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手中緊緊攥著那飲空的酒杯,指節微微發力,使得指節處都有些泛白,片刻之後又輕輕鬆開。他緩緩說道:“先生所言甚是,馬超也聽在心裏,而先生所講,馬超也有所感悟。但是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苦,這長安馬超必去。若真能解救天下百姓,哪怕隻是一時之緩解,馬超也當為天下百姓盡這一份力。眼看局麵有所好轉,若因馬超一人,使得天下分崩離析,馬超於心不忍。”
李儒喟然長歎,語氣中滿是憂慮:“將軍難道不為對您寄予厚望的人和您周邊親近的人考慮嗎?若論功勞之大,又有哪個人比得上三齊王韓信?韓信之謀略至高,曠古爍今,功勞之大,也可說是潑天之功。到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家族盡被斬殺。將軍當以韓信為鑒,莫要重蹈覆轍啊。”
李儒再次長歎一聲,神色愈發凝重,繼續說道:“將軍啊,您想想那三齊王韓信。當年項羽把劉邦逼到那般絕境程度,幾乎是山窮水盡,可韓信硬生生地逆轉時局。他率領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劉邦掃平諸多強敵,最後保得劉邦成就天下大業。那劉邦,素來以寬宏大量、寬以待人著稱,即便如此性格之人尚且容不下韓信這等功高震主之人。更何況當今天子呢?當今天子能有幾分太祖高皇帝的寬仁之風?如今朝廷對將軍已然心存戒備,將軍若執意前往長安,恐遭不測之禍。一旦將軍有個閃失,那些對將軍寄予厚望之人該如何?將軍身邊親近之人又該如何自處?將軍切不可因一時之衝動,而置眾人於不顧啊。”
馬超拿過酒壺,緩緩為二人又添了這第三杯酒。馬超神色恭敬地向李儒敬酒,二人對飲之後,馬超開口說道:“先生將我比之三齊王韓信,實在是過於高看馬超了。馬超不過一武夫罷了,所為之事也不過是忠君報國,所圖之策也不過是為了百姓安寧而已。先生還在勸解馬超,不要太過好高騖遠,要先將眼界著手於當下之事。而如今天子有詔,若馬超不從詔而去長安,則天子顏麵掃地,國家馬上便要因為馬超的一個態度而更加加劇矛盾。馬超不敢比三齊王韓信,但是也願以一己之力為天下蒼生爭上一把。馬超此去長安,定當忠於國事,若有反叛之輩,馬超便親自去討伐,以震懾諸侯,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若真有得天之幸,天下能夠重現太平,真到那一日,即使舍馬超一人而能使天下安定,馬超舍棄此軀體又當如何?”
李儒眼見馬超心思堅毅,已然沒有了繼續勸說的可能,便不再出言相勸。然而,出於對馬超的關切,他仍舊與馬超仔細分析著前往長安的種種弊病。李儒神情嚴肅,緩緩說道:“將軍,既然您心意已決,那李某便與您分析分析這前往長安之行的諸多隱患。您此去長安,定要提防朝堂之上的明槍暗箭。那些朝臣們各懷心思,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您初入長安,勢單力薄,很容易成為他們攻擊的目標。再者,您還需萬分小心天子的態度。天子雖下詔讓您前往長安,但其心中真正的想法卻難以捉摸。或許天子對您有所忌憚,又或許天子欲借您之力平衡各方勢力。無論哪種情況,您都不可掉以輕心。在長安城中,您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人監視,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不知不覺間,二人飲酒漸多。李儒可謂是能勸的都勸了,卻終究拉不迴來馬超的這顆堅定心思。雖然心中明知馬超此去難以成功,但是也不得不欽佩馬超這堅韌不拔的心性。二人見此,便不再繼續談論前往長安這個話題,轉而從治軍到謀略,從治國到安民,談了許多許多。直到東方天際泛起白色,雞鳴聲清脆地響起,馬超才緩緩起身告辭。除了馬超不願聽從李儒的勸解,依舊執意前往長安外,二人這一夜的交談也算是相談甚歡。李儒將馬超送出府外,望著馬超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暗自歎息。看來呀,自己得做點準備,務必避免馬超在長安受到生命危險。畢竟,在這亂世之中,像馬超這樣心懷天下、重情重義之人實屬難得。李儒默默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為馬超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謀得一絲生機。
