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至剛還真是一條好狗!”
貪腐也好官紳勾結也好,那都是文官的事。
李景隆始終低著頭,當做笑話看。
但此刻看笑話之餘,心中再次重新評估起他這個本家,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欽差大臣李至剛。
“若是其他人遇到這樣的事,了不起就是一個官場貪腐的窩案。而李至剛呢,他的眼光卻很獨到,用心更是深遠。”
“結合新政的推行來看,他把這官倉的貪腐舞弊案,變成了地方官和官紳勾結,損國損海百姓而自肥的欺君欺國欺民的惡劣行徑。”
“更是把揚州一地的單獨案子,變成了江南各省普遍都有的弊端!”
“把官倉的貪腐,和地方的官紳結合了起來,變成不得不治之罪。”
“這招步步為營算計得妙呀!”
“怪不得他在京中的時候,連日跟我請教江南糧商的情況....他這是早就預備了後手呀!”想著,李景隆不禁有些佩服起這位本家來。
“新政也好地方上的貪腐也好,根子就在官紳勾結四個字上!”李景隆心中又道,“旁人不是看不見,而是即便是看見了,也不敢多說。因為這涉及的可不是幾個官員,而是一大片一群人。”
“他李至剛不但看清了,而且敢下手,會下手,這才是讓人佩服的地方!”
“高,真高!清查官紳幫別人掛著田地免稅是一把刀,官倉是第二把刀,而這追查官身紳勾連在糧稅之中從中漁利,又是一把刀!”
“三把刀,一把比一把狠!新政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就是剝奪官紳特權。”
“要剝奪其權,就要讓其害大白於天下。為了新政的最終目的,即便過程有些血腥又算什麽?”
“李至剛不單是好狗,而是一隻能咬死人的惡犬!”
就在李景隆心中不斷思索的時候,朱允熥看著群臣,再度開口。
“一直以來,你們都勸朕,治國不要太狠,不可學當初太祖高皇帝!可是你們現在看看,朕的寬仁帶來了什麽?”
“欺瞞朕也就罷了,朕知道出了紫禁城,朕的話屁都不是!”
“可是欺瞞著朕,還要在糧稅上做手腳?這大明朝,是給他們打的嗎?”
“朕粗略了算了算,僅以揚州為例。都沒算他們賣糧貪腐的事,就算他們每年的各種損耗,還有官紳偷去的錢糧,直接就占了揚州府賦稅的三成半!”
“天下,若別的州府,哪怕比揚州的數字少一半,加起來都是個天文數字!”
說著,朱允熥再看看群臣,“你們告訴朕,這事的根子在哪裏?”
群臣寂靜無聲。
忽然,一個聲音響起“臣以為此事的根源,就在於我大明的征糧製!”
眾人詫異的看過去,發現說話的竟然是東宮學士解晉。
解晉起身張口道,“自我大明立國開始,實行的就是糧長製!”
“當初太祖高皇帝傳諭天下,各地縣鄉推舉選用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糧長,幫著朝廷收繳賦稅!”
“太祖高皇帝的用意是好的,鄉裏德高望重之長者,所作所為必定令百姓佩服,必一視同仁不弄虛作假!”
“一開始,此政功效斐然。一方麵省的官府的官員們中飽私囊巧立名目,二使得征糧更加高效。”
“但自從洪武二十年之後,地方上的糧長就從德高望重之人,變成了地主士紳!”
“官府把本年的糧稅數額交給他們,他們下去攤派,然後他們再征收。而往往地方官府,為了糧稅能達到朝廷要求的數額,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一項是視而不見!”
“嗯,說到點子上了!”朱允熥讚賞的點頭,“你繼續說!”
“臣,也是出身官紳之家!”解晉自嘲的笑笑,“所以對這些事,多多少少還算有些了解!”
“為何糧長會變成士紳呢?因為他們本就是大地主,在鄉間有話語權。另外,因為他們是士紳,在麵上比較聽話,不像那些真德高望重之人,眼裏不揉沙子。所以地方官也願意和他們親近,他們聽話!”
說著,解晉頓了頓,“臣說句題外話,天下哪有真德高望重之人?即便有,身處利益之中,也變味兒了!”
“嗯,接著說!”朱允熥揉著太陽穴,繼續道。
解晉再道,“糧長落在了士紳的手裏,那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勢必要和其他士紳連成一氣,如此才能在民間樹立絕對的權威!”
“如此一來,給朝廷征糧,就成了士紳地方官的分贓大會。朝廷要一百數額,官府為了怕不夠,給糧長下達一百二。”
“而糧長為了省去他自己那份,還有同黨那份,跟百姓伸手時起碼要一百五!”
