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宇伸手輕輕地撫了一下武則天的手背,說:“她的皮膚還有彈性!”
方子於看著躺在石棺中的武則天,史書上記載的沒錯,武則天死後確實是以皇後之禮下葬的。一身唐朝皇後的朝服,再加上那明珠璀璨的金冠,顯現出她身前是多麽的尊貴,威嚴。在無數明珠的照耀之下,整個灰暗的後室一片明亮,借著這光亮方子於看到了她的臉化的妝是唐代初期最盛行的,以前他在研究有關唐代女性流行時尚時曾經見過很多出土壁畫上有過。眉間畫了梅花形的花鈿,右邊麵頰繪有比較繁雜的斜紅,蒼白的臉色使這些都顯得很濃重,她的臉很美,這是方子於對她的第一印象,即使不化妝也是。看著那清晰的臉部輪廓,突然間方子於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產生,他定了定神,馬上驅走了它。
負責攝像的工作人員也在此刻忙著紀錄這一切,古崇仁撫摸著石棺內側,仔細看了看石棺。
“構造真是精密呀!”古崇仁感嘆道。“怪不得屍體能保存千年而不化。”
“看!那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蘭亭序》。”劉慶宇指著武則天左側所放的長條形的錦盒說道。
古崇仁向他指的方向看去,就在他的右手下方果然放著一個錦盒。他伸手過去,輕輕的拿了出來,這個錦盒是用封泥密封著的,古崇仁去掉了上麵的封泥打了開來,裏麵放著一幅字畫。
“〈蘭亭序〉?”其他幾個人都圍了過來。
“快打開看看!”劉慶宇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想要一睹〈蘭亭序〉的風采。
古崇仁拿出了字畫,解開了上麵繫著的紅絲線,慢慢地把它展了開來。
“這——這——這怎麽可能?怎麽會不是〈蘭亭序〉呢?”古崇仁驚訝道。
“不會吧?”劉慶宇拿過來仔細看了看。“怎麽會這樣?難道〈蘭亭序〉早就失傳了?”
方子於看著那幅字畫,它的確不是傳說中的〈蘭亭序〉,但從字體上來看應該還是王羲之的真跡。他從劉慶宇有些微微顫抖的手中接過字畫,就著螢光燈好好地查看了一番。
“這的確不是〈蘭亭序〉!但也是王羲之所書真跡。”方子於看著字畫對大家說,“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它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蘭陵帖〉,因為這是王羲之當年專門寫給他的兒子王獻之的,且與〈蘭亭序〉出自同一時期,所以這兩幅字畫精妙之處相差無幾,在一些民間的野史中稱之為‘雙蘭繪’。”
古崇仁拿過字畫,又看了一遍。“不錯!很有可能是〈蘭陵帖〉。”
“可是,那幅〈蘭亭序〉的去向又作何解釋?”劉慶宇說著指了指旁邊唐高宗的石棺。“難道——在這?”
“打開來看看再說!”古崇仁說著先讓人把武則天的石棺蓋上了。
高宗的石棺要比武則天的石棺略大些,他們小心翼翼的打開了石棺,由於高宗和武後兩人並不是同時下的葬,而是高宗在前,武後在後,所以在武後死後地宮又被打開過一次,這就使得高宗的屍體明顯沒有武後的屍體保存的完整,但依稀中倒也能夠看得出來他的容貌。他身著一身華麗的龍袍,頭上戴著金色的皇冠,當年一代帝王的風采依舊,讓人對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高宗的身旁兩邊各放著一個錦盒,他們拿出了錦盒打了開來。這兩幅字畫也都不是〈蘭亭序〉,一幅是王羲之珍品,而另一幅是臨摹的〈蘭亭序〉。奇怪的是就在這幅臨摹的〈蘭亭序〉上,卻題著“李研親書”的字樣,還加蓋了印記。這個“李研”究竟是誰?他所臨摹的〈蘭亭序〉為什麽會出現在唐高宗的石棺之內?他和高宗皇帝難道會有著什麽關係?要不然高宗皇帝怎麽會將他所臨摹的〈蘭亭序〉作為陪葬,還放在自己的身邊?那麽真的〈蘭亭序〉又去了哪裏?
