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北城門的定州軍一路勢如破竹,朝著北蠻皇宮挺進,直指皇宮北大門宣威門。
宣威門為北蠻皇宮北大門,是定州軍殺至大明殿的最後一道關卡,宣威門高一丈有餘,比起城高牆立的北城牆來說要遜色不少,但其規格樣式卻遠超北城門,宣威門由兩扇百年楠木做成,城門上釘有七七四十九顆金釘,讓整座城門看起來金光閃閃,這座城門自建造之始的作用就是彰顯汗國聖威,而不是抵禦外敵,並不會有人想到會有人能殺入北蠻皇城,而且還是從他們自然為最安全的北邊。
安遠軍鎮的將士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宣威門外,看著輝煌氣派的宣威門,林北陽沉聲下令,“包圍宣威門,任何人不得進出。”
“是。”隨後安遠軍鎮將士將宣威門裏三層外三層的圍了個水泄不通。
得知定州軍圍城後的董長陵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宣威門,站在門樓上的董長陵看著下麵列陣嚴整的安遠軍鎮將士沉聲感慨,“守好城門,絕不能放一個定州軍進來!”
“是!”鎮守宣威門的金甲衛將士領命喊道。
就連北城牆都擋不住定州軍的攻勢,一個小小的宣威門就能擋住嗎?
此時包括林北陽的安遠軍鎮將士都在等一個命令,等一個衝鋒殺入北蠻大明殿的命令。
安遠軍鎮包圍了宣威門,可對於寧延來說,這並非是他最後想要的結果,他想要的是天下和平,從他們定州軍北上的第一天起,寧延就說過,他們此次北征並非是侵略,而是求和。
一個小小的宣威門自然是攔不住定州軍的,眼看勝利在望,然而此時的寧延還是願意給危機關頭的北蠻一次機會,在安遠軍鎮包圍宣威門的第一時間,寧延並沒有下令強攻,而是親手給北蠻大汗耶律原寫了一封信,準確來說是議和書,這封議和書並非是勸降,而是希望兩國簽訂合約,敲定邊界,消除戰爭,還兩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收到寧延議和書的耶律原暴跳如雷,這對他來說和羞辱沒什麽區別,被人家堵在家門口打,這個時候給你一個議和書,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答應就是服軟,不答應人家就要殺進來,盡管寧延誠心求和,可在大明殿內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怒火中燒的耶律原氣唿唿的將寧延的議和書仍在桌上,咆哮道,“這個寧延欺人太甚,據居然給本汗送所謂的議和書,他什麽意思,他是想讓本王簽訂城下之盟,讓本王向他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服軟嗎?”
耶律原咆哮結束後,整個大明殿瞬間鴉雀無聲,這個時候就有少壯派官員站出來,“這寧延實在狂妄之極,對大汗,對我汗國極其無禮,身為汗國臣子,我等願意用自己性命護我汗國尊嚴!”
一個人表態,身後就有無數人緊隨其後,年輕官員鬧得沸沸揚揚,紛紛表示要提刀上戰場;然而另外一邊的八王遺老遺少可就沒有這麽激動了,以耶律江為首的八王聽著在場年輕官員的話,一個個臉上寫滿了不屑和鄙夷。
很快就有人站了出來,一個穿著華麗的八王子弟站出來說道,“大汗,臣下倒是覺得既然人家寧延有心求和,我們又何必死要麵子活受罪呢,這台階都擺上來了,咱們能下就下吧,隻要那寧延能撤軍,不就是一紙合約嗎?簽就簽了!”
這句話在大明殿炸醒了一大片少壯派官員,直接就有官員指著這個八王後生的鼻子說道,“你以為這議和書是吃飯呢?說簽就簽了?這不是議和,而是打臉,打我汗國的臉,我汗國將士多少年在戰場拚死拚活,難道就是為了這封打臉議和書嗎?你知道你說的這話是在幹什麽嗎?你這是在賣國!”
