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間,兩千多位曾經苦哈哈的匠人為之一滯。
大部分人自動忽視了張世康大部分的發言,隻記住了最後一句。
此勳章將由當今陛下親自授予,還是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
曾經被地主大戶、被官僚士紳踩在腳底下的匠人,如今不僅翻身農奴把歌唱,還有機會得到當今天子的賞識。
在這個專製主義不斷加深的當下,天子在普通人眼裏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說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毫不為過。
“當然,勳章獲得者,不僅由當今天子親自授予,還有其他的優厚待遇。
譬如陛下會以詔書的形式通告全國,東緝事廠也會通過《大明月報》詳細講述獲獎者的名字的經曆,讓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獲獎者的貢獻。”
如果說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由天子親自授予勳章,隻是榮耀的初級表現形式的話,那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你的貢獻、以及你的榮耀,將是對於個人而言精神層麵的最高追求。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除此之外,帝國勳章獲得者,終身還將獲得諸如醫療、教育等方麵的優待。
比如其本人若生病,可入京由太醫院名醫治療,所需費用朝廷報銷。
教育層麵,凡帝國勳章獲得者之直係子女,若參與科舉,不論是進士科,還是理工科、農科,皆有加分。
簡而言之,參與科舉的若隻是秀才水平,倘若其直係父親乃是帝國勳章獲得者,將直升一級,秀才擢為舉人,舉人擢為同進士出身。”
帝國勳章重在榮譽,而這時候的人又極為在乎名聲,不少人甚至將名聲視作比性命還重要的事。
聽了張世康的話,全場幾乎鴉雀無聲,就連製造總局大佬宋應星、畢懋康等人也有些瞠目結舌。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件事。
事實上,以勳章來激勵天下人的法子,張世康很早之前就跟崇禎老哥說過。
當時是張世康建議放寬封爵限製,崇禎皇帝認為封的太多,會導致爵位不值錢,張世康便提出了勳章獎勵製,作為封爵的補充。
但後來張世康發現了提升爵位含金量的方法,同時勳章雖然榮譽性也很強,但跟爵位比,仍舊差上了一籌,便被張世康放棄了。
至於提升爵位含金量的方法,先暫時不表,帝國勳章無異於是除了爵位外,個人榮耀的最高體現了。
畢竟那可是上有詔書昭告天下,又有大明月報全國通知,要知道即使是某個大臣獲得了三公的殊榮,也鮮少昭告天下的。
更別提還有一係列的優待,尤其是在科舉上對於子女的優待,簡直是讓後代子嗣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
而且是以甩其他人十條街的方式。
太霸道了!
“至於偉大發明獎,仍舊是麵向全國,三年一評,若三年未有促進我大明中興的偉大發明,則不評。
偉大發明獎獲得者,擢升帝國榮譽伯爵,授帝國銀質勳章,賞銀一萬兩,同時終身享受大明皇家製造總局特殊津貼!”張世康繼續道。
在場的人再度蒙圈,如果說革新進步獎已經令在場的人大吃一鯨,如今的偉大發明獎則是令在場的人又吃一鯨。
如果說剛才的鯨是虎鯨,而這次鯨則是藍鯨,整個地球最大的鯨!
擢升帝國榮譽伯爵!
爵位!
帝國銀質勳章!
豈能兩全其美?可以!
一時間,在場的人再度爆發歡唿。
雖然這兩個獎項都是麵向全天下的匠人,但身處製造總局的匠人,皆認為自己便是最優秀匠人中的一員。
也就是說,這個獎項,所有人都有機會,都能角逐!
