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隨著如蘭和明蘭先後成婚,盛家人就覺得時間突然就變得快了幾分。
如蘭的夫家離京城也遠,但人家父子三人同年上榜也是一樁美談,反正盛紘是覺得張喆這個四女婿是除了時影以外最讓他滿意的人。
期間雖然出了他看好的一個舉子文炎敬想要在盛家搞事,但畢竟韓氏跟柳氏將盛家管得嚴,文炎敬並沒有找到搞事的機會,所以盛紘客客氣氣將人請走了之後,這事兒就這樣過去了。
至於說明蘭這邊才被齊國公府下了聘,轉頭平寧郡主就因為齊衡的名次不錯而差點兒悔婚的事兒,那畢竟沒有鬧出來嘛,明蘭依舊開開心心嫁過去了,而且跟齊衡的關係還因為平寧郡主時不時找茬而越發深厚。
顧廷燁因為當初的救駕之功,趙策英上位之後終於能授予他官職了,而他如今也隻能抓住趙策英,所以連自己的婚事都拿出來幫趙策英拉攏朝臣,最終迎娶了餘老太師家的餘嫣然。
隻是哪怕餘嫣然性子過於柔順了,小秦氏也沒敢過分磋磨她,畢竟顧廷燁有自己禦賜的府邸,這便宜婆媳倆並不能經常見麵,而且一直搞事的顧廷煜也因為自己的身體實在是不能折騰了,他還想讓顧廷燁幫忙照顧自己的獨女蓉姐兒呢,所以哪怕他生前並沒有摸到寧遠侯府的爵位,臨死之際也不得不向顧廷燁低頭。
隻是顧廷煜到底不甘,隨後就挑撥了小秦氏一把,他之所以沒選擇顧廷煒,就是因為他看得出來顧廷煒乃是歹竹出好筍,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長大,他居然真心期盼他們三兄弟能和睦相處,甚至從來沒有肖想過寧遠侯府的爵位。
趙策英這個新皇可不是先帝,更不是他親爹趙宗全,他對顧廷燁是真的看重,想要施恩於顧廷燁也是切實為顧廷燁考慮。
所以在問過顧廷燁對於寧遠侯府爵位的意見之後,確定顧廷燁不想沾染寧遠侯府的爵位,所以就想將爵位給顧廷煒,畢竟顧廷煒雖然傻了點兒也天真了點兒,就沒有別的問題了。但顧廷煒的親娘小秦氏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雖然趙策英沒有查到小秦氏別的問題,但她確實挑撥過顧廷燁和顧偃開之間的父子情。
所以最終寧遠侯府的爵位降一等為寧遠伯,被顧廷煒承襲,同時因為小秦氏為母不慈爵位三代遞降。
這為母不慈的評語沒有傳出去,可小秦氏的的確確被皇後張桂芬給叫入宮中訓斥了一頓,不過小秦氏也的確有些手段,轉頭就將顧偃開那四兄弟給趕出了寧遠伯府,自己趕忙給兒子顧廷煒相看了一個得力的大娘子,就退居佛堂再沒有出現在人前了。
顧廷燁的家事解決完了,先帝三年孝期也過完了,趙策英便直接開始準備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事宜了。
這舉措當然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反對,甚至就連武將本身也反對此舉,而英國公本身也老了,他雖然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朝廷收複燕雲十六州,卻不想皇帝急功近利,讓局麵變得更糟,所以也沒有完全站在皇帝這邊。
新帝試探了一番,沒想到居然就得到了這麽一個結果,甚至迴到後宮連太後和皇後都不看好他此舉,他雖然沒有放棄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想法,但積極性確實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時影無奈地出手幫新帝分析了一波,“這第一,大部分文臣和武將的反對,都是因為之前對上遼國少有獲勝的時候,大家本身對此就沒有多少信心,擔心又是一場虛耗民力之舉;”
“其二,大約是遼國最近幾年政局安穩,我朝找不到出兵的好時機;”
“其三,如今武將青黃不接,老將們大多已經不適合上戰場,而新的將領們還沒有培養出來,大家也不知道這仗能怎麽打;”
“這最後一條大約跟恆王有關。”
新帝不得不承認時影真是考慮周全了,尤其是最後一條,這親爹跟皇帝跟自己做皇帝的差別還用旁人說嗎?