馬超一夜未歸府內,董白心中一直牽掛著,也不知道姑父李儒是否勸得馬超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在馬超剛一踏入府內之際,董白便急忙迎上前去,滿臉關切地問道:“馬超,你與姑父交談得如何?心中困惑是否解開了呢?”馬超雖然略有醉意,然而眼神卻格外堅定,已不複昨日宴席上的迷茫之色。馬超微微揚起頭,鄭重地說道:“文優先生博古通今,胸中有經世治國之才,為我解惑良多。”董白聽後,便不再追問,她的內心深知,無論馬超做出什麽決定,她都會無條件地支持。董白趕緊吩咐侍衛將馬超安置到住所,待馬超沐浴更衣後,他在床榻上沉沉睡去,仿佛要將這一夜的疲憊與思索都在睡夢中沉澱。
在與李儒交談之後的兩三日裏,馬超便不再談及政務之事。每日,他隻與將士們一同進行休整與準備,打算休整兩三日便出發前往長安。經過與李儒的交談,馬超已然清楚天下弊病之所在,也聽從了李儒的勸導,決定先做好當下之事。此時的馬超心思通透,不再為那虛無縹緲的理想而盲目追求,隻想著盡人事,聽天命,全力做好當下該做的事。然而,他的心情依舊凝重,他的心思依舊堅定,那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信念如同熊熊烈火,在他心中燃燒不息。
他帶領著將士們認真操練,檢查裝備,為即將到來的征程做著充分的準備。每一個細節,他都親自過問,確保萬無一失。他知道,這一去,前途未卜,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心中有信念,有責任,有對天下百姓的牽掛。
在這幾日裏,馬超也時常獨自沉思,迴顧與李儒的對話,思考著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他明白,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退縮。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勇敢地麵對,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寧,奮力前行。
而李儒這幾日卻沒有閑著,他一邊叫來孫策與周瑜,為他們精心規劃複仇之路。如今的孫策和周瑜等於是無安歇之地,無立錐之所。李儒經過深思熟慮後,建議孫策和周瑜將目光投向長江南路以及揚州等地。畢竟此地相對來說還是稍微富庶一點,而且自黃巾之亂以來,此地雖偶有戰亂,但總體上還相對比較安全。李儒耐心地跟孫策分析道,至少要先擁有自己的地盤,才能逐步蠶食周邊,待己身壯大之後,才能去與劉表複仇。孫策和周瑜聽了李儒所說的話,經過一番思索,也比較認可李儒的建議。孫策感激地說道:“先生如此幫我,孫策無以為報,敢問先生想要得到怎樣的迴報?”李儒看著孫策和周瑜,鄭重地告知他們二人道:“待你們站穩腳跟,便是馬超將軍在朝堂上的底氣。如今這亂世,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唯有相互扶持,方能在這艱難的局勢中尋得一線生機。馬超將軍心懷天下,誌在為百姓謀福祉,而你們若能崛起,必能成為將軍的有力助力。”
李儒又叫來了此行隨馬超一起來的徐庶,與徐庶進行了詳細的交談。李儒麵色凝重地說道:“如今張繡投奔他的叔父張濟,叔侄二人在南陽落腳。若有緊急情況,可保證馬超將軍向南而行,越過南陽,跨過長江,便可尋找到孫策、周瑜。如此便做了雙重保險。”徐庶微微頷首,神色嚴肅地聽著李儒的安排。
並且李儒還吩咐徐榮,帶領西涼鐵騎中的精銳,時刻做好一副隨時救援長安的準備。李儒所做的這一切,馬超其實都知道,然而馬超卻並未言明,隻在心中默默想著:先生如此殫精竭慮為我籌謀,我定不能辜負先生的一片苦心。此番前往長安,無論前路如何艱險,我都要堅定地走下去,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心中的信念,絕不退縮。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馬超也定要闖出一條路來,不負眾人的期望。而徐庶心中也對李儒的深謀遠慮深感欽佩,暗下決心,若有機會,定要全力輔佐馬超成就一番大業。
