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風波起12
綜瓊瑤,渣男有什麽好搶的 作者:孜然小茴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情況?汪子默滿臉驚愕之色,心中掀起軒然大波。“你是說,西泠印社給很多人都發了邀請函?”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
“是啊,這次活動是為了幫助災區百姓舉辦的義展和義賣,周邊地區有些名氣的畫家,書法家都來參加了。坦白說,如果要我直接捐款,哪怕隻是幾十塊大洋,我恐怕也拿不出來。但如果能通過賣掉我的畫作來籌集善款,並將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災區,那我肯定是樂意至極的。”青年接著說道,語氣堅定而真誠。“說起這事啊,還得感謝醉馬畫社的那些朋友們,似乎是他們最先發起的這個倡議呢。”
聽到這裏,汪子默心頭一動,不禁暗自思忖:原來如此……
青年打量著汪子默,注意到他的口音和穿著打扮都帶有明顯的本地特色,便好奇地問道:“看你這模樣,應該是本地人吧?那你是否認識醉馬畫會的人呢?”
汪子默嘴角微微上揚,輕聲迴答道:“認識......”怎能不認識呢?他便是醉馬畫社的社長——汪子默本人呐!當初杜芊芊提出要義賣作品援助災區時,他一心想著借此機會提升醉馬畫社的知名度,於是靈機一動,將目光投向了西泠印社。卻未曾料到,西泠印社竟有如此宏大的格局。不,或許不僅僅是西泠印社的胸懷寬廣,其中可能也與梅若鴻脫不了幹係。
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震驚與失落交織的情緒。畢竟,如果有如此眾多的畫家參與其中,那原本屬於他們醉馬畫社出風頭的機會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然而,他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意識到這實際上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遇,可以與眾多同行一同切磋技藝、交流心得。
迴想起當初收到邀請函時,他未能完全領會其中的深意,如今才恍然大悟。隻是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每個人能夠展示的作品數量自然會相應減少,因此必須更為精心地挑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原本,他曾計劃讓每個人拿出十幾幅作品,這樣便可輕鬆湊足約 100 幅展品,但現在看來已無法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的成員皆是具有極高鑒賞水平的專家學者。早在畫展前三日,他們便已經著手對所有參展作品展開嚴格的篩選工作。盡管之前所準備的十幾幅作品可能派不上用場,但這並不意味著白費功夫。相反,它們可以首先接受這些專家們的點評,從而獲得寶貴的意見,明確作品中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提升。
汪子默精心準備了 12 幅畫作,但其中竟有 5 幅被淘汰,僅剩下 7 幅得以保留。然而,經過專家們的點評後,他深感收獲頗豐。
相比之下,梅若鴻的情況則要糟糕得多。他對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信心,認為它們皆堪稱精品,理應獲得展示的機會。然而事與願違,當那些專家看過之後,毫不留情地刷刷刷隻挑出了一張,其餘的全都退還給了他。
梅若鴻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試圖爭辯道:“為什麽其他人的作品被刷掉大約一半,而我的你們卻隻留下一張?”他指著那幾幅畫紙,憤憤不平地質問專家。
專家冷漠地迴應道:“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你的作品不夠出色。看看這些,居然還好意思拿來臨摹的作品參展。而且關於日出主題的作品,有一張足矣,你何必拿出這麽多雷同之作來湊數呢?”
梅若鴻著急地辯解道:“可它們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的啊!”但專家並不買賬,反駁說:“這裏並不是你的個人畫展,觀眾也不是來幫你找茬兒的。如果你還是不滿意,幹脆連這僅剩的一張也拿走好了。”
年輕人總是心高氣傲,自命不凡,這是好事,也是缺點。
這個年輕人所繪製的日出圖確實蘊含著些許靈秀之氣,但也就止步於此了。從他那略顯生澀的筆觸可以明顯看出,此人缺乏足夠的繪畫訓練。此外,他的幾幅作品中的日出幾乎毫無差別,這表明他並未用心鑽研如何駕馭畫筆技巧,隻是單純地依賴自身天賦去追尋那種獨樹一幟的靈感火花。
麵對如此情形,這位專家不禁心生惋惜:明明擁有這般天資,卻不願潛心打磨基石,實在太遺憾了!想必日後也難成大器。
於是乎,專家好心規勸他今後務必靜下心來,踏實苦練基本功。
然而,梅若鴻卻覺得自己遭受了極大的羞辱,這到底意味著什麽呢?莫非對方認為他根本就不是學畫的料,無需再白白浪費精力了嗎?亦或是還有別的深意?