新帝也沒想到從前看著還算憂國憂民甚至也立下誌向要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親爹,就因為自己越過他做了皇帝,他便蛻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宗室王爺,甚至為了利益和權力,非要跟他這親兒子對著幹了!
新帝覺得自己可以暫時擱置對燕雲十六州用兵,但卻不能輕易對朝臣妥協,所以就召見了英國公,請他出個主意,橫豎他是一定要對外用兵的。
英國公也知道新帝急於建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也同意對外用兵立威之舉,隻是到底要拿周邊哪個小國開刀,那必定要精心挑選一番。
正好沒一個月的功夫,西北就傳來西夏進犯邊境的消息,新帝跟英國公一對眼,就選定用西夏立威,英國公親自作為主將,麾下還有顧廷燁這個用兵不錯的新貴,以及想要在這一場戰爭中占點兒便宜的勳貴年輕一代,也算得上君臣上下一心。
時影因為親自攬下了籌備糧草的活兒,所以先大軍一步去了荊州和蜀州督促糧草,墨蘭和如蘭聽到消息以後,也聯係了距離荊州不遠的淑蘭和品蘭姐妹幫忙,供二十萬大軍吃用兩個月的糧草很快就籌備齊全,幾乎是跟著大軍一起到達了邊境。
等交付了糧草,時影還要立刻返迴去別的地方繼續籌備物資,動員了二十萬大軍,這一戰必定不小,滿朝上下都打著拿西夏練手的主意,誰讓西夏如今內部動亂頻繁,又準備將內部矛盾轉移出來,所以主動挑釁四周呢。
然而墨蘭的商隊迴來以後帶來了更加了不得的消息:草原上出現了權力真空,或許會孕育出一位能統一草原各部的英雄人物!
當然,這些人大多隻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他們說不出什麽深刻的道理,但直覺還在,尤其如今不管是遼國還是西夏,都沒有注意過草原的動向,而草原從前朝分裂過後就再沒有統一的可能。
但他們看得出來草原的統一已經有了苗頭,有些部落已經開始不滿足於眼下的草場和人口牲畜,想要吞並自己的鄰居。
稍微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分裂的草原往往也會伴隨著中原王朝的統一而一統,然後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如蘭的夫家離京城也遠,但人家父子三人同年上榜也是一樁美談,反正盛紘是覺得張喆這個四女婿是除了時影以外最讓他滿意的人。
期間雖然出了他看好的一個舉子文炎敬想要在盛家搞事,但畢竟韓氏跟柳氏將盛家管得嚴,文炎敬並沒有找到搞事的機會,所以盛紘客客氣氣將人請走了之後,這事兒就這樣過去了。
至於說明蘭這邊才被齊國公府下了聘,轉頭平寧郡主就因為齊衡的名次不錯而差點兒悔婚的事兒,那畢竟沒有鬧出來嘛,明蘭依舊開開心心嫁過去了,而且跟齊衡的關係還因為平寧郡主時不時找茬而越發深厚。
顧廷燁因為當初的救駕之功,趙策英上位之後終於能授予他官職了,而他如今也隻能抓住趙策英,所以連自己的婚事都拿出來幫趙策英拉攏朝臣,最終迎娶了餘老太師家的餘嫣然。
隻是哪怕餘嫣然性子過於柔順了,小秦氏也沒敢過分磋磨她,畢竟顧廷燁有自己禦賜的府邸,這便宜婆媳倆並不能經常見麵,而且一直搞事的顧廷煜也因為自己的身體實在是不能折騰了,他還想讓顧廷燁幫忙照顧自己的獨女蓉姐兒呢,所以哪怕他生前並沒有摸到寧遠侯府的爵位,臨死之際也不得不向顧廷燁低頭。
隻是顧廷煜到底不甘,隨後就挑撥了小秦氏一把,他之所以沒選擇顧廷煒,就是因為他看得出來顧廷煒乃是歹竹出好筍,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長大,他居然真心期盼他們三兄弟能和睦相處,甚至從來沒有肖想過寧遠侯府的爵位。
趙策英這個新皇可不是先帝,更不是他親爹趙宗全,他對顧廷燁是真的看重,想要施恩於顧廷燁也是切實為顧廷燁考慮。
所以在問過顧廷燁對於寧遠侯府爵位的意見之後,確定顧廷燁不想沾染寧遠侯府的爵位,所以就想將爵位給顧廷煒,畢竟顧廷煒雖然傻了點兒也天真了點兒,就沒有別的問題了。但顧廷煒的親娘小秦氏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雖然趙策英沒有查到小秦氏別的問題,但她確實挑撥過顧廷燁和顧偃開之間的父子情。
