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鐵營轉進(末)北上延綏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作者:楚環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議完這些事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商議轉進的事情了,這才是今天開會的重頭戲,對於到底往哪裏轉進鐵營內部也存在很大的分歧,但總的來說都不讚同死守鄜州。
所以在開議之前王鐵就定了調子:“諸位兄弟,關中一戰想必大夥們都知道了官軍的戰鬥力,留守鄜州那就是死路一條,在沒有能夠擊敗官軍主力部隊的實力之前,我們不能盲目的死守某一個地區。”
“該流動就要流動,做坐寇那就是守死之賊!”
聽到王鐵這話大夥們都點頭表示讚同。
當初打下鄜州之後有人就建議占據鄜州屯田練兵發展勢力,而且有這種想法的人還不少,就連現在開會的一群人裏麵就有幾個主張這樣幹。
不過關中一敗之後,大夥們也都認識到鐵營與官軍的差距有多大,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人提就地屯田的事情了。
接著王鐵對李子建說道:“子建,你來說說最近陝西官軍的情況,以及各路義軍的動態吧?!”
李子建聽後起身從兜裏掏出一個小冊子來,然後走到二堂一麵牆上掛著的地圖麵前,李子建一邊看著小冊子上的情報一邊看著地圖核對著信息,大夥們的目光也都被李子建吸引了過去。
過了一會後李子建將情報核對完之後便把小冊子揣在兜裏,然後指著地圖上的金鎖關說道:“據探馬來報,官軍張應昌部已於五日前抵達金鎖關,目前在宜君的李老柴據說已經派出先頭部隊前往慶陽府,估計要不了兩天李老柴就要跑了。”
“張應昌部很快就要占領宜君縣。”
接著李子建指向白水縣說道:“中部縣的賀一龍昨天派人來通報說練國事已經帶著撫標營到了白水縣不日即將北上,賀一龍說他這兩天就要退到鄜州來。”
李子建說完之後拿出一快白色粉筆出來在地圖上從金鎖關和白水縣劃了兩道指向鄜州的斜線。
“官軍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準備兩麵夾擊進攻鄜州,而鄜州的南部的兩道門戶宜君和中部縣根本就沒人守。”
“從金鎖關經宜君縣到鄜州約有兩百五十裏地,以官軍的行軍速度最多也就是5天的時間就可以兵臨城下。”
“從白水縣經中部縣走洛河官道也就300裏地,官軍差不多還是五六天的時間。”
“如果練國事和張應昌兩人配合得當的話,兩部官軍同時抵達鄜州不是問題。”
接著李子建歎了口氣說道:“這陝西撫標營咱們都打不過,那就更別提再加上張應昌的協營了,所以屬下建議還是往北走去找王嘉胤吧!”
說到這裏李子建指向地圖上的府穀方向說道:“最近王嘉胤可是不得了,據說王嘉胤在府穀擊斃了陝西東協副總兵李釗!”
“這個消息不是傳聞,咱們派去府穀的弟兄前段時間迴來報告確認過,當初洪承疇帶著撫標營都到了甘泉突然返迴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依我看咱們還得跟著王嘉胤混才行,咱們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但是比起王嘉胤來說不算什麽,王嘉胤的實力依舊比我們強大,躲在他後麵咱們才能有一線生機,單打獨鬥遲早是自取滅亡!”
對於王嘉胤的牛逼大夥們不可否認,但是對於李子建說隻有跟著王嘉胤混才能活下來大夥們卻是不能讚同的。畢竟這幾仗打下來大夥們心氣也高了不少。
於是楊英便出來反駁道:“我說老李!你不能張別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啊!”
“咱們雖然不如他王嘉胤但又能差到哪裏去呢!再說了他王嘉胤這麽厲害怎麽沒見他把葭州給打下來?!我可是聽說王嘉胤打了葭州兩次都沒打進去,咱們一次就攻破了鄜州!”
“從這點可以看出咱們現在已經有了自立的本錢,沒必要再向以前一樣去給王嘉胤當三孫子!”
楊英說完之後便起身來到地圖前麵指著地圖上的山西區域說道:“我聽說老迴迴他們幾個當初在山西混的是風生水起,我看不如這樣。”
“這高迎祥不是把清澗給占了嗎?!這清澗正好有個黃河渡口,咱們可以和高迎祥聯營去山西闖蕩一番,怎麽也好過跟在王嘉胤屁股後麵!”
說到這裏楊英看向王鐵一臉賤笑的說道:“掌盤子不是一天到晚惦記著高迎祥那個侄女嗎?!正好這迴去和高迎祥聯姻把生米煮給成熟飯!”
