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地方形勢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作者:楚環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謂河北就是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地區,並不是後世的河北省,後世的河北省現在叫做北直隸。
從晉東南地區的陵川縣前往河北有一條近路,那就是位於太行山南三陘的白陘,這條道路連接著陵川縣和衛輝府的輝縣(今河南新鄉市輝縣)。
這條路大致就是今天陵川縣的x761縣道,這條縣道接入輝縣的南關山,然後從南關山中某條山路中出來。
自六月中旬曹文詔領兵發動對晉東南農民軍突襲後,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民軍通過南三陘進入到河北地區,有的甚至渡河進入了河南,流竄到北直隸山東也有不少。
但總體來說農民軍的幾大主力依舊停留在晉東南,並沒有前往其他地區。
王鐵和賀一龍、張一川等幾人商量了一下,各自出兵數百到上千不等從白陘出太行山前往河北打糧。
這一路上鐵營等幾部聯軍發現不僅他們去河北打糧,很多在陵川的農民軍都去河北打糧,這也沒辦法,晉東南的經濟經濟結構被破壞的太嚴重,農民軍不到外地打糧根本就無法生存下去。
但多數農民軍對於是否前往太行山以東地區流動作戰還是持以謹慎態度的,因為出了太行山以東那就是河北、北直隸區域。
這可是天子腳下離著大明朝的心髒順天府可就一千多裏地,而以農民軍的機動性,最多十天的功夫就能打到北京城下。
所以一旦農民軍大舉往太行山以東地區流動,那麽朝廷將會調集重兵對農民軍重拳出擊。
到時候什麽關寧鐵騎、薊鎮三協、京師三大營、宣大邊軍,等等明王朝的主力部隊全都過來圍剿農民軍,說不定到時候秦軍精銳都要東出來勤王。
這一點多數農民軍首領還是想到了,所以大多數農民軍首領寧可呆在缺糧少食的晉東南,也不翻越太行山去往山東地區,最多也就是派兵出山東去打糧。
主要還是這段時間被打怕了,幾路入晉援剿的陝西兵就把農民軍打成這個熊樣,這要是上麵幾路神仙一起來的話,那農民軍根本就沒有活路。
所以為了小命著想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山西的好。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晉東南的各路義軍紛紛翻越太行山去河南打糧,一時之間太行山間的山路上絡繹不絕來來往往的人群。
有去山西打糧來迴的農民軍,同時也有不怕死也不怕搶的行商帶著各自農民軍急缺的物資前往晉東南做生意。
就這樣在農民軍打糧加上與河南、北直隸行商的交易下,農民軍渡過了這個危險的時刻,各路義軍糧草物資補充都完畢,就等著接下來大幹一場。
此時時間已經進入到崇禎四年的九月份,山西乃至整個北方都進入到秋收階段,有的甚至秋收已經收完了,今年比去年強一些,大多數地區都有雨,雖然算不上豐年,但地裏還是產莊稼的。
今年山西的戰事主要在晉南一帶展開,所以晉中、晉北一帶今年的農業生產能夠照常進行,這樣一來今年山西省軍糧軍餉方麵就有了著落。
在今年的八九月份發生了很多大事,八月份大淩河之戰爆發,皇太極領兵進攻關寧軍祖大壽部駐防的大淩河,兵部下令山東的登萊鎮派兵支援。
本來是讓登萊鎮從海上坐船去支援,可偏偏這個時候海上刮颶風,這船也就走不了了,但這風也不是天天刮,等風停了再走不就行了嗎?!
其實這登萊鎮並不想去支援關寧鎮,隻不過是找個借口而已。
見海上風浪太大,於是登萊巡撫孫元化派出“大兵”九百人,由參將孔有德統領,走山東走陸路去遼西走廊支援關寧軍。
孫元化怕孔有德走的太慢,於是派遊擊李九成帶著五百兩銀子去蒙古人那買馬迴來給孔有德騎。
這也不知道孫元化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如今戰馬在內地最少五十兩銀子一匹,普通馬匹也得十兩銀子左右,即使去蒙古那裏買最多便宜一半,總共也就能買迴一百多匹馬。
而孔有德的部隊有九百多人,這一百多匹馬估計對孔有德部隊的行軍速度沒多大的提升。
最離譜的不在這裏,而是孫元化居然隻派九百人去遼西走廊,這擺明了就是讓孔有德去送死。
或者說是去孔有德自行領悟,一路上磨磨蹭蹭走慢一點,等到朝廷撤兵命令一到便趕緊迴來別去送死了。
於是就這樣,孔有德帶領九百由原遼東難民組成的部隊從登州出發一路以龜速前進往遼西走廊而去。
對於這支部隊從朝廷到地方都不怎麽重視,不過在兩個月後,這支部隊將會給大明朝整個大活,這個大活也改變了明末的曆史進程。
...