“別給我扣這麽大帽子,你們這些人整天想的除了打就是打,關鍵是我們拿什麽打,該怎麽打?打到現在,魏懷英的獅虎鐵騎沒了,慕容隼的血衣軍沒了,慕容灼灼遠在遼安勒格一時半會趕不迴來,就連鐵勒屠都拚光了,唿延將軍為了汗國也犧牲了,我就想問問你們,現在的汗國拿什麽對抗宣威門外的定州軍,靠爾等的一張嘴嗎?如果在大明殿上義憤填膺的大喊大叫就能讓寧延退兵的話,我第一個站出來陪著你們喊!”被指責的年輕小王爺皺眉說道。
“我等寧可死在大明殿上,也絕不能向那中原將士卑躬屈膝,絕不可能!”一些年輕的少壯派官員氣的是臉紅脖子粗,指著這些遺老遺少的鼻子大罵。
八王小王爺不以為然的攤了攤手,“你了不起,你清高,你大公無私,一心為國,我是自愧不如;你自己想送死別帶著大汗,你知道定州軍攻進大明殿意味著什麽嗎?那是亡國!現在和定州軍議和,起碼能保住汗國,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隻有先活下去,才有報仇的機會。”
“一群貪生怕死的鼠輩,與你們同朝為官,真是我等莫大恥辱!”少壯派官員嘶聲怒罵。
一旁的耶律江緩緩抬頭,看著耶律原陰晴不定的神情,緩緩開口,“大汗,所謂忠言逆耳,現在定州軍盤踞宣威門,而宣威門是擋不住定州軍的,現在汗國危急,當務之急是想辦法保全汗國,不至於讓我們成為亡國君臣,那寧延來信說的還算真誠,我們也未嚐不能與他坐下談一談。”
“老東西,你想要賣國嗎?”下麵的少壯派官員再度被點燃了怒火,在大明殿上吵了起來。
耶律原看著自己的老王叔,臉色難看的和吃了屎沒什麽區別,但他想要反駁卻又不知道如何反駁,真想說一句: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字說簽就能簽,這可是要留在曆史中被後人評判的!到時候子孫後代戳的不是你的脊梁骨,而是我的!
汗國千年以來,自己的祖輩沒有一人與中原奉朝簽訂過議和書,更沒有被中原軍隊殺到王庭的記錄,被定州軍殺到王庭已經很丟人了,要是再簽個議和書,那他真的的就要被釘死在恥辱柱上了。
“大汗明鑒,老臣是為我汗國千年基業著想,絕無半點私心!”耶律江突然抬高嗓門,在大明殿上吼了起來。
這下倒是顯得耶律原有些裏外不是人了,無奈的耶律原隻能起身做老好人,“好了,好了,都被吵了,現在大敵當前,你們就算是把大明殿拆了都沒用,王叔說的也有道理,當務之急是想辦法讓定州軍退兵!”
耶律原一說話,大明殿又安靜了下來,一直沉默的老國相孫成盛眼珠子一轉,起身拱手。
當所有人認為孫成盛要作為少壯派代表起身反駁耶律江的時候,孫成盛一開口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大汗,老臣以為耶屠王所言極是,既然寧延把議和書都送上來了,那我們就沒有熟視無睹的道理。”
“國相。。”下麵的少壯派官員紛紛露出疑惑神情,平日裏素來主戰的國相今天怎麽說出來這麽一番話,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孫成盛麵不改色的站在大明殿中央,轉身看向耶律江,頷首輕笑,“王爺此番妙語實乃救我汗國為難之良方,老夫佩服!”
說完話後的孫成盛竟是當著滿朝官員的麵朝著耶律江鞠了一躬。
這個鞠躬讓耶律江有些始料未及,也隻能硬撐著上前扶起孫成盛,“國相客氣了,我等同朝為官,自當砥礪奮進,共同退敵。”
孫成盛能和耶律江握手言和並且還能當著自己的麵說出來,這讓他一時半會都有些發懵;但比起發懵他最難受的就是這封議和書,難道他真的就要簽了嗎?
要作為一個失敗者在議和書上簽字了嗎?
。。。
身在宣威門死守國門的董長陵突然接到大汗要和寧延簽訂議和書的消息,當傳令的宦官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董長陵整個人都傻了,他和唿延山石為了保衛王庭付出了多少心血,為了保衛王庭他們汗國付出了多少代價,唿延闊將軍,唿延山石將軍為了汗國都犧牲在了和定州軍交戰的戰場上,現在你告訴我要議和?
