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還是虧待你啦?
四合院:重迴61收廢品 作者:天麻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僅此一口,葉川就品出那是極品明前龍井,他讚賞地說:“不錯,好茶啊!若早點品味,定更有韻味。”
這讓王誌強愣住,看著這個外甥女婿的眼神滿含驚奇,因為他說的話與校董如出一轍。
怪不得文采出眾的妹妹如此看重他,雖然他學曆不算高、工作一般,但豐富的學識使他顯得頗有見識,絕非空洞乏味的人。
王誌強內心的觀感發生了劇變,對童有生意態也緩和起來,還主動與他交流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而王玉秀見到這一幕,內心的歡喜無以言表,對葉川的認可也提升了許多。
王大伯全程保持沉默,用睿智的眼光注視談話的幾人,麵上始終掛著滿意的微笑。
他知道兒子與女婿間的關係並不融洽,盡管對他們婚後的經濟狀況有意見,畢竟已是老夫妻,孩子的 已是事實,他也期盼二人能夠在家庭中更加和睦。
二十三載歲月過去,女婿仿佛始終格格不入,然而外孫女婿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兒子對他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下,於阿姨在端菜進餐桌的瞬間也感受到了暖意。
臉上如綻放的花朵般笑盈盈。\"吃飯了,開飯咯!”她愉快地唿喚。
隨後,童瑤與王燕麗走出房間,來到桌邊,林樺把最後一道菜肴端上,並調侃問道:“瑤瑤,這絨線衣真的很漂亮,是你在哪裏淘來的寶?”童瑤微微臉紅地迴應說:“是葉川在購物中心頂樓買的。”
這時,王玉秀走了過來,口中微埋怨:“孩子們真是不懂節儉,瑤瑤買件旗袍都要幾百元,倆人再去照相還花了一百多塊。”
雖說是批評的話語,但她驕傲的情緒顯露無疑。
眾人驚訝地感歎:“哇哦,葉川出手闊綽啊!光這兩件衣服和手表就要超過一千塊!”即便王誌強與林樺收入穩定,也不會這般毫無顧忌。
聽到這裏,於阿姨微笑道:“我們家瑤瑤長得多水靈,買旗袍花這點錢很劃得來。
以後你們婚禮時,奶奶給你們的旗袍費用也不用怕啦。”
童瑤忙接話道:“外婆婆,謝謝您的心意,我和葉川有能力,不必讓您兩位出錢。”說完,她接過於大娘掏出的兩份紅包,“謝謝您的春節紅包,外婆旗袍費用就不要再給了。”
在這個溫馨的互動中,王家的家庭氛圍前所未有的和樂融洽。
葉川起身雙手接過紅包,笑著說:“外公外婆,這過年紅包我就接著,旗袍的錢我會自己準備,您和外公用這些錢再添幾張唱片來欣賞吧。”
這時的大爺王提出:“川子啊,你外婆給你的你就收下,老奶奶難得這麽大方。”
而大媽吳卻不滿道:“是我平時對你少了什麽?還是虧待你啦?”引來眾人大笑,尤其是王玉秀偷偷低下了頭,父母的言語透露出對他們準女婿滿滿的讚許。
一群人圍著餐桌,共享佳肴,童有生意圖要給每個人都倒上茅台,但葉川一把奪過酒瓶,扶著丈父坐好,並一一為大家倒酒。
大家都笑他搶了這個原本由童有生執行的“義務”,這讓童有生活得了台階下,顯得很受寵。\"川兒,你打算哪兒擺結婚宴會呢?就在自己院子嗎?\"喝過一小口酒的大爺王詢問道。
葉川答道:“我不打算在家裏舉行,賓客眾多會比較麻煩。
我們單位食堂一次可以容納上百人用餐,設備齊全,所以打算初步定在那裏。”
聽到這話,王大爺點頭附和:\"嗯,這也不錯。
記得跟你的上司打聲招唿,別省這點小錢。
給他和大廚送幾瓶好酒也是應該的。”
這時候,王玉秀忽然說:“爸,小川現在的職務可是他們單位的副主任,他想要用食堂自然沒問題,是不是呀,小川?”語氣中透出幾分得意。\"副主任?這才多久就上到副主任了?”王誌強有些無法保持平靜,因為他了解工廠對工作經驗的重視,雖然不在那裏,但也清楚這一事實。
葉川謙遜地迴答:“工作大約半年,正好抓住了機遇。”
這時,王玉秀抓住時機炫耀:“爸媽,你們知不知道?那個鍾,那個能提醒人們時間的鍾,其實是小川研發出來的呢!”