山西省這邊隨著秋稅的陸續征收上來,這山西藩庫裏麵的錢糧也就開始堆了起來,這錢糧堆起來了自然就想著怎麽花。
這財政上山西可比陝西要寬裕的多,山西雖然地小但是人均耕地遠比陝西要多的多,況且山西省的財政負擔也小。
這宣、大、山西總督所駐節的宣府鎮,在行政區劃上是屬於北直隸的實土衛所萬全都司所管,所以山西省沒有對宣府鎮供應錢糧的義務。
宣府鎮的糧餉供應主要來自萬全都司衛所倉裏的子粒糧和屯田所得,再然後由朝廷轉移支付一點。
這樣一來山西省所負責的僅大同鎮與山西鎮的糧餉供應,並且山西的藩王還少,才三個而已,大同府的代王、太原府的晉王以及滁安府的沈王。
這山西老百姓養三頭豬外加兩鎮丘八,再加上供給遼東鎮的幾十萬遼餉,以及其他雜項,這日子也就勉勉強強能夠過下去。
在八月底的時候,山西巡撫宋統殷向朝廷上書請求挪用驛站用銀十萬兩作為剿賊軍費,九月初的時候朝廷批準了宋統殷的請求,同意挪用其截留驛站用銀。
這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怎麽這大明朝就喜歡逮著一隻羊薅,但凡缺錢用了就想著打驛卒的主意。
在此之前崇禎二年的時候,根據朝廷的驛改政策,山西已經裁減了四萬多兩驛站用銀做軍費,如今又挪用十萬兩,這山西的驛卒那真是沒法活了。
就在宋統殷的這波騷操作下,山西省今年大概有一兩萬的驛卒下崗失業。
這些下崗失業的驛卒有的自主創業帶著親朋好友上山做杆子,有的則是四處投簡曆繼續找工作,一部分被官軍所吸收,但大多數都被農民軍所吸收,鐵營在九月份就有不少山西下崗驛卒來投奔。
...
這軍費有了糧食也不缺宋統殷自然就想著把這晉東南賊寇給剿了,於是新任的宣大總督張宗衡(原大同巡撫)商量看怎麽弄死這群反賊。
這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兩人在宋統殷的幕僚韓庭憲的建議下弄出一個陰招來。
這陰招洪承疇曾經玩過,且效果不錯。
還是老辦法,把這群農民軍騙過來招安投降,然後集結重兵一網打盡。
這招雖然老套但是好用,自從王嘉胤死後,在山西的農民軍見前途渺茫對未來非常的絕望,於是便出現了很多造反意誌動搖的農民軍首領。
像張存孟餘部的四隊黑煞神李茂春在七月向官軍投降,除李茂春外還有很多農民軍也相繼向官府投降,官府目前對他們都授予官職。
這些小卡拉米在官軍看來隨時可以消滅不急於一時,現在的幾個大寇至今都沒有投降,所以為了暫時穩住那些大寇,山西官府便決定暫時不動手。
這段時間山西官府陸續派使者到陵川縣各路義軍營中遊說他們投降,但前麵該投的都投了,現在基本上都是一些堅定的造反派。
所以山西官府的遊說並不是很成功,有的農民軍首領為了表明造反到底的決心,甚至將官府派來遊說的使者給殺掉了。
其中就有西營八大王張獻忠和闖踏天劉國能。
這兩個家夥日後可是都向明朝投降過,不過圖圖哥是假投降而劉國能則是真投降,但不管怎麽說,當下的劉國能那是一個堅定的造反派!