早知道要議和他們何苦如此,唿延將軍何苦犧牲,自己身後的金甲衛將士又何必犧牲!
這一刻,董長陵麵如死灰,悲憤交加,此時的他感受到一股深深的背叛感和無力感,這個年過半百的老將軍起身望著遠處的大明殿,“噗嗤!”一聲吐出一大口逆血。
他董長陵可以戰死,但絕不枉生!可大汗為什麽你就做不到呢?那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啊,你就忍心讓汗國被寧延和定州軍踩在腳下嗎?
董長陵仰天長歎,眼淚直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董長陵一番悲憤怒吼後極不甘心的走向了大明殿。
此時已經是黃昏傍晚。
大明殿中隻剩下了耶律原和孫成盛。
孫成盛皺眉看著孫成盛,老國相也沒有了之前的淡定,而是神色凝重,兩人麵前擺著的正是寧延送來的議和書。
“先生!”耶律原沒有開口叫孫成盛老師或者國相,而是說了句先生,“這樣真的可以嗎?”
孫成盛深唿吸一口氣去,艱難點頭,“汗國危難,我們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此事若成,汗國危急可解;若敗。。”
孫成盛沒有說下去,但兩個人都是心知肚明,一旦失敗,那等待他們的就隻有死亡一條路。
耶律原牙關緊咬,借著昏暗燭光拿起手邊的玉印,皺著眉頭蓋在了議和書上,而這一幕剛好被走進來的董長陵看到。
董長陵深唿吸一口氣,艱難的走到大明殿前,衝著耶律原跪拜行禮,“董長陵拜見大汗!”
耶律原收好玉印,起身來到董長陵麵前,扶起這位為了汗國嘔心瀝血的老臣,“董大人,這幾天您辛苦了。”
董長陵搖了搖頭,義正言辭的說道,“迴大汗,一切為了汗國,屬下不辛苦。”
耶律原點了點頭,轉身來到案幾前,拿起蓋好大汗玉印的議和書來到董長陵麵前,將議和書放在董長陵手上,“董大然,還請您務必將這封議和書交給寧延,告訴他,本汗同意議和,邀請他來大明殿共商兩國邊關一事,請他務必前來。”
董長陵看著蓋著紅印的議和書眉頭緊鎖,心情極度沉重的他抬起頭,直到此刻他還是不小心大汗會議和,“大汗,真的要議和嗎?唿延將軍屍骨未寒啊!!”
“董大人。。”孫成盛起身來到董長陵麵前,臉色蒼老的國相抬手遞給董長陵一個錦囊,“這不是大汗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汗國所有官員的決定,你若是想知道為何,就在寧延答應來大明殿之後打開這個錦囊,裏麵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董長陵看著錦囊,猶豫再三,他不知道該不該拿。
老國相看到董長陵半天沒動,倒是自己將錦囊掛在了董長陵腰間,“汗國興衰就在你手上了,董大人,肩上擔子不輕。”
事已至此,董長陵再堅持也沒有了意義,此時的他輕輕頷首,雙眼通紅的老臣衝著大汗頷首行禮,“大汗放心,屬下知道怎麽做,這封議和書一定會送到寧延手中。”
說罷,董長陵便帶著議和書離開了大明殿,隻不過這次離開大明殿的董長陵仿佛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沒有了任何衝勁和靈魂。
孫成盛來到大明殿門口目送董長陵離開,大汗耶律原緊隨其後。
耶律原長歎一聲,“董大人不容易啊,為我汗國鞠躬盡瘁,想必此時的他對我這個大汗一定很失望吧!”
“大汗放心,等到董大人看過錦囊後,我想他就明白大汗的一片苦心了。”孫成盛眯眼說道啊。
“就不能直接告訴董大人嗎?”
