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固原兵變(上)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作者:楚環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固原鎮這邊發生什麽大變故呢?!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欠餉。這按理說欠餉這種事情別說陝西三邊就算是在九邊各鎮現在都是件很平常的事,這基本上已經是在大明王朝進入常態化。
遠的不說,就是剛剛發了一次餉的延綏鎮現在又已經鬧了起來,不過規模比較小,就隻是幾個堡城的丘八在鬧。而固原鎮這裏就不一樣了,基本上全鎮的營兵都在鬧。
這個原因和王嘉胤他們這群反賊有一定的關聯,三邊總督武之望為了盡快將王嘉胤這夥反賊從府穀攆走於是就挪用固原鎮的軍餉給延綏鎮。
武之望的這波操作不可謂之不騷,自己統轄的本鎮軍餉不發去發外鎮的軍餉。不過武督師玩這個騷操作也是被逼的沒辦法,延綏鎮的丘八要是再不發餉那就全跳槽到反賊那裏去了!
武督師為了不使反賊的力量繼續壯大,於是便從固原鎮的軍餉裏麵劃撥四萬兩給延綏鎮。這軍餉出固原的時候是五萬兩,到延綏鎮是三萬兩,再到將帥手裏是兩萬兩。這中間到底經曆了什麽那就不為人所知了。
總之固原鎮的軍餉被武督師給挪用了,現在固原鎮沒餉,這已經是十二月下旬沒幾天就要過年了,固原鎮的丘八不鬧騰那就怪了!
...
下麵筆者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固原鎮。提起固原鎮很多人或許有些陌生,不過她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叫陝西鎮,在明中前期陝西三邊總督駐節西安府,所以當時又被稱之為陝西鎮。
明中後期陝西三邊總督從西安府移防平涼府下轄的屬州固原州,所以陝西鎮便改稱為固原鎮。固原州的位置是今天的寧夏固原市。
陝西三邊總督從西安府移防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軍事上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策應延綏、寧夏、甘肅三鎮抵禦套虜入侵。
因為西安府地處陝西內地,而固原州的位置處於寧夏、甘肅、延綏三大邊鎮防區的交界處,隻要上述三鎮有一鎮的防線出了事固原鎮立馬可以進行支援。
所以固原鎮在陝西三邊的軍事體係中的定位是戰略支援部隊,既然是戰略支援部隊那麽肯定就不能駐防在陝西內地的西安府。一旦三邊出事從西安府根本就不能有效的對三邊進行支援。
以上是軍事原因導致陝西三邊總督從西安府移鎮固原州,還有一方麵原因就是政治上。自明中後期以來巡撫製度已經逐漸完善,各省巡撫基本上都是在地方常駐,所以巡撫和總督同城的話難免會產生衝突。
一個都察院右都禦史巡撫陝西三邊,一個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總督亦加都察院銜),這兩品級差不多職權又有很多重疊部分的官員難免不發生點齟齬。所以為了班子裏的團結,最終總督巡撫分開辦公,這項製度在後來也延續到了清朝。
...
這不管是從軍事角度看還是從政治的角度看,陝西三邊總督移鎮固原州都是有好處的。但是從經濟的角度看移鎮固原則是非常的失敗!
原因也很簡單,在西安府的話陝西鎮的糧餉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八百裏秦川千裏沃土養個幾萬兵還是不成問題的。陝西鎮移防固原之後隻能靠平涼、鞏昌、鳳翔幾個窮府來供給,而就在平涼府還得供給韓藩的宗室,這樣一來能夠供給固原鎮的錢糧那就隻能更少了。
就這武督師還依然挪用固原鎮的軍餉給延綏鎮,結果就造成固原鎮在年底進行一場大規模討薪運動。這按道理說當兵的工資是一個月一發,可自萬曆末年以來當兵的工資開始是一個季度一發,後來是半年一發,最後直接搞成了一年一發,搞的跟後世的農民工一樣。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兵都是一年一發,其中還是有不少官兵是一個季度或者半年一發,不過大多數還是一年一發的。
按照編製固原鎮的額兵是四萬人,每個營兵的餉銀大概是每月一兩四錢左右,一年的餉銀就是15兩銀子,固原鎮一年的軍餉開支是在六十萬兩銀子左右。
不過這明朝營兵吃空餉吃的實在是太嚴重了,固原鎮究竟有多少兵力上到總督下到將帥都搞不清楚。大家都知道這軍餉從來都沒發到位過,就依靠平涼、鳳翔、鞏昌三府外加西安府的部分輸從根本養不活四萬營兵。固原鎮的真實兵力估計也就個一萬五千人左右可能連一半都沒有。
這一萬五千人刨去三邊總督的督標營和固原鎮總兵的鎮標營,實際的營兵數量恐怕還不到一萬人,即使按照一萬人算今年也需要15萬兩軍餉。
武督師大筆一揮直接往外送了5萬兩銀子。
至於鎮標和督標肯定是不會缺餉的,或者說多多少少能發點,不至於加入到討薪的隊伍中,畢竟要是真的因為討薪出了什麽事還得是鎮標和督標來彈壓。總督和總兵不傻,知道不把這些兵喂飽肯定是不行的。
...