因為王嘉胤曾經救過他劉國能性命,如今王嘉胤剛死在官府手裏,劉國能也不可能一點人情味都沒有現在就投降。
至於圖圖哥則是一眼就看穿了官府的鬼把戲,當初他在洪承疇標下吃糧的時候親眼看著洪承疇是怎麽殺降的。
王鐵和高迎祥兩人那邊自然有官府派來的使者遊說,高迎祥那邊是亂棍打出沒有害來人的性命,王鐵這邊則是虛與委蛇,先v點錢糧過來再說招安的事情。
但是當官府的使者派到王自用那裏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官府的使者發現這王自用雖然口頭上拒絕招安,但那言語之間卻透露著待價而沽的意思。
派去王自用營中的官府使者迴去之後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負責招降事宜的宋統殷幕僚韓庭憲。
韓庭憲經過分析認為王自用有招安的意思,於是便開始琢磨怎麽誘降王自用。
從晉東南地區的陵川縣前往河北有一條近路,那就是位於太行山南三陘的白陘,這條道路連接著陵川縣和衛輝府的輝縣(今河南新鄉市輝縣)。
這條路大致就是今天陵川縣的x761縣道,這條縣道接入輝縣的南關山,然後從南關山中某條山路中出來。
自六月中旬曹文詔領兵發動對晉東南農民軍突襲後,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民軍通過南三陘進入到河北地區,有的甚至渡河進入了河南,流竄到北直隸山東也有不少。
但總體來說農民軍的幾大主力依舊停留在晉東南,並沒有前往其他地區。
王鐵和賀一龍、張一川等幾人商量了一下,各自出兵數百到上千不等從白陘出太行山前往河北打糧。
這一路上鐵營等幾部聯軍發現不僅他們去河北打糧,很多在陵川的農民軍都去河北打糧,這也沒辦法,晉東南的經濟經濟結構被破壞的太嚴重,農民軍不到外地打糧根本就無法生存下去。
但多數農民軍對於是否前往太行山以東地區流動作戰還是持以謹慎態度的,因為出了太行山以東那就是河北、北直隸區域。
這可是天子腳下離著大明朝的心髒順天府可就一千多裏地,而以農民軍的機動性,最多十天的功夫就能打到北京城下。
所以一旦農民軍大舉往太行山以東地區流動,那麽朝廷將會調集重兵對農民軍重拳出擊。
到時候什麽關寧鐵騎、薊鎮三協、京師三大營、宣大邊軍,等等明王朝的主力部隊全都過來圍剿農民軍,說不定到時候秦軍精銳都要東出來勤王。
這一點多數農民軍首領還是想到了,所以大多數農民軍首領寧可呆在缺糧少食的晉東南,也不翻越太行山去往山東地區,最多也就是派兵出山東去打糧。
主要還是這段時間被打怕了,幾路入晉援剿的陝西兵就把農民軍打成這個熊樣,這要是上麵幾路神仙一起來的話,那農民軍根本就沒有活路。
所以為了小命著想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山西的好。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晉東南的各路義軍紛紛翻越太行山去河南打糧,一時之間太行山間的山路上絡繹不絕來來往往的人群。
有去山西打糧來迴的農民軍,同時也有不怕死也不怕搶的行商帶著各自農民軍急缺的物資前往晉東南做生意。
就這樣在農民軍打糧加上與河南、北直隸行商的交易下,農民軍渡過了這個危險的時刻,各路義軍糧草物資補充都完畢,就等著接下來大幹一場。
此時時間已經進入到崇禎四年的九月份,山西乃至整個北方都進入到秋收階段,有的甚至秋收已經收完了,今年比去年強一些,大多數地區都有雨,雖然算不上豐年,但地裏還是產莊稼的。
今年山西的戰事主要在晉南一帶展開,所以晉中、晉北一帶今年的農業生產能夠照常進行,這樣一來今年山西省軍糧軍餉方麵就有了著落。
在今年的八九月份發生了很多大事,八月份大淩河之戰爆發,皇太極領兵進攻關寧軍祖大壽部駐防的大淩河,兵部下令山東的登萊鎮派兵支援。
本來是讓登萊鎮從海上坐船去支援,可偏偏這個時候海上刮颶風,這船也就走不了了,但這風也不是天天刮,等風停了再走不就行了嗎?!
其實這登萊鎮並不想去支援關寧鎮,隻不過是找個借口而已。
見海上風浪太大,於是登萊巡撫孫元化派出“大兵”九百人,由參將孔有德統領,走山東走陸路去遼西走廊支援關寧軍。
孫元化怕孔有德走的太慢,於是派遊擊李九成帶著五百兩銀子去蒙古人那買馬迴來給孔有德騎。
這也不知道孫元化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如今戰馬在內地最少五十兩銀子一匹,普通馬匹也得十兩銀子左右,即使去蒙古那裏買最多便宜一半,總共也就能買迴一百多匹馬。
而孔有德的部隊有九百多人,這一百多匹馬估計對孔有德部隊的行軍速度沒多大的提升。
最離譜的不在這裏,而是孫元化居然隻派九百人去遼西走廊,這擺明了就是讓孔有德去送死。
或者說是去孔有德自行領悟,一路上磨磨蹭蹭走慢一點,等到朝廷撤兵命令一到便趕緊迴來別去送死了。
於是就這樣,孔有德帶領九百由原遼東難民組成的部隊從登州出發一路以龜速前進往遼西走廊而去。
對於這支部隊從朝廷到地方都不怎麽重視,不過在兩個月後,這支部隊將會給大明朝整個大活,這個大活也改變了明末的曆史進程。
...
