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近衛軍、白杆兵,除卻幾千包圍炮兵和張世康等主將的人手外,就連孫大勝也帶著六千騎兵再度開啟衝鋒模式。
朝廷軍五萬多將士全體壓上,聲勢之浩大,遠超最初流寇進攻之時。
“太……太刺激了!無忌哥哥,我都想上去殺敵了!”
馬玲綺手裏捏著個餅子,將銀槍夾在腋下,一口一口吃著,但臉上的興奮勁兒仍舊不退。
張世康沒作聲,手裏端著個望遠鏡不斷的在觀察著戰場的局勢。
這句話,馬玲綺今天已經說了很多遍了。
“馬姑娘,親衛隻有一個職責,那便是保衛主將的安全。”洪秀成提醒道。
“噢。”馬玲綺撇了撇嘴。
作為宣慰使府的千金,張世康怎麽可能真的放這丫頭上戰場。
戰場上畢竟刀劍無眼,這麽個漂亮的小丫頭上去,還不得被人集火。
一旦有了閃失,秦老將軍必然十分傷心。
張世康的地位雖然高,但他心裏清楚,秦良玉的幾個兄長、兒媳,都死在為大明征戰的數次戰爭中。
家人,不止對他重要,對其他任何人,都很重要。
與張世康一樣,此時的秦良玉也在時刻關注著戰場的局勢,此時的她根本不像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
她目光銳利而深沉,幾乎每隔半刻鍾,都會對各路將領下達不同的指令。
背著牙旗的傳令兵在戰場與中軍大營間來迴奔波,不斷的調度著戰場上的將領,使他們能發揮出最大的戰力。
她的神色堅毅而果決,充滿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上到將領下到士卒,沒有任何人質疑她的任何軍令。
從清晨到如今,整整五個時辰,她幾乎隻喝過兩次水,不曾吃任何東西,隻是因為在戰場上的士兵也一天未曾吃東西。
打仗就是如此,並非你想如何就如何,兵法裏學到的,永遠都是死的。
而在戰場上,永遠隻有一條,隨機應變。
實際上,這也算是秦良玉最近十年來唯一一次指揮大軍作戰。
起初她得知大元帥隻帶了四萬兵馬前來剿寇的消息時,還曾擔憂過。
甚至私下裏堅毅張世康調動更多的兵馬,比如讓陝西的孫傳庭自夔州府或者保寧府入川。
但卻都被張世康拒絕,拒絕的理由甚至都有些草率和狂傲,言之兵不在多而在精。
秦良玉當時限於身份地位,也沒辦法,隻是認為大元帥年輕氣盛,不曉得驕兵必敗的道理。
不過好在大元帥竟然真的將全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她。
她早就想好,此戰盡力為之,若一旦事不可為,她也會保護張世康撤離,並且盡全力保住更多的軍隊。
可是今日之戰,近衛軍的實戰能力,還是大大超乎了她的想象。
原本以為大帥口裏的精銳,與她的白杆兵應該大差不差,她的白杆兵雖然隻有兩萬,但秦良玉是敢於應對任何兵力相當對手的,包括建虜。
但觀今日之戰,近衛軍的戰鬥力還是大大出乎了她的預料。
火炮營還好,畢竟前幾天已經見識過。
而火器營的沉著與冷靜,顛覆了她對舊有火銃手的認知。
她親眼看到流寇衝鋒時,箭羽將火器營士兵射傷,而被射傷士兵旁邊的人竟然充耳不聞。
就如同完全不受影響似的,仍舊有條不紊的完成射擊。
而被射傷的士兵,倘若無法完成射擊,就會忍著傷痛自己退往後方。
當完成射擊之後,倘若有袍澤被射死,後退換彈的士兵會將袍澤的屍首一同扛走,以不影響後排的士兵進行射擊。
當她給其中一萬火槍兵下達換裝命令時,那一萬士兵也如同被提線的木偶一般,整齊劃一的後撤。
以十人為一單位,將火槍和裝著彈藥的皮袋上交,而後再度重新列隊,整個過程出奇的迅速。
