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順和大明即將達成“天津條約”的消息在北京城不脛而走,據說這是大順權威人物處透出的消息。消息流傳的當日,便有消息靈通人士前往公債交易所進場抄底,於是公債節節攀升,穩步升到了四錢五分。
十二日的《大公報》發表了記者采訪大順一文一武牛金星和劉宗敏的專題采訪,針對市麵流傳的“天津條約”,牛宰相和劉將軍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牛宰相的大嘴頗有欺騙性和煽動性:
我們大順是馬背上取天下,但是不會馬背上治理天下。大順到北京來,一是肩負著抗清平遼的使命,其二就是造福桑梓,大搞建設,把大順治理之下的江山建設得繁榮昌盛。過去十七年來,崇禎一不能抗清平遼,二不能造福黎民,因此隻有主動讓賢。但是考慮到崇禎還想有所作為,還想複出做點事,我大順皇帝寬宏大量,崇禎既然在北方幹不下去了,那就去南方吧。大順在北,大明在南,完全可以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和平競賽嘛!我大順首先是不懼武力對抗,當然更不怕和平競爭!看誰能比得過誰,三五年看不出結果,那就比他十年二十年。試看今日之中國,究是誰家之天下!
牛宰相沒有少抄崇禎“萬言書”裏麵的警句,難得他抄得天衣無縫。李自成請他做宰相,好歹也得有點料不是!
劉大將軍也發表了極有水平的講話:
我們大順到北京來,就是為了抗清平遼而來。多少年來,清兵犯我大好河山,犯下滔天罪行,而崇禎雖有抗清平遼之心,卻無抗清之能,喪師辱國,失地千裏,所以我們大順不得不走到前台,扛起抗清的大旗。我們大順軍是百戰雄師,將一掃明軍疲態,誓死抗清,保家衛國。我大順為了實現抗清平遼這個目標,決意捐棄前嫌,我們將會領導包括大明在內的愛國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協力,打敗清兵,北定遼疆。從這個意義上講,“天津條約”將是大順領導抗清力量的標誌。我們大順處在抗清的前沿,是領導抗清的核心力量,包括大明在內,也包括張獻忠的大西,都應該服從抗清平遼這個大局。從正在醞釀之中的“天津條約”,我看到了崇禎的民族覺悟,我個人認為,不管崇禎犯過什麽錯誤,就衝他以民族大局為重這一點,我劉某也敬他是一條漢子!
事後得知,這篇講話竟然是金之俊代為擬稿的。自從劉宗敏大舉進軍公債交易之後,金之俊儼然成了劉宗敏公債運作的高級幕僚,加之金之俊自己也建起了老鼠倉,利益攸關,所以金之俊不遺餘力,絞盡腦汁,終於把劉大將軍的講話上升到新的高度――“天津條約”就是大順領導全民抗清的標誌!
此外,金之俊找人考證了一番,在本期《大公報》上登出了一篇重磅級文章:“一國兩帝,古已有之!”,文章考證了炎帝和黃帝同代為帝,各據一方。漢民皆為炎黃子孫,可見一國兩帝並不稀奇。
十二日的《大公報》在公債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使得市場一掃陰霾。前兩天擔心大順不過是短命王朝的人,一看大順還真有長坐江山的可能,有公債在手的當然是抱住手中公債不放,沒有公債在手的則是心頭癢癢,都有試水公債的衝動。公債在市場熱捧下接連攀升,隻是在七錢銀子的價位上引發過一輪拋盤,在消化這輪拋盤之後,公債一路衝高,最高衝高到了八錢二分銀子,最後穩定在七錢六分銀子價位上。
