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蒼同城。
一封封從殷都來的密信被接連送到寧延書房中,看完這些信的寧延臉上是憤怒,是無奈,但更多的是失望。
寧延書房內,徐天亮和顧毓棠,陳令樞分坐兩側,陳令樞搖著扇子皺眉道,“朝廷也是真夠狠心的,竟然真的對寧相下手了。”
“好在公子有所預警,及時讓飛鴻撤了出來,若不然我們的損失就大了。”徐天亮頷首說道,“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二公子總算是擺脫朝廷控製了,接下來公子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寧延放下信,無奈歎氣,“黑市譚老大為了保護我二哥犧牲在了殷都,我寧延又欠了一條命;如今朝廷與我寧家正式撕破了臉皮,接下來我們該怎麽做?”
首先開口的就是徐天亮,“公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朝廷百般刁難,這是在逼我們起兵;如今彭翊王就在敦煌,他乃景文帝嫡子,這天下本該就是他的,我們若是以彭翊王名義起兵,定是群臣唿應,百姓擁戴;到時候我大軍兵鋒所至,定是戰無不勝,既然朝廷那麽希望我們反,我們不妨順他心意,讓他知道好人也不能這麽欺負。”
“接彭翊王來敦煌的時候,不管是二哥還是我都不過是為了保全景文帝血脈,讓小王爺能平安活著,遠離朝廷鬥爭;雖然這些年也想過擁立小王爺為帝,可小王爺願意做這個皇帝嗎?我們打著他的名義起兵,有沒有想過小王爺的感受?真要起兵,小王爺會不會認為我們一開始就是在利用他皇室血脈這個身份?說到底小王爺不過是一個孩子,他不該卷進刀光劍影的政治鬥爭中。”
陳令樞起身拱手道,“公子,您可知小王爺自出生之始就已經被卷進了無限的風波鬥爭中,景文帝英年早逝,小王爺輾轉多地,流離失所,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開,直到來到敦煌,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生於皇室,就注定不能順心行事,他自降生之日起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他是大奉的太子,如今更是大奉的王爺,注定擔負著重振大奉輝煌的使命;這個使命與生俱來,並將伴隨小王爺一生,您護的了他一時,護不了他一世,改名對的小王爺早晚都得麵對,既如此為何不讓小王爺趁著現在還有您,還有我們這些人願意幫他的時候站出來,王爺年幼,可我等熱血忠心,大業何愁不成?”
陳令樞的話引來徐天亮和顧毓棠的一致認可,顧毓棠點頭說道,“軍師言之有理,小王爺再怎麽說也是景文帝血親,若不是景文皇帝英年早逝,他就是東宮太子,如今我們起兵,不也是順應天意嗎?”
“可小王爺真的願意做那天子嗎?我們這麽做不就是在道德綁架一個孩子嗎?”寧延還是擔心的說道。
陳令樞緩緩說道,“如若公子還是不放心,有所疑慮,不妨去問問小王爺,我們在這裏說來說去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猜測罷了;如此,何不讓小王爺自己做決定呢?”
“也隻能如此了,可開弓沒有迴頭箭,戰事一開,就迴不了頭了!”寧延百般無奈的說道。
徐天亮猛然起身拱手道,“公子,朝廷無功,殘害忠良,政治混亂,百姓飽受折磨,如若公子真是為了天下人,為了大奉這個國家,天亮在此懇請公子出兵南下,以正朝綱!”
正在搖扇子的陳令樞聽到這話也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略微思索片刻後起身道,“公子,北征勝利後,寧家聲威正盛,此時起兵,定是一唿百應,我定州軍可借助北征餘威,大舉南下,除奸佞,正朝堂。”
先不考慮小王爺是否願意做這個皇帝,單是民聲沸怨就是他不願麵對的,朝廷對二哥動手之快卻是他始料未及,如今二哥順利出逃,朝廷的目光肯定會死死盯著定州,這個時候他寧延起兵,就算打出正朝綱,護社稷的口號,百姓又有多少相信他的?
高昌登基八年來,一直在營造聲勢,讓百姓以為他寧延是一個亂世奸雄,是一個有著狼子野心的奸佞之臣,這個時候起兵,不正是坐實了自己是一個居心叵測的逆臣了嗎?定州,項州百姓或許不會這麽看他,可殷都百姓呢?江南百姓呢?難道真的就是徐天亮說的那樣,他們難道真的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嗎?