就連她下令讓人撤退時,那群刀手的反應速度也比白杆兵還快,不僅反應快,跑的也快,主打的就是一個毫不遲疑,說跑就跑。
悍不畏死、軍紀嚴明、反應迅速而果決,對主將的命令毫不遲疑的執行。
這已經不是一般精銳的標準,在大明諸多排得上號的有名之師裏,像這樣的軍隊,秦良玉認為隻有一支可以比擬。
那便是戚家軍。
直到這時,秦良玉才明白,不遠處那個與自己孫女說笑的年輕元帥,原來真的不是驕縱。
而是他真的有把握,有把握隻靠六萬精銳,打贏這場大戰。
見戰場的天平逐漸向己方傾斜,秦良玉的神色也變得和緩一些,同時她看向張世康和自己孫女的眼神也變成了欣賞。
之前她的兒子馬祥麟曾隱晦的表示,想趁著這個機會,將玲綺許配給大帥。
當時她還覺得草率和胡來,可如今看著兩人說說笑笑,突然覺得還是有些合適的。
她這個孫女打小就不安生,不僅沒有大家閨秀的模樣,甚至動輒就要跟族內的其他男孩子打架。
這一打就是十幾年,到了如今這孫女早已打遍族內無敵手,聽兒子說,前陣子竟與祥麟也打了個平手。
而且她幾乎沒見到孫女對什麽樣的夫婿滿意,這樣的性子,也沒幾個男人能受得了。
而不遠處那位年輕的大帥,同樣也是個古怪的性子,明明是朝廷的柱石,陛下的左膀右臂,卻似乎童心未泯,總是喜歡偷懶和吃吃吃。
就比如這幾天,雖然一直在四處轉戰,但這位大帥自打把軍權交給她,就真的不怎麽過問,到了哪個縣城就打聽哪有好吃的……
大帥尚未婚配,倘若兩人真的生出情愫……別說,似乎還挺有趣的。
隻是有兩個問題讓她糾結,一是玲綺那丫頭動輒就要單挑,若是兩人在一塊生了氣,把大帥給打壞了該怎麽辦。
另外一個,便是大帥如此年輕便身居高位,說是權傾天下也不為過,這等家世若是日後為皇權所不容,實在是前途未卜。
唉!秦良玉少有的在戰場上出了神。
“報!秦總督,反賊撤退了!”
……
朝廷軍五萬多將士全體壓上,聲勢之浩大,遠超最初流寇進攻之時。
“太……太刺激了!無忌哥哥,我都想上去殺敵了!”
馬玲綺手裏捏著個餅子,將銀槍夾在腋下,一口一口吃著,但臉上的興奮勁兒仍舊不退。
張世康沒作聲,手裏端著個望遠鏡不斷的在觀察著戰場的局勢。
這句話,馬玲綺今天已經說了很多遍了。
“馬姑娘,親衛隻有一個職責,那便是保衛主將的安全。”洪秀成提醒道。
“噢。”馬玲綺撇了撇嘴。
作為宣慰使府的千金,張世康怎麽可能真的放這丫頭上戰場。
戰場上畢竟刀劍無眼,這麽個漂亮的小丫頭上去,還不得被人集火。
一旦有了閃失,秦老將軍必然十分傷心。
張世康的地位雖然高,但他心裏清楚,秦良玉的幾個兄長、兒媳,都死在為大明征戰的數次戰爭中。
家人,不止對他重要,對其他任何人,都很重要。
與張世康一樣,此時的秦良玉也在時刻關注著戰場的局勢,此時的她根本不像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
她目光銳利而深沉,幾乎每隔半刻鍾,都會對各路將領下達不同的指令。
背著牙旗的傳令兵在戰場與中軍大營間來迴奔波,不斷的調度著戰場上的將領,使他們能發揮出最大的戰力。
她的神色堅毅而果決,充滿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上到將領下到士卒,沒有任何人質疑她的任何軍令。
從清晨到如今,整整五個時辰,她幾乎隻喝過兩次水,不曾吃任何東西,隻是因為在戰場上的士兵也一天未曾吃東西。
打仗就是如此,並非你想如何就如何,兵法裏學到的,永遠都是死的。
而在戰場上,永遠隻有一條,隨機應變。