孫成盛微微一笑,夜色微涼,星光閃爍,老國相沉聲道,“不告訴他才能讓寧延相信我們議和的決心,董大人骨子裏是好人,壞人就別讓他當了,就讓我壞人做到底吧!我這身老骨頭頂得住世人的千夫所指,也撐得住史書的三兩筆墨。”
宣威門為北蠻皇宮北大門,是定州軍殺至大明殿的最後一道關卡,宣威門高一丈有餘,比起城高牆立的北城牆來說要遜色不少,但其規格樣式卻遠超北城門,宣威門由兩扇百年楠木做成,城門上釘有七七四十九顆金釘,讓整座城門看起來金光閃閃,這座城門自建造之始的作用就是彰顯汗國聖威,而不是抵禦外敵,並不會有人想到會有人能殺入北蠻皇城,而且還是從他們自然為最安全的北邊。
安遠軍鎮的將士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宣威門外,看著輝煌氣派的宣威門,林北陽沉聲下令,“包圍宣威門,任何人不得進出。”
“是。”隨後安遠軍鎮將士將宣威門裏三層外三層的圍了個水泄不通。
得知定州軍圍城後的董長陵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宣威門,站在門樓上的董長陵看著下麵列陣嚴整的安遠軍鎮將士沉聲感慨,“守好城門,絕不能放一個定州軍進來!”
“是!”鎮守宣威門的金甲衛將士領命喊道。
就連北城牆都擋不住定州軍的攻勢,一個小小的宣威門就能擋住嗎?
此時包括林北陽的安遠軍鎮將士都在等一個命令,等一個衝鋒殺入北蠻大明殿的命令。
安遠軍鎮包圍了宣威門,可對於寧延來說,這並非是他最後想要的結果,他想要的是天下和平,從他們定州軍北上的第一天起,寧延就說過,他們此次北征並非是侵略,而是求和。
一個小小的宣威門自然是攔不住定州軍的,眼看勝利在望,然而此時的寧延還是願意給危機關頭的北蠻一次機會,在安遠軍鎮包圍宣威門的第一時間,寧延並沒有下令強攻,而是親手給北蠻大汗耶律原寫了一封信,準確來說是議和書,這封議和書並非是勸降,而是希望兩國簽訂合約,敲定邊界,消除戰爭,還兩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收到寧延議和書的耶律原暴跳如雷,這對他來說和羞辱沒什麽區別,被人家堵在家門口打,這個時候給你一個議和書,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答應就是服軟,不答應人家就要殺進來,盡管寧延誠心求和,可在大明殿內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怒火中燒的耶律原氣唿唿的將寧延的議和書仍在桌上,咆哮道,“這個寧延欺人太甚,據居然給本汗送所謂的議和書,他什麽意思,他是想讓本王簽訂城下之盟,讓本王向他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服軟嗎?”
耶律原咆哮結束後,整個大明殿瞬間鴉雀無聲,這個時候就有少壯派官員站出來,“這寧延實在狂妄之極,對大汗,對我汗國極其無禮,身為汗國臣子,我等願意用自己性命護我汗國尊嚴!”
一個人表態,身後就有無數人緊隨其後,年輕官員鬧得沸沸揚揚,紛紛表示要提刀上戰場;然而另外一邊的八王遺老遺少可就沒有這麽激動了,以耶律江為首的八王聽著在場年輕官員的話,一個個臉上寫滿了不屑和鄙夷。
很快就有人站了出來,一個穿著華麗的八王子弟站出來說道,“大汗,臣下倒是覺得既然人家寧延有心求和,我們又何必死要麵子活受罪呢,這台階都擺上來了,咱們能下就下吧,隻要那寧延能撤軍,不就是一紙合約嗎?簽就簽了!”
這句話在大明殿炸醒了一大片少壯派官員,直接就有官員指著這個八王後生的鼻子說道,“你以為這議和書是吃飯呢?說簽就簽了?這不是議和,而是打臉,打我汗國的臉,我汗國將士多少年在戰場拚死拚活,難道就是為了這封打臉議和書嗎?你知道你說的這話是在幹什麽嗎?你這是在賣國!”