此次推高公債的大鱷已經不光是劉宗敏的“大順基金”,還有山西曆史上後來被滿清封為“八大皇商”的八大商家聯手的“晉商基金”。此外,公主領導的“明室基金”增添了一個超級莊家,那就是鄭芝龍。鄭芝龍的弟弟鄭鴻逵恰好在天津準備執行“阿波羅計劃”的“瞞天過海”部分,收到北京手下關於“平遼公債”的行情報告,又收到了公主的加盟邀請,據知情者透露公主舉手投足之間手中的銀子就翻了三倍不止,鄭鴻逵感歎自己冒死幹海盜業的收益也不過如此,於是拿出一百萬兩銀子,投入公主的“明室基金”,做了合夥人。鄭芝龍常駐北京的商戶如今常駐交易所,隨時接收公主的指令行事。“明室基金”在公債掉到三錢銀子連劉宗敏也帶有三分忌憚之時,瘋狂吸納,結果數日之間翻了一倍以上。
最離譜的是,大順軍兵有了劉宗敏帶頭,眼看著公債市場賺錢賺翻天,連大頭兵也將不多的幾個銀子湊到一起,集腋成裘,搞起了大小山頭的“私募基金”,有了這些銀子的加入,不免讓北京人又將公債看高了一線。當然,北京城裏賣白菜賣狗皮膏藥的也有自己的“私募基金”,他們把銀子交給了前段時間京中最負盛名的一介“炒家”――比如“劉百萬”的“劉氏私募基金”、郭某某的“郭氏基金”,等等,由此可見北京城裏公債的熱度。
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人們跟上時代的步伐其實是很快的。在1644年的春天,北京城裏,不,不光是北京城裏,凡是與聞公債,無論有錢人和不算有錢的人,不約而同與時俱進,迎來了一個公債交易的春天。
崇禎一行在吳三桂一萬兵馬的護送下一路南行,盡管已經派出八百裏加急前往南京傳達聖上口諭,崇禎仍是不敢在途中稍停。這一日到了濟寧之後,已經與大順軍遠遠脫離,濟寧此時在明軍手上,濟寧之南再無大順兵馬,因此舍了馬匹,改在運河乘船南下。吳三桂征了五艘大船,崇禎坐在居中的船上,吳三桂親率騎兵,在河岸一路護駕前行,布置得端的是萬無一失。
崇禎的兩個徒弟趙一均和劉二剛隨在崇禎周圍護衛,兩人當日都穿了簡單的皮甲,故而雖然被流矢射中,不過傷了一點皮肉,敷好傷口,兩人就不再把它當迴事。兩人堅持要護駕,崇禎一看這倆徒弟忠心可嘉,便留在身邊。劉繼雲和周公子傷得重些,留在了另一艘船上養傷。除此而外,隨船的有五個錦衣衛和六個吳三桂的得力手下。
這一日崇禎醒來,爬起床正要自己穿衣,周小姐和丫鬟連忙雙雙上前為崇禎梳洗。其他護衛皆是男子,吳三桂因而留下了周小姐和周小姐的丫頭,服侍崇禎的起居。但見周小姐一雙明眸在自己身上梭巡,但看周小姐如花的美貌,不禁心下為之一動。周小姐一張瓜子臉,身量修長,走起路來如風擺柳,一雙妙目,顧盼之中帶著幾分嫵媚,特別是看完自己之後低下頭去的那一番羞澀之態,別是一樣風情。
那周小姐先是見崇禎一行出手殺了大順匪兵,救了自己,心中感激。之後被大順匪兵攻擊之時,從容指揮,神勇殺敵,不可抑製地生出一種對英雄的崇拜,漸漸地崇禎在她心中成了神祗。及至知曉心中偶像原來是崇禎之後,更是又敬又愛。待到崇禎與吳三桂扳手腕勝出,一個豐滿的偶像就在心中生了根。如果說崇禎此前還沒有女粉絲的話,周小姐無疑就成了崇禎的第一個也是最癡迷的一個女粉絲。
在為崇禎穿衣的時候,觸摸到崇禎的手臂,周小姐隻覺得自己一陣麵紅耳熱,心中一陣發顫,過了好一陣,才平息下怦怦的心跳。
四月裏,正是春意濃時,河邊的楊柳隨風擺舞,遠處芳草連天,藍天下是一片春意盎然的天地。此時脫了樊籠,盡可自由高飛。美人當前,江山如畫,夫複何求!崇禎心情仿佛間,有意無意便哼起一支歌子:
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木蘭花開山崗上,北國之春天,啊北國之春已來臨??????
