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競爭異常激烈
四合院:重迴61收廢品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份高級計算機設計圖包括21世紀後領先全球50年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
集團開發的係統正是基於這些設計圖開發的。
盡管有現成的設計圖,但技術研發的難度仍然非常大,團隊必須逐步推進,從最初的階段開始做起。
目前隻需突破圖紙上描述的落後的芯片技術,華德集團就能自行生產計算機,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超越微軟的產品。
然而,現在是計算機剛普及的時代,可用的軟件較少,因此集團還需要同步開發各種軟件,這使得工作量較大。
這也是為什麽葉川在這個時間點才注冊互聯網公司並緩慢發展的原因。
否則等到計算機和係統研發成功後,如果沒有足夠的軟件支持,那就顯得非常尷尬了。
經過大半年的研發,純國產的操作係統終於開發完成。
葉川迫不及待地給它取名為啟元係統,英文名為frist,比當時市場上推出的windows係統要簡便得多。
當時的windows需要從dos係統啟動,對於沒有計算機基礎的用戶來說有些麻煩。
而frist係統可以直接啟動,對硬件的要求也很低,286配置即可運行。
經過一個月的測試,團隊發現了一些常見的問題,如藍屏、死機等,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妥善修複,使係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大大提升,能夠很好地適配現有的所有軟件。
與此同時,芯片研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與其他國家從零開始研發芯片不同,華德集團是基於已有技術進行優化,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在係統開發完成後,集團又研發了大容量的硬盤,最大的可達到500g,且穩定性非常高。
出於安全考慮,葉川指示技術人員將華德研發中心的所有技術資料全部備份到自研硬盤中。
與此同時,華德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並在成立當天宣布對外銷售200g的移動硬盤。
這一消息在高科技行業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當前最普遍的民間存儲媒介仍是3.5英寸軟盤,這種存儲方式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才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usb閃存。
與200gb的移動硬盤相比,3.5英寸軟盤簡直就是垃圾,不僅容易損壞,而且數據恢複極其困難。
移動硬盤一經問世,憑借這一款產品,華德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就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該公司成立之初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人都知道華德集團是蒂諾化妝品公司背後的巨頭。
因此,華德集團的每一舉動都備受矚目。
然而,當得知這是一家計算機服務公司時,許多人並未在意。所謂的服務公司通常指的是為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企業,而在國外,主要是指軟件開發公司。
沒人能預料到,這家公司的首個產品竟然是200gb的移動存儲設備。
一家服務公司居然涉足硬件製造,這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一 ** 整配置的電腦至少需要花費1萬元人民幣,而華德集團給移動硬盤定價為3000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不算貴,畢竟是200gb的超大容量存儲設備。
也不算便宜,畢竟當時中國的人均月收入僅約為100元,30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兩年半的工資。
即便如此,訂單如雪花般紛至遝來。
微軟和 ** 當局一時反應不及,隻能眼睜睜看著華德集團賺得盆滿缽滿。盡管他們有意打壓,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微軟也有自己的技術儲備,但在大容量存儲設備領域尚未成熟,他們也並不急迫。
3.5英寸軟盤是國際市場上的標準設備,由於小容量存儲設備尚未廣泛推廣,大容量設備的研發也就沒有那麽迫切。
沒想到,華德集團打破了常規,直接推出了200gb的存儲設備,完全未經協商。
微軟的工程師們心中充滿了絕望。
他們計劃中的下一步產品是16gb、32gb和64gb的存儲設備,超過64gb的設備仍在研發和測試階段。
華德集團產品的麵世使所有這些技術儲備變得毫無價值。有了200gb的超大容量存儲,誰還會去選擇16gb、32gb的小容量?
微軟高層連夜召開會議,調配了大量的工程師,開始著手研發超過500gb的大容量存儲設備。
在項目啟動時,所有人都感到忐忑不安。
沒人清楚華德集團的技術儲備情況如何。既然已經推出200gb的大容量產品,誰又能保證他們沒有500gb甚至更大容量的技術儲備?
