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葉川從一開始就注重數據分析。因為華德產業園區和花錦記服裝廠的存在,京城裏已有頭腦的居民和一些企業逐漸形成了一個產業群。花錦記每天所需的原材料量巨大,因此南方的布料廠和配件廠紛紛在京設立倉庫,專門向花錦記供應原材料。一些市民甚至成了花錦記的批發商,通過加價進行二次批發,逐漸形成了早期的批發市場。


    花錦記的目標是從事時裝生意,服務所有客戶。而花舞和錦客兩個品牌則采用專賣店模式,在各城市的繁華地段開設門店,店內統一裝修,標價公開透明,除自家折扣外一概不議價。這一模式迅速產生了品牌效應,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如果你想砍價,可以選擇花錦記的品牌;如果你追潮流講究時尚,就選擇花舞或錦客;至於不缺錢的人,則可以直接選擇安吉拉。花錦記服裝有限公司涵蓋了高中低各個檔次的服裝。


    目前的服裝市場仍以國營企業為主導,但在款式設計上已遠遠落後於花錦記。很多國營廠家隻能跟隨花錦記的步伐,但他們也無可奈何。國營企業的成本高企,即使不賺錢隻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價格也依然高於花錦記。


    葉川正是看到這一市場機會,才大膽地擴展業務,不惜巨額資金在各城市開設直營店。雖然阿迪達斯和耐克在全球範圍內都非常成功,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作為運動品牌之一的錦客,其銷量已經遠超這兩家的總和。除了價格優勢外,花錦記的品牌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難以動搖。除非花錦記自己的品牌表現出現問題,否則外國品牌無法超越它。


    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葉川也意識到集團的不足之處。由於擴張得太快,缺乏足夠的管理人才來管理各個部門。因此,在汽車分公司的成立後,他在集團內部進行了一次全麵的考核。得分高的員工會被納入集團的人才庫,並接受重點培養。通過評估的人員將逐步被安排到管理崗位。


    中國的九十年代可以說每天都在變化,這種快速發展為許多人提供了致富的機會,但也使許多商家感到措手不及。國營企業在這種環境下尤其難以適應。自五十年代形成的僵化思維模式使得他們在新時代難以生存。因此,進入九十年代後,許多國營工廠麵臨著訂單銳減、運營日益艱難的問題。


    葉川對未來的發展了然於胸,他看到許多國營工廠已經在財政上捉襟見肘,難以維持多餘的人員。一些工廠的廠長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卻無力解決。許多工人其實是在“吃閑飯”,但想要解雇他們又不太現實,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京城有三家國營服裝廠,其中兩家的效益每況愈下,葉川對此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將它們收購。


    然而,他現在麵臨著兩個問題:一是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將工廠出售給個人;二是收購後如何安置這些工人?熟練工人還好處理,但那些坐辦公室的人則不值得留下,畢竟華德是私人企業,不會養活不勞而獲的人。此外,廠裏的一些設施也是一大難題,比如有的工人一天就是拿著報紙喝喝茶就能混過去,這些都成為了棘手的問題。


    一座工廠附屬的幼兒園,擁有十多位教師;而工廠辦的學校管理層更為龐大,包括眾多的校長和主任,大多都是工廠領導的親屬。


    葉川對這家紡織廠的組織結構提不起太多興趣,但對廠內的機械設備感到十分好奇。盡管這些機器並非國際上的尖端產品,但它們即開即用,通過多年的實際使用,幾乎不會出現故障。


    然而,葉川最為關注的,還是工廠中的技術骨幹們,這些人才是最為核心的存在。


    他也曾嚐試邀請這些技術員加入自己的團隊,即使提供的薪酬翻了幾番,響應者仍然屈指可數。人們心中普遍存在這樣的擔憂,認為相比於穩定的國有企業,私企顯得不太可靠。


    王成國是京城裏一位大型機械製造廠的工程師,早前他的月收入不足一百元。進入90年代後,工廠的運營開始出現問題,連按時發放工資都成了難題,更別提獎金了。因為這個緣故,他的妻子常常為此責備他。


    當時,華德集團找到了王成國,提出請他加入。然而,起初他對這一提議並不熱心——國營工廠雖然收入不高,但也算是穩當,他不確定像華德集團這樣的私企會不會一夕間倒閉,到時候再想迴老單位都沒機會了。