徐天亮似乎是看出了寧延的擔心,輕聲說道,“公子,百姓水深火熱,如果這個時候您不站出來,就沒有人能站出來了。”
“我知道,可我。。”
寧延話音未落,就聽到了門外莊十月的聲音,“公子,項州錢州牧加急密信。”
“拿進來吧!”寧延沉聲說道。
錢桂來信也是聽到了殷都風聲,特意來信詢問,寧延看完錢桂的信後,眉頭緊皺,“錢大人邀我前去項州,共商大事!”
陳令樞,徐天亮等人齊齊起身,寧延深唿吸一口,緩緩說道,“該來的終歸要來!陳先生,看來得麻煩您跟我去一趟敦煌了。”
陳令樞拱手頷首,“在所不辭。”
。。。
寧府。
虞兮檸一邊幫著寧延整理腰帶衣服,一邊無奈說道,“這仗才剛打完幾天啊,怎麽又有事了,你這州牧做的,連個安生日子都沒有。”
寧延輕輕摟住妻子的細腰,順手將她抱入懷中,“等我從敦煌迴來,好日子就來了。”
虞兮檸抬頭看向寧延,秋水長眸輕眨,“如果不是要緊事,錢大人也不會特意請你去敦煌,你不想告訴我,我也不問,但你還和之前一樣,答應我活著迴來。”
看著妻子含淚的眼神,寧延忍不住吻在她的額頭上,“對不起,我答應你一定活著迴來。”
說到這的虞兮檸緊緊的抱著丈夫,不願鬆手。
春日新陽,日光正暖,穿著長裘的虞兮檸站在家門口目送丈夫離去,他還是一樣的白馬白袍。
“爹,爹,爹。。”院子內,小念念拚命的邁著步子往門口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喊著爹。
小孩子聲音稚嫩又真誠,越喊越委屈,喊著喊著就哭了出來,小孩子不懂告別,就是單純的舍不得父親離開。
小念念拖著步子跑到寧府門口,衝著寧延遠去的背影大喊著父親,“爹,爹。。”
虞兮檸跑過去抱住小念念,小家夥哭的淚眼婆娑,小臉通紅,“念念不哭,你爹過幾天就迴來了!”
“我不要我爹走,我不要。。”孩子才剛擁有父親,為什麽這麽快就要讓他再度失去,小念念委屈的大哭著,越哭越傷心。
小念念一哭,虞兮檸也跟著忍不住掉下一串眼淚。
路上的寧延聽著身後小念念撕心裂肺的哭聲,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時的他多想停下來迴頭看一眼孩子,多抱一下他,但他不能,他知道他一旦下馬,就再也上不去了,家永遠是自己的軟肋。
身旁的莊十月不停的迴頭看著小公子,哭的讓他都忍不住心疼起來,“公子,要不您就再多待一天吧!”
寧延頭也不迴的厲聲說道,“廢什麽話,快走!”
平時的寧延很少有這麽嚴肅的時候,無奈的莊十月也隻能搖頭歎息。
寧延和陳令樞再莊十月和一眾親衛的護送下前往敦煌,寧延前腳剛走,徐天亮就發布了軍事動員令,定州軍所有軍隊日常訓練呈戰時特訓狀態,時刻準備戰鬥。
命令一下,整個定州的氣氛再度緊張起來,大家都有一個預感,那就是大奉要變天了。
。。。
項州境內,寧延一行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一處人來人往的小集市,小集市不遠處就是寧致大敗赤英王戰場,多次往來定,項兩地,這個地方寧延還是很熟悉的,畢竟是自己父親生前戰鬥的地方。
寧延一時好奇疑惑問道,“這裏什麽時候這麽熱鬧了?”