“哈哈哈!~”
大夥們聽到楊英這話都哄堂大笑。不過王鐵卻是笑不出來直接把叼在嘴裏煙頭砸向楊英:“狗日的東西!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給老子滾!”
楊英見王鐵生氣之後尬笑了兩聲便退了下去。接著周兵便說道:“這楊英說去山西我不是太認同,畢竟山西人生地不熟的咱們也不熟悉路,萬一掉進那個黑坑裏搞不好就爬不起來了。”
“所以我建議還是就留在延南一片山區裏麵和官軍周旋吧!畢竟咱們在一片人望鼎盛,老百姓都擁護咱們,官軍有什麽動向老百姓都會第一時間來通知我們,這不比去山西或者是跟著王嘉胤混強?!”
這鐵營在延南地區到處施舍糧米給窮兄弟也不是沒有作用的,最起碼老百姓見了鐵營的旗號不會拖家帶口的往山裏跑,想要打聽個什麽事可比去其他地方方便的多。
周兵話一說完王經緯就出來反駁了。
“不行!留在延南堅決不行!不管是去山西還是北上去找王嘉胤都可以,唯獨留在延南不可取!”
“延南地區被咱們這些反賊都已經犁了好幾遍,能打的大戶能搶的富人也都被咱們搶了好幾遍,再也沒有油水可榨了,留在這裏咱們隻能向窮兄弟下手了,可這樣一來咱們幾年來積攢的名聲可就毀於一旦了!”
“所以我建議還是北上去找王嘉胤吧!去山西咱們兩眼一抹黑指不定出什麽事呢!”
王經緯主管錢糧事務所以王經緯對地方的經濟情況非常關注,目前的延南地區已經是一片經濟窪地,有錢人不是被反賊殺光就是跑光。
鐵營的三個頭領現在是三種不同的意見,王鐵也認真的聽取了三人的意見,最終王鐵還是做出了決定。
“我看這樣吧!咱們還是去找王嘉胤吧!”
見王鐵拿定主意之後周兵和楊英兩人也隻能對視一眼歎了口氣,他們兩現在對王鐵還去跟著王嘉胤當三孫子有些不太理解,畢竟鐵營已經混的這麽大了,自己獨立拉起一支山頭也不是不可能。
他們倆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鐵營當延南扛把子讓他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延南其他各路義軍的首領為了能和鐵營搞好關係,經常派人私下裏和鐵營的幾個頭領走動,這來迴走動少不了提一些禮品什麽,那些吹捧的話自然也是少不了。
如今去了府穀找王嘉胤之後誰來給他們送禮誰來吹捧他們呢?!
對於這些王鐵也是知道的,但王鐵並沒有過多的苛責他們,收禮在這個時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隻要沒辦違規的事情那就不算是受賄。
王鐵看周兵和楊英兩人有些心有不甘,於是對兩人說道:“我說你們兩個也不要有那些想法,別看咱們現在是混大了,可還是不如人家王嘉胤。”
“人家王嘉胤能在野戰擊敗延綏邊軍的精銳還陣斬了一個副將,咱們打關中就不用說了,奪下鄜州全憑那條暗道,說來說去咱們現在實力還是不行!”
“跟著別人後麵當孫子也沒什麽不好,最起碼還有命活著!”
說到這裏王鐵看了一眼一直沒有說話的鄭彥夫,然後說道:“老鄭我說的一些話你也別介意。”
“當初二哥要是跟著王嘉胤一塊走,不自己一個人耍單邊,估計現在二哥還活著呢!”
鄭彥夫聽後歎了口氣說道:“當初二爺確實是如掌盤子說的這樣,就是拉不下那個臉麵,認為跟著王嘉胤有損自己的首義之人的威名,所以才落得這個結局!”
“唉!不說了!”
鄭彥夫說完之後王鐵看向楊英和周兵說道:“聽見嗎?!咱們現在的實力是比當初二哥要強一些,可又如何?!官軍要是鐵了心滅咱們,二哥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
這王鐵難道不想自己拉山頭搞個聯盟嗎?!
王鐵比誰都像!
可關中一戰敗了!這一切都已經成了泡影,所以也隻能老老實實的去給王嘉胤當孫子求得他的庇護。
如果關中一戰贏了那估計陝西就是南王鐵北嘉胤的格局了,到那個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義軍迴來投奔他尋求庇護。
楊英和周兵聽後也仔細的想了一想,認為此時拉山頭恐怕也確實不行,於是都表示讚同王鐵北上與王嘉胤聯營的計劃。
就這樣鐵營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也算是確定了下來,會議結束之後王鐵就派人前往府穀告知王嘉胤準備與他聯營,並做好轉進府穀前的各種準備事項。
...
