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大火燒到半夜,官員們個個心懷忐忑,難以入眠,擔驚受怕了整整一宿。當第二天的晨曦灑向朝堂時,官員們懷著複雜的心情踏入朝堂。然而,映入他們眼簾的景象卻讓他們大為震驚,龍椅上空空如也,並沒有皇帝的身影。


    在側位上,太皇太後端莊而坐,她的神情略顯凝重,而皇子劉協則靜靜地站在她的身旁。朝臣們見狀,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朝堂上彌漫著不安的氣氛。在殿下,董卓手握佩劍,威風凜凜地按劍而立,他那冷峻的目光掃視著周圍,仿佛在宣示著某種權威。


    整個朝堂籠罩在一片緊張與疑惑之中,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憂慮和揣測,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麽變故。


    董重在殿下拱手說道:“敢問太皇太後,為何不見皇上蹤影?”太皇太後麵露悲色,緩緩說道:“國家不幸啊,十常侍亂政。在誅殺十常侍之時,大將軍何進又遭謀害,如今皇帝竟被盧植裹挾而走,不知所蹤。誰能料到,盧植這海內聞名之人,竟也有如此狼子野心!”


    董重接著又道:“太皇太後,如今這般局勢,皇帝生死未卜,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啊!還請太皇太後定奪。”太皇太後歎氣道:“哀家也是一時沒了主意,天子都找不到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呐,眾卿有何想法?”


    一時間,朝堂之下議論紛紛。董重手下的官員拱手說道:“啟稟太皇太後。”董重那手下官員趕忙出列說道:“先皇靈帝有兩子,雖當今聖上不知去向,但皇子劉協尚在。臣為大漢四百餘年江山計,懇請太皇太後立劉協為帝!”他說這話時,言辭懇切,滿含期待。


    太皇太後聽後,微微蹙眉,陷入沉思之中,而朝堂上的氣氛則愈發緊張起來。


    一時間,朝堂之下議論聲四起。


    一些大臣們交頭接耳,麵露憂色,他們心中都清楚董太皇太後和董重這是在唱雙簧,想要借機扶持劉協上位,以達到他們掌控朝政的目的。


    “這分明就是他們的預謀,想要扶植劉協為帝,好方便他們行事啊!”一位大臣壓低聲音說道。


    “是啊,可如今這局勢,我們又能如何呢?”另一位大臣無奈地搖了搖頭。


    “唉,這董重向來跋扈,如今更是肆無忌憚,我們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擺布。”還有大臣憤恨地說道。


    “可是,這大漢的江山……”有大臣痛心疾首地感歎著。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雖然心中都明白真相,但在頂盔摜甲按劍而立的董卓威勢之下,也隻能暗自憂慮,不敢輕易表露出來。


    一心為國為民的伍孚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慨,他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走出一步,挺直脊梁,怒目圓睜,聲如洪鍾地說道:“太皇太後啊!您可要明鑒啊!當今皇帝尚在人世,且並無半分過錯,豈能如此草率地另立新君啊!這與那篡位的王莽又有何不同呢?我等身為大漢的臣子,當以忠義為本,以保家衛國為己任!豈能任由這等謀逆之事在朝堂之上肆意橫行!想我大漢曆經數代帝王,風雨飄搖中傳承至今,怎能因某些人一己之私、狼子野心而將這錦繡江山斷送啊!吾等萬萬不能讓這大漢的基業毀於一旦啊!”伍孚的話語擲地有聲,在朝堂之上久久迴蕩,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無畏,毫無畏懼地與董卓那兇狠的目光對視著。其他大臣們聽了伍孚的話,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雖然他們心中對董卓充滿了畏懼,但伍孚的這番話無疑說出了他們的心聲,讓他們在心中為伍孚暗暗豎起了大拇指,同時也為他的勇敢和堅定而感到欽佩。然而,麵對董氏宗族那強大的權勢,他們也隻能在心中為伍孚暗暗捏一把汗,擔憂他會因此而遭到董卓的報複。