盡管有此顧慮,微軟仍決心投入巨資進行研發。
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他們絕不允許任何對手有任何超越他們的可能性。
然而,在開發過程中,所有工程師都快掉光了頭發。
大規模的存儲裝置研發並不困難,主要問題是確保其穩定性。最棘手的挑戰則是兼容性。
現有係統根本不能帶動大容量的存儲設備。華德集團的200g移動硬盤究竟怎麽做的,誰又能知道呢?
為了找出其中的秘密,他們拆解了許多移動硬盤,卻未能發現什麽竅門。
當移動硬盤連接到電腦時,其讀寫速度幾乎與3.5寸軟盤一樣快,幾乎可以忽略差距。
但是,他們自己研發的100g移動硬盤一插上去就幾乎會導致死機,即便不死機,運行速度也非常緩慢,幾乎無法進行其他操作。
經過高層的會議討論,認為問題是出在兼容性上,因此決定升級windows係統。一個新的項目組隨之成立,開始了係統升級的研發工作。
華德集團200g移動硬盤的上市給微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原本有條不紊的工作流程被完全打亂了。
許多正在進行中的項目被中斷,工程師們被臨時抽調。
雖然微軟內部有不少葉川安插的人,但都是一些普通員工。葉川並沒有試圖竊取微軟的機密,隻是為了掌握他們的工作進度。得知微軟的混 ** 況後,他幾乎笑了出來。
這就像六七十年代的軍備競賽,當時 ** 贏得了比賽, ** 則因此被拖垮了。
雖然葉川不指望能拖垮微軟,但製造一些混亂和焦慮還是可以實現的。
在這場移動存儲設備的軍備競賽中,華德集團暫時取得了勝利。
在華德集團發布200g移動硬盤後的三個月,微軟也推出了自己的200g移動存儲設備,售價僅合華夏幣2200元。
對此,葉川淡淡一笑,毫不慌張。
他首先將自家200g移動硬盤的價格下調至1888元,緊接著又推出了500g的移動硬盤,定價2688元。
盡管存儲量增加了兩倍,價格卻隻比微軟高出不到500元。這讓微軟的高層大為頭痛。
他們對華德集團的新產品進行了測試,發現其兼容性和穩定性都非常好。無奈之下,微軟不得不將自家產品的價格降至與華德相同。
本來以為可以大賺一筆,結果卻是賠錢出售。正當他們鬆了一口氣時,華德集團又宣布了一個顛覆性的新產品!
華德集團與微軟的競爭異常激烈。
但在華夏,這一切似乎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那時,大多數家庭還沒有電視機,更不用說電腦了。許多人都不知道電腦是什麽。
電腦真正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是在1995年之後。
除了少數大型企業將其用於工作外,最早接觸到電腦的群體是學生。從1996年起,一些大城市裏開始陸續出現了一些小型網吧。
雖然被稱為網吧,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網絡連接,用“電子遊戲室”來形容更為恰當。學生們會用零用錢來這裏玩遊戲。華德集團選擇在此刻發布新品,旨在瞄準幾年後廣闊發展的中國市場。自從電腦走進普通家庭後,隻用了短短數年時間,便實現了普及,市場的潛力不言而喻。這正是中國市場的魅力所在,它促使微軟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成為了一家不可忽視的巨頭。同一時期,眾多中外電腦相關公司也紛紛嶄露頭角。
為了應對國內計算機市場的機遇,葉川決定調整公司策略,提前兩年推出新產品。就在移動硬盤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刻,華德集團正式推出了自家的係統——但卻沒有以華德集團的名義,而是一家全新的公司——非凡集團。
葉川將公司生產的硬件產品統一命名為非凡。華德集團負責生產和銷售,而非凡集團則專注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相關業務。啟元操作係統的推出,在計算機行業引發了巨大轟動,令微軟深感不安。若沒有自己的係統,非凡集團或許會被微軟掌握,但在競爭不利時,微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幹擾,例如不兼容或頻繁崩潰。但如今非凡集團有了自己的操作係統,這些伎倆都成了妄想。微軟高層驚訝地發現,啟元係統並非匆匆上線的產品,而是經過長期測試的成熟作品。
集團開發的係統正是基於這些設計圖開發的。
盡管有現成的設計圖,但技術研發的難度仍然非常大,團隊必須逐步推進,從最初的階段開始做起。
目前隻需突破圖紙上描述的落後的芯片技術,華德集團就能自行生產計算機,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超越微軟的產品。
然而,現在是計算機剛普及的時代,可用的軟件較少,因此集團還需要同步開發各種軟件,這使得工作量較大。