莊十月微笑道,“公子有所不知啊,自從張仙人來到老君觀後,這附近的老百姓就傳言說在老君觀外看到過太上老君的虛影神像,於是啊附近的百姓就紛紛前來上香以求庇佑,時間一長,遠處的百姓也知道了,也跟著趕過來,這一來二去人就多了,人一多商機也就來了,隨著往來百姓越來越多,漸漸的小攤小販也就多了起來。”
寧延點了點頭,“不愧是蓮花仙人啊,不僅給項州帶來了仙氣,還帶來了煙火氣。”
“不瞞公子,老君觀在下也有所耳聞,聽說不管是什麽人來這裏求卦隻要心誠都是上上簽,而那些想要抹黑老君觀,心懷不正之人來求簽,不管怎麽求又都是下下簽,您說這是不是神了?”陳令樞在旁打趣笑道。
“嗯?真這麽厲害?”寧延故作驚訝的笑了笑,“那我們這來都來了,不妨去算上一卦怎麽樣?”
“公子,您還信這個啊?”莊十月意外說道。
寧延笑了笑,“來都來了,算上一卦,也看看故友。”
再次見到老君觀還真是一改之前破破爛爛的樣子,搖身一變變成了青磚綠瓦的大觀,雖然名叫老君觀,可看上去卻一點也不老,甚至還有些仙氣蘊含其中,門口絡繹不絕的香客更是和之前形成鮮明對比。
寧延和陳令樞,莊十月三人靜靜的跟在一眾香客身後踏進了老君觀。
觀內道士是多了一些,但都是些七八歲最大不過十一二歲的小孩子,走進老君觀,麵前的太上老君像慈眉善目,卻是像那麽迴事,寧延拜像上香之後,一個七八歲的小道童走過來,頷首說道,“先生,您是求簽還是祈福?”
寧延微笑說道,“求簽。”
小道士躬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先生請隨我來。”
遠處的解簽台上,坐著的年輕道士還是熟悉的樣子,小道童雙手抱著簽筒遞給寧延,“先生,您試試吧。”
寧延接過簽筒,輕搖三下,一枚竹簽就掉在了莆田前,寧延剛準備俯身取簽,另外一隻手卻搶在寧延前麵撿起了竹簽。
寧延抬頭定睛看去,白色返青的道袍看上去並不是很新,但卻洗得很幹淨,年輕道長和眼前的老君像一樣眉目和善,不同的是,麵前的道長眼神中有一團擋不住的仙氣。
對視的瞬間,兩人都笑了,年輕道長眉眼輕彎,“我們的寧州牧還會大老遠的來我這小觀裏求簽啊?”
“你這道觀可不是小觀啊,照你這麽下去,估計就快趕上武當了。”寧延打趣笑道。
張盡安搖頭一笑,“就你會說,不過這簽既然求出來了,那就讓貧道解一下如何?”
“勞煩張仙人了。”寧延客氣的說道。
這一番客氣還真是讓張盡安不太習慣,“貧道還是覺得當年那個桀驁不馴的寧五公子更好一點。”
“少年之氣如春風,風吹少年走。”寧延無奈感慨道。
張盡安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寧延緊隨其後。
一眨眼,兩人便來到了老君觀外的土丘上,寧延靠在土堆上,雙手負在腦後,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有時候真希望時間能過得慢點就好了。”
張盡安淡然一笑,“寧五公子這是有心事啊,不妨說來聽聽,讓我這個小道士替你指點指點迷津。”
寧延咧嘴笑了笑,“張仙人,解簽還帶附贈指點迷津?你這小道觀管的還不少啊!”
“世人來我道觀,有幾個不是心中迷茫的,又有幾個能真正看透人生的,他們將希望寄托於我這小小的道觀中,我又豈能讓他們滿載失望而歸,人活著,總要有個念想,我這小道觀改變不了他們的人生,能給他們一點希望就是足夠;至於您說的什麽指點迷津,貧道還真希望來求簽的百姓能真正告訴貧道他們的心聲,而不是悶頭搖簽。”張盡安說話之時如同春風入耳,細膩又溫暖,他說話很慢,聲音很好聽,讓人忍不住像多聽他說幾句,有時候讓人忍不住懷疑,是不是這道家仙人到了年紀都喜歡這麽說話啊?文鄒鄒的全是大道理。
可這道理越聽越讓人想聽。
“這就是來你這求簽全是上上簽的原因啊?”寧延忍不住笑出了聲。
“你這根也是。”張盡安將竹簽放在寧延麵前,寧延眯眼一看,還真是上上簽。
“好好好,我信你了。”寧延伸了個懶腰說道,“可這次我要做的是真算不得一個好事!”
