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皇宮。
皇公孫長屏手中的金釵突然墜地,其身後的侍女丫鬟趕緊跪地,不敢抬頭直視,生怕這個陰晴不定的皇後娘娘給自己一巴掌,要知道她們可沒少挨過皇後的巴掌,有時候挨打的理由蹩腳到隻是因為她們沒有把桌上的茶具放好。
公孫長屏急促的唿吸著,臉色蒼白,她迴頭看向身邊告訴他天子崩逝消息的貼身侍女,厲聲說道,“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陛下沒了?”
“啟稟娘娘,屬下句句屬實,陛下薨逝蒼同城,消息已及傳迴了殷都,靈柩已經啟程,不日就可抵達殷都。”侍女低著頭說道。
身為皇後的公孫長屏劇烈的喘息著,一個趔趄坐在椅子上,看著麵前銅鏡中臉色蒼白的自己,公孫長屏氣唿唿的一把將麵前的銅鏡摔在地上,天子崩逝,預示著她這個皇後也馬上要做到頭了。
她不甘心啊,她還沒有把自己的兒子扶到太子的位置,她還沒有享受夠著後宮之主的待遇,她還不想失去自己好不容易才擁有的一切,她真的很不甘心。
“娘娘。。”旁邊的侍女還試圖安慰皇後,然而公孫長屏直接大吼道,“都給本宮出去,出去。。”
房間裏的侍女丫鬟全部灰溜溜的走了出去,留下公孫長屏一個人在房間裏發泄。
。。。
秦府。
秦萬塚在得知高禎駕崩的消息後,和公孫長屏完全是兩個狀態,這位大奉國師攥著拳頭在院子中走來走去,臉上難掩興奮之情。
就在三天前,他才剛收到汕州的來信,說一切進展順利,汕州叛軍損失慘重,尤其是琅岐部族,可以用全軍覆滅來形容,但是他們的首領琅岐坎還是沒抓住,不過就他一人也掀不起什麽風浪,至於東越巫門,雖說不至於全軍覆滅,但也是損失慘重,灰溜溜的撤迴了自己的老巢,沒有個三年五載,是不可能恢複元氣的。
接二連三的好消息讓秦萬塚格外高興,如今朝堂之上沒有了關仲賢,也沒有了天子高禎,等到太子登基,看誰還能管得了他,那個時候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那個時候看朝堂之上還有誰敢對自己不敬。
“老爺,老爺,秦將軍來信了。”一個家丁急匆匆的跑進來,拱手說道。
秦萬塚咳咳兩聲,一把拿過信件,揮手示意家丁退下,家丁悄然退去。
當秦萬塚看完秦峰的信後,原本有些輕鬆的神情又變的嚴肅了起來,秦峰信上提到的赫然是寧家,自己的好外孫有意招攬寧家,雖說寧致已經不是禮國公了,在朝廷上的話語權也已經沒有,但是壽司的駱駝比馬大,你讓寧致現在去朝堂上說一句話,那些武官絕對不敢不聽,更何況寧鶴手裏還有十萬項州軍,秦峰手裏的禁衛軍說到底還是皇家軍隊,軍權不在自己手裏,如此一對比,倒是顯得寧家比公孫家還要可怕幾分。
秦峰將信紙揉成一團,揉了揉眼角,心裏開始盤算起來,這寧家到底是個禍害啊。
。。。
永平五年七月底,陰雲密布,伴有微風,讓這個燥熱的七月迎來難得的清涼。
中州,殷都城外十裏,天子靈柩將至,百官出城相迎。