這番話讓王誌強手中的筷子滯留在半空,臉上寫滿驚訝。
當年學校要在開學前置辦一批鬧鍾時,他曾四處尋覓都未能如願,隻聽聞早到百貨商場排隊才能買到,十點以後幾乎斷檔。\"鍾是你做的?確定嗎?\"王誌強的聲音裏充滿了質疑,畢竟,他曾聽說過鍾是第二電子廠的產品。
麵對父母的質疑,王玉秀笑容燦爛,難以掩藏內心的好心情:“沒錯,正是第二電子廠協助小川完成研發的。
研發成功後,小川還成為那裏的技術顧問,領取幹部級別的工資了呢!快給舅舅看看!”說著,催促著葉川拿出證據。
接過小川遞過來的工作證,王誌強仔細一看,發現真的是第二電子廠的技術顧問工作證,心中的疑惑漸漸消失。
旁邊的林樺,身為科研人員,深知一項產品背後的心血和不易,此刻也不禁感到驚訝。
沒想到現在在市場上熱銷的鬧鍾,其最初的創造者竟在我們中間坐著,真是出人意料。
爺爺王伯哈哈一笑點頭致意,而於婆婆滿臉堆笑:“小川這孩子真行,瑤瑤的眼光就是好啊~”
王燕麗漂亮的雙眸也注視著妹夫,滿是讚賞的眼神。
聽到外祖母的誇讚,童瑤露出了滿滿的笑意,下意識地悄悄在桌子底下握住葉川的手。\"小川,既然是你研發了這款鬧鍾,能大批量定製嗎?”王誌強發問道。\"你需要買鬧鍾嗎,舅舅?”葉川詢問。
王誌強答道:“學校每個寢室都要配上,但百貨大廈每天進貨有限,我去幾次都沒能買到。”
見到哥哥有請求落在了葉川身上,王玉秀的神色更是得意不少。
葉川沒有猶豫地說:“舅舅,初四工作後,我會給孫廠長打電話,到時候電話告知您。”
“好,那就等你的消息。”王誌強找出一張紙,寫下自己辦公室的號碼遞給葉川。
隨後的聚會裏,大家熱絡交談,話題自然也多轉向了文學——這是王家人常常的話題。
葉川雖然不太參與,偶尚發表意見。
餐桌上的話題從文學轉向唐朝詩歌,連童瑤與王燕麗也被吸引參與討論,而葉川隻是偶爾與嶽父舉杯碰碰酒杯,未多插言。
童有生在一旁聽得無趣插不進話,但葉川心裏卻覺得太過膚淺,大家都在爭論各自喜歡的詩人,爭論十分激烈。
說到的詩人無非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他們的風格也各有不同——李白浪漫主義,杜甫現實主義,王維山水田園詩風。
談話正熱烈的時候,王誌強突然問:“小川,你有特別的看法?你嶽母提到你熟悉唐朝詩詞很深刻。”
爺爺王大爸和於大媽的視線都投向了葉川,眼中的神情滿含鼓勵與期待。
而對於他們來說,女兒的女婿能否在家裏展示出色的一麵,是讓一家自豪的關鍵時刻。
王玉秀更是滿心期待,希望妹夫能說出令人為之一振的話語。
王燕麗眼神中充滿了好奇,想起堂妹告訴她,正是妹夫對於詩詞獨到的見解吸引了她。
她不知道這位妹夫更傾心於哪位詩人?
童瑤手握葉川的手,帶著微笑看著他,顯然非常信任。
葉川明白嶽母眼神裏的暗示,他在之前保持沉默,完全是為了顧忌外公的情緒。\"關於誰能代表大唐的詩歌精神,我覺得還有另一番見解。”葉川開口,立即反駁了大家的想法。
王誌強的笑容有些凍結,這家夥剛上來就開始唱反調了。
王燕麗也放下了筷子,安靜地聽著妹夫高見。
接著,葉川說道:“讓大唐璀璨的,不僅僅是有盛譽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這些耳熟能詳的詩人,還有許許多多的詩人像他們一般生活那個時代,用自己的詩筆書寫,發出耀眼的光華,在曆史的洪流中閃耀著。”
所有人放下手中的餐具,全神貫注聽葉川的話語,麵帶深思。
葉川喝了口茶,緩緩地繼續講述下去。
“有個被派遣通宵達旦編纂書籍的人,花了五年時間完成了逾兩百卷的大作,在歸家的路上,創作出流芳百世的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他就是王灣,甚至連生卒年都沒有詳細記載。
再有唐朝末年的陳陶,時局動蕩,選擇終身不做官,歸隱山林。
他的詩歌感人至深,諸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 裏人’這樣的句子讓人動容。”聽到這些,周圍的人紛紛驚訝,他們讀過那首詩,然而並不曾留意這個叫陳陶的詩人。
葉川繼續說道:“同科進士的常建,默默無聞卻留下讓後人敬仰的詩歌,如那‘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還有賀知章齊名的張若虛,作品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一首詩就奠定了他在整個唐代的輝煌,如那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俘獲了多少人的心魄呢!”