\"你究竟是何意??\"終於,按捺不住內心憤怒的他失聲怒吼起來。\"你可知道我為了學習繪畫吃了多少苦?我跟你們這些有錢人不一樣,無法隨心所欲地揮霍作畫材料。我手中的每張紙、每一滴顏料都來之不易……\"
他的咆哮聲頓時引起了在場其他人的注意,大家紛紛朝他投來了異樣的目光。
專家一片好心被誤解成這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名之火。他瞪大眼睛看著眼前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語氣生硬地說道:“既然你對我們的鑒賞水平如此不信任,那麽不妨將你的畫作拿到我們印社來展覽,或者幹脆拿到大街上去叫賣試試看,看看究竟有沒有人願意掏錢購買你所謂的‘大作’!”
麵對專家的質問,那人卻毫無懼色,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道:“誰說沒人買?我今天帶來的作品之所以這麽少,就是因為其他優秀的作品早就被我賣掉了。不然你們以為呢?”要知道,以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身子骨,離開家後還能在這世上存活至今,靠的可不就是有人欣賞並購買他的畫作嘛。
“哦?聽你這意思,好像還真把自己當成大師了啊!”專家冷笑一聲,臉上滿是不屑與質疑,“那好啊,既然你口口聲聲說自己的畫作很值錢,不妨給大家透露一下,你到底把它們賣到了什麽樣的天價呢?”
聽到這話,梅若鴻突然變得支支吾吾起來。畢竟和汪子默那種一畫成名、動輒十幾塊大洋一幅畫的天才畫家相比,他賣出的那些作品最高價也不過區區兩塊大洋而已。而且多數時候扣除掉作畫用的紙張等成本費用後,真正落入他口袋裏的錢其實寥寥無幾。想到這裏,梅若鴻的臉瞬間漲得通紅,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迴答才好。
“是啊,這次活動是為了幫助災區百姓舉辦的義展和義賣,周邊地區有些名氣的畫家,書法家都來參加了。坦白說,如果要我直接捐款,哪怕隻是幾十塊大洋,我恐怕也拿不出來。但如果能通過賣掉我的畫作來籌集善款,並將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災區,那我肯定是樂意至極的。”青年接著說道,語氣堅定而真誠。“說起這事啊,還得感謝醉馬畫社的那些朋友們,似乎是他們最先發起的這個倡議呢。”
聽到這裏,汪子默心頭一動,不禁暗自思忖:原來如此……
青年打量著汪子默,注意到他的口音和穿著打扮都帶有明顯的本地特色,便好奇地問道:“看你這模樣,應該是本地人吧?那你是否認識醉馬畫會的人呢?”
汪子默嘴角微微上揚,輕聲迴答道:“認識......”怎能不認識呢?他便是醉馬畫社的社長——汪子默本人呐!當初杜芊芊提出要義賣作品援助災區時,他一心想著借此機會提升醉馬畫社的知名度,於是靈機一動,將目光投向了西泠印社。卻未曾料到,西泠印社竟有如此宏大的格局。不,或許不僅僅是西泠印社的胸懷寬廣,其中可能也與梅若鴻脫不了幹係。
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震驚與失落交織的情緒。畢竟,如果有如此眾多的畫家參與其中,那原本屬於他們醉馬畫社出風頭的機會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然而,他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意識到這實際上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遇,可以與眾多同行一同切磋技藝、交流心得。
迴想起當初收到邀請函時,他未能完全領會其中的深意,如今才恍然大悟。隻是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每個人能夠展示的作品數量自然會相應減少,因此必須更為精心地挑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原本,他曾計劃讓每個人拿出十幾幅作品,這樣便可輕鬆湊足約 100 幅展品,但現在看來已無法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的成員皆是具有極高鑒賞水平的專家學者。早在畫展前三日,他們便已經著手對所有參展作品展開嚴格的篩選工作。盡管之前所準備的十幾幅作品可能派不上用場,但這並不意味著白費功夫。相反,它們可以首先接受這些專家們的點評,從而獲得寶貴的意見,明確作品中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提升。
汪子默精心準備了 12 幅畫作,但其中竟有 5 幅被淘汰,僅剩下 7 幅得以保留。然而,經過專家們的點評後,他深感收獲頗豐。
相比之下,梅若鴻的情況則要糟糕得多。他對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信心,認為它們皆堪稱精品,理應獲得展示的機會。然而事與願違,當那些專家看過之後,毫不留情地刷刷刷隻挑出了一張,其餘的全都退還給了他。
梅若鴻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試圖爭辯道:“為什麽其他人的作品被刷掉大約一半,而我的你們卻隻留下一張?”他指著那幾幅畫紙,憤憤不平地質問專家。
專家冷漠地迴應道:“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你的作品不夠出色。看看這些,居然還好意思拿來臨摹的作品參展。而且關於日出主題的作品,有一張足矣,你何必拿出這麽多雷同之作來湊數呢?”