當蒼同城的八百裏軍報送到高遠手裏的時候,高遠整個人都是懵的,這前段時間剛收到前線消息說打了打勝仗,不日就可班師迴朝,這班師迴朝的消息沒等到,倒是等到了天子靈柩返京的消息,這個時候的高遠想到高禎離開殷都之前給他說的那些話,不免悲從中來,原來當時高禎就已經預料到自己可能迴不來了,但他仍執意拖著重病的身子遠征,他這征得不是北蠻,而是他高遠登基路上的障礙,不然靖北王不會無緣無故病逝,東海王也不會莫名遇刺。
皇家的無情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高遠相信再給父皇十年,高禎一定會想到更好的辦法除掉他的兩位王叔;他雖然很反感骨肉相殘的舉動,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是避免皇室刀兵相見的最好辦法。
太子高遠,二皇子高陵,三皇子高昌,穿著白布孝服,帶著文武百官站在黃沙中,靜靜的看著遠方的地平線,人群中的寧延和寧楓也赫然在列,同樣的還有衛玉樓,鄭崇官以及年輕一代的官員就像於公明,胡尚儀之流,全部身披素白,默默的站在原地。
當高禎駕崩的消息在殷都傳開後,整個殷都瞬間炸鍋,百官奔走相告,傳遞哀思,不到三天,整個皇宮就掛上了白布,原本的大奉黑旌旗爺變成了白色,天子崩逝,舉國哀悼;消息傳到寧府,寧致一個人默默的在院中站了一晚上,而寧延則是思緒複雜,不知該如何表達,高禎這一走,將整個大奉丟給了高遠,太子高遠性情溫和,能鎮住著朝中官員嗎?
就在昨天,寧楓寧延兄弟二人徹夜相談,大抵也就是圍繞著太子登基之後所展開。
“二哥,太子登基後,按照大奉律令,二皇子和三皇子就要封王離開殷都,而先帝的妃嬪也會跟著自己的兒子前往駐地,膝下無子女的也會被宮中送迴娘家贍養,等到二皇子和皇後一走,沒有了公孫家的製衡,那秦家在朝堂是不就如魚得水了嗎?”寧延沉眉說道。
寧楓抿著茶水輕聲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公孫家沒了,秦家勢必會趁機染指朝堂,不過太子和陛下不同,這麽長時間的接觸,我能感覺到太子是想培植自己的勢力,從而達到脫離秦家影響的目的,一旦皇權收到外戚威脅,那就極有可能演化為政變。”
“二哥,我有預感,太子登基後的朝堂必定會有一場腥風血雨,而這場腥風血雨極有可能造成殷都官員的大洗牌。”寧延好奇的問道。
寧楓深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新老官員交替,無非就是如此,陛下沒了,殷都城內的妖魔鬼怪也就都要顯形了。。”
寧延腦海裏不斷迴憶著他和寧楓交談的畫麵,確實如此,眼前的這些官員中,哭的最傷心的就要戶部尚書嚴史嵩了,這位一品大臣趴在地上泣不成聲,哭的那叫一個淒慘,就連旁邊的孟彥和劉威都有些無奈。
看著嚴史嵩,寧延無奈的搖了搖頭,原來真的有官員能把馬屁拍到這種程度,估計嚴史嵩老父親死的時候他都沒有哭的這麽傷心吧。
反觀溫哲,身為丞相的他站在百官之前,神情淡然,雙目微紅,兩隻手疊在膝前,靜靜的看著眼前越來越近的皇帝棺槨,心中思緒萬千。