周小姐怔怔聽著崇禎哼的歌,隻覺得這曲子韻味十足,歌詞別有風情,一時聽得呆了。直到崇禎哼完一曲,周小姐才迴過神來。見崇禎興致甚高,上前福了一福:
“皇上,難得皇上有此雅興,容小女子為皇上彈奏一曲如何?”
“哦,周小姐既是願意為朕撫琴,朕自是願聞雅韻。”。崇禎依稀記起當年田妃撫琴的嬌俏模樣,心中為之一蕩。
丫鬟取過琴來,周小姐欣然撫琴一曲,周小姐一邊撫琴,卻不時瞄一眼崇禎的反應。崇禎在琴聲中深自陶醉,一半兒追憶田妃當年,一半兒醉於美人當前!
??????
大順和大明和談的地點選在臨清,大明這邊是黎玉田和王承恩,大順這邊是宋獻策和顧君恩。雙方為“天津條約”正式開始舉行談判。
首先是大順方對“一個中國,兩個朝廷”如何實際操作提出了疑問。這個王承恩早有準備,一番解釋,便使得大順方代表如釋重負。於是,談判第一個達成共識的是:
大順和大明兩個行政政權均屬於“一個中國”範疇。大順全稱:中華大順帝國,皇帝:李自成。大明全稱:中華大明帝國,皇帝:朱由檢。“一國兩帝”的格局自此形成。
接下來便是關於張獻忠的條款,大順方主張正式的條約將張獻忠那一條刪去。當然這一條另外可簽一份密約。很簡單,這事不能公開。原來李自成畢竟是和張獻忠同一條戰壕,李自成落難的時候張獻忠還幫了一把,雖然這幫忙不是白幫,幫李自成也是幫他張獻忠自己。但是李自成一轉背又和崇禎勾肩搭背打起張獻忠的主意,張獻忠要是嗯不下這口惡氣,說不定頭一個便是要找李自成的晦氣。為了抗清大業,不要把張獻忠逼急了,雖然大順方舉雙手讚成這個一年後“誰攻取,誰管轄”的約定,但是這可不能公開。所以公開的條約修改為:雙方爭取張獻忠共同抗清,雲雲。這個大明方當然表示理解,無非多簽一份密約而已。
但是當扯到雙方分界線的時候,雙方為此大大費了一番周折。地兒誰都想多占,吃虧的事誰都不幹。大順方指出大明方盡是膏腴之地,理所應當多讓一些土地給大順方。大明方指出大順方北麵的遼東、蒙古、韃靼,疆域遼闊,大順方近水樓台,取之便可擴疆萬裏。兩下裏為此扯得不亦樂乎。結果還是大明朝這邊在分界線上稍稍讓步,才得以劃出一條南北分界線。
其次是明朝降將問題,大順方明確提出,已經投降大順方的前明軍隊,大明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接收其改隸大明方。這一點是李自成提出來的,李自成擔心如果讓這幫投降大順的前明將領再次選擇的話,說不定一大批降將比如白廣恩、唐通又將奔大明而去。前方正抗清打得你死我活,後邊的軍兵要跑路去投舊主,那還打什麽清兵!這的確有理。圍繞這一點議來議去,結果不得不增加一個條款:
雙方均不得接受對方軍隊投效,前明舊將已經投效大順方的,大明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其迴頭投效。
雙方在反複斟酌後,於1644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在臨清草簽“天津條約”。草簽之後立即生效,待雙方皇帝簽字用璽之後正式交換文書。為了表示大順方的誠意,大順方送迴崇禎永王、定王和袁妃,同時送迴吳三桂家眷。本來送迴的計劃中有坤興公主在列,卻因坤興公主自願留在北京,因而作罷。
同一天,崇禎終於抵達了南京,當史可法,馬士英率領南京六部的臣子跪迎聖駕入城之後,崇禎終於長舒一口氣。曆史上這個時候,南京初聞崇禎殉國,群臣為了到底是立潞王還是福王兩派意見不一,直到五月間福王借了掌兵藩鎮的支持,登上皇位,是為弘光皇帝,折騰了一年光景就因內憂外患完了蛋。如今自己曆經一個月的艱辛,終於在弘光鬧劇之前趕到南京,自己還是大明朝的皇帝,有了這個身份,完全可以有底氣說一句: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部分完)
;
大順和大明即將達成“天津條約”的消息在北京城不脛而走,據說這是大順權威人物處透出的消息。消息流傳的當日,便有消息靈通人士前往公債交易所進場抄底,於是公債節節攀升,穩步升到了四錢五分。
十二日的《大公報》發表了記者采訪大順一文一武牛金星和劉宗敏的專題采訪,針對市麵流傳的“天津條約”,牛宰相和劉將軍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牛宰相的大嘴頗有欺騙性和煽動性:
我們大順是馬背上取天下,但是不會馬背上治理天下。大順到北京來,一是肩負著抗清平遼的使命,其二就是造福桑梓,大搞建設,把大順治理之下的江山建設得繁榮昌盛。過去十七年來,崇禎一不能抗清平遼,二不能造福黎民,因此隻有主動讓賢。但是考慮到崇禎還想有所作為,還想複出做點事,我大順皇帝寬宏大量,崇禎既然在北方幹不下去了,那就去南方吧。大順在北,大明在南,完全可以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和平競賽嘛!我大順首先是不懼武力對抗,當然更不怕和平競爭!看誰能比得過誰,三五年看不出結果,那就比他十年二十年。試看今日之中國,究是誰家之天下!
