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帥不嫌棄,小王迴去便著人將她送來,讓她以後侍候大帥。”


    俄木布不知道是喝了點酒還是咋的,談及自己的小女兒都有些眉飛色舞起來。


    “是啊大帥,我那妹子人長得水靈著呢!~”俄木布的次子古魯也討好似的攛掇道。


    這個所謂蒙古傳統當然是俄木布杜撰的,父子倆來宣府的路上,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那便是如何能增進他們部落跟大元帥的聯係,畢竟他們倘若歸服朝廷,部落的命運等同於在張世康的一念之間。


    而俄木布作為部落首領,延續部落血脈本就是他的責任,隻要能使部落興旺,莫說一個女兒,兒子他都能獻出去。


    父子倆一拍即合,反正覺得他們不虧。


    “其其格也會大明語,她很喜歡讀大明的掄語,隻要大帥……”


    “打住打住,北虜不滅,何以家為?”張世康趕緊製止了兩人的熱情推銷。


    什麽鬼?我拿你當親信,你拿我當女婿?


    張世康說這話時滿臉的正派,這讓盧象升格外的佩服,認為張世康不愧是陛下相中的肱股之臣。


    然而張世康卻想著,可拉倒吧,看你們父子倆長那模樣,俄木布的女兒估摸著也是五大三粗渾身長毛。


    這誰遭得住?


    推銷失敗後,俄木布父子倆就老實多了,一頓酒吃完,俄木布很快便帶著一隊親衛準備迴歸化城。


    作為部落的首領,他將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一萬匹戰馬的定額可不算低,包括部族內老弱的轉移,這些都需要謀劃。


    張世康又在宣府城停留了一天,將他對都督府的規劃都說與盧象升聽。


    四月初六這天,張世康終於結束了巡邊之旅,帶著一萬近衛軍開始返程。


    這趟旅程曆時兩個多月,出發之時,整個大明北方還是寒風肆虐、關外更是一片雪白。


    而如今四月迴暖,關內長滿了綠草,但卻並不見多少樹木。


    前些年大明北方鬧饑荒,導致不少樹木也遭了秧。


    榆林城雖然以榆樹聞名,但張世康也並未見到幾棵榆樹。


    他其實心裏一直都明白,人沒有臉,還可以活,但樹沒了皮,卻是活不成的。


    當他看到不少的百姓揮舞著鋤頭耕地時,臉上才逐漸出現笑容。


    兩年多的奮鬥,總歸是有效果的。


    京城去年冬天幾乎沒下雪,北方的土地仍舊幹旱,但那些百姓卻沒有一個愁眉苦臉的。


    或許在他們眼裏,幹旱,隻是暫時的,而田地,卻是永遠的,有了田地,就有了一切。


    兩天之後,張世康看到了更多的百姓,他們揮舞著鐵鎬在奮力的挖掘著,那是工部征召的民壯。


    張世康行軍也有點疲累,便命令部下暫時休整,而他則帶著一隊親衛,趕往了施工現場。


    當他來到施工現場時,那群民壯已經開始歇息,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漢擔著飯食趕過來,一群人高興的去領飯菜。


    張世康走過去時,那群民壯多少都有些畏懼,還以為是誰犯了事要被抓走。


    好在是工部負責監察的官員在,那官員見了張世康嚇的趕緊行禮。


    張世康去年大肆殺戮朝廷官員的影響還未消散,以至於一些剛被提拔上來的官員,一見到張世康就不自覺的害怕。


    但那些百姓一聽來的人,竟然是當朝的兵馬元帥冠軍侯張世康,一個個激動的不行。


    他們連飯都不吃了,唿喝著向張世康磕頭,嘴裏還說著感激的話。


    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北方又連年遭災,朝廷雖分配了田地,但也隻去年種了一茬,又因幹旱而減產,家家仍舊都在勉強度日。


    如今朝廷征召民壯來挖渠,百姓們也不傻,知道挖渠是為了將來不受幹旱之苦,都是很開心的去應召。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朝廷這次征召民壯,不僅管飯食,還給發銀子!


    一個月八錢銀子雖然不多,但對於底層百姓來說,已經不少了,將就著用,至少能改善家裏糟糕的狀況。


    而且朝廷征召徭役,向來都是不發銀子的,甚至連飯食都吃不飽,可是今年朝廷的舉動實在是令百姓震驚,震驚之餘就是喜悅。


    是以,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各村的百姓都積極的不行,奈何朝廷這次征召民壯竟然要求還不少。


    比如家中隻有一個壯勞力的,就不允許參加征召,每家每戶也最多允許一人參與。


    為了參加到這次征召,不少人還差點幹架。


    這年月,為了讓家裏人生活的好些,出賣力氣都積極的很。


    而挖渠的過程中,百姓們還發現,飯食雖然說不得美味和豐盛,但分發的分量卻是足以支撐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的。


    這在往年的徭役過程中,也是從來沒有過的。


    以至於挖渠的民壯們賣力的同時,也十分好奇,朝廷為什麽突然變得這麽好了。


    他們猜測不到,便趁著監工心情好的時候去問詢,一開始監工並不肯告知,但後來被問的煩了,便脫口說都是兵馬元帥的主意。


    於是這群百姓就都記住了那個名字——兵馬元帥、冠軍侯張世康。


    他們的土地是因為這個人,他們卸去身上的枷鎖也是因為這個人,如今參與征召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改善家裏的情況,也是這個人。


    百姓即使再愚昧,也是懂得感恩的,而他們感恩的方式十分樸實,那便是磕頭。


    太場麵的話,他們也不會說,隻是一個勁兒的磕頭。


    “諸位鄉親且都起來吧,起來說話。”張世康雙手虛抬,笑著對周圍的百姓們道。


    “你們再不起身,我可就走了啊!”


    見沒有人聽,張世康隻得板起臉來裝出要走的樣子,那群百姓這才慌了神趕緊爬起來。


    他們或蹲或坐在田間地頭,就那麽看著張世康笑,如同看寶貝似的。


    張世康心情也不錯,便詢問道:


    “這段渠是準備往哪條河挖呢?”


    “迴恩公話,是往潮河挖咧,等通了水,俺種出了糧食,孝敬恩公!”一個三十多歲卻瘦削的不成樣的男人道。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