所以在開議之前王鐵就定了調子:“諸位兄弟,關中一戰想必大夥們都知道了官軍的戰鬥力,留守鄜州那就是死路一條,在沒有能夠擊敗官軍主力部隊的實力之前,我們不能盲目的死守某一個地區。”
“該流動就要流動,做坐寇那就是守死之賊!”
聽到王鐵這話大夥們都點頭表示讚同。
當初打下鄜州之後有人就建議占據鄜州屯田練兵發展勢力,而且有這種想法的人還不少,就連現在開會的一群人裏麵就有幾個主張這樣幹。
不過關中一敗之後,大夥們也都認識到鐵營與官軍的差距有多大,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人提就地屯田的事情了。
接著王鐵對李子建說道:“子建,你來說說最近陝西官軍的情況,以及各路義軍的動態吧?!”
李子建聽後起身從兜裏掏出一個小冊子來,然後走到二堂一麵牆上掛著的地圖麵前,李子建一邊看著小冊子上的情報一邊看著地圖核對著信息,大夥們的目光也都被李子建吸引了過去。
過了一會後李子建將情報核對完之後便把小冊子揣在兜裏,然後指著地圖上的金鎖關說道:“據探馬來報,官軍張應昌部已於五日前抵達金鎖關,目前在宜君的李老柴據說已經派出先頭部隊前往慶陽府,估計要不了兩天李老柴就要跑了。”
“張應昌部很快就要占領宜君縣。”
接著李子建指向白水縣說道:“中部縣的賀一龍昨天派人來通報說練國事已經帶著撫標營到了白水縣不日即將北上,賀一龍說他這兩天就要退到鄜州來。”
李子建說完之後拿出一快白色粉筆出來在地圖上從金鎖關和白水縣劃了兩道指向鄜州的斜線。
“官軍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準備兩麵夾擊進攻鄜州,而鄜州的南部的兩道門戶宜君和中部縣根本就沒人守。”
“從金鎖關經宜君縣到鄜州約有兩百五十裏地,以官軍的行軍速度最多也就是5天的時間就可以兵臨城下。”
“從白水縣經中部縣走洛河官道也就300裏地,官軍差不多還是五六天的時間。”
“如果練國事和張應昌兩人配合得當的話,兩部官軍同時抵達鄜州不是問題。”
接著李子建歎了口氣說道:“這陝西撫標營咱們都打不過,那就更別提再加上張應昌的協營了,所以屬下建議還是往北走去找王嘉胤吧!”
說到這裏李子建指向地圖上的府穀方向說道:“最近王嘉胤可是不得了,據說王嘉胤在府穀擊斃了陝西東協副總兵李釗!”
“這個消息不是傳聞,咱們派去府穀的弟兄前段時間迴來報告確認過,當初洪承疇帶著撫標營都到了甘泉突然返迴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依我看咱們還得跟著王嘉胤混才行,咱們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但是比起王嘉胤來說不算什麽,王嘉胤的實力依舊比我們強大,躲在他後麵咱們才能有一線生機,單打獨鬥遲早是自取滅亡!”
對於王嘉胤的牛逼大夥們不可否認,但是對於李子建說隻有跟著王嘉胤混才能活下來大夥們卻是不能讚同的。畢竟這幾仗打下來大夥們心氣也高了不少。
於是楊英便出來反駁道:“我說老李!你不能張別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啊!”
“咱們雖然不如他王嘉胤但又能差到哪裏去呢!再說了他王嘉胤這麽厲害怎麽沒見他把葭州給打下來?!我可是聽說王嘉胤打了葭州兩次都沒打進去,咱們一次就攻破了鄜州!”
“從這點可以看出咱們現在已經有了自立的本錢,沒必要再向以前一樣去給王嘉胤當三孫子!”
楊英說完之後便起身來到地圖前麵指著地圖上的山西區域說道:“我聽說老迴迴他們幾個當初在山西混的是風生水起,我看不如這樣。”
“這高迎祥不是把清澗給占了嗎?!這清澗正好有個黃河渡口,咱們可以和高迎祥聯營去山西闖蕩一番,怎麽也好過跟在王嘉胤屁股後麵!”
說到這裏楊英看向王鐵一臉賤笑的說道:“掌盤子不是一天到晚惦記著高迎祥那個侄女嗎?!正好這迴去和高迎祥聯姻把生米煮給成熟飯!”
