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康,朕早已經迫不及待了。”崇禎皇帝嘴角也露出微笑來。
與張世康不同,他身為天子,待在深宮高牆之內,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能讓大明的財政好起來。
崇禎皇帝性格使然,眼裏從不揉沙子,自打從張世康口中得知東林黨幹下的那些齷齪事,東林黨人早已進入崇禎皇帝的黑名單。
若不是張世康一直說時機未到,崇禎皇帝早就想動手整治朝堂了。
可笑的是劉宗周等人竟主動要求罷職,崇禎皇帝連猶豫半分,都是對自己曾經所遭受欺瞞的不尊重。
“一千九百萬兩銀子,給大明搏個未來,這風險值得冒。”
“是呀,世康誠不欺我,一千九百萬兩,大明好幾年的歲入,你打算如何分配?”崇禎皇帝認真的道。
時至今日,崇禎皇帝幾乎對張世康的話完全信任。
算上上次募捐,張世康兩次就搞來了兩千五百萬兩銀子,所思所做,竟無一句妄語。
能打勝仗,能鬥群臣,還能搞錢。
列祖列宗真是給他降下來一個國士,即便那首任冠軍侯霍去病,也比不了。
“擴軍!京營目前隻有四萬,還是太少了,不足以震懾那些聽調不聽宣的邊鎮。
建奴新敗,但並未傷筋動骨,流寇禍亂四川,這都需要強大的兵力支撐。
陛下可莫要小瞧了東林黨人,還記臣給陛下說過的話嗎?”
“階級鬥爭。”崇禎皇帝想了想道。
“對,他們今日在朝堂上的話,可並非危言聳聽,他們是真的可以調動背後的階層力量反抗的。
說起來,從今日起,陛下日常起居、飲食、出行,可都得多加小心了。”張世康看了一眼王承恩和方正化道。
這二人時常伴隨崇禎身側,一個主負責起居飲食,一個負責侍衛安全,算是主要責任人。
方正化立即向張世康躬身行禮,表情十分的鄭重:
“侯爺放心,老奴必加派人手,絕不教歹人有機可乘。”
王承恩也拱手道:
“皇爺日常飲食,除卻原有試菜官外,老奴從今往後親自監督、試菜,老奴就算賠了這條命,也絕不讓皇爺有任何閃失。”
這二人如今對張世康,可謂打心眼裏敬佩,對張世康的擔憂毫不懷疑。
見二人如此鄭重其事,張世康反倒調侃道:
“那你可有福了,每天都能先於陛下吃到禦膳。”
崇禎皇帝聽了張世康的話,表情反倒嚴肅了起來。
“朕在這高牆之內,量那群人也沒這個能耐,倒是你,莫忘了軍營那次刺殺。
以後不論去哪兒,都記得要多帶親衛,朕是為了你,也是為了大明滿地餓殍的百姓。
你若出了意外,朕……”
“得,陛下可別咒臣,臣可還沒享到福呢!”張世康無奈道。
“朕會讓所有東林黨人給你陪葬。”崇禎皇帝仍舊倔強的說道,言辭間少有的露出一絲決絕。
張世康不敢接話,隻得將話題又給繞了迴來。
“按照臣的估計,京營至少應當擴軍到八到十萬,假以時日,這批新軍倘若也能形成老兵的戰鬥力,便大事可期了。
陸總督的天雄軍亟待重建,以確保山西防線的安全,兵額以三萬為宜。
除此之外,便是各路邊鎮、內地駐軍的欠餉。
臣大致估算了一下,單是這一部分支出,就至少需要五百到六百萬兩。”
單是京營和天雄軍招募的七八萬新兵,當然花不了那許多銀子。
可招募新兵可不單單是軍餉和糧草,還有相應的軍服、盔甲、武器、戰馬等等一係列的支出。
一千九百多萬兩白銀,看起來不少,可也禁不住軍隊這等吞金巨獸。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古人誠不我欺。