這幅臨摹的〈蘭亭序〉一下子使他們所有的考古人員都陷入了困惑。
第二卷 第十一節
第二卷第十一節
到了北京,剛出了機場,江月接了個電話就先走了,肖曉隻能自己一個人打車迴了家。
這部戲拍的很順利,比原來預想的拍攝時間還提前了十多天,完了之後劇組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吃了頓飯便分手了。江月本來是打算昨天就迴來的,但肖曉卻硬是拉著她去了一次幹陵。因為已經對外封閉了,所以肖曉和江月隻能站在外邊看了看幹陵,然後又在附近轉了轉。江月可沒有這種閑情雅致,不停的嘮叨著說:你想老公也不至於想成這樣呀!結果肖曉聽著使了小性子,硬是這樣浪費了一天的時間,這才迴了北京。
迴到家裏肖曉放下行李,看了看,家裏很整潔,可能是方子於走的時候特意收拾過的。她從冰箱裏給自己拿了瓶飲料,在客廳的沙發上躺了一會兒,又覺的無聊便打開電視來看。
一直到了晚上,肖曉給自己做了飯剛要吃,就聽見電話鈴響了,趕忙跑過去接。電話接通後,那邊傳來了江月急促的叫喊聲。
“肖曉,快——快過來!”緊接著又是一聲驚恐的尖叫,肖曉驚恐萬分,難道江月出了什麽事情?
“江月——江月,你怎麽了?你快說話呀!”肖曉對著話筒大聲喊道,但電話卻突然斷線了。
肖曉感到可能是江月出事了,匆匆換好衣服,準備去找她,可是江月剛才在電話裏又沒有說她在哪。肖曉心裏一下子就急了,靜下心想了想,她看了看來電顯示,是江月家裏的電話。這麽說江月應該是在自己家裏,肖曉便急忙去找江月。
</br>
方子於看著躺在石棺中的武則天,史書上記載的沒錯,武則天死後確實是以皇後之禮下葬的。一身唐朝皇後的朝服,再加上那明珠璀璨的金冠,顯現出她身前是多麽的尊貴,威嚴。在無數明珠的照耀之下,整個灰暗的後室一片明亮,借著這光亮方子於看到了她的臉化的妝是唐代初期最盛行的,以前他在研究有關唐代女性流行時尚時曾經見過很多出土壁畫上有過。眉間畫了梅花形的花鈿,右邊麵頰繪有比較繁雜的斜紅,蒼白的臉色使這些都顯得很濃重,她的臉很美,這是方子於對她的第一印象,即使不化妝也是。看著那清晰的臉部輪廓,突然間方子於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產生,他定了定神,馬上驅走了它。
負責攝像的工作人員也在此刻忙著紀錄這一切,古崇仁撫摸著石棺內側,仔細看了看石棺。
“構造真是精密呀!”古崇仁感嘆道。“怪不得屍體能保存千年而不化。”
“看!那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蘭亭序》。”劉慶宇指著武則天左側所放的長條形的錦盒說道。
古崇仁向他指的方向看去,就在他的右手下方果然放著一個錦盒。他伸手過去,輕輕的拿了出來,這個錦盒是用封泥密封著的,古崇仁去掉了上麵的封泥打了開來,裏麵放著一幅字畫。
“〈蘭亭序〉?”其他幾個人都圍了過來。
“快打開看看!”劉慶宇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想要一睹〈蘭亭序〉的風采。
古崇仁拿出了字畫,解開了上麵繫著的紅絲線,慢慢地把它展了開來。
“這——這——這怎麽可能?怎麽會不是〈蘭亭序〉呢?”古崇仁驚訝道。
“不會吧?”劉慶宇拿過來仔細看了看。“怎麽會這樣?難道〈蘭亭序〉早就失傳了?”