牛宰相沒有少抄崇禎“萬言書”裏麵的警句,難得他抄得天衣無縫。李自成請他做宰相,好歹也得有點料不是!
劉大將軍也發表了極有水平的講話:
我們大順到北京來,就是為了抗清平遼而來。多少年來,清兵犯我大好河山,犯下滔天罪行,而崇禎雖有抗清平遼之心,卻無抗清之能,喪師辱國,失地千裏,所以我們大順不得不走到前台,扛起抗清的大旗。我們大順軍是百戰雄師,將一掃明軍疲態,誓死抗清,保家衛國。我大順為了實現抗清平遼這個目標,決意捐棄前嫌,我們將會領導包括大明在內的愛國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協力,打敗清兵,北定遼疆。從這個意義上講,“天津條約”將是大順領導抗清力量的標誌。我們大順處在抗清的前沿,是領導抗清的核心力量,包括大明在內,也包括張獻忠的大西,都應該服從抗清平遼這個大局。從正在醞釀之中的“天津條約”,我看到了崇禎的民族覺悟,我個人認為,不管崇禎犯過什麽錯誤,就衝他以民族大局為重這一點,我劉某也敬他是一條漢子!
事後得知,這篇講話竟然是金之俊代為擬稿的。自從劉宗敏大舉進軍公債交易之後,金之俊儼然成了劉宗敏公債運作的高級幕僚,加之金之俊自己也建起了老鼠倉,利益攸關,所以金之俊不遺餘力,絞盡腦汁,終於把劉大將軍的講話上升到新的高度――“天津條約”就是大順領導全民抗清的標誌!
此外,金之俊找人考證了一番,在本期《大公報》上登出了一篇重磅級文章:“一國兩帝,古已有之!”,文章考證了炎帝和黃帝同代為帝,各據一方。漢民皆為炎黃子孫,可見一國兩帝並不稀奇。
十二日的《大公報》在公債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使得市場一掃陰霾。前兩天擔心大順不過是短命王朝的人,一看大順還真有長坐江山的可能,有公債在手的當然是抱住手中公債不放,沒有公債在手的則是心頭癢癢,都有試水公債的衝動。公債在市場熱捧下接連攀升,隻是在七錢銀子的價位上引發過一輪拋盤,在消化這輪拋盤之後,公債一路衝高,最高衝高到了八錢二分銀子,最後穩定在七錢六分銀子價位上。
此次推高公債的大鱷已經不光是劉宗敏的“大順基金”,還有山西曆史上後來被滿清封為“八大皇商”的八大商家聯手的“晉商基金”。此外,公主領導的“明室基金”增添了一個超級莊家,那就是鄭芝龍。鄭芝龍的弟弟鄭鴻逵恰好在天津準備執行“阿波羅計劃”的“瞞天過海”部分,收到北京手下關於“平遼公債”的行情報告,又收到了公主的加盟邀請,據知情者透露公主舉手投足之間手中的銀子就翻了三倍不止,鄭鴻逵感歎自己冒死幹海盜業的收益也不過如此,於是拿出一百萬兩銀子,投入公主的“明室基金”,做了合夥人。鄭芝龍常駐北京的商戶如今常駐交易所,隨時接收公主的指令行事。“明室基金”在公債掉到三錢銀子連劉宗敏也帶有三分忌憚之時,瘋狂吸納,結果數日之間翻了一倍以上。