    董重眼神中閃過一絲陰鷙,與董卓迅速交換了一下眼神。董卓見狀,按劍上前,高聲說道:“今太皇太後在朝,皇帝不知所蹤,吾等皆是為了國家和百姓考慮。五福,你此言是何居心?你這是在質疑我等的一片赤誠嗎?我等所行之事,皆是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


    伍孚聽了董卓的話,更是怒不可遏,他挺直了身軀,瞪大雙眼,厲聲罵道:“董卓,你這奸佞小人!你口口聲聲說為了國家和百姓,實則是你等亂臣賊子妄圖篡奪皇位,禍亂天下!你董氏宗族,盡是些貪婪無度、狼心狗肺之輩!董卓,你這個助紂為虐的家夥!還有董重,你這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你們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將大漢的江山置於危險之中!我伍孚今日就算是死,也要將你們的醜惡嘴臉揭露於世!我無所畏懼,視死如歸!”


    董卓被伍孚的痛罵激怒,他麵目猙獰地吼道:“汝不怕死乎?”


    伍孚聽聞,突然衝向殿前武士,妄圖搶奪其腰中佩劍,與董卓對抗。董卓見狀,更是怒不可遏,怒吼道:“將此狂徒拿下!斬了他!”


    侍衛們如狼似虎般撲向伍孚,不一會兒,伍孚的人頭便被帶到殿上。


    一時間,朝堂上一片死寂,眾大臣們噤若寒蟬,人人都被董卓的狠厲所震懾,心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


    太皇太後看著朝堂上官員們一時都沒有反應,便緩緩說道:“吾為了大漢江山,也為了祖宗基業,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形勢所迫,為了江山的傳承,也隻能讓皇子劉協繼位了。”


    眾人聽罷,皆沉默不語,既無反對,也無讚同。過了一會兒,太皇太後見眾人沒有反應,便揮了揮手,說道:“罷了,都下去準備吧。”


    太傅袁隗、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幾位重臣共同出列,太傅袁隗拱手說道:“太皇太後啊,此事非同小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啊。這天子之位,豈是能隨便更換的啊!”


    司空荀爽也接著說道:“太皇太後,我等認為此事還需慎重考慮,不可草率決定啊。”


    司徒王允亦上前一步,施禮道:“太皇太後,大漢曆代天子皆有正統傳承,如今這般輕易更換天子,實難服眾啊。”


    太皇太後看著這幾位重要官員,他們不僅代表著自己,也代表著世家大族的意見。太皇太後心中雖有不甘,但麵對他們的出麵反對,也不好直接反駁,隻得暫時作罷,臉上卻難掩那一絲心有不甘的神色。


    太皇太後皺著眉頭說道:“那你們說怎麽辦?就這樣一直拖下去,朝政難道就不管了嗎?”


    太傅袁隗等人對視一眼,迴道:“太皇太後,可派人去尋找天子下落。如今天子失蹤,生死未卜,怎能如此草率地更換天子呢?應盡快找到天子下落,等有了結果後再從長計議也不遲。”


    太皇太後聽了太傅袁懷等人的建議,臉上露出了極度不情願的神色,但麵對群臣的堅持,她也感到十分無奈。隻見她猛地站起身來,憤怒地拂袖而去,她的袍袖在空中甩出一道淩厲的弧線,仿佛將她心中的怒火盡數釋放出來。


    太皇太後離去後,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大臣麵露憂慮之色,擔心國家的未來;有的則暗自搖頭,對眼前的局勢感到無比困惑。而董重和董卓二人,表麵上看似在認真地派遣軍隊去打探天子的下落,實則心中各有盤算,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帶著幾分虛偽和做作。


    眾臣們在這種憂慮與無奈的氛圍中,緩緩地散了朝會。每個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仿佛壓著一塊巨石,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也不知道國家的命運將會走向何方。


    ******


    後人有詩讚曰:漢末忠臣說伍孚,衝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漢不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扶搖九萬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扶搖九萬裏並收藏東漢不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