僚,要讓他們無條件地支持自己,也是“翻身”計劃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為此,崇禎和王承恩設計了一個超越這個時代的“皇家俱樂部”,未來這些官僚將成為這個俱樂部的第一批會員。
;
某次,崇禎和王承恩在私下的時候,王承恩一本正經地指出,崇禎這個皇帝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維權”。皇帝也要維權?這不是笑話嗎!後世隻有弱勢群體需要維權,自古皇帝權勢滔天,“維權”?維權個鳥!行了吧,我的王公公,該不是那東西沒有了之後腦子也秀逗了?
王承恩沒有想到崇禎的覺悟還這麽低,隻好不厭其煩地跟崇禎這個受剝削壓迫者講解“受壓迫,要翻身”的道理。
王承恩的大腦就是一台超級計算機,各種資料數字應有盡有,馬上拿數據和事實說話。
首先拿出後世的數字:2010年稅收77000多億,扣除出口退稅還有7萬億;賣地收入2009年是15000億,2010年也算15000億吧;還有社保收入一萬七千億。總計國家收入10萬2千億。而2010年gdp為40萬億,國家的收入占了gdp的四分之一強。即使不算社保,財政收入也超過gdp的20%。
還有“路邊社”不太權威的統計:2007年公款吃喝3700億,公費出國2400億,公車開支4000億,總計1.01萬億,占2007年25萬億gdp的4%強。“路邊社”統計的2010年公款吃喝款更是號稱破了9000億大關。
再拿出宋朝的數字,北宋治平二年的國家收入是6000多萬貫,相當於6000多萬兩銀子。當然也有說宋朝最高稅收為超過一億兩白銀的,還有說一億二千萬兩白銀的,還是取保守的數字吧。宋朝的國土麵積可比不上明朝,人口也比不上明朝,國家收入卻要多幾倍。宋神宗還嫌皇家收入少了不能富國強兵,指使王安石開展一係列的“維權”行動,當然這次皇家“維權”行動有點不太成功,但是至少人家有維權的覺悟不是!
你再看看明朝的數據,永樂十年的賦稅糧是三千四百多萬石,絲鈔等二千餘萬,永樂還有鹽鐵專賣和市舶司海關收入未計在內,終明一朝,強勢的永樂皇帝財政收入最高。而萬曆一條鞭法後,某年間天下歲入為一千四百六十一萬兩。按照萬曆朝年產原糧三千八百多億斤計算,按照原糧出米率60%,折算為大米為2300億斤,萬曆年間米價為一兩銀子2石,即一兩銀子378斤,糧食產值達到了六億兩白銀,有資料估算明朝年出口順差就達到了500萬兩銀子,一條鞭法之後,明代工商業超過國內產值的40%,所以大明朝產值十億兩銀子絕非高估。如此算來,萬曆朝的賦稅隻占gdp的1.5%。而崇禎年間後期物價上漲,一石米漲到一兩銀子,其賦稅水平甚至就是1%左右。
好吧,咱不比那個拿80%的gdp養軍隊的腓特烈大帝,那的確有點變態!咱也不比後世的20%,要是20%的話可以收2億兩白銀,那還不爽死了!咱要有2億兩銀子咱也能象先祖朱棣那樣用50萬100萬大軍把韃子堆死,咱也不比這個。咱比宋朝總可以吧,人家一年收6000萬兩銀子,還要“維權”!我靠!就算達到後世公款吃喝、公款出國、公車開支的比例,對,就gdp的4%,咱也能把韃子給滅掉啊!為什麽咱這個皇帝隻能埋頭推磨,連草都吃不上呢!崇禎朝理論上收入兩千萬兩銀子,實際收70%就燒高香了。天啟丟下這個爛攤子,資產是負的,欠軍餉,欠皇室宗親錢糧,收上來一點銀子都不夠塞牙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窮極潦倒的皇帝怎麽做!怪不得,朱常洛不到一個月就被壓垮了,撂了挑子。換了天啟,承壓能力應該強了吧,但是照樣不行,拍拍屁股又撂了挑子,臨走拉上了崇禎這個墊背的。難怪天啟連兒子都不生,生下兒子就得受剝削受壓迫,得,咱不讓兒孫受這個罪。難得弟弟朱由檢是個愣頭愣腦的有誌青年,一副擔子就這麽壓崇禎肩上了。崇禎還真是堅韌,做牛做馬十七年,曆史上最後卻也不得不撂了挑子上吊了事。臨了這副擔子再也不忍壓到自己的兒子肩上,要不然崇禎自己撂挑子也就算了,怎麽解釋為什麽不提前把太子送到南京預備著呢!
打個比方吧,一個股份製公司,全國人民都是股東,這股份製公司早就資不抵債,還內部欠薪,股東們有錢卻又不肯增資,銀行又借不到款,資不抵債還短缺流動資金,而且公司內耗嚴重,加上金融危機,外貿萎縮,內需不足,就這個條件,股東會卻愣是要求接任的經理人隻能幹好不能幹壞,利潤指標半點都不能降。你說這公平嗎!一個人壓迫天下人還說得過去,天下人一起來壓迫一個人就不對了!按照王承恩的說法,明末的皇帝真不是人幹的。特別是北京十七年的崇禎,受盡了壓迫剝削。後世的公仆不行了可以發鈔票、發債券、搞重點項目銀團貸款,崇禎這苦命孩子拿著拿可憐的1%歲入,又要賑災,又要打仗,還要養官,等等。這1%在花銷過程中還要被貪官和軍閥吃掉一半。崇禎實在沒錢了隻好省吃儉用,甚至變賣自己的家當,但是杯水車薪,依然無濟於事。責任無窮大,權利無限小——這不是典型的“受壓迫受剝削”嗎!受壓迫受剝削就得“維權”,在南京可不能這樣做牛做馬了!要翻身!當家作主。懂嗎?