這讓王誌強愣住,看著這個外甥女婿的眼神滿含驚奇,因為他說的話與校董如出一轍。
怪不得文采出眾的妹妹如此看重他,雖然他學曆不算高、工作一般,但豐富的學識使他顯得頗有見識,絕非空洞乏味的人。
王誌強內心的觀感發生了劇變,對童有生意態也緩和起來,還主動與他交流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而王玉秀見到這一幕,內心的歡喜無以言表,對葉川的認可也提升了許多。
王大伯全程保持沉默,用睿智的眼光注視談話的幾人,麵上始終掛著滿意的微笑。
他知道兒子與女婿間的關係並不融洽,盡管對他們婚後的經濟狀況有意見,畢竟已是老夫妻,孩子的 已是事實,他也期盼二人能夠在家庭中更加和睦。
二十三載歲月過去,女婿仿佛始終格格不入,然而外孫女婿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兒子對他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下,於阿姨在端菜進餐桌的瞬間也感受到了暖意。
臉上如綻放的花朵般笑盈盈。\"吃飯了,開飯咯!”她愉快地唿喚。
隨後,童瑤與王燕麗走出房間,來到桌邊,林樺把最後一道菜肴端上,並調侃問道:“瑤瑤,這絨線衣真的很漂亮,是你在哪裏淘來的寶?”童瑤微微臉紅地迴應說:“是葉川在購物中心頂樓買的。”
這時,王玉秀走了過來,口中微埋怨:“孩子們真是不懂節儉,瑤瑤買件旗袍都要幾百元,倆人再去照相還花了一百多塊。”
雖說是批評的話語,但她驕傲的情緒顯露無疑。
眾人驚訝地感歎:“哇哦,葉川出手闊綽啊!光這兩件衣服和手表就要超過一千塊!”即便王誌強與林樺收入穩定,也不會這般毫無顧忌。
聽到這裏,於阿姨微笑道:“我們家瑤瑤長得多水靈,買旗袍花這點錢很劃得來。
以後你們婚禮時,奶奶給你們的旗袍費用也不用怕啦。”
童瑤忙接話道:“外婆婆,謝謝您的心意,我和葉川有能力,不必讓您兩位出錢。”說完,她接過於大娘掏出的兩份紅包,“謝謝您的春節紅包,外婆旗袍費用就不要再給了。”
在這個溫馨的互動中,王家的家庭氛圍前所未有的和樂融洽。
葉川起身雙手接過紅包,笑著說:“外公外婆,這過年紅包我就接著,旗袍的錢我會自己準備,您和外公用這些錢再添幾張唱片來欣賞吧。”
這時的大爺王提出:“川子啊,你外婆給你的你就收下,老奶奶難得這麽大方。”
而大媽吳卻不滿道:“是我平時對你少了什麽?還是虧待你啦?”引來眾人大笑,尤其是王玉秀偷偷低下了頭,父母的言語透露出對他們準女婿滿滿的讚許。
一群人圍著餐桌,共享佳肴,童有生意圖要給每個人都倒上茅台,但葉川一把奪過酒瓶,扶著丈父坐好,並一一為大家倒酒。
大家都笑他搶了這個原本由童有生執行的“義務”,這讓童有生活得了台階下,顯得很受寵。\"川兒,你打算哪兒擺結婚宴會呢?就在自己院子嗎?\"喝過一小口酒的大爺王詢問道。
葉川答道:“我不打算在家裏舉行,賓客眾多會比較麻煩。
我們單位食堂一次可以容納上百人用餐,設備齊全,所以打算初步定在那裏。”
聽到這話,王大爺點頭附和:\"嗯,這也不錯。
記得跟你的上司打聲招唿,別省這點小錢。
給他和大廚送幾瓶好酒也是應該的。”
這時候,王玉秀忽然說:“爸,小川現在的職務可是他們單位的副主任,他想要用食堂自然沒問題,是不是呀,小川?”語氣中透出幾分得意。\"副主任?這才多久就上到副主任了?”王誌強有些無法保持平靜,因為他了解工廠對工作經驗的重視,雖然不在那裏,但也清楚這一事實。
葉川謙遜地迴答:“工作大約半年,正好抓住了機遇。”
這時,王玉秀抓住時機炫耀:“爸媽,你們知不知道?那個鍾,那個能提醒人們時間的鍾,其實是小川研發出來的呢!”