約莫一個時辰後,先行的禦林軍緩緩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為首的禦林軍腰間掛白,手持白幡,在前開路,高遠見狀,眼淚瞬間止不住的往下流,當即行九叩大禮,身後的百官也跟著行禮,“兒臣恭迎父皇魂歸故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遠大聲哭嚎,身後百官無不動容,齊聲喊道,“吾皇萬歲萬歲。。”
高遠跪地痛哭,悲傷不已,身後城牆上百鼓齊響,配以禦樂府哀樂,讓整個氣氛顯得格外莊嚴,寧延緩緩抬頭看去,半個時辰後,身著白衣的太監,宮女,禦林軍齊刷刷的出現在道路盡頭,而在他們身後的便是高禎的八馬聖駕,走時八馬而行,歸時八駿抬棺。
“天子歸來,百官臣服。”韓仲宣尖細的聲音迴蕩在殷都城前,百官再度叩首,齊聲高唿吾皇萬歲。
韓仲宣快步走到高遠麵前,紅著眼扶起太子,看著太子雙眼通紅,悲痛不已的樣子,這位老太監一陣心酸,韓仲宣輕聲道,“太子,送陛下迴家吧。”
站在高遠身後的高陵聽到這話忍不住皺眉看向韓仲宣,但是韓仲宣對此就好像視而不見一般,絲毫不理高陵;最邊上的高昌倒是很識相的說了句,“大哥,把父皇帶迴家吧。”
高遠默默頷首,衝著韓仲宣鞠了一躬,隨後擦了擦眼淚,來到高禎靈柩之前,默默的拿起早就備好的桃枝,杏枝;民間俗語,桃枝鎮魂入黃泉,杏樹招魄歸故裏;客死他鄉之人迴歸故鄉之時,都要後人手持桃杏招引魂魄,為逝者亡靈指引歸鄉之路,否則魂魄不歸,死者難以入土。
高遠手握桃杏,在八對童男童女的帶領下向殷都城走去。
在高遠的身後,二皇子高陵,三皇子高昌默默的跟在太子身後,百官起身低頭讓路,按照官職大小跟在諸位皇子身後,啟程迴京。
“一聲唿喊,魂歸高天,福佑後世黃土塚。。”韓仲宣走在高遠身側,大聲喊著《九聲歌》,讓本就莊嚴的現場更加肅穆。
九聲歌起,長魂引燈。
“二聲唿喊,魂歸聖土,奈何橋前梧桐泣。”
“三聲唿喊,魂歸地府。閻王賬上小鬼走。”
。。。
“九聲唿喊,魂歸蒼生,百轉千折覓春秋。”
九聲歌罷,八馬入城,天子英魂歸故裏。
皇公孫長屏手中的金釵突然墜地,其身後的侍女丫鬟趕緊跪地,不敢抬頭直視,生怕這個陰晴不定的皇後娘娘給自己一巴掌,要知道她們可沒少挨過皇後的巴掌,有時候挨打的理由蹩腳到隻是因為她們沒有把桌上的茶具放好。
公孫長屏急促的唿吸著,臉色蒼白,她迴頭看向身邊告訴他天子崩逝消息的貼身侍女,厲聲說道,“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嗎?陛下沒了?”
“啟稟娘娘,屬下句句屬實,陛下薨逝蒼同城,消息已及傳迴了殷都,靈柩已經啟程,不日就可抵達殷都。”侍女低著頭說道。
身為皇後的公孫長屏劇烈的喘息著,一個趔趄坐在椅子上,看著麵前銅鏡中臉色蒼白的自己,公孫長屏氣唿唿的一把將麵前的銅鏡摔在地上,天子崩逝,預示著她這個皇後也馬上要做到頭了。
她不甘心啊,她還沒有把自己的兒子扶到太子的位置,她還沒有享受夠著後宮之主的待遇,她還不想失去自己好不容易才擁有的一切,她真的很不甘心。
“娘娘。。”旁邊的侍女還試圖安慰皇後,然而公孫長屏直接大吼道,“都給本宮出去,出去。。”
房間裏的侍女丫鬟全部灰溜溜的走了出去,留下公孫長屏一個人在房間裏發泄。
。。。
秦府。