一封封從殷都來的密信被接連送到寧延書房中,看完這些信的寧延臉上是憤怒,是無奈,但更多的是失望。
寧延書房內,徐天亮和顧毓棠,陳令樞分坐兩側,陳令樞搖著扇子皺眉道,“朝廷也是真夠狠心的,竟然真的對寧相下手了。”
“好在公子有所預警,及時讓飛鴻撤了出來,若不然我們的損失就大了。”徐天亮頷首說道,“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二公子總算是擺脫朝廷控製了,接下來公子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寧延放下信,無奈歎氣,“黑市譚老大為了保護我二哥犧牲在了殷都,我寧延又欠了一條命;如今朝廷與我寧家正式撕破了臉皮,接下來我們該怎麽做?”
首先開口的就是徐天亮,“公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朝廷百般刁難,這是在逼我們起兵;如今彭翊王就在敦煌,他乃景文帝嫡子,這天下本該就是他的,我們若是以彭翊王名義起兵,定是群臣唿應,百姓擁戴;到時候我大軍兵鋒所至,定是戰無不勝,既然朝廷那麽希望我們反,我們不妨順他心意,讓他知道好人也不能這麽欺負。”
“接彭翊王來敦煌的時候,不管是二哥還是我都不過是為了保全景文帝血脈,讓小王爺能平安活著,遠離朝廷鬥爭;雖然這些年也想過擁立小王爺為帝,可小王爺願意做這個皇帝嗎?我們打著他的名義起兵,有沒有想過小王爺的感受?真要起兵,小王爺會不會認為我們一開始就是在利用他皇室血脈這個身份?說到底小王爺不過是一個孩子,他不該卷進刀光劍影的政治鬥爭中。”
陳令樞起身拱手道,“公子,您可知小王爺自出生之始就已經被卷進了無限的風波鬥爭中,景文帝英年早逝,小王爺輾轉多地,流離失所,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開,直到來到敦煌,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生於皇室,就注定不能順心行事,他自降生之日起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他是大奉的太子,如今更是大奉的王爺,注定擔負著重振大奉輝煌的使命;這個使命與生俱來,並將伴隨小王爺一生,您護的了他一時,護不了他一世,改名對的小王爺早晚都得麵對,既如此為何不讓小王爺趁著現在還有您,還有我們這些人願意幫他的時候站出來,王爺年幼,可我等熱血忠心,大業何愁不成?”
陳令樞的話引來徐天亮和顧毓棠的一致認可,顧毓棠點頭說道,“軍師言之有理,小王爺再怎麽說也是景文帝血親,若不是景文皇帝英年早逝,他就是東宮太子,如今我們起兵,不也是順應天意嗎?”
“可小王爺真的願意做那天子嗎?我們這麽做不就是在道德綁架一個孩子嗎?”寧延還是擔心的說道。
陳令樞緩緩說道,“如若公子還是不放心,有所疑慮,不妨去問問小王爺,我們在這裏說來說去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猜測罷了;如此,何不讓小王爺自己做決定呢?”
“也隻能如此了,可開弓沒有迴頭箭,戰事一開,就迴不了頭了!”寧延百般無奈的說道。
徐天亮猛然起身拱手道,“公子,朝廷無功,殘害忠良,政治混亂,百姓飽受折磨,如若公子真是為了天下人,為了大奉這個國家,天亮在此懇請公子出兵南下,以正朝綱!”
正在搖扇子的陳令樞聽到這話也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略微思索片刻後起身道,“公子,北征勝利後,寧家聲威正盛,此時起兵,定是一唿百應,我定州軍可借助北征餘威,大舉南下,除奸佞,正朝堂。”
先不考慮小王爺是否願意做這個皇帝,單是民聲沸怨就是他不願麵對的,朝廷對二哥動手之快卻是他始料未及,如今二哥順利出逃,朝廷的目光肯定會死死盯著定州,這個時候他寧延起兵,就算打出正朝綱,護社稷的口號,百姓又有多少相信他的?
高昌登基八年來,一直在營造聲勢,讓百姓以為他寧延是一個亂世奸雄,是一個有著狼子野心的奸佞之臣,這個時候起兵,不正是坐實了自己是一個居心叵測的逆臣了嗎?定州,項州百姓或許不會這麽看他,可殷都百姓呢?江南百姓呢?難道真的就是徐天亮說的那樣,他們難道真的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嗎?