梅若鴻著急地辯解道:“可它們每一張都是獨一無二的啊!”但專家並不買賬,反駁說:“這裏並不是你的個人畫展,觀眾也不是來幫你找茬兒的。如果你還是不滿意,幹脆連這僅剩的一張也拿走好了。”
年輕人總是心高氣傲,自命不凡,這是好事,也是缺點。
這個年輕人所繪製的日出圖確實蘊含著些許靈秀之氣,但也就止步於此了。從他那略顯生澀的筆觸可以明顯看出,此人缺乏足夠的繪畫訓練。此外,他的幾幅作品中的日出幾乎毫無差別,這表明他並未用心鑽研如何駕馭畫筆技巧,隻是單純地依賴自身天賦去追尋那種獨樹一幟的靈感火花。
麵對如此情形,這位專家不禁心生惋惜:明明擁有這般天資,卻不願潛心打磨基石,實在太遺憾了!想必日後也難成大器。
於是乎,專家好心規勸他今後務必靜下心來,踏實苦練基本功。
然而,梅若鴻卻覺得自己遭受了極大的羞辱,這到底意味著什麽呢?莫非對方認為他根本就不是學畫的料,無需再白白浪費精力了嗎?亦或是還有別的深意?
\"你究竟是何意??\"終於,按捺不住內心憤怒的他失聲怒吼起來。\"你可知道我為了學習繪畫吃了多少苦?我跟你們這些有錢人不一樣,無法隨心所欲地揮霍作畫材料。我手中的每張紙、每一滴顏料都來之不易……\"
他的咆哮聲頓時引起了在場其他人的注意,大家紛紛朝他投來了異樣的目光。
專家一片好心被誤解成這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名之火。他瞪大眼睛看著眼前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語氣生硬地說道:“既然你對我們的鑒賞水平如此不信任,那麽不妨將你的畫作拿到我們印社來展覽,或者幹脆拿到大街上去叫賣試試看,看看究竟有沒有人願意掏錢購買你所謂的‘大作’!”
麵對專家的質問,那人卻毫無懼色,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道:“誰說沒人買?我今天帶來的作品之所以這麽少,就是因為其他優秀的作品早就被我賣掉了。不然你們以為呢?”要知道,以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身子骨,離開家後還能在這世上存活至今,靠的可不就是有人欣賞並購買他的畫作嘛。
“哦?聽你這意思,好像還真把自己當成大師了啊!”專家冷笑一聲,臉上滿是不屑與質疑,“那好啊,既然你口口聲聲說自己的畫作很值錢,不妨給大家透露一下,你到底把它們賣到了什麽樣的天價呢?”
聽到這話,梅若鴻突然變得支支吾吾起來。畢竟和汪子默那種一畫成名、動輒十幾塊大洋一幅畫的天才畫家相比,他賣出的那些作品最高價也不過區區兩塊大洋而已。而且多數時候扣除掉作畫用的紙張等成本費用後,真正落入他口袋裏的錢其實寥寥無幾。想到這裏,梅若鴻的臉瞬間漲得通紅,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迴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