秦萬塚在得知高禎駕崩的消息後,和公孫長屏完全是兩個狀態,這位大奉國師攥著拳頭在院子中走來走去,臉上難掩興奮之情。
就在三天前,他才剛收到汕州的來信,說一切進展順利,汕州叛軍損失慘重,尤其是琅岐部族,可以用全軍覆滅來形容,但是他們的首領琅岐坎還是沒抓住,不過就他一人也掀不起什麽風浪,至於東越巫門,雖說不至於全軍覆滅,但也是損失慘重,灰溜溜的撤迴了自己的老巢,沒有個三年五載,是不可能恢複元氣的。
接二連三的好消息讓秦萬塚格外高興,如今朝堂之上沒有了關仲賢,也沒有了天子高禎,等到太子登基,看誰還能管得了他,那個時候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那個時候看朝堂之上還有誰敢對自己不敬。
“老爺,老爺,秦將軍來信了。”一個家丁急匆匆的跑進來,拱手說道。
秦萬塚咳咳兩聲,一把拿過信件,揮手示意家丁退下,家丁悄然退去。
當秦萬塚看完秦峰的信後,原本有些輕鬆的神情又變的嚴肅了起來,秦峰信上提到的赫然是寧家,自己的好外孫有意招攬寧家,雖說寧致已經不是禮國公了,在朝廷上的話語權也已經沒有,但是壽司的駱駝比馬大,你讓寧致現在去朝堂上說一句話,那些武官絕對不敢不聽,更何況寧鶴手裏還有十萬項州軍,秦峰手裏的禁衛軍說到底還是皇家軍隊,軍權不在自己手裏,如此一對比,倒是顯得寧家比公孫家還要可怕幾分。
秦峰將信紙揉成一團,揉了揉眼角,心裏開始盤算起來,這寧家到底是個禍害啊。
。。。
永平五年七月底,陰雲密布,伴有微風,讓這個燥熱的七月迎來難得的清涼。
中州,殷都城外十裏,天子靈柩將至,百官出城相迎。
當蒼同城的八百裏軍報送到高遠手裏的時候,高遠整個人都是懵的,這前段時間剛收到前線消息說打了打勝仗,不日就可班師迴朝,這班師迴朝的消息沒等到,倒是等到了天子靈柩返京的消息,這個時候的高遠想到高禎離開殷都之前給他說的那些話,不免悲從中來,原來當時高禎就已經預料到自己可能迴不來了,但他仍執意拖著重病的身子遠征,他這征得不是北蠻,而是他高遠登基路上的障礙,不然靖北王不會無緣無故病逝,東海王也不會莫名遇刺。
皇家的無情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高遠相信再給父皇十年,高禎一定會想到更好的辦法除掉他的兩位王叔;他雖然很反感骨肉相殘的舉動,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是避免皇室刀兵相見的最好辦法。
太子高遠,二皇子高陵,三皇子高昌,穿著白布孝服,帶著文武百官站在黃沙中,靜靜的看著遠方的地平線,人群中的寧延和寧楓也赫然在列,同樣的還有衛玉樓,鄭崇官以及年輕一代的官員就像於公明,胡尚儀之流,全部身披素白,默默的站在原地。
當高禎駕崩的消息在殷都傳開後,整個殷都瞬間炸鍋,百官奔走相告,傳遞哀思,不到三天,整個皇宮就掛上了白布,原本的大奉黑旌旗爺變成了白色,天子崩逝,舉國哀悼;消息傳到寧府,寧致一個人默默的在院中站了一晚上,而寧延則是思緒複雜,不知該如何表達,高禎這一走,將整個大奉丟給了高遠,太子高遠性情溫和,能鎮住著朝中官員嗎?