“別給我扣這麽大帽子,你們這些人整天想的除了打就是打,關鍵是我們拿什麽打,該怎麽打?打到現在,魏懷英的獅虎鐵騎沒了,慕容隼的血衣軍沒了,慕容灼灼遠在遼安勒格一時半會趕不迴來,就連鐵勒屠都拚光了,唿延將軍為了汗國也犧牲了,我就想問問你們,現在的汗國拿什麽對抗宣威門外的定州軍,靠爾等的一張嘴嗎?如果在大明殿上義憤填膺的大喊大叫就能讓寧延退兵的話,我第一個站出來陪著你們喊!”被指責的年輕小王爺皺眉說道。
“我等寧可死在大明殿上,也絕不能向那中原將士卑躬屈膝,絕不可能!”一些年輕的少壯派官員氣的是臉紅脖子粗,指著這些遺老遺少的鼻子大罵。
八王小王爺不以為然的攤了攤手,“你了不起,你清高,你大公無私,一心為國,我是自愧不如;你自己想送死別帶著大汗,你知道定州軍攻進大明殿意味著什麽嗎?那是亡國!現在和定州軍議和,起碼能保住汗國,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隻有先活下去,才有報仇的機會。”
“一群貪生怕死的鼠輩,與你們同朝為官,真是我等莫大恥辱!”少壯派官員嘶聲怒罵。
一旁的耶律江緩緩抬頭,看著耶律原陰晴不定的神情,緩緩開口,“大汗,所謂忠言逆耳,現在定州軍盤踞宣威門,而宣威門是擋不住定州軍的,現在汗國危急,當務之急是想辦法保全汗國,不至於讓我們成為亡國君臣,那寧延來信說的還算真誠,我們也未嚐不能與他坐下談一談。”
“老東西,你想要賣國嗎?”下麵的少壯派官員再度被點燃了怒火,在大明殿上吵了起來。
耶律原看著自己的老王叔,臉色難看的和吃了屎沒什麽區別,但他想要反駁卻又不知道如何反駁,真想說一句: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字說簽就能簽,這可是要留在曆史中被後人評判的!到時候子孫後代戳的不是你的脊梁骨,而是我的!
汗國千年以來,自己的祖輩沒有一人與中原奉朝簽訂過議和書,更沒有被中原軍隊殺到王庭的記錄,被定州軍殺到王庭已經很丟人了,要是再簽個議和書,那他真的的就要被釘死在恥辱柱上了。
“大汗明鑒,老臣是為我汗國千年基業著想,絕無半點私心!”耶律江突然抬高嗓門,在大明殿上吼了起來。
這下倒是顯得耶律原有些裏外不是人了,無奈的耶律原隻能起身做老好人,“好了,好了,都被吵了,現在大敵當前,你們就算是把大明殿拆了都沒用,王叔說的也有道理,當務之急是想辦法讓定州軍退兵!”
耶律原一說話,大明殿又安靜了下來,一直沉默的老國相孫成盛眼珠子一轉,起身拱手。
當所有人認為孫成盛要作為少壯派代表起身反駁耶律江的時候,孫成盛一開口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大汗,老臣以為耶屠王所言極是,既然寧延把議和書都送上來了,那我們就沒有熟視無睹的道理。”
“國相。。”下麵的少壯派官員紛紛露出疑惑神情,平日裏素來主戰的國相今天怎麽說出來這麽一番話,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孫成盛麵不改色的站在大明殿中央,轉身看向耶律江,頷首輕笑,“王爺此番妙語實乃救我汗國為難之良方,老夫佩服!”
說完話後的孫成盛竟是當著滿朝官員的麵朝著耶律江鞠了一躬。
這個鞠躬讓耶律江有些始料未及,也隻能硬撐著上前扶起孫成盛,“國相客氣了,我等同朝為官,自當砥礪奮進,共同退敵。”
孫成盛能和耶律江握手言和並且還能當著自己的麵說出來,這讓他一時半會都有些發懵;但比起發懵他最難受的就是這封議和書,難道他真的就要簽了嗎?
要作為一個失敗者在議和書上簽字了嗎?
。。。
身在宣威門死守國門的董長陵突然接到大汗要和寧延簽訂議和書的消息,當傳令的宦官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董長陵整個人都傻了,他和唿延山石為了保衛王庭付出了多少心血,為了保衛王庭他們汗國付出了多少代價,唿延闊將軍,唿延山石將軍為了汗國都犧牲在了和定州軍交戰的戰場上,現在你告訴我要議和?