徐天亮似乎是看出了寧延的擔心,輕聲說道,“公子,百姓水深火熱,如果這個時候您不站出來,就沒有人能站出來了。”
“我知道,可我。。”
寧延話音未落,就聽到了門外莊十月的聲音,“公子,項州錢州牧加急密信。”
“拿進來吧!”寧延沉聲說道。
錢桂來信也是聽到了殷都風聲,特意來信詢問,寧延看完錢桂的信後,眉頭緊皺,“錢大人邀我前去項州,共商大事!”
陳令樞,徐天亮等人齊齊起身,寧延深唿吸一口,緩緩說道,“該來的終歸要來!陳先生,看來得麻煩您跟我去一趟敦煌了。”
陳令樞拱手頷首,“在所不辭。”
。。。
寧府。
虞兮檸一邊幫著寧延整理腰帶衣服,一邊無奈說道,“這仗才剛打完幾天啊,怎麽又有事了,你這州牧做的,連個安生日子都沒有。”
寧延輕輕摟住妻子的細腰,順手將她抱入懷中,“等我從敦煌迴來,好日子就來了。”
虞兮檸抬頭看向寧延,秋水長眸輕眨,“如果不是要緊事,錢大人也不會特意請你去敦煌,你不想告訴我,我也不問,但你還和之前一樣,答應我活著迴來。”
看著妻子含淚的眼神,寧延忍不住吻在她的額頭上,“對不起,我答應你一定活著迴來。”
說到這的虞兮檸緊緊的抱著丈夫,不願鬆手。
春日新陽,日光正暖,穿著長裘的虞兮檸站在家門口目送丈夫離去,他還是一樣的白馬白袍。
“爹,爹,爹。。”院子內,小念念拚命的邁著步子往門口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喊著爹。
小孩子聲音稚嫩又真誠,越喊越委屈,喊著喊著就哭了出來,小孩子不懂告別,就是單純的舍不得父親離開。
小念念拖著步子跑到寧府門口,衝著寧延遠去的背影大喊著父親,“爹,爹。。”
虞兮檸跑過去抱住小念念,小家夥哭的淚眼婆娑,小臉通紅,“念念不哭,你爹過幾天就迴來了!”
“我不要我爹走,我不要。。”孩子才剛擁有父親,為什麽這麽快就要讓他再度失去,小念念委屈的大哭著,越哭越傷心。
小念念一哭,虞兮檸也跟著忍不住掉下一串眼淚。
路上的寧延聽著身後小念念撕心裂肺的哭聲,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時的他多想停下來迴頭看一眼孩子,多抱一下他,但他不能,他知道他一旦下馬,就再也上不去了,家永遠是自己的軟肋。
身旁的莊十月不停的迴頭看著小公子,哭的讓他都忍不住心疼起來,“公子,要不您就再多待一天吧!”
寧延頭也不迴的厲聲說道,“廢什麽話,快走!”
平時的寧延很少有這麽嚴肅的時候,無奈的莊十月也隻能搖頭歎息。
寧延和陳令樞再莊十月和一眾親衛的護送下前往敦煌,寧延前腳剛走,徐天亮就發布了軍事動員令,定州軍所有軍隊日常訓練呈戰時特訓狀態,時刻準備戰鬥。
命令一下,整個定州的氣氛再度緊張起來,大家都有一個預感,那就是大奉要變天了。
。。。
項州境內,寧延一行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一處人來人往的小集市,小集市不遠處就是寧致大敗赤英王戰場,多次往來定,項兩地,這個地方寧延還是很熟悉的,畢竟是自己父親生前戰鬥的地方。
寧延一時好奇疑惑問道,“這裏什麽時候這麽熱鬧了?”