就在昨天,寧楓寧延兄弟二人徹夜相談,大抵也就是圍繞著太子登基之後所展開。
“二哥,太子登基後,按照大奉律令,二皇子和三皇子就要封王離開殷都,而先帝的妃嬪也會跟著自己的兒子前往駐地,膝下無子女的也會被宮中送迴娘家贍養,等到二皇子和皇後一走,沒有了公孫家的製衡,那秦家在朝堂是不就如魚得水了嗎?”寧延沉眉說道。
寧楓抿著茶水輕聲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公孫家沒了,秦家勢必會趁機染指朝堂,不過太子和陛下不同,這麽長時間的接觸,我能感覺到太子是想培植自己的勢力,從而達到脫離秦家影響的目的,一旦皇權收到外戚威脅,那就極有可能演化為政變。”
“二哥,我有預感,太子登基後的朝堂必定會有一場腥風血雨,而這場腥風血雨極有可能造成殷都官員的大洗牌。”寧延好奇的問道。
寧楓深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新老官員交替,無非就是如此,陛下沒了,殷都城內的妖魔鬼怪也就都要顯形了。。”
寧延腦海裏不斷迴憶著他和寧楓交談的畫麵,確實如此,眼前的這些官員中,哭的最傷心的就要戶部尚書嚴史嵩了,這位一品大臣趴在地上泣不成聲,哭的那叫一個淒慘,就連旁邊的孟彥和劉威都有些無奈。
看著嚴史嵩,寧延無奈的搖了搖頭,原來真的有官員能把馬屁拍到這種程度,估計嚴史嵩老父親死的時候他都沒有哭的這麽傷心吧。
反觀溫哲,身為丞相的他站在百官之前,神情淡然,雙目微紅,兩隻手疊在膝前,靜靜的看著眼前越來越近的皇帝棺槨,心中思緒萬千。
約莫一個時辰後,先行的禦林軍緩緩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為首的禦林軍腰間掛白,手持白幡,在前開路,高遠見狀,眼淚瞬間止不住的往下流,當即行九叩大禮,身後的百官也跟著行禮,“兒臣恭迎父皇魂歸故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遠大聲哭嚎,身後百官無不動容,齊聲喊道,“吾皇萬歲萬歲。。”
高遠跪地痛哭,悲傷不已,身後城牆上百鼓齊響,配以禦樂府哀樂,讓整個氣氛顯得格外莊嚴,寧延緩緩抬頭看去,半個時辰後,身著白衣的太監,宮女,禦林軍齊刷刷的出現在道路盡頭,而在他們身後的便是高禎的八馬聖駕,走時八馬而行,歸時八駿抬棺。
“天子歸來,百官臣服。”韓仲宣尖細的聲音迴蕩在殷都城前,百官再度叩首,齊聲高唿吾皇萬歲。
韓仲宣快步走到高遠麵前,紅著眼扶起太子,看著太子雙眼通紅,悲痛不已的樣子,這位老太監一陣心酸,韓仲宣輕聲道,“太子,送陛下迴家吧。”
站在高遠身後的高陵聽到這話忍不住皺眉看向韓仲宣,但是韓仲宣對此就好像視而不見一般,絲毫不理高陵;最邊上的高昌倒是很識相的說了句,“大哥,把父皇帶迴家吧。”
高遠默默頷首,衝著韓仲宣鞠了一躬,隨後擦了擦眼淚,來到高禎靈柩之前,默默的拿起早就備好的桃枝,杏枝;民間俗語,桃枝鎮魂入黃泉,杏樹招魄歸故裏;客死他鄉之人迴歸故鄉之時,都要後人手持桃杏招引魂魄,為逝者亡靈指引歸鄉之路,否則魂魄不歸,死者難以入土。
高遠手握桃杏,在八對童男童女的帶領下向殷都城走去。
在高遠的身後,二皇子高陵,三皇子高昌默默的跟在太子身後,百官起身低頭讓路,按照官職大小跟在諸位皇子身後,啟程迴京。
“一聲唿喊,魂歸高天,福佑後世黃土塚。。”韓仲宣走在高遠身側,大聲喊著《九聲歌》,讓本就莊嚴的現場更加肅穆。
九聲歌起,長魂引燈。
“二聲唿喊,魂歸聖土,奈何橋前梧桐泣。”
“三聲唿喊,魂歸地府。閻王賬上小鬼走。”
。。。
“九聲唿喊,魂歸蒼生,百轉千折覓春秋。”
九聲歌罷,八馬入城,天子英魂歸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