實際上,這也算是秦良玉最近十年來唯一一次指揮大軍作戰。
起初她得知大元帥隻帶了四萬兵馬前來剿寇的消息時,還曾擔憂過。
甚至私下裏堅毅張世康調動更多的兵馬,比如讓陝西的孫傳庭自夔州府或者保寧府入川。
但卻都被張世康拒絕,拒絕的理由甚至都有些草率和狂傲,言之兵不在多而在精。
秦良玉當時限於身份地位,也沒辦法,隻是認為大元帥年輕氣盛,不曉得驕兵必敗的道理。
不過好在大元帥竟然真的將全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她。
她早就想好,此戰盡力為之,若一旦事不可為,她也會保護張世康撤離,並且盡全力保住更多的軍隊。
可是今日之戰,近衛軍的實戰能力,還是大大超乎了她的想象。
原本以為大帥口裏的精銳,與她的白杆兵應該大差不差,她的白杆兵雖然隻有兩萬,但秦良玉是敢於應對任何兵力相當對手的,包括建虜。
但觀今日之戰,近衛軍的戰鬥力還是大大出乎了她的預料。
火炮營還好,畢竟前幾天已經見識過。
而火器營的沉著與冷靜,顛覆了她對舊有火銃手的認知。
她親眼看到流寇衝鋒時,箭羽將火器營士兵射傷,而被射傷士兵旁邊的人竟然充耳不聞。
就如同完全不受影響似的,仍舊有條不紊的完成射擊。
而被射傷的士兵,倘若無法完成射擊,就會忍著傷痛自己退往後方。
當完成射擊之後,倘若有袍澤被射死,後退換彈的士兵會將袍澤的屍首一同扛走,以不影響後排的士兵進行射擊。
當她給其中一萬火槍兵下達換裝命令時,那一萬士兵也如同被提線的木偶一般,整齊劃一的後撤。
以十人為一單位,將火槍和裝著彈藥的皮袋上交,而後再度重新列隊,整個過程出奇的迅速。
就連她下令讓人撤退時,那群刀手的反應速度也比白杆兵還快,不僅反應快,跑的也快,主打的就是一個毫不遲疑,說跑就跑。
悍不畏死、軍紀嚴明、反應迅速而果決,對主將的命令毫不遲疑的執行。
這已經不是一般精銳的標準,在大明諸多排得上號的有名之師裏,像這樣的軍隊,秦良玉認為隻有一支可以比擬。
那便是戚家軍。
直到這時,秦良玉才明白,不遠處那個與自己孫女說笑的年輕元帥,原來真的不是驕縱。
而是他真的有把握,有把握隻靠六萬精銳,打贏這場大戰。
見戰場的天平逐漸向己方傾斜,秦良玉的神色也變得和緩一些,同時她看向張世康和自己孫女的眼神也變成了欣賞。
之前她的兒子馬祥麟曾隱晦的表示,想趁著這個機會,將玲綺許配給大帥。
當時她還覺得草率和胡來,可如今看著兩人說說笑笑,突然覺得還是有些合適的。
她這個孫女打小就不安生,不僅沒有大家閨秀的模樣,甚至動輒就要跟族內的其他男孩子打架。
這一打就是十幾年,到了如今這孫女早已打遍族內無敵手,聽兒子說,前陣子竟與祥麟也打了個平手。
而且她幾乎沒見到孫女對什麽樣的夫婿滿意,這樣的性子,也沒幾個男人能受得了。
而不遠處那位年輕的大帥,同樣也是個古怪的性子,明明是朝廷的柱石,陛下的左膀右臂,卻似乎童心未泯,總是喜歡偷懶和吃吃吃。
就比如這幾天,雖然一直在四處轉戰,但這位大帥自打把軍權交給她,就真的不怎麽過問,到了哪個縣城就打聽哪有好吃的……
大帥尚未婚配,倘若兩人真的生出情愫……別說,似乎還挺有趣的。
隻是有兩個問題讓她糾結,一是玲綺那丫頭動輒就要單挑,若是兩人在一塊生了氣,把大帥給打壞了該怎麽辦。
另外一個,便是大帥如此年輕便身居高位,說是權傾天下也不為過,這等家世若是日後為皇權所不容,實在是前途未卜。
唉!秦良玉少有的在戰場上出了神。
“報!秦總督,反賊撤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