李儒喟然長歎,語氣中滿是憂慮:“將軍難道不為對您寄予厚望的人和您周邊親近的人考慮嗎?若論功勞之大,又有哪個人比得上三齊王韓信?韓信之謀略至高,曠古爍今,功勞之大,也可說是潑天之功。到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家族盡被斬殺。將軍當以韓信為鑒,莫要重蹈覆轍啊。”
李儒再次長歎一聲,神色愈發凝重,繼續說道:“將軍啊,您想想那三齊王韓信。當年項羽把劉邦逼到那般絕境程度,幾乎是山窮水盡,可韓信硬生生地逆轉時局。他率領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劉邦掃平諸多強敵,最後保得劉邦成就天下大業。那劉邦,素來以寬宏大量、寬以待人著稱,即便如此性格之人尚且容不下韓信這等功高震主之人。更何況當今天子呢?當今天子能有幾分太祖高皇帝的寬仁之風?如今朝廷對將軍已然心存戒備,將軍若執意前往長安,恐遭不測之禍。一旦將軍有個閃失,那些對將軍寄予厚望之人該如何?將軍身邊親近之人又該如何自處?將軍切不可因一時之衝動,而置眾人於不顧啊。”
馬超拿過酒壺,緩緩為二人又添了這第三杯酒。馬超神色恭敬地向李儒敬酒,二人對飲之後,馬超開口說道:“先生將我比之三齊王韓信,實在是過於高看馬超了。馬超不過一武夫罷了,所為之事也不過是忠君報國,所圖之策也不過是為了百姓安寧而已。先生還在勸解馬超,不要太過好高騖遠,要先將眼界著手於當下之事。而如今天子有詔,若馬超不從詔而去長安,則天子顏麵掃地,國家馬上便要因為馬超的一個態度而更加加劇矛盾。馬超不敢比三齊王韓信,但是也願以一己之力為天下蒼生爭上一把。馬超此去長安,定當忠於國事,若有反叛之輩,馬超便親自去討伐,以震懾諸侯,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若真有得天之幸,天下能夠重現太平,真到那一日,即使舍馬超一人而能使天下安定,馬超舍棄此軀體又當如何?”
李儒眼見馬超心思堅毅,已然沒有了繼續勸說的可能,便不再出言相勸。然而,出於對馬超的關切,他仍舊與馬超仔細分析著前往長安的種種弊病。李儒神情嚴肅,緩緩說道:“將軍,既然您心意已決,那李某便與您分析分析這前往長安之行的諸多隱患。您此去長安,定要提防朝堂之上的明槍暗箭。那些朝臣們各懷心思,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您初入長安,勢單力薄,很容易成為他們攻擊的目標。再者,您還需萬分小心天子的態度。天子雖下詔讓您前往長安,但其心中真正的想法卻難以捉摸。或許天子對您有所忌憚,又或許天子欲借您之力平衡各方勢力。無論哪種情況,您都不可掉以輕心。在長安城中,您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人監視,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不知不覺間,二人飲酒漸多。李儒可謂是能勸的都勸了,卻終究拉不迴來馬超的這顆堅定心思。雖然心中明知馬超此去難以成功,但是也不得不欽佩馬超這堅韌不拔的心性。二人見此,便不再繼續談論前往長安這個話題,轉而從治軍到謀略,從治國到安民,談了許多許多。直到東方天際泛起白色,雞鳴聲清脆地響起,馬超才緩緩起身告辭。除了馬超不願聽從李儒的勸解,依舊執意前往長安外,二人這一夜的交談也算是相談甚歡。李儒將馬超送出府外,望著馬超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暗自歎息。看來呀,自己得做點準備,務必避免馬超在長安受到生命危險。畢竟,在這亂世之中,像馬超這樣心懷天下、重情重義之人實屬難得。李儒默默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為馬超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謀得一絲生機。