方子於看著那幅字畫,它的確不是傳說中的〈蘭亭序〉,但從字體上來看應該還是王羲之的真跡。他從劉慶宇有些微微顫抖的手中接過字畫,就著螢光燈好好地查看了一番。
“這的確不是〈蘭亭序〉!但也是王羲之所書真跡。”方子於看著字畫對大家說,“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它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蘭陵帖〉,因為這是王羲之當年專門寫給他的兒子王獻之的,且與〈蘭亭序〉出自同一時期,所以這兩幅字畫精妙之處相差無幾,在一些民間的野史中稱之為‘雙蘭繪’。”
古崇仁拿過字畫,又看了一遍。“不錯!很有可能是〈蘭陵帖〉。”
“可是,那幅〈蘭亭序〉的去向又作何解釋?”劉慶宇說著指了指旁邊唐高宗的石棺。“難道——在這?”
“打開來看看再說!”古崇仁說著先讓人把武則天的石棺蓋上了。
高宗的石棺要比武則天的石棺略大些,他們小心翼翼的打開了石棺,由於高宗和武後兩人並不是同時下的葬,而是高宗在前,武後在後,所以在武後死後地宮又被打開過一次,這就使得高宗的屍體明顯沒有武後的屍體保存的完整,但依稀中倒也能夠看得出來他的容貌。他身著一身華麗的龍袍,頭上戴著金色的皇冠,當年一代帝王的風采依舊,讓人對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高宗的身旁兩邊各放著一個錦盒,他們拿出了錦盒打了開來。這兩幅字畫也都不是〈蘭亭序〉,一幅是王羲之珍品,而另一幅是臨摹的〈蘭亭序〉。奇怪的是就在這幅臨摹的〈蘭亭序〉上,卻題著“李研親書”的字樣,還加蓋了印記。這個“李研”究竟是誰?他所臨摹的〈蘭亭序〉為什麽會出現在唐高宗的石棺之內?他和高宗皇帝難道會有著什麽關係?要不然高宗皇帝怎麽會將他所臨摹的〈蘭亭序〉作為陪葬,還放在自己的身邊?那麽真的〈蘭亭序〉又去了哪裏?
這幅臨摹的〈蘭亭序〉一下子使他們所有的考古人員都陷入了困惑。
第二卷 第十一節
第二卷第十一節
到了北京,剛出了機場,江月接了個電話就先走了,肖曉隻能自己一個人打車迴了家。
這部戲拍的很順利,比原來預想的拍攝時間還提前了十多天,完了之後劇組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吃了頓飯便分手了。江月本來是打算昨天就迴來的,但肖曉卻硬是拉著她去了一次幹陵。因為已經對外封閉了,所以肖曉和江月隻能站在外邊看了看幹陵,然後又在附近轉了轉。江月可沒有這種閑情雅致,不停的嘮叨著說:你想老公也不至於想成這樣呀!結果肖曉聽著使了小性子,硬是這樣浪費了一天的時間,這才迴了北京。
迴到家裏肖曉放下行李,看了看,家裏很整潔,可能是方子於走的時候特意收拾過的。她從冰箱裏給自己拿了瓶飲料,在客廳的沙發上躺了一會兒,又覺的無聊便打開電視來看。
一直到了晚上,肖曉給自己做了飯剛要吃,就聽見電話鈴響了,趕忙跑過去接。電話接通後,那邊傳來了江月急促的叫喊聲。
“肖曉,快——快過來!”緊接著又是一聲驚恐的尖叫,肖曉驚恐萬分,難道江月出了什麽事情?
“江月——江月,你怎麽了?你快說話呀!”肖曉對著話筒大聲喊道,但電話卻突然斷線了。
肖曉感到可能是江月出事了,匆匆換好衣服,準備去找她,可是江月剛才在電話裏又沒有說她在哪。肖曉心裏一下子就急了,靜下心想了想,她看了看來電顯示,是江月家裏的電話。這麽說江月應該是在自己家裏,肖曉便急忙去找江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