最離譜的是,大順軍兵有了劉宗敏帶頭,眼看著公債市場賺錢賺翻天,連大頭兵也將不多的幾個銀子湊到一起,集腋成裘,搞起了大小山頭的“私募基金”,有了這些銀子的加入,不免讓北京人又將公債看高了一線。當然,北京城裏賣白菜賣狗皮膏藥的也有自己的“私募基金”,他們把銀子交給了前段時間京中最負盛名的一介“炒家”――比如“劉百萬”的“劉氏私募基金”、郭某某的“郭氏基金”,等等,由此可見北京城裏公債的熱度。
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人們跟上時代的步伐其實是很快的。在1644年的春天,北京城裏,不,不光是北京城裏,凡是與聞公債,無論有錢人和不算有錢的人,不約而同與時俱進,迎來了一個公債交易的春天。
崇禎一行在吳三桂一萬兵馬的護送下一路南行,盡管已經派出八百裏加急前往南京傳達聖上口諭,崇禎仍是不敢在途中稍停。這一日到了濟寧之後,已經與大順軍遠遠脫離,濟寧此時在明軍手上,濟寧之南再無大順兵馬,因此舍了馬匹,改在運河乘船南下。吳三桂征了五艘大船,崇禎坐在居中的船上,吳三桂親率騎兵,在河岸一路護駕前行,布置得端的是萬無一失。
崇禎的兩個徒弟趙一均和劉二剛隨在崇禎周圍護衛,兩人當日都穿了簡單的皮甲,故而雖然被流矢射中,不過傷了一點皮肉,敷好傷口,兩人就不再把它當迴事。兩人堅持要護駕,崇禎一看這倆徒弟忠心可嘉,便留在身邊。劉繼雲和周公子傷得重些,留在了另一艘船上養傷。除此而外,隨船的有五個錦衣衛和六個吳三桂的得力手下。
這一日崇禎醒來,爬起床正要自己穿衣,周小姐和丫鬟連忙雙雙上前為崇禎梳洗。其他護衛皆是男子,吳三桂因而留下了周小姐和周小姐的丫頭,服侍崇禎的起居。但見周小姐一雙明眸在自己身上梭巡,但看周小姐如花的美貌,不禁心下為之一動。周小姐一張瓜子臉,身量修長,走起路來如風擺柳,一雙妙目,顧盼之中帶著幾分嫵媚,特別是看完自己之後低下頭去的那一番羞澀之態,別是一樣風情。
那周小姐先是見崇禎一行出手殺了大順匪兵,救了自己,心中感激。之後被大順匪兵攻擊之時,從容指揮,神勇殺敵,不可抑製地生出一種對英雄的崇拜,漸漸地崇禎在她心中成了神祗。及至知曉心中偶像原來是崇禎之後,更是又敬又愛。待到崇禎與吳三桂扳手腕勝出,一個豐滿的偶像就在心中生了根。如果說崇禎此前還沒有女粉絲的話,周小姐無疑就成了崇禎的第一個也是最癡迷的一個女粉絲。
在為崇禎穿衣的時候,觸摸到崇禎的手臂,周小姐隻覺得自己一陣麵紅耳熱,心中一陣發顫,過了好一陣,才平息下怦怦的心跳。
四月裏,正是春意濃時,河邊的楊柳隨風擺舞,遠處芳草連天,藍天下是一片春意盎然的天地。此時脫了樊籠,盡可自由高飛。美人當前,江山如畫,夫複何求!崇禎心情仿佛間,有意無意便哼起一支歌子:
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木蘭花開山崗上,北國之春天,啊北國之春已來臨??????
