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一點,這國有錢莊,不設衙門,是以,也不設官員。
先期臣會盯著,待以後步入正軌,可接受戶部統管,但戶部也隻能調控某個部分,具體待日後臣會仔細參詳。”
張世康想了想後又道。
他說罷,在場的人都眉頭緊皺,這算個啥,又能管,又不能管,衙門不像衙門,卻又有衙門的某種職能,好像跟製造總局有點像。
“諸位現在可能不太理解,但等製造總局、和聯勝商會,以及這錢莊都運行起來,到那時諸位可能就能知道怎麽個事兒了。”張世康解釋道。
其實這類機構,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國企,以朝廷為依托,利潤自然也是國家拿大頭。
而且張世康認為,這類十分重要的行業,也隻能是國企,這樣更有利於朝廷穩定。
“無忌,你已經負責了那麽多的事情,當真能顧得過來嗎?”崇禎皇帝想了想後道。
這小子已經好多次抱怨任務太多、責任太重,這次又是主動往身上攬事情,倒是令他有點驚訝的。
“陛下問得好,臣確實不想弄這些一聽起來就讓人焦頭爛額的事,但這些事卻又是對朝廷、對百姓來說的大好事。
沒辦法呀陛下,就臣剛剛講的那些經濟學常識,連海閣老這樣厲害的人都鬧不明白,臣總不能強人所難吧?”
張世康說罷,海中期有些鬱悶的皺了皺眉頭,這話說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誇,還是在貶了。
好在海中期已經對張世康麻木了,幹脆就當這廝在放屁。
崇禎皇帝聞言大點其頭,他最看重張世康的一點,便是這小子即使很不喜歡某件事,但隻要對國計民生有幫助,也都會盡力去做,即使對他沒什麽好處。
這不像某些朝臣,為了獲取權力才故意為之。
“不過陛下,臣有幾個賢內助可以幫臣來運作,臣這兩年,便一直在教她們關於錢莊方麵的學問,如今基本已經可以出師了。”
“胡鬧!女子怎登大雅之堂?”內閣首輔李邦華下意識的便道。
“李閣老這是什麽話?你敢把這話當著忠貞侯的麵說嗎?
或者說,你行你上?”張世康十分不客氣的迴懟道。
他不懷疑這群老頭兒對朝廷的忠心,但不得不說,浸潤儒學太久,思維就太過僵化。
再說了,錢莊又不是衙門,在民間百姓看來,無非也就是商業的一種。
大明經商雖然大多是男子主事,但一些家中缺少男丁的商賈家,也並非沒有女子主事的情況。
由你丫的在這兒上綱上線,要不你來張羅?你懂經濟學嗎?
“無忌!說話要注意分寸!跟朕如何說都可以,但要尊敬諸位閣老!”
見李邦華臉色很不好看,崇禎皇帝再度打起圓場。
這句話瞬間讓廷議現場泛起葡萄酸,怪不得這小子當眾說陛下死了怎麽怎麽著,天子都不生氣,合著都是慣的。
念及此,李邦華反倒沒那麽生氣了,你瞅瞅,這小子連天子都敢汙蔑。
唉,這叫個什麽事兒啊,實在是有辱斯文,有辱天威呀!
“哦,好的。”張世康再度老實道。
“不過這錢莊的事兒,臣確實沒有太多精力分心了,偶爾在宏觀上做一下指導還成。
若是諸位實在不同意讓臣的家裏人張羅,也沒事兒,不搞了就是,海閣老還能省錢呢。”
“要搞!凡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為何不搞?”崇禎皇帝很是敏感的道。
不論如何,崇禎皇帝都未曾忘記初心,那便是中興大明。
而這幾年跟張世康相處久了,崇禎皇帝也從張世康的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
想做成一件事,就不能顧慮太多,越是瞻前顧後,就越不能成事,做大事者,不可拘泥於細微末節。
“此事就這麽定了,由無忌你來執掌全局,工部範閣老、戶部海閣老配合,但有解決不了之事,咱們再做廷議。”
崇禎皇帝最終拍板道。
“微臣領命!”範景文和海中期先後起身道。
“陛下,另外有件事,乃是關乎我大明近衛軍、虎賁軍乃至永寧軍的。
這事看似不重要,但臣細細想來,又覺得從某種層麵上來看,卻又極為重要。”
張世康少有的說話前後矛盾,實在是這件事稍微有點複雜。
“何必如此吞吞吐吐,在座的都是我大明朝的肱骨大臣,但有可以提升我大明軍隊戰力的,你隻管說便是。”崇禎皇帝鼓勵道。
張世康見狀,也隻能盡力的將所思所想表述出來。
“是這樣的,臣這兩年帶兵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這問題其實由來已久,上千年來都未曾有過太大改變。
我大明主將,上了戰場多是身先士卒,以為此激勵全軍士氣。
主將勇猛,士卒也自然勇猛,然此行為卻又導致另一問題,倘若主將不幸遇難,士卒立即就變得失去鬥誌,乃至無所適從。
當然,精銳部隊會好些。
雖說主將若遇難,可使副將暫代軍職,但即使如此,也很難挽迴基層士卒的鬥誌。
臣這兩年深究其原因,想來想去,似乎摸到了一點眉目。
這是因為咱們的軍隊缺乏軍魂呀!”