這也是為什麽葉川在這個時間點才注冊互聯網公司並緩慢發展的原因。
否則等到計算機和係統研發成功後,如果沒有足夠的軟件支持,那就顯得非常尷尬了。
經過大半年的研發,純國產的操作係統終於開發完成。
葉川迫不及待地給它取名為啟元係統,英文名為frist,比當時市場上推出的windows係統要簡便得多。
當時的windows需要從dos係統啟動,對於沒有計算機基礎的用戶來說有些麻煩。
而frist係統可以直接啟動,對硬件的要求也很低,286配置即可運行。
經過一個月的測試,團隊發現了一些常見的問題,如藍屏、死機等,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妥善修複,使係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大大提升,能夠很好地適配現有的所有軟件。
與此同時,芯片研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與其他國家從零開始研發芯片不同,華德集團是基於已有技術進行優化,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在係統開發完成後,集團又研發了大容量的硬盤,最大的可達到500g,且穩定性非常高。
出於安全考慮,葉川指示技術人員將華德研發中心的所有技術資料全部備份到自研硬盤中。
與此同時,華德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並在成立當天宣布對外銷售200g的移動硬盤。
這一消息在高科技行業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當前最普遍的民間存儲媒介仍是3.5英寸軟盤,這種存儲方式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才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usb閃存。
與200gb的移動硬盤相比,3.5英寸軟盤簡直就是垃圾,不僅容易損壞,而且數據恢複極其困難。
移動硬盤一經問世,憑借這一款產品,華德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就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該公司成立之初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人都知道華德集團是蒂諾化妝品公司背後的巨頭。
因此,華德集團的每一舉動都備受矚目。
然而,當得知這是一家計算機服務公司時,許多人並未在意。所謂的服務公司通常指的是為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企業,而在國外,主要是指軟件開發公司。
沒人能預料到,這家公司的首個產品竟然是200gb的移動存儲設備。
一家服務公司居然涉足硬件製造,這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一 ** 整配置的電腦至少需要花費1萬元人民幣,而華德集團給移動硬盤定價為3000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不算貴,畢竟是200gb的超大容量存儲設備。
也不算便宜,畢竟當時中國的人均月收入僅約為100元,30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兩年半的工資。
即便如此,訂單如雪花般紛至遝來。
微軟和 ** 當局一時反應不及,隻能眼睜睜看著華德集團賺得盆滿缽滿。盡管他們有意打壓,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微軟也有自己的技術儲備,但在大容量存儲設備領域尚未成熟,他們也並不急迫。
3.5英寸軟盤是國際市場上的標準設備,由於小容量存儲設備尚未廣泛推廣,大容量設備的研發也就沒有那麽迫切。
沒想到,華德集團打破了常規,直接推出了200gb的存儲設備,完全未經協商。
微軟的工程師們心中充滿了絕望。
他們計劃中的下一步產品是16gb、32gb和64gb的存儲設備,超過64gb的設備仍在研發和測試階段。
華德集團產品的麵世使所有這些技術儲備變得毫無價值。有了200gb的超大容量存儲,誰還會去選擇16gb、32gb的小容量?
微軟高層連夜召開會議,調配了大量的工程師,開始著手研發超過500gb的大容量存儲設備。
在項目啟動時,所有人都感到忐忑不安。
沒人清楚華德集團的技術儲備情況如何。既然已經推出200gb的大容量產品,誰又能保證他們沒有500gb甚至更大容量的技術儲備?