周小姐怔怔聽著崇禎哼的歌,隻覺得這曲子韻味十足,歌詞別有風情,一時聽得呆了。直到崇禎哼完一曲,周小姐才迴過神來。見崇禎興致甚高,上前福了一福:
“皇上,難得皇上有此雅興,容小女子為皇上彈奏一曲如何?”
“哦,周小姐既是願意為朕撫琴,朕自是願聞雅韻。”。崇禎依稀記起當年田妃撫琴的嬌俏模樣,心中為之一蕩。
丫鬟取過琴來,周小姐欣然撫琴一曲,周小姐一邊撫琴,卻不時瞄一眼崇禎的反應。崇禎在琴聲中深自陶醉,一半兒追憶田妃當年,一半兒醉於美人當前!
??????
大順和大明和談的地點選在臨清,大明這邊是黎玉田和王承恩,大順這邊是宋獻策和顧君恩。雙方為“天津條約”正式開始舉行談判。
首先是大順方對“一個中國,兩個朝廷”如何實際操作提出了疑問。這個王承恩早有準備,一番解釋,便使得大順方代表如釋重負。於是,談判第一個達成共識的是:
大順和大明兩個行政政權均屬於“一個中國”範疇。大順全稱:中華大順帝國,皇帝:李自成。大明全稱:中華大明帝國,皇帝:朱由檢。“一國兩帝”的格局自此形成。
接下來便是關於張獻忠的條款,大順方主張正式的條約將張獻忠那一條刪去。當然這一條另外可簽一份密約。很簡單,這事不能公開。原來李自成畢竟是和張獻忠同一條戰壕,李自成落難的時候張獻忠還幫了一把,雖然這幫忙不是白幫,幫李自成也是幫他張獻忠自己。但是李自成一轉背又和崇禎勾肩搭背打起張獻忠的主意,張獻忠要是嗯不下這口惡氣,說不定頭一個便是要找李自成的晦氣。為了抗清大業,不要把張獻忠逼急了,雖然大順方舉雙手讚成這個一年後“誰攻取,誰管轄”的約定,但是這可不能公開。所以公開的條約修改為:雙方爭取張獻忠共同抗清,雲雲。這個大明方當然表示理解,無非多簽一份密約而已。
但是當扯到雙方分界線的時候,雙方為此大大費了一番周折。地兒誰都想多占,吃虧的事誰都不幹。大順方指出大明方盡是膏腴之地,理所應當多讓一些土地給大順方。大明方指出大順方北麵的遼東、蒙古、韃靼,疆域遼闊,大順方近水樓台,取之便可擴疆萬裏。兩下裏為此扯得不亦樂乎。結果還是大明朝這邊在分界線上稍稍讓步,才得以劃出一條南北分界線。
其次是明朝降將問題,大順方明確提出,已經投降大順方的前明軍隊,大明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接收其改隸大明方。這一點是李自成提出來的,李自成擔心如果讓這幫投降大順的前明將領再次選擇的話,說不定一大批降將比如白廣恩、唐通又將奔大明而去。前方正抗清打得你死我活,後邊的軍兵要跑路去投舊主,那還打什麽清兵!這的確有理。圍繞這一點議來議去,結果不得不增加一個條款:
雙方均不得接受對方軍隊投效,前明舊將已經投效大順方的,大明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其迴頭投效。
雙方在反複斟酌後,於1644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在臨清草簽“天津條約”。草簽之後立即生效,待雙方皇帝簽字用璽之後正式交換文書。為了表示大順方的誠意,大順方送迴崇禎永王、定王和袁妃,同時送迴吳三桂家眷。本來送迴的計劃中有坤興公主在列,卻因坤興公主自願留在北京,因而作罷。
同一天,崇禎終於抵達了南京,當史可法,馬士英率領南京六部的臣子跪迎聖駕入城之後,崇禎終於長舒一口氣。曆史上這個時候,南京初聞崇禎殉國,群臣為了到底是立潞王還是福王兩派意見不一,直到五月間福王借了掌兵藩鎮的支持,登上皇位,是為弘光皇帝,折騰了一年光景就因內憂外患完了蛋。如今自己曆經一個月的艱辛,終於在弘光鬧劇之前趕到南京,自己還是大明朝的皇帝,有了這個身份,完全可以有底氣說一句: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部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