張世康隨後再次讓所有人安靜下來,將兩個獎項的評判標準公布。
其中主評人有兩人,為張世康與崇禎皇帝,助評則由製造總局的七位理事擔任。
評判的核心標準很明確,核心便是此發明對於軍事、農業、工業等方麵的促進作用有多大。
比如以手工業為例,宋應星改良出的新式紡紗機,提升了數倍的紡紗效率,從長遠來看,便可以大大促進整個大明手工業的突飛猛進。
而工業的發展又是多方麵共同的結果,比如紡紗效率提升,必然帶動相關產業的進步,這是相輔相成的。
是以倘若宋應星在這個獎項設立後公布新式紡紗機,便可角逐甚至獲得革新進步獎,拿到一枚銅製的帝國勳章。
當然宋應星對玻璃的改進也算是一項科技的進步。
得虧是水泥還未試製成功,否則第一個偉大發明獎,幾乎可以塵埃落定。
水泥對於近代工業的發展有多大作用,自不必說。
而畢懋康在魯密銃的基礎上改良成的遂發式火槍,以及對於黑火藥的改良,都算是革新進步的範疇。
倘若紙殼定裝彈能投產並在戰場上得到實際反饋,也有資格角逐革新進步獎。
如果可以攻克膛線槍這一世紀難題,極大增加火槍的威力和精度,張世康認為,頒個偉大發明獎,毫不為過。
目前而言,對於科技進步的獎賞,最高隻到帝國銀質勳章,擢升榮譽伯爵,也就是終身伯爵。
至於帝國勳章的最高等——金製勳章,自然將頒發給擁有極大軍功的將士。
如果說製造總局更趨於理論,那拿著製造總局的產出,付出血與火代價打贏了一場規模浩大戰爭的勝利,便是絕對的實踐。
而且戰功,本就應該高於其他,畢竟專製主義時代,攻城略地,為帝國開疆拓土,才是大力發展一切工業、農業等科技的最終目標。
革新進步獎一年一評,且最多三個名額,偉大發明獎三年一評,且最多兩個名額。
這與全天下數十萬上百萬的匠人規模來比,自然是不容易。
可也正因為如此,含金量才足夠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天下人對於工學、農學等此前不被重視學科的積極性。
張世康的一番講話,無疑將在場匠人的情緒激發到了最高點。
可他還是覺得有提升空間,於是等人都冷靜下來之後,張世康決定再度給匠人們添加一把柴火,讓這些匠人的情緒直接升天。
“還有一事告知諸位,今歲春闈,將加入農科和理工科,凡是有二級匠人職稱者,皆可參與今歲春闈。
哦,好教諸位知曉,本人乃是今歲春闈農科和理工科的主考官。”
……
大部分人自動忽視了張世康大部分的發言,隻記住了最後一句。
此勳章將由當今陛下親自授予,還是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
曾經被地主大戶、被官僚士紳踩在腳底下的匠人,如今不僅翻身農奴把歌唱,還有機會得到當今天子的賞識。
在這個專製主義不斷加深的當下,天子在普通人眼裏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說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毫不為過。
“當然,勳章獲得者,不僅由當今天子親自授予,還有其他的優厚待遇。
譬如陛下會以詔書的形式通告全國,東緝事廠也會通過《大明月報》詳細講述獲獎者的名字的經曆,讓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獲獎者的貢獻。”
如果說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由天子親自授予勳章,隻是榮耀的初級表現形式的話,那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你的貢獻、以及你的榮耀,將是對於個人而言精神層麵的最高追求。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除此之外,帝國勳章獲得者,終身還將獲得諸如醫療、教育等方麵的優待。
比如其本人若生病,可入京由太醫院名醫治療,所需費用朝廷報銷。
教育層麵,凡帝國勳章獲得者之直係子女,若參與科舉,不論是進士科,還是理工科、農科,皆有加分。
簡而言之,參與科舉的若隻是秀才水平,倘若其直係父親乃是帝國勳章獲得者,將直升一級,秀才擢為舉人,舉人擢為同進士出身。”
帝國勳章重在榮譽,而這時候的人又極為在乎名聲,不少人甚至將名聲視作比性命還重要的事。
聽了張世康的話,全場幾乎鴉雀無聲,就連製造總局大佬宋應星、畢懋康等人也有些瞠目結舌。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件事。
事實上,以勳章來激勵天下人的法子,張世康很早之前就跟崇禎老哥說過。
當時是張世康建議放寬封爵限製,崇禎皇帝認為封的太多,會導致爵位不值錢,張世康便提出了勳章獎勵製,作為封爵的補充。
但後來張世康發現了提升爵位含金量的方法,同時勳章雖然榮譽性也很強,但跟爵位比,仍舊差上了一籌,便被張世康放棄了。
至於提升爵位含金量的方法,先暫時不表,帝國勳章無異於是除了爵位外,個人榮耀的最高體現了。
畢竟那可是上有詔書昭告天下,又有大明月報全國通知,要知道即使是某個大臣獲得了三公的殊榮,也鮮少昭告天下的。
更別提還有一係列的優待,尤其是在科舉上對於子女的優待,簡直是讓後代子嗣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
而且是以甩其他人十條街的方式。
太霸道了!