盡管有此顧慮,微軟仍決心投入巨資進行研發。
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他們絕不允許任何對手有任何超越他們的可能性。
然而,在開發過程中,所有工程師都快掉光了頭發。
大規模的存儲裝置研發並不困難,主要問題是確保其穩定性。最棘手的挑戰則是兼容性。
現有係統根本不能帶動大容量的存儲設備。華德集團的200g移動硬盤究竟怎麽做的,誰又能知道呢?
為了找出其中的秘密,他們拆解了許多移動硬盤,卻未能發現什麽竅門。
當移動硬盤連接到電腦時,其讀寫速度幾乎與3.5寸軟盤一樣快,幾乎可以忽略差距。
但是,他們自己研發的100g移動硬盤一插上去就幾乎會導致死機,即便不死機,運行速度也非常緩慢,幾乎無法進行其他操作。
經過高層的會議討論,認為問題是出在兼容性上,因此決定升級windows係統。一個新的項目組隨之成立,開始了係統升級的研發工作。
華德集團200g移動硬盤的上市給微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原本有條不紊的工作流程被完全打亂了。
許多正在進行中的項目被中斷,工程師們被臨時抽調。
雖然微軟內部有不少葉川安插的人,但都是一些普通員工。葉川並沒有試圖竊取微軟的機密,隻是為了掌握他們的工作進度。得知微軟的混 ** 況後,他幾乎笑了出來。
這就像六七十年代的軍備競賽,當時 ** 贏得了比賽, ** 則因此被拖垮了。
雖然葉川不指望能拖垮微軟,但製造一些混亂和焦慮還是可以實現的。
在這場移動存儲設備的軍備競賽中,華德集團暫時取得了勝利。
在華德集團發布200g移動硬盤後的三個月,微軟也推出了自己的200g移動存儲設備,售價僅合華夏幣2200元。
對此,葉川淡淡一笑,毫不慌張。
他首先將自家200g移動硬盤的價格下調至1888元,緊接著又推出了500g的移動硬盤,定價2688元。
盡管存儲量增加了兩倍,價格卻隻比微軟高出不到500元。這讓微軟的高層大為頭痛。
他們對華德集團的新產品進行了測試,發現其兼容性和穩定性都非常好。無奈之下,微軟不得不將自家產品的價格降至與華德相同。
本來以為可以大賺一筆,結果卻是賠錢出售。正當他們鬆了一口氣時,華德集團又宣布了一個顛覆性的新產品!
華德集團與微軟的競爭異常激烈。
但在華夏,這一切似乎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那時,大多數家庭還沒有電視機,更不用說電腦了。許多人都不知道電腦是什麽。
電腦真正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是在1995年之後。
除了少數大型企業將其用於工作外,最早接觸到電腦的群體是學生。從1996年起,一些大城市裏開始陸續出現了一些小型網吧。
雖然被稱為網吧,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網絡連接,用“電子遊戲室”來形容更為恰當。學生們會用零用錢來這裏玩遊戲。華德集團選擇在此刻發布新品,旨在瞄準幾年後廣闊發展的中國市場。自從電腦走進普通家庭後,隻用了短短數年時間,便實現了普及,市場的潛力不言而喻。這正是中國市場的魅力所在,它促使微軟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成為了一家不可忽視的巨頭。同一時期,眾多中外電腦相關公司也紛紛嶄露頭角。
為了應對國內計算機市場的機遇,葉川決定調整公司策略,提前兩年推出新產品。就在移動硬盤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刻,華德集團正式推出了自家的係統——但卻沒有以華德集團的名義,而是一家全新的公司——非凡集團。
葉川將公司生產的硬件產品統一命名為非凡。華德集團負責生產和銷售,而非凡集團則專注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相關業務。啟元操作係統的推出,在計算機行業引發了巨大轟動,令微軟深感不安。若沒有自己的係統,非凡集團或許會被微軟掌握,但在競爭不利時,微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幹擾,例如不兼容或頻繁崩潰。但如今非凡集團有了自己的操作係統,這些伎倆都成了妄想。微軟高層驚訝地發現,啟元係統並非匆匆上線的產品,而是經過長期測試的成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