於是崇禎終於懂了,開始了自己的“維權”之路。
後世的“維權”也是一件技術活,簡單的上訪、鬧事往往適得其反,再說這年代也沒個地方上訪啊。好在凡是與技術沾邊的找王承恩都會有辦法,智商高的人絕不害怕難題,怕隻怕沒有發現難題。崇禎的悲劇就是連自己需要“維權”的迫切性都沒有意識到。隻要問題發現了,辦法嘛,總比困難多!想當年牛頓不僅是自然科學家,連英國的金融體係都是這位爺奠定的。牛頓的粉絲公然說後世英國之所以稱霸世界兩百年,就是因為牛頓奠定金融基礎的成果。
王氏尋根究底的法則又用上了。崇禎“維權”說得簡單一點不就是要錢嗎?既然要錢,就是找誰要、怎麽要的問題。
找農民要?不成。雖然崇禎隻收到1%,好吧,就算1.5%,但是資料顯示農民實際上已經上繳了超過6%。也就是說農業產值6億的話,農民實際承擔了3600萬兩銀子,崇禎隻收到1800萬兩銀子,兩個數字都沒錯,那其他的1800萬兩銀子呢?哪裏去了?別急,我跟你說,主要就是下邊的小吏和士族搢紳工商階層欺上瞞下,上下其手,把這些銀子吞掉了。大明朝法令的解釋權和操作權皆握在這些比典史還低的小吏手上,這些小吏們,比如司吏、典吏,連同師爺、衙役,在一地基本上是世襲,父子兄弟相傳,所以謂之“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大明朝的政令通過他們傳達,亦是由他們執行,這些人和本地士族搢紳工商階層盤根錯節,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些錢就是被他們黑了。那個閻應元既然不是進士,就是從這等小吏爬上典史位置的,所以他也不是什麽清廉之輩,要不然怎麽能養600死士。
說到這裏,你是不是也像李自成那樣有了“搶”的衝動?沒有這種衝動才怪!這幫該死的,銀子怎麽吞進去的橫豎得讓他們怎麽吐出來!不過,錯了!這些人正是大明朝基層的基石,農民是一盤散沙,但是士族搢紳工商階層和小吏可以把農民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大明朝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耍嘴皮子不屑幹實事的文人,這些官員本身就是士族搢紳工商階層的一員,或者被他們收買了,成了他們的代言人。所以你動議說要征工商稅便有大把官員說你“與民爭利”,他們反對反對再反對,堅決反對!大明朝的國家動員力完全不能指望浮在上麵的那些官員,依靠的隻能是士族搢紳工商階層以及這些小吏。所以千萬不能來硬的。
如果你想強製去“剝奪”這些“剝奪者”,最後他們還是會通過種種途徑再從下麵的老百姓那裏剝奪迴來。而且他們以後會怠工,非暴力不合作,你的基層動員力更要泡湯!所以隻能來軟的。
不要去跟他們去談仁與義,我得承認他們之中也不乏仁義者,但是曆史上“義與利”之爭,口頭上大家都開口閉口隻言一個“義”字,事實上“義”永遠無法與“利”匹敵。所以,皇上,最好的辦法就是皇家與這個基層利益團體直接結成利益共同體,或者說通過利誘的方式讓這個利益共同體直接為皇上服務。要錢讓他們出錢,要出力讓他們出力,則無往而不利也!如果說,以前是這些基層分子牽著皇上的鼻子走,那麽,皇上翻身後,就是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要憑gdp的20%來把韃子從地球上抹掉也好,要老百姓象淮海戰役543萬民工那樣推著小車將戰爭推向勝利也好,隻要皇上能把他們動員起來,那其實也不是什麽難事。
有了這個指導思想,就有了與江陰父老“公私合營”的皇家股份公司,這是“國力動員模範工程”的一個試點,也是一個“先富示範工程”。這樣的設計就是建立一條皇家與基層有產階級合作的紐帶,領導他們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把這一部分民間資本最大限度地激活,與此同時也就可以讓他們跟著皇帝的指揮棒轉,而不是相反。
孔雀山銅礦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已經成功,下一步就是這種模式的推廣速度如何了,總的來說推廣隻是時間問題。鄭芝龍的參股是另有考慮。這個公司就是為將來一係列皇家股份公司開的頭一炮,頭一炮已經打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暴利的驅使下,無論是複製這種模式的新皇家股份公司也好,還是孔雀山股份公司上司交易也好,都是水到渠成。
這本來是一個近似於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但是,崇禎和王承恩來自後世,要賺錢的投資項目,多了去了。要挖礦?挖完這礦有那礦,挖完中國有外國,要生產?產品多得數不完。要炒作?炒股炒債炒外匯,隻要有錢就好辦。
崇禎和王承恩一開始在描摹一個皇朝的新標準,不過萬事開頭難,隻能從最容易切入的點入手。
比如說,基層的問題有了解決方案後,那幫官僚們呢!不僅有南京的新官僚,還有陸續逃到南京的北京舊官僚,要讓他們無條件地支持自己,也是“翻身”計劃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為此,崇禎和王承恩設計了一個超越這個時代的“皇家俱樂部”,未來這些官僚將成為這個俱樂部的第一批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