“至於偉大發明獎,仍舊是麵向全國,三年一評,若三年未有促進我大明中興的偉大發明,則不評。
偉大發明獎獲得者,擢升帝國榮譽伯爵,授帝國銀質勳章,賞銀一萬兩,同時終身享受大明皇家製造總局特殊津貼!”張世康繼續道。
在場的人再度蒙圈,如果說革新進步獎已經令在場的人大吃一鯨,如今的偉大發明獎則是令在場的人又吃一鯨。
如果說剛才的鯨是虎鯨,而這次鯨則是藍鯨,整個地球最大的鯨!
擢升帝國榮譽伯爵!
爵位!
帝國銀質勳章!
豈能兩全其美?可以!
一時間,在場的人再度爆發歡唿。
雖然這兩個獎項都是麵向全天下的匠人,但身處製造總局的匠人,皆認為自己便是最優秀匠人中的一員。
也就是說,這個獎項,所有人都有機會,都能角逐!
張世康隨後再次讓所有人安靜下來,將兩個獎項的評判標準公布。
其中主評人有兩人,為張世康與崇禎皇帝,助評則由製造總局的七位理事擔任。
評判的核心標準很明確,核心便是此發明對於軍事、農業、工業等方麵的促進作用有多大。
比如以手工業為例,宋應星改良出的新式紡紗機,提升了數倍的紡紗效率,從長遠來看,便可以大大促進整個大明手工業的突飛猛進。
而工業的發展又是多方麵共同的結果,比如紡紗效率提升,必然帶動相關產業的進步,這是相輔相成的。
是以倘若宋應星在這個獎項設立後公布新式紡紗機,便可角逐甚至獲得革新進步獎,拿到一枚銅製的帝國勳章。
當然宋應星對玻璃的改進也算是一項科技的進步。
得虧是水泥還未試製成功,否則第一個偉大發明獎,幾乎可以塵埃落定。
水泥對於近代工業的發展有多大作用,自不必說。
而畢懋康在魯密銃的基礎上改良成的遂發式火槍,以及對於黑火藥的改良,都算是革新進步的範疇。
倘若紙殼定裝彈能投產並在戰場上得到實際反饋,也有資格角逐革新進步獎。
如果可以攻克膛線槍這一世紀難題,極大增加火槍的威力和精度,張世康認為,頒個偉大發明獎,毫不為過。
目前而言,對於科技進步的獎賞,最高隻到帝國銀質勳章,擢升榮譽伯爵,也就是終身伯爵。
至於帝國勳章的最高等——金製勳章,自然將頒發給擁有極大軍功的將士。
如果說製造總局更趨於理論,那拿著製造總局的產出,付出血與火代價打贏了一場規模浩大戰爭的勝利,便是絕對的實踐。
而且戰功,本就應該高於其他,畢竟專製主義時代,攻城略地,為帝國開疆拓土,才是大力發展一切工業、農業等科技的最終目標。
革新進步獎一年一評,且最多三個名額,偉大發明獎三年一評,且最多兩個名額。
這與全天下數十萬上百萬的匠人規模來比,自然是不容易。
可也正因為如此,含金量才足夠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天下人對於工學、農學等此前不被重視學科的積極性。
張世康的一番講話,無疑將在場匠人的情緒激發到了最高點。
可他還是覺得有提升空間,於是等人都冷靜下來之後,張世康決定再度給匠人們添加一把柴火,讓這些匠人的情緒直接升天。
“還有一事告知諸位,今歲春闈,將加入農科和理工科,凡是有二級匠人職稱者,皆可參與今歲春闈。
哦,好教諸位知曉,本人乃是今歲春闈農科和理工科的主考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