    然而,留在原來的工廠也讓他心煩意亂。作為一個機械工程專家,他在那裏卻沒有什麽可以發揮的餘地,工廠設備老化、效率低下,讓他深感不滿。


    直到華德集團第三次上門,並承諾每月薪資不低於500元加上每年的獎金,王成國才開始心動。


    他與妻子育有三名子女,一家五口人擁擠在一個老居民區的家中,他的愛人是一名家庭主婦,家庭收入始終捉襟見肘。尤其是在進入90年代後,通貨膨脹急劇上升,與80年代相比,每月那點兒薪水購買力大幅下降。


    經過深思熟慮,王成國最終決定離開原有的大型機械製造廠,轉投華德集團的懷抱。


    公司高管最初打算將他安置於剛剛組建的汽車分部,但在葉川的堅持下,他最終成為了華德研發中心的一員。


    王成國第一天上班時,首先去了人力資源部門報到,並領取了自己的工作製服和餐票。他來報到的日子早已有安排,華德研發中心特地派遣專員接待了他。


    “王先生,您好!我是來自研發中心的研究員,我的任務是輔助工程師進行研究,以後請您多關照,你可以叫我小蘇。”


    這位剛入職的技術人才原以為獨自一人上任,沒想到公司還特意為他安排了一位助手,這讓他既驚喜又感動。


    小蘇一邊帶領著王成國向研發中心前行,一邊介紹該部門的大致情況。當得知研發中心內的工作人員人數超過一千人時,王成國臉上露出了驚異之色。


    他之前所在的企業,整個技術部門也不過十多人,未曾想到華德集團竟會對技術人才如此看重。


    在這近一千人的團隊中,有約八百名工程師及近三百名助理,而王成國本人便是這些被配備了個人助理的工程師之一。


    小蘇接著說到,任何工程師隻要有了優秀的項目構想,就能向上申請項目啟動。如果公司認定該項目具有潛力,不僅將投入專項經費,還可能為此組建項目團隊,而項目的發起者則擔當負責人。


    對此,王成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樣的工作環境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竟然就在華德集團變成了現實。


    “王師傅您瞧,那邊的白色大樓就是我們的研發中心。”


    按小蘇所指的方向望去,王成國注意到那座十餘層高的現代風格大樓,外觀簡潔而不失時尚氣息。


    “王師傅,您日後每次上班務必佩帶工牌,否則是不能進入大樓的哦!”


    小蘇帶領王成國步入了研發大廈。果然,在入口處有兩名年輕的安全人員,正逐一對出入者進行嚴謹的驗證。


    這些人員非常細致且高效地使用一種類似於掃描儀的裝置檢查每個人的工牌,同時核對卡片上的照片與持卡人的相貌。


    小蘇解釋說:“王師傅,這樣是為了確保每個人所持的工牌是真的,並能與本人匹配。隻有這樣,才能夠允許進入這座研發大廈。”


    對此,王成國有些震驚地問:“為何要如此嚴格地檢查?”


    小蘇低聲說:“我們的研發中心聚集了華德集團所有的‘九三零’研究成果,而且葉總裁極其注重研究和發展工作。他曾在一個研發團隊的會議上表示,即便華德不再,隻要給他留下一個研發中心,一年內他就可以再造一個更強大的集團。”


    作為華夏的一代知識精英,王成國深刻明白技術研發對於工廠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以往的工廠幾乎都忽略了這一點。


    如今,華德集團對於技術研究的高度重視,令他心潮澎湃,暗自歡喜,感覺找到了一個能夠真正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


    二人順利地走進了研發中心。在進入樓內後,小蘇一邊引導一邊向王成國介紹這裏的概況。


    “王師傅,一樓設有食堂、休息區、會議室以及接待區。二層則是研發管理中心和數據中心。”


    王成國對‘數據中心’這個概念十分陌生,這還是頭一次聽說。


    “未來,遍布全國的各個華德商城、服飾生產廠、電器事業部等分支機構的每日銷售數據都會集中到這裏的數據中心,經過數據分析處理後,將以圖表形式生成一係列商業報告。至於具體生成哪些內容,我就不太清楚了,不過肯定和消費者行為緊密相連。”


    這一新奇的說法讓王成國耳目一新,從前他從未想過數據背後還能蘊含如此多的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重迴61收廢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四合院:重迴61收廢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