莊十月微笑道,“公子有所不知啊,自從張仙人來到老君觀後,這附近的老百姓就傳言說在老君觀外看到過太上老君的虛影神像,於是啊附近的百姓就紛紛前來上香以求庇佑,時間一長,遠處的百姓也知道了,也跟著趕過來,這一來二去人就多了,人一多商機也就來了,隨著往來百姓越來越多,漸漸的小攤小販也就多了起來。”
寧延點了點頭,“不愧是蓮花仙人啊,不僅給項州帶來了仙氣,還帶來了煙火氣。”
“不瞞公子,老君觀在下也有所耳聞,聽說不管是什麽人來這裏求卦隻要心誠都是上上簽,而那些想要抹黑老君觀,心懷不正之人來求簽,不管怎麽求又都是下下簽,您說這是不是神了?”陳令樞在旁打趣笑道。
“嗯?真這麽厲害?”寧延故作驚訝的笑了笑,“那我們這來都來了,不妨去算上一卦怎麽樣?”
“公子,您還信這個啊?”莊十月意外說道。
寧延笑了笑,“來都來了,算上一卦,也看看故友。”
再次見到老君觀還真是一改之前破破爛爛的樣子,搖身一變變成了青磚綠瓦的大觀,雖然名叫老君觀,可看上去卻一點也不老,甚至還有些仙氣蘊含其中,門口絡繹不絕的香客更是和之前形成鮮明對比。
寧延和陳令樞,莊十月三人靜靜的跟在一眾香客身後踏進了老君觀。
觀內道士是多了一些,但都是些七八歲最大不過十一二歲的小孩子,走進老君觀,麵前的太上老君像慈眉善目,卻是像那麽迴事,寧延拜像上香之後,一個七八歲的小道童走過來,頷首說道,“先生,您是求簽還是祈福?”
寧延微笑說道,“求簽。”
小道士躬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先生請隨我來。”
遠處的解簽台上,坐著的年輕道士還是熟悉的樣子,小道童雙手抱著簽筒遞給寧延,“先生,您試試吧。”
寧延接過簽筒,輕搖三下,一枚竹簽就掉在了莆田前,寧延剛準備俯身取簽,另外一隻手卻搶在寧延前麵撿起了竹簽。
寧延抬頭定睛看去,白色返青的道袍看上去並不是很新,但卻洗得很幹淨,年輕道長和眼前的老君像一樣眉目和善,不同的是,麵前的道長眼神中有一團擋不住的仙氣。
對視的瞬間,兩人都笑了,年輕道長眉眼輕彎,“我們的寧州牧還會大老遠的來我這小觀裏求簽啊?”
“你這道觀可不是小觀啊,照你這麽下去,估計就快趕上武當了。”寧延打趣笑道。
張盡安搖頭一笑,“就你會說,不過這簽既然求出來了,那就讓貧道解一下如何?”
“勞煩張仙人了。”寧延客氣的說道。
這一番客氣還真是讓張盡安不太習慣,“貧道還是覺得當年那個桀驁不馴的寧五公子更好一點。”
“少年之氣如春風,風吹少年走。”寧延無奈感慨道。
張盡安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寧延緊隨其後。
一眨眼,兩人便來到了老君觀外的土丘上,寧延靠在土堆上,雙手負在腦後,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有時候真希望時間能過得慢點就好了。”
張盡安淡然一笑,“寧五公子這是有心事啊,不妨說來聽聽,讓我這個小道士替你指點指點迷津。”
寧延咧嘴笑了笑,“張仙人,解簽還帶附贈指點迷津?你這小道觀管的還不少啊!”
“世人來我道觀,有幾個不是心中迷茫的,又有幾個能真正看透人生的,他們將希望寄托於我這小小的道觀中,我又豈能讓他們滿載失望而歸,人活著,總要有個念想,我這小道觀改變不了他們的人生,能給他們一點希望就是足夠;至於您說的什麽指點迷津,貧道還真希望來求簽的百姓能真正告訴貧道他們的心聲,而不是悶頭搖簽。”張盡安說話之時如同春風入耳,細膩又溫暖,他說話很慢,聲音很好聽,讓人忍不住像多聽他說幾句,有時候讓人忍不住懷疑,是不是這道家仙人到了年紀都喜歡這麽說話啊?文鄒鄒的全是大道理。
可這道理越聽越讓人想聽。
“這就是來你這求簽全是上上簽的原因啊?”寧延忍不住笑出了聲。
“你這根也是。”張盡安將竹簽放在寧延麵前,寧延眯眼一看,還真是上上簽。
“好好好,我信你了。”寧延伸了個懶腰說道,“可這次我要做的是真算不得一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