好在這次針對晉商的行動,收獲不止是這些金銀,還有七八百車的珠寶玉器古玩字畫等奢侈品,以及數百間的商鋪。
這些資產變現周期長,但總歸都是硬通貨。
他老爹對古玩收藏以及商鋪都很熟悉,據張之極估算,倘若慢慢出貨變賣,應當至少能變現七八百萬兩。
“哦,臣差點忘了,秦良玉女將軍那邊,定然也是要擴軍的,安定東南,臣可指望著白杆兵。”
張世康想了想道。
“朝廷這些年……實在是對秦將軍有虧欠。”崇禎皇帝歎了口氣道。
這些年朝廷財政困窘,秦良玉卻屢次帶兵勤王,參與了多次平叛,據說都是變賣家產供給的軍餉。
如今秦良玉年事已高,白杆兵也沒落已久,能戰之兵已然不足三千,令人唏噓。
“陛下也不必如此,所謂忠臣,忠君護國,是不求迴報的。
之前陛下苦於財政困難不能施以援手,如今不是可以了嗎?”張世康安慰道。
崇禎老哥雖然一堆毛病,但這份愧疚的心思確是真實的,倘若秦老將軍得知,必然也會感激涕零。
“唉,軍政之事,朕都依你,你按照計劃行事便可。”崇禎皇帝道。
這筆銀子,本就是張世康搞來的,怎麽使用,崇禎皇帝也沒打算插手。
將之用於軍隊,也是很久之前兩人就確定下來的策略。
自打崇禎皇帝從軍營裏歸來,他就對強軍的好處深信不疑。
生逢亂世,唯有手裏有能戰之兵,才是一切的根本。
“說起來陛下的詔令以及臣的書信,也遞出去快一個月了吧。
想來秦將軍應該已經收到了,也不知道那邊如何了。”
張世康嘀咕道。
他對西南的局勢還是比較擔憂的,這裏頭自然有流寇的原因。
但除了流寇之外,還有左良玉這等老兵油子。
張世康明知道左良玉日後會擁兵自重,便下令讓秦良玉節製甚至收編左良玉手底下的五萬兵。
這是個十分冒險的舉動,但張世康當時也沒有辦法,朝廷實在是太窮了。
而秦良玉手底下僅有不到三千的白杆兵,雖然對秦良玉有信心,但這份擔憂卻一直壓在張世康的心底。
“如今京營迴歸,臣打算調曹變蛟前往重慶府支援秦將軍,順道帶過去一筆銀子,用於白杆兵擴軍。”
雖然崇禎皇帝總說軍政由他決定,但張世康但有重大軍事調動或是決策,總要說與崇禎皇帝聽。
即便能順利收編左良玉部,但張世康對老兵油子手底下士兵的戰鬥力仍舊不抱希望。
西南多山地,白杆兵才是重中之重。
“說起來,待稅製改製有了定論,臣或許應該親自跑一趟九邊。
看看那祖大壽、吳三桂到底想幹什麽。”
……
與張世康不同,他身為天子,待在深宮高牆之內,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能讓大明的財政好起來。
崇禎皇帝性格使然,眼裏從不揉沙子,自打從張世康口中得知東林黨幹下的那些齷齪事,東林黨人早已進入崇禎皇帝的黑名單。
若不是張世康一直說時機未到,崇禎皇帝早就想動手整治朝堂了。
可笑的是劉宗周等人竟主動要求罷職,崇禎皇帝連猶豫半分,都是對自己曾經所遭受欺瞞的不尊重。
“一千九百萬兩銀子,給大明搏個未來,這風險值得冒。”
“是呀,世康誠不欺我,一千九百萬兩,大明好幾年的歲入,你打算如何分配?”崇禎皇帝認真的道。
時至今日,崇禎皇帝幾乎對張世康的話完全信任。
算上上次募捐,張世康兩次就搞來了兩千五百萬兩銀子,所思所做,竟無一句妄語。
能打勝仗,能鬥群臣,還能搞錢。
列祖列宗真是給他降下來一個國士,即便那首任冠軍侯霍去病,也比不了。
“擴軍!京營目前隻有四萬,還是太少了,不足以震懾那些聽調不聽宣的邊鎮。
建奴新敗,但並未傷筋動骨,流寇禍亂四川,這都需要強大的兵力支撐。
陛下可莫要小瞧了東林黨人,還記臣給陛下說過的話嗎?”