“軍魂?”崇禎皇帝皺眉道。
“對,沒有這個東西,軍隊即使戰鬥力很強,但倘若沒了鬥誌,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沒有這個東西,軍隊就打不了苦戰、硬戰,就不能在苦戰中激發其潛力,使其爆發出超常的戰鬥力。
軍魂,便是信仰。
而這信仰,看似是玄之又玄的東西,但卻總能在關鍵時候讓人堅定,不至於輕易被艱難打倒。”
張世康盡可能的用通俗的言辭,讓在場的人聽得真切。
“張閣部所言之信仰,可是如道士信奉道教,和尚信奉佛教一般?”禮部尚書蔡國用猜測道。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但我的意思不是讓咱們的將士去信奉道教。”張世康提醒道。
“那無忌認為,應當怎麽讓士兵擁有信仰?”崇禎皇帝不懂就問。
張世康沉默了,站起身來思索了一會兒道:
“我大明,應當有正式的代表國家的旗幟。
近衛軍、虎賁軍、永寧軍,也應當有各自專有的軍隊旗幟,乃至虎賁軍轄下某支部隊的番號和旗幟。
若某隻部隊在一次重大戰爭中立下了大的戰功,或者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朝廷便可賞賜他們,使他們可以在自己部隊的旗幟上繡上一個龍字,或者其他的可以激起各支部隊間實力攀比的榮譽。
此乃其一。”
……
先期臣會盯著,待以後步入正軌,可接受戶部統管,但戶部也隻能調控某個部分,具體待日後臣會仔細參詳。”
張世康想了想後又道。
他說罷,在場的人都眉頭緊皺,這算個啥,又能管,又不能管,衙門不像衙門,卻又有衙門的某種職能,好像跟製造總局有點像。
“諸位現在可能不太理解,但等製造總局、和聯勝商會,以及這錢莊都運行起來,到那時諸位可能就能知道怎麽個事兒了。”張世康解釋道。
其實這類機構,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國企,以朝廷為依托,利潤自然也是國家拿大頭。
而且張世康認為,這類十分重要的行業,也隻能是國企,這樣更有利於朝廷穩定。
“無忌,你已經負責了那麽多的事情,當真能顧得過來嗎?”崇禎皇帝想了想後道。
這小子已經好多次抱怨任務太多、責任太重,這次又是主動往身上攬事情,倒是令他有點驚訝的。
“陛下問得好,臣確實不想弄這些一聽起來就讓人焦頭爛額的事,但這些事卻又是對朝廷、對百姓來說的大好事。
沒辦法呀陛下,就臣剛剛講的那些經濟學常識,連海閣老這樣厲害的人都鬧不明白,臣總不能強人所難吧?”
張世康說罷,海中期有些鬱悶的皺了皺眉頭,這話說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誇,還是在貶了。
好在海中期已經對張世康麻木了,幹脆就當這廝在放屁。
崇禎皇帝聞言大點其頭,他最看重張世康的一點,便是這小子即使很不喜歡某件事,但隻要對國計民生有幫助,也都會盡力去做,即使對他沒什麽好處。
這不像某些朝臣,為了獲取權力才故意為之。
“不過陛下,臣有幾個賢內助可以幫臣來運作,臣這兩年,便一直在教她們關於錢莊方麵的學問,如今基本已經可以出師了。”
“胡鬧!女子怎登大雅之堂?”內閣首輔李邦華下意識的便道。
“李閣老這是什麽話?你敢把這話當著忠貞侯的麵說嗎?