所以最終寧遠侯府的爵位降一等為寧遠伯,被顧廷煒承襲,同時因為小秦氏為母不慈爵位三代遞降。
這為母不慈的評語沒有傳出去,可小秦氏的的確確被皇後張桂芬給叫入宮中訓斥了一頓,不過小秦氏也的確有些手段,轉頭就將顧偃開那四兄弟給趕出了寧遠伯府,自己趕忙給兒子顧廷煒相看了一個得力的大娘子,就退居佛堂再沒有出現在人前了。
顧廷燁的家事解決完了,先帝三年孝期也過完了,趙策英便直接開始準備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事宜了。
這舉措當然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反對,甚至就連武將本身也反對此舉,而英國公本身也老了,他雖然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朝廷收複燕雲十六州,卻不想皇帝急功近利,讓局麵變得更糟,所以也沒有完全站在皇帝這邊。
新帝試探了一番,沒想到居然就得到了這麽一個結果,甚至迴到後宮連太後和皇後都不看好他此舉,他雖然沒有放棄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想法,但積極性確實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時影無奈地出手幫新帝分析了一波,“這第一,大部分文臣和武將的反對,都是因為之前對上遼國少有獲勝的時候,大家本身對此就沒有多少信心,擔心又是一場虛耗民力之舉;”
“其二,大約是遼國最近幾年政局安穩,我朝找不到出兵的好時機;”
“其三,如今武將青黃不接,老將們大多已經不適合上戰場,而新的將領們還沒有培養出來,大家也不知道這仗能怎麽打;”
“這最後一條大約跟恆王有關。”
新帝不得不承認時影真是考慮周全了,尤其是最後一條,這親爹跟皇帝跟自己做皇帝的差別還用旁人說嗎?
新帝也沒想到從前看著還算憂國憂民甚至也立下誌向要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親爹,就因為自己越過他做了皇帝,他便蛻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宗室王爺,甚至為了利益和權力,非要跟他這親兒子對著幹了!
新帝覺得自己可以暫時擱置對燕雲十六州用兵,但卻不能輕易對朝臣妥協,所以就召見了英國公,請他出個主意,橫豎他是一定要對外用兵的。
英國公也知道新帝急於建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也同意對外用兵立威之舉,隻是到底要拿周邊哪個小國開刀,那必定要精心挑選一番。
正好沒一個月的功夫,西北就傳來西夏進犯邊境的消息,新帝跟英國公一對眼,就選定用西夏立威,英國公親自作為主將,麾下還有顧廷燁這個用兵不錯的新貴,以及想要在這一場戰爭中占點兒便宜的勳貴年輕一代,也算得上君臣上下一心。
時影因為親自攬下了籌備糧草的活兒,所以先大軍一步去了荊州和蜀州督促糧草,墨蘭和如蘭聽到消息以後,也聯係了距離荊州不遠的淑蘭和品蘭姐妹幫忙,供二十萬大軍吃用兩個月的糧草很快就籌備齊全,幾乎是跟著大軍一起到達了邊境。
等交付了糧草,時影還要立刻返迴去別的地方繼續籌備物資,動員了二十萬大軍,這一戰必定不小,滿朝上下都打著拿西夏練手的主意,誰讓西夏如今內部動亂頻繁,又準備將內部矛盾轉移出來,所以主動挑釁四周呢。
然而墨蘭的商隊迴來以後帶來了更加了不得的消息:草原上出現了權力真空,或許會孕育出一位能統一草原各部的英雄人物!
當然,這些人大多隻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他們說不出什麽深刻的道理,但直覺還在,尤其如今不管是遼國還是西夏,都沒有注意過草原的動向,而草原從前朝分裂過後就再沒有統一的可能。
但他們看得出來草原的統一已經有了苗頭,有些部落已經開始不滿足於眼下的草場和人口牲畜,想要吞並自己的鄰居。
稍微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分裂的草原往往也會伴隨著中原王朝的統一而一統,然後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