朱允熥忽然冷笑,“然後交給官府一百......官府呢再跟朕哭窮,就變成八十五......”
“皇上聖明!”解晉道,“總之,我大明現在的糧長製。正式促使地方士紳做大,跟官府同流合汙的根源!”
“臣有句話不當講........”
朱允熥一擺手,“但說無妨!”
“如今我大明是太平盛世,這糧長製的危害還不顯!”謝晉道,“世無恆久之盛世,將來國家有變,追悔莫及,改無可改呀!”
這番話,真是說進了朱允熥的心裏。
曆史上的大明朝這麽亡的?就是這麽亡的!
稅隻落在百姓身上.....皇帝不是不知道,可是沒有官紳他就收不上來稅。
官紳呢,自然是希望國家越亂越好,越亂他們越能幫著皇帝收稅,然後落在他們口袋裏的就越多.....
到最後,百姓實在拿不出來了,隻能操刀子反他娘的!
最終呢,明朝亡了。而那些官紳,要麽是水太涼跪在南京城外迎接清軍,要麽是蜂擁的投誠效力剃發易服。
解晉繼續道,“新政所提出的官紳一體納糧,正是為了解決士紳擔任糧長製這個弊端!”
“我大明的基礎,不在這方寸之間的乾清宮,也不是巍峨的紫禁城......”
“而是無數窮鄉僻壤,無數的田陌之間.........貪腐舞弊等案,任何時代都避免不了。”
“但是,不讓官員和士紳在百姓的肚皮上貪腐,卻還是能做到的!”
“官倉也好,征糧也好,都關乎百姓的肚皮,但也關乎我大明朝的國庫!”
“諸位!”解晉環視一周,“雖說我大明如今在商稅上收獲頗豐,可有句話別忘了,家有餘糧心不慌!”
“百姓的肚皮問題不解決,盛世........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說得好!”朱允熥讚道,“解愛卿所言,振聾發聵!”說著,起身踱步,“哎,那些跪在午門外跟朕哭訴的人,真應該好好認真看看你這篇言論!”
被皇帝當眾誇獎一番,解晉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
但隻有他知道,低頭的時候他看了李景隆一眼。
而後者,則也是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事到如今,朕希望諸位愛卿跟朕,協同一心,共同鏟除這些,我大明朝的跗骨之蛆!”
貪腐也好官紳勾結也好,那都是文官的事。
李景隆始終低著頭,當做笑話看。
但此刻看笑話之餘,心中再次重新評估起他這個本家,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欽差大臣李至剛。
“若是其他人遇到這樣的事,了不起就是一個官場貪腐的窩案。而李至剛呢,他的眼光卻很獨到,用心更是深遠。”
“結合新政的推行來看,他把這官倉的貪腐舞弊案,變成了地方官和官紳勾結,損國損海百姓而自肥的欺君欺國欺民的惡劣行徑。”
“更是把揚州一地的單獨案子,變成了江南各省普遍都有的弊端!”
“把官倉的貪腐,和地方的官紳結合了起來,變成不得不治之罪。”
“這招步步為營算計得妙呀!”
“怪不得他在京中的時候,連日跟我請教江南糧商的情況....他這是早就預備了後手呀!”想著,李景隆不禁有些佩服起這位本家來。
“新政也好地方上的貪腐也好,根子就在官紳勾結四個字上!”李景隆心中又道,“旁人不是看不見,而是即便是看見了,也不敢多說。因為這涉及的可不是幾個官員,而是一大片一群人。”
“他李至剛不但看清了,而且敢下手,會下手,這才是讓人佩服的地方!”
“高,真高!清查官紳幫別人掛著田地免稅是一把刀,官倉是第二把刀,而這追查官身紳勾連在糧稅之中從中漁利,又是一把刀!”
“三把刀,一把比一把狠!新政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就是剝奪官紳特權。”
“要剝奪其權,就要讓其害大白於天下。為了新政的最終目的,即便過程有些血腥又算什麽?”
“李至剛不單是好狗,而是一隻能咬死人的惡犬!”
就在李景隆心中不斷思索的時候,朱允熥看著群臣,再度開口。
“一直以來,你們都勸朕,治國不要太狠,不可學當初太祖高皇帝!可是你們現在看看,朕的寬仁帶來了什麽?”
“欺瞞朕也就罷了,朕知道出了紫禁城,朕的話屁都不是!”
“可是欺瞞著朕,還要在糧稅上做手腳?這大明朝,是給他們打的嗎?”
“朕粗略了算了算,僅以揚州為例。都沒算他們賣糧貪腐的事,就算他們每年的各種損耗,還有官紳偷去的錢糧,直接就占了揚州府賦稅的三成半!”