馬超一夜未歸府內,董白心中一直牽掛著,也不知道姑父李儒是否勸得馬超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在馬超剛一踏入府內之際,董白便急忙迎上前去,滿臉關切地問道:“馬超,你與姑父交談得如何?心中困惑是否解開了呢?”馬超雖然略有醉意,然而眼神卻格外堅定,已不複昨日宴席上的迷茫之色。馬超微微揚起頭,鄭重地說道:“文優先生博古通今,胸中有經世治國之才,為我解惑良多。”董白聽後,便不再追問,她的內心深知,無論馬超做出什麽決定,她都會無條件地支持。董白趕緊吩咐侍衛將馬超安置到住所,待馬超沐浴更衣後,他在床榻上沉沉睡去,仿佛要將這一夜的疲憊與思索都在睡夢中沉澱。
在與李儒交談之後的兩三日裏,馬超便不再談及政務之事。每日,他隻與將士們一同進行休整與準備,打算休整兩三日便出發前往長安。經過與李儒的交談,馬超已然清楚天下弊病之所在,也聽從了李儒的勸導,決定先做好當下之事。此時的馬超心思通透,不再為那虛無縹緲的理想而盲目追求,隻想著盡人事,聽天命,全力做好當下該做的事。然而,他的心情依舊凝重,他的心思依舊堅定,那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信念如同熊熊烈火,在他心中燃燒不息。
他帶領著將士們認真操練,檢查裝備,為即將到來的征程做著充分的準備。每一個細節,他都親自過問,確保萬無一失。他知道,這一去,前途未卜,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心中有信念,有責任,有對天下百姓的牽掛。
在這幾日裏,馬超也時常獨自沉思,迴顧與李儒的對話,思考著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他明白,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退縮。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勇敢地麵對,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寧,奮力前行。
而李儒這幾日卻沒有閑著,他一邊叫來孫策與周瑜,為他們精心規劃複仇之路。如今的孫策和周瑜等於是無安歇之地,無立錐之所。李儒經過深思熟慮後,建議孫策和周瑜將目光投向長江南路以及揚州等地。畢竟此地相對來說還是稍微富庶一點,而且自黃巾之亂以來,此地雖偶有戰亂,但總體上還相對比較安全。李儒耐心地跟孫策分析道,至少要先擁有自己的地盤,才能逐步蠶食周邊,待己身壯大之後,才能去與劉表複仇。孫策和周瑜聽了李儒所說的話,經過一番思索,也比較認可李儒的建議。孫策感激地說道:“先生如此幫我,孫策無以為報,敢問先生想要得到怎樣的迴報?”李儒看著孫策和周瑜,鄭重地告知他們二人道:“待你們站穩腳跟,便是馬超將軍在朝堂上的底氣。如今這亂世,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唯有相互扶持,方能在這艱難的局勢中尋得一線生機。馬超將軍心懷天下,誌在為百姓謀福祉,而你們若能崛起,必能成為將軍的有力助力。”
李儒又叫來了此行隨馬超一起來的徐庶,與徐庶進行了詳細的交談。李儒麵色凝重地說道:“如今張繡投奔他的叔父張濟,叔侄二人在南陽落腳。若有緊急情況,可保證馬超將軍向南而行,越過南陽,跨過長江,便可尋找到孫策、周瑜。如此便做了雙重保險。”徐庶微微頷首,神色嚴肅地聽著李儒的安排。
並且李儒還吩咐徐榮,帶領西涼鐵騎中的精銳,時刻做好一副隨時救援長安的準備。李儒所做的這一切,馬超其實都知道,然而馬超卻並未言明,隻在心中默默想著:先生如此殫精竭慮為我籌謀,我定不能辜負先生的一片苦心。此番前往長安,無論前路如何艱險,我都要堅定地走下去,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心中的信念,絕不退縮。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馬超也定要闖出一條路來,不負眾人的期望。而徐庶心中也對李儒的深謀遠慮深感欽佩,暗下決心,若有機會,定要全力輔佐馬超成就一番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