這番話讓王誌強手中的筷子滯留在半空,臉上寫滿驚訝。
當年學校要在開學前置辦一批鬧鍾時,他曾四處尋覓都未能如願,隻聽聞早到百貨商場排隊才能買到,十點以後幾乎斷檔。\"鍾是你做的?確定嗎?\"王誌強的聲音裏充滿了質疑,畢竟,他曾聽說過鍾是第二電子廠的產品。
麵對父母的質疑,王玉秀笑容燦爛,難以掩藏內心的好心情:“沒錯,正是第二電子廠協助小川完成研發的。
研發成功後,小川還成為那裏的技術顧問,領取幹部級別的工資了呢!快給舅舅看看!”說著,催促著葉川拿出證據。
接過小川遞過來的工作證,王誌強仔細一看,發現真的是第二電子廠的技術顧問工作證,心中的疑惑漸漸消失。
旁邊的林樺,身為科研人員,深知一項產品背後的心血和不易,此刻也不禁感到驚訝。
沒想到現在在市場上熱銷的鬧鍾,其最初的創造者竟在我們中間坐著,真是出人意料。
爺爺王伯哈哈一笑點頭致意,而於婆婆滿臉堆笑:“小川這孩子真行,瑤瑤的眼光就是好啊~”
王燕麗漂亮的雙眸也注視著妹夫,滿是讚賞的眼神。
聽到外祖母的誇讚,童瑤露出了滿滿的笑意,下意識地悄悄在桌子底下握住葉川的手。\"小川,既然是你研發了這款鬧鍾,能大批量定製嗎?”王誌強發問道。\"你需要買鬧鍾嗎,舅舅?”葉川詢問。
王誌強答道:“學校每個寢室都要配上,但百貨大廈每天進貨有限,我去幾次都沒能買到。”
見到哥哥有請求落在了葉川身上,王玉秀的神色更是得意不少。
葉川沒有猶豫地說:“舅舅,初四工作後,我會給孫廠長打電話,到時候電話告知您。”
“好,那就等你的消息。”王誌強找出一張紙,寫下自己辦公室的號碼遞給葉川。
隨後的聚會裏,大家熱絡交談,話題自然也多轉向了文學——這是王家人常常的話題。
葉川雖然不太參與,偶尚發表意見。
餐桌上的話題從文學轉向唐朝詩歌,連童瑤與王燕麗也被吸引參與討論,而葉川隻是偶爾與嶽父舉杯碰碰酒杯,未多插言。
童有生在一旁聽得無趣插不進話,但葉川心裏卻覺得太過膚淺,大家都在爭論各自喜歡的詩人,爭論十分激烈。
說到的詩人無非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他們的風格也各有不同——李白浪漫主義,杜甫現實主義,王維山水田園詩風。
談話正熱烈的時候,王誌強突然問:“小川,你有特別的看法?你嶽母提到你熟悉唐朝詩詞很深刻。”
爺爺王大爸和於大媽的視線都投向了葉川,眼中的神情滿含鼓勵與期待。
而對於他們來說,女兒的女婿能否在家裏展示出色的一麵,是讓一家自豪的關鍵時刻。
王玉秀更是滿心期待,希望妹夫能說出令人為之一振的話語。
王燕麗眼神中充滿了好奇,想起堂妹告訴她,正是妹夫對於詩詞獨到的見解吸引了她。
她不知道這位妹夫更傾心於哪位詩人?
童瑤手握葉川的手,帶著微笑看著他,顯然非常信任。
葉川明白嶽母眼神裏的暗示,他在之前保持沉默,完全是為了顧忌外公的情緒。\"關於誰能代表大唐的詩歌精神,我覺得還有另一番見解。”葉川開口,立即反駁了大家的想法。
王誌強的笑容有些凍結,這家夥剛上來就開始唱反調了。
王燕麗也放下了筷子,安靜地聽著妹夫高見。
接著,葉川說道:“讓大唐璀璨的,不僅僅是有盛譽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這些耳熟能詳的詩人,還有許許多多的詩人像他們一般生活那個時代,用自己的詩筆書寫,發出耀眼的光華,在曆史的洪流中閃耀著。”
所有人放下手中的餐具,全神貫注聽葉川的話語,麵帶深思。
葉川喝了口茶,緩緩地繼續講述下去。
“有個被派遣通宵達旦編纂書籍的人,花了五年時間完成了逾兩百卷的大作,在歸家的路上,創作出流芳百世的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他就是王灣,甚至連生卒年都沒有詳細記載。
再有唐朝末年的陳陶,時局動蕩,選擇終身不做官,歸隱山林。
他的詩歌感人至深,諸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 裏人’這樣的句子讓人動容。”聽到這些,周圍的人紛紛驚訝,他們讀過那首詩,然而並不曾留意這個叫陳陶的詩人。
葉川繼續說道:“同科進士的常建,默默無聞卻留下讓後人敬仰的詩歌,如那‘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還有賀知章齊名的張若虛,作品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一首詩就奠定了他在整個唐代的輝煌,如那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俘獲了多少人的心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