早知道要議和他們何苦如此,唿延將軍何苦犧牲,自己身後的金甲衛將士又何必犧牲!
這一刻,董長陵麵如死灰,悲憤交加,此時的他感受到一股深深的背叛感和無力感,這個年過半百的老將軍起身望著遠處的大明殿,“噗嗤!”一聲吐出一大口逆血。
他董長陵可以戰死,但絕不枉生!可大汗為什麽你就做不到呢?那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啊,你就忍心讓汗國被寧延和定州軍踩在腳下嗎?
董長陵仰天長歎,眼淚直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董長陵一番悲憤怒吼後極不甘心的走向了大明殿。
此時已經是黃昏傍晚。
大明殿中隻剩下了耶律原和孫成盛。
孫成盛皺眉看著孫成盛,老國相也沒有了之前的淡定,而是神色凝重,兩人麵前擺著的正是寧延送來的議和書。
“先生!”耶律原沒有開口叫孫成盛老師或者國相,而是說了句先生,“這樣真的可以嗎?”
孫成盛深唿吸一口氣去,艱難點頭,“汗國危難,我們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此事若成,汗國危急可解;若敗。。”
孫成盛沒有說下去,但兩個人都是心知肚明,一旦失敗,那等待他們的就隻有死亡一條路。
耶律原牙關緊咬,借著昏暗燭光拿起手邊的玉印,皺著眉頭蓋在了議和書上,而這一幕剛好被走進來的董長陵看到。
董長陵深唿吸一口氣,艱難的走到大明殿前,衝著耶律原跪拜行禮,“董長陵拜見大汗!”
耶律原收好玉印,起身來到董長陵麵前,扶起這位為了汗國嘔心瀝血的老臣,“董大人,這幾天您辛苦了。”
董長陵搖了搖頭,義正言辭的說道,“迴大汗,一切為了汗國,屬下不辛苦。”
耶律原點了點頭,轉身來到案幾前,拿起蓋好大汗玉印的議和書來到董長陵麵前,將議和書放在董長陵手上,“董大然,還請您務必將這封議和書交給寧延,告訴他,本汗同意議和,邀請他來大明殿共商兩國邊關一事,請他務必前來。”
董長陵看著蓋著紅印的議和書眉頭緊鎖,心情極度沉重的他抬起頭,直到此刻他還是不小心大汗會議和,“大汗,真的要議和嗎?唿延將軍屍骨未寒啊!!”
“董大人。。”孫成盛起身來到董長陵麵前,臉色蒼老的國相抬手遞給董長陵一個錦囊,“這不是大汗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汗國所有官員的決定,你若是想知道為何,就在寧延答應來大明殿之後打開這個錦囊,裏麵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董長陵看著錦囊,猶豫再三,他不知道該不該拿。
老國相看到董長陵半天沒動,倒是自己將錦囊掛在了董長陵腰間,“汗國興衰就在你手上了,董大人,肩上擔子不輕。”
事已至此,董長陵再堅持也沒有了意義,此時的他輕輕頷首,雙眼通紅的老臣衝著大汗頷首行禮,“大汗放心,屬下知道怎麽做,這封議和書一定會送到寧延手中。”
說罷,董長陵便帶著議和書離開了大明殿,隻不過這次離開大明殿的董長陵仿佛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沒有了任何衝勁和靈魂。
孫成盛來到大明殿門口目送董長陵離開,大汗耶律原緊隨其後。
耶律原長歎一聲,“董大人不容易啊,為我汗國鞠躬盡瘁,想必此時的他對我這個大汗一定很失望吧!”
“大汗放心,等到董大人看過錦囊後,我想他就明白大汗的一片苦心了。”孫成盛眯眼說道啊。
“就不能直接告訴董大人嗎?”
孫成盛微微一笑,夜色微涼,星光閃爍,老國相沉聲道,“不告訴他才能讓寧延相信我們議和的決心,董大人骨子裏是好人,壞人就別讓他當了,就讓我壞人做到底吧!我這身老骨頭頂得住世人的千夫所指,也撐得住史書的三兩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