“天下,若別的州府,哪怕比揚州的數字少一半,加起來都是個天文數字!”
說著,朱允熥再看看群臣,“你們告訴朕,這事的根子在哪裏?”
群臣寂靜無聲。
忽然,一個聲音響起“臣以為此事的根源,就在於我大明的征糧製!”
眾人詫異的看過去,發現說話的竟然是東宮學士解晉。
解晉起身張口道,“自我大明立國開始,實行的就是糧長製!”
“當初太祖高皇帝傳諭天下,各地縣鄉推舉選用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糧長,幫著朝廷收繳賦稅!”
“太祖高皇帝的用意是好的,鄉裏德高望重之長者,所作所為必定令百姓佩服,必一視同仁不弄虛作假!”
“一開始,此政功效斐然。一方麵省的官府的官員們中飽私囊巧立名目,二使得征糧更加高效。”
“但自從洪武二十年之後,地方上的糧長就從德高望重之人,變成了地主士紳!”
“官府把本年的糧稅數額交給他們,他們下去攤派,然後他們再征收。而往往地方官府,為了糧稅能達到朝廷要求的數額,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一項是視而不見!”
“嗯,說到點子上了!”朱允熥讚賞的點頭,“你繼續說!”
“臣,也是出身官紳之家!”解晉自嘲的笑笑,“所以對這些事,多多少少還算有些了解!”
“為何糧長會變成士紳呢?因為他們本就是大地主,在鄉間有話語權。另外,因為他們是士紳,在麵上比較聽話,不像那些真德高望重之人,眼裏不揉沙子。所以地方官也願意和他們親近,他們聽話!”
說著,解晉頓了頓,“臣說句題外話,天下哪有真德高望重之人?即便有,身處利益之中,也變味兒了!”
“嗯,接著說!”朱允熥揉著太陽穴,繼續道。
解晉再道,“糧長落在了士紳的手裏,那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勢必要和其他士紳連成一氣,如此才能在民間樹立絕對的權威!”
“如此一來,給朝廷征糧,就成了士紳地方官的分贓大會。朝廷要一百數額,官府為了怕不夠,給糧長下達一百二。”
“而糧長為了省去他自己那份,還有同黨那份,跟百姓伸手時起碼要一百五!”
朱允熥忽然冷笑,“然後交給官府一百......官府呢再跟朕哭窮,就變成八十五......”
“皇上聖明!”解晉道,“總之,我大明現在的糧長製。正式促使地方士紳做大,跟官府同流合汙的根源!”
“臣有句話不當講........”
朱允熥一擺手,“但說無妨!”
“如今我大明是太平盛世,這糧長製的危害還不顯!”謝晉道,“世無恆久之盛世,將來國家有變,追悔莫及,改無可改呀!”
這番話,真是說進了朱允熥的心裏。
曆史上的大明朝這麽亡的?就是這麽亡的!
稅隻落在百姓身上.....皇帝不是不知道,可是沒有官紳他就收不上來稅。
官紳呢,自然是希望國家越亂越好,越亂他們越能幫著皇帝收稅,然後落在他們口袋裏的就越多.....
到最後,百姓實在拿不出來了,隻能操刀子反他娘的!
最終呢,明朝亡了。而那些官紳,要麽是水太涼跪在南京城外迎接清軍,要麽是蜂擁的投誠效力剃發易服。
解晉繼續道,“新政所提出的官紳一體納糧,正是為了解決士紳擔任糧長製這個弊端!”
“我大明的基礎,不在這方寸之間的乾清宮,也不是巍峨的紫禁城......”
“而是無數窮鄉僻壤,無數的田陌之間.........貪腐舞弊等案,任何時代都避免不了。”
“但是,不讓官員和士紳在百姓的肚皮上貪腐,卻還是能做到的!”
“官倉也好,征糧也好,都關乎百姓的肚皮,但也關乎我大明朝的國庫!”
“諸位!”解晉環視一周,“雖說我大明如今在商稅上收獲頗豐,可有句話別忘了,家有餘糧心不慌!”
“百姓的肚皮問題不解決,盛世........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說得好!”朱允熥讚道,“解愛卿所言,振聾發聵!”說著,起身踱步,“哎,那些跪在午門外跟朕哭訴的人,真應該好好認真看看你這篇言論!”
被皇帝當眾誇獎一番,解晉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
但隻有他知道,低頭的時候他看了李景隆一眼。
而後者,則也是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事到如今,朕希望諸位愛卿跟朕,協同一心,共同鏟除這些,我大明朝的跗骨之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