“階級鬥爭。”崇禎皇帝想了想道。
“對,他們今日在朝堂上的話,可並非危言聳聽,他們是真的可以調動背後的階層力量反抗的。
說起來,從今日起,陛下日常起居、飲食、出行,可都得多加小心了。”張世康看了一眼王承恩和方正化道。
這二人時常伴隨崇禎身側,一個主負責起居飲食,一個負責侍衛安全,算是主要責任人。
方正化立即向張世康躬身行禮,表情十分的鄭重:
“侯爺放心,老奴必加派人手,絕不教歹人有機可乘。”
王承恩也拱手道:
“皇爺日常飲食,除卻原有試菜官外,老奴從今往後親自監督、試菜,老奴就算賠了這條命,也絕不讓皇爺有任何閃失。”
這二人如今對張世康,可謂打心眼裏敬佩,對張世康的擔憂毫不懷疑。
見二人如此鄭重其事,張世康反倒調侃道:
“那你可有福了,每天都能先於陛下吃到禦膳。”
崇禎皇帝聽了張世康的話,表情反倒嚴肅了起來。
“朕在這高牆之內,量那群人也沒這個能耐,倒是你,莫忘了軍營那次刺殺。
以後不論去哪兒,都記得要多帶親衛,朕是為了你,也是為了大明滿地餓殍的百姓。
你若出了意外,朕……”
“得,陛下可別咒臣,臣可還沒享到福呢!”張世康無奈道。
“朕會讓所有東林黨人給你陪葬。”崇禎皇帝仍舊倔強的說道,言辭間少有的露出一絲決絕。
張世康不敢接話,隻得將話題又給繞了迴來。
“按照臣的估計,京營至少應當擴軍到八到十萬,假以時日,這批新軍倘若也能形成老兵的戰鬥力,便大事可期了。
陸總督的天雄軍亟待重建,以確保山西防線的安全,兵額以三萬為宜。
除此之外,便是各路邊鎮、內地駐軍的欠餉。
臣大致估算了一下,單是這一部分支出,就至少需要五百到六百萬兩。”
單是京營和天雄軍招募的七八萬新兵,當然花不了那許多銀子。
可招募新兵可不單單是軍餉和糧草,還有相應的軍服、盔甲、武器、戰馬等等一係列的支出。
一千九百多萬兩白銀,看起來不少,可也禁不住軍隊這等吞金巨獸。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古人誠不我欺。
好在這次針對晉商的行動,收獲不止是這些金銀,還有七八百車的珠寶玉器古玩字畫等奢侈品,以及數百間的商鋪。
這些資產變現周期長,但總歸都是硬通貨。
他老爹對古玩收藏以及商鋪都很熟悉,據張之極估算,倘若慢慢出貨變賣,應當至少能變現七八百萬兩。
“哦,臣差點忘了,秦良玉女將軍那邊,定然也是要擴軍的,安定東南,臣可指望著白杆兵。”
張世康想了想道。
“朝廷這些年……實在是對秦將軍有虧欠。”崇禎皇帝歎了口氣道。
這些年朝廷財政困窘,秦良玉卻屢次帶兵勤王,參與了多次平叛,據說都是變賣家產供給的軍餉。
如今秦良玉年事已高,白杆兵也沒落已久,能戰之兵已然不足三千,令人唏噓。
“陛下也不必如此,所謂忠臣,忠君護國,是不求迴報的。
之前陛下苦於財政困難不能施以援手,如今不是可以了嗎?”張世康安慰道。
崇禎老哥雖然一堆毛病,但這份愧疚的心思確是真實的,倘若秦老將軍得知,必然也會感激涕零。
“唉,軍政之事,朕都依你,你按照計劃行事便可。”崇禎皇帝道。
這筆銀子,本就是張世康搞來的,怎麽使用,崇禎皇帝也沒打算插手。
將之用於軍隊,也是很久之前兩人就確定下來的策略。
自打崇禎皇帝從軍營裏歸來,他就對強軍的好處深信不疑。
生逢亂世,唯有手裏有能戰之兵,才是一切的根本。
“說起來陛下的詔令以及臣的書信,也遞出去快一個月了吧。
想來秦將軍應該已經收到了,也不知道那邊如何了。”
張世康嘀咕道。
他對西南的局勢還是比較擔憂的,這裏頭自然有流寇的原因。
但除了流寇之外,還有左良玉這等老兵油子。
張世康明知道左良玉日後會擁兵自重,便下令讓秦良玉節製甚至收編左良玉手底下的五萬兵。
這是個十分冒險的舉動,但張世康當時也沒有辦法,朝廷實在是太窮了。
而秦良玉手底下僅有不到三千的白杆兵,雖然對秦良玉有信心,但這份擔憂卻一直壓在張世康的心底。
“如今京營迴歸,臣打算調曹變蛟前往重慶府支援秦將軍,順道帶過去一筆銀子,用於白杆兵擴軍。”
雖然崇禎皇帝總說軍政由他決定,但張世康但有重大軍事調動或是決策,總要說與崇禎皇帝聽。
即便能順利收編左良玉部,但張世康對老兵油子手底下士兵的戰鬥力仍舊不抱希望。
西南多山地,白杆兵才是重中之重。
“說起來,待稅製改製有了定論,臣或許應該親自跑一趟九邊。
看看那祖大壽、吳三桂到底想幹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