山西省這邊隨著秋稅的陸續征收上來,這山西藩庫裏麵的錢糧也就開始堆了起來,這錢糧堆起來了自然就想著怎麽花。
這財政上山西可比陝西要寬裕的多,山西雖然地小但是人均耕地遠比陝西要多的多,況且山西省的財政負擔也小。
這宣、大、山西總督所駐節的宣府鎮,在行政區劃上是屬於北直隸的實土衛所萬全都司所管,所以山西省沒有對宣府鎮供應錢糧的義務。
宣府鎮的糧餉供應主要來自萬全都司衛所倉裏的子粒糧和屯田所得,再然後由朝廷轉移支付一點。
這樣一來山西省所負責的僅大同鎮與山西鎮的糧餉供應,並且山西的藩王還少,才三個而已,大同府的代王、太原府的晉王以及滁安府的沈王。
這山西老百姓養三頭豬外加兩鎮丘八,再加上供給遼東鎮的幾十萬遼餉,以及其他雜項,這日子也就勉勉強強能夠過下去。
在八月底的時候,山西巡撫宋統殷向朝廷上書請求挪用驛站用銀十萬兩作為剿賊軍費,九月初的時候朝廷批準了宋統殷的請求,同意挪用其截留驛站用銀。
這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怎麽這大明朝就喜歡逮著一隻羊薅,但凡缺錢用了就想著打驛卒的主意。
在此之前崇禎二年的時候,根據朝廷的驛改政策,山西已經裁減了四萬多兩驛站用銀做軍費,如今又挪用十萬兩,這山西的驛卒那真是沒法活了。
就在宋統殷的這波騷操作下,山西省今年大概有一兩萬的驛卒下崗失業。
這些下崗失業的驛卒有的自主創業帶著親朋好友上山做杆子,有的則是四處投簡曆繼續找工作,一部分被官軍所吸收,但大多數都被農民軍所吸收,鐵營在九月份就有不少山西下崗驛卒來投奔。
...
這軍費有了糧食也不缺宋統殷自然就想著把這晉東南賊寇給剿了,於是新任的宣大總督張宗衡(原大同巡撫)商量看怎麽弄死這群反賊。
這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兩人在宋統殷的幕僚韓庭憲的建議下弄出一個陰招來。
這陰招洪承疇曾經玩過,且效果不錯。
還是老辦法,把這群農民軍騙過來招安投降,然後集結重兵一網打盡。
這招雖然老套但是好用,自從王嘉胤死後,在山西的農民軍見前途渺茫對未來非常的絕望,於是便出現了很多造反意誌動搖的農民軍首領。
像張存孟餘部的四隊黑煞神李茂春在七月向官軍投降,除李茂春外還有很多農民軍也相繼向官府投降,官府目前對他們都授予官職。
這些小卡拉米在官軍看來隨時可以消滅不急於一時,現在的幾個大寇至今都沒有投降,所以為了暫時穩住那些大寇,山西官府便決定暫時不動手。
這段時間山西官府陸續派使者到陵川縣各路義軍營中遊說他們投降,但前麵該投的都投了,現在基本上都是一些堅定的造反派。
所以山西官府的遊說並不是很成功,有的農民軍首領為了表明造反到底的決心,甚至將官府派來遊說的使者給殺掉了。
其中就有西營八大王張獻忠和闖踏天劉國能。
這兩個家夥日後可是都向明朝投降過,不過圖圖哥是假投降而劉國能則是真投降,但不管怎麽說,當下的劉國能那是一個堅定的造反派!
因為王嘉胤曾經救過他劉國能性命,如今王嘉胤剛死在官府手裏,劉國能也不可能一點人情味都沒有現在就投降。
至於圖圖哥則是一眼就看穿了官府的鬼把戲,當初他在洪承疇標下吃糧的時候親眼看著洪承疇是怎麽殺降的。
王鐵和高迎祥兩人那邊自然有官府派來的使者遊說,高迎祥那邊是亂棍打出沒有害來人的性命,王鐵這邊則是虛與委蛇,先v點錢糧過來再說招安的事情。
但是當官府的使者派到王自用那裏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官府的使者發現這王自用雖然口頭上拒絕招安,但那言語之間卻透露著待價而沽的意思。
派去王自用營中的官府使者迴去之後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負責招降事宜的宋統殷幕僚韓庭憲。
韓庭憲經過分析認為王自用有招安的意思,於是便開始琢磨怎麽誘降王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