“哈哈哈!~”
大夥們聽到楊英這話都哄堂大笑。不過王鐵卻是笑不出來直接把叼在嘴裏煙頭砸向楊英:“狗日的東西!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給老子滾!”
楊英見王鐵生氣之後尬笑了兩聲便退了下去。接著周兵便說道:“這楊英說去山西我不是太認同,畢竟山西人生地不熟的咱們也不熟悉路,萬一掉進那個黑坑裏搞不好就爬不起來了。”
“所以我建議還是就留在延南一片山區裏麵和官軍周旋吧!畢竟咱們在一片人望鼎盛,老百姓都擁護咱們,官軍有什麽動向老百姓都會第一時間來通知我們,這不比去山西或者是跟著王嘉胤混強?!”
這鐵營在延南地區到處施舍糧米給窮兄弟也不是沒有作用的,最起碼老百姓見了鐵營的旗號不會拖家帶口的往山裏跑,想要打聽個什麽事可比去其他地方方便的多。
周兵話一說完王經緯就出來反駁了。
“不行!留在延南堅決不行!不管是去山西還是北上去找王嘉胤都可以,唯獨留在延南不可取!”
“延南地區被咱們這些反賊都已經犁了好幾遍,能打的大戶能搶的富人也都被咱們搶了好幾遍,再也沒有油水可榨了,留在這裏咱們隻能向窮兄弟下手了,可這樣一來咱們幾年來積攢的名聲可就毀於一旦了!”
“所以我建議還是北上去找王嘉胤吧!去山西咱們兩眼一抹黑指不定出什麽事呢!”
王經緯主管錢糧事務所以王經緯對地方的經濟情況非常關注,目前的延南地區已經是一片經濟窪地,有錢人不是被反賊殺光就是跑光。
鐵營的三個頭領現在是三種不同的意見,王鐵也認真的聽取了三人的意見,最終王鐵還是做出了決定。
“我看這樣吧!咱們還是去找王嘉胤吧!”
見王鐵拿定主意之後周兵和楊英兩人也隻能對視一眼歎了口氣,他們兩現在對王鐵還去跟著王嘉胤當三孫子有些不太理解,畢竟鐵營已經混的這麽大了,自己獨立拉起一支山頭也不是不可能。
他們倆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鐵營當延南扛把子讓他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延南其他各路義軍的首領為了能和鐵營搞好關係,經常派人私下裏和鐵營的幾個頭領走動,這來迴走動少不了提一些禮品什麽,那些吹捧的話自然也是少不了。
如今去了府穀找王嘉胤之後誰來給他們送禮誰來吹捧他們呢?!
對於這些王鐵也是知道的,但王鐵並沒有過多的苛責他們,收禮在這個時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隻要沒辦違規的事情那就不算是受賄。
王鐵看周兵和楊英兩人有些心有不甘,於是對兩人說道:“我說你們兩個也不要有那些想法,別看咱們現在是混大了,可還是不如人家王嘉胤。”
“人家王嘉胤能在野戰擊敗延綏邊軍的精銳還陣斬了一個副將,咱們打關中就不用說了,奪下鄜州全憑那條暗道,說來說去咱們現在實力還是不行!”
“跟著別人後麵當孫子也沒什麽不好,最起碼還有命活著!”
說到這裏王鐵看了一眼一直沒有說話的鄭彥夫,然後說道:“老鄭我說的一些話你也別介意。”
“當初二哥要是跟著王嘉胤一塊走,不自己一個人耍單邊,估計現在二哥還活著呢!”
鄭彥夫聽後歎了口氣說道:“當初二爺確實是如掌盤子說的這樣,就是拉不下那個臉麵,認為跟著王嘉胤有損自己的首義之人的威名,所以才落得這個結局!”
“唉!不說了!”
鄭彥夫說完之後王鐵看向楊英和周兵說道:“聽見嗎?!咱們現在的實力是比當初二哥要強一些,可又如何?!官軍要是鐵了心滅咱們,二哥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
這王鐵難道不想自己拉山頭搞個聯盟嗎?!
王鐵比誰都像!
可關中一戰敗了!這一切都已經成了泡影,所以也隻能老老實實的去給王嘉胤當孫子求得他的庇護。
如果關中一戰贏了那估計陝西就是南王鐵北嘉胤的格局了,到那個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義軍迴來投奔他尋求庇護。
楊英和周兵聽後也仔細的想了一想,認為此時拉山頭恐怕也確實不行,於是都表示讚同王鐵北上與王嘉胤聯營的計劃。
就這樣鐵營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也算是確定了下來,會議結束之後王鐵就派人前往府穀告知王嘉胤準備與他聯營,並做好轉進府穀前的各種準備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