或者說,你行你上?”張世康十分不客氣的迴懟道。
他不懷疑這群老頭兒對朝廷的忠心,但不得不說,浸潤儒學太久,思維就太過僵化。
再說了,錢莊又不是衙門,在民間百姓看來,無非也就是商業的一種。
大明經商雖然大多是男子主事,但一些家中缺少男丁的商賈家,也並非沒有女子主事的情況。
由你丫的在這兒上綱上線,要不你來張羅?你懂經濟學嗎?
“無忌!說話要注意分寸!跟朕如何說都可以,但要尊敬諸位閣老!”
見李邦華臉色很不好看,崇禎皇帝再度打起圓場。
這句話瞬間讓廷議現場泛起葡萄酸,怪不得這小子當眾說陛下死了怎麽怎麽著,天子都不生氣,合著都是慣的。
念及此,李邦華反倒沒那麽生氣了,你瞅瞅,這小子連天子都敢汙蔑。
唉,這叫個什麽事兒啊,實在是有辱斯文,有辱天威呀!
“哦,好的。”張世康再度老實道。
“不過這錢莊的事兒,臣確實沒有太多精力分心了,偶爾在宏觀上做一下指導還成。
若是諸位實在不同意讓臣的家裏人張羅,也沒事兒,不搞了就是,海閣老還能省錢呢。”
“要搞!凡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為何不搞?”崇禎皇帝很是敏感的道。
不論如何,崇禎皇帝都未曾忘記初心,那便是中興大明。
而這幾年跟張世康相處久了,崇禎皇帝也從張世康的身上學到了一個道理。
想做成一件事,就不能顧慮太多,越是瞻前顧後,就越不能成事,做大事者,不可拘泥於細微末節。
“此事就這麽定了,由無忌你來執掌全局,工部範閣老、戶部海閣老配合,但有解決不了之事,咱們再做廷議。”
崇禎皇帝最終拍板道。
“微臣領命!”範景文和海中期先後起身道。
“陛下,另外有件事,乃是關乎我大明近衛軍、虎賁軍乃至永寧軍的。
這事看似不重要,但臣細細想來,又覺得從某種層麵上來看,卻又極為重要。”
張世康少有的說話前後矛盾,實在是這件事稍微有點複雜。
“何必如此吞吞吐吐,在座的都是我大明朝的肱骨大臣,但有可以提升我大明軍隊戰力的,你隻管說便是。”崇禎皇帝鼓勵道。
張世康見狀,也隻能盡力的將所思所想表述出來。
“是這樣的,臣這兩年帶兵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這問題其實由來已久,上千年來都未曾有過太大改變。
我大明主將,上了戰場多是身先士卒,以為此激勵全軍士氣。
主將勇猛,士卒也自然勇猛,然此行為卻又導致另一問題,倘若主將不幸遇難,士卒立即就變得失去鬥誌,乃至無所適從。
當然,精銳部隊會好些。
雖說主將若遇難,可使副將暫代軍職,但即使如此,也很難挽迴基層士卒的鬥誌。
臣這兩年深究其原因,想來想去,似乎摸到了一點眉目。
這是因為咱們的軍隊缺乏軍魂呀!”
“軍魂?”崇禎皇帝皺眉道。
“對,沒有這個東西,軍隊即使戰鬥力很強,但倘若沒了鬥誌,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沒有這個東西,軍隊就打不了苦戰、硬戰,就不能在苦戰中激發其潛力,使其爆發出超常的戰鬥力。
軍魂,便是信仰。
而這信仰,看似是玄之又玄的東西,但卻總能在關鍵時候讓人堅定,不至於輕易被艱難打倒。”
張世康盡可能的用通俗的言辭,讓在場的人聽得真切。
“張閣部所言之信仰,可是如道士信奉道教,和尚信奉佛教一般?”禮部尚書蔡國用猜測道。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但我的意思不是讓咱們的將士去信奉道教。”張世康提醒道。
“那無忌認為,應當怎麽讓士兵擁有信仰?”崇禎皇帝不懂就問。
張世康沉默了,站起身來思索了一會兒道:
“我大明,應當有正式的代表國家的旗幟。
近衛軍、虎賁軍、永寧軍,也應當有各自專有的軍隊旗幟,乃至虎賁軍轄下某支部隊的番號和旗幟。
若某隻部隊在一次重大戰爭中立下了大的戰功,或者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朝廷便可賞賜他們,使他們可以在自己部隊的旗幟上繡上一個龍字,或者其他的可以激起各支部隊間實力攀比的榮譽。
此乃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