此次兵變的爆發點在平涼府的一個實土衛所,甘州衛。
甘州所衛城位於固原州的西邊直線距離不過五裏地,是固原鎮防禦體係下的一個路城,這裏設置有一個固原鎮的遊兵營,遊兵營的遊擊將軍就是在幾個月前去延綏鎮援剿因為缺糧欠餉而跑迴來的李英。
這次固原鎮營兵年終討薪最為激烈的就是李英鎮守的甘州所營兵,原因也很簡單,李英隻是一個遊擊,分餉營的時候優先分總兵營和副將營,其次才是參將、遊擊、守備的部隊。
李英下屬的遊兵營額兵是兩千人實際兵力隻有800號人,這個吃空餉的額度在目前的九邊各部算是一個正常水平。雖然李英手下的兵隻有八百人但是他養了一百號家丁。
年底的時候武之望給他發了4000兩銀子,李英將這筆錢全都發給他的家丁一分錢都沒有給營兵。這李英也是逼的沒有辦法,一年沒有發餉他平時連空餉都沒的吃兵血也沒得喝,為了養家丁李英甚至都到外麵去借高利貸,所以李英再從武之望那裏領到餉銀之後直接先給自己把賬給平了。
這樣一來雖然李英的家丁得到了保障但是他手下的營兵那就連日子都沒法過了。不過李英可不管這些,這些丘八的死活他一點也不在乎,畢竟這營兵是朝廷的死多少跑多少都和他沒有關係。兵要是都跑光了他再去找上麵要就是了,沒必要去為了這些營兵來委屈自己的家丁。
就是在這種想法的主導下,這李英硬是把上麵發下來本就不夠的軍餉全都用到了自己家丁的身上來,完全就不顧營兵的死活!
...
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夜晚,固原鎮下屬甘州衛所營區內。
這天黑之後按照軍規晚上不能出來走動的,別說不能走了就連躺床上說話都不能。但是今天在營區某個營房內居然有一群官兵聚在一起商量著事情!
營房內沒有點蠟燭甚至連油燈都沒有點,畢竟不管是燈油還是蠟燭都太奢侈了不是現在欠餉的官兵可以點的起的。所以在營房內燒的是木柴,一群官兵就圍在火盆邊上烤著火商量著一些對上麵不利的事情。
在火盆便是圍的一圈官兵都是基層的軍官,這些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兵一樣都被欠著餉,大多數都是伍長、什長,其中隻有一個是管隊。不過就算是管隊,在這裏一樣被欠著餉,這也可想而知固原鎮欠餉嚴重到什麽程度。
火盆裏燒的柴火的火光照耀在這群官兵的臉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滿麵的愁容,有的在唉聲歎氣,也有的在憤憤不平的說著狠話!
為首的管隊姓徐名安字仲寧,這個人要是王鐵他們在這裏的話一眼多看幾眼或許記起來是誰,這家夥就是今年六月份的時候在鄜州中部縣攻破王鐵山寨的那個鄜州衛的千戶!
這堂堂一個世襲的衛所千戶怎麽會到固原鎮幹一個小小的管隊呢?!而且還被上麵欠著餉,要知道他這個世襲千戶家裏不說金山銀山最起碼也是不缺錢的主。
其實徐安淪落到成為一個小小管隊某種意義上還是王鐵給鬧的,要不是王鐵當場從中部縣夜襲鄜州守備大營導致炸營之後丟失輜重物資,最後鄜州守備不得不到村裏打糧並殺良冒功!
而這個徐安也是良心未泯為了他鄜州的老鄉和這個鄜州守備幹了起來,本來這也沒多大的事,頂多當時就是被鄜州守備教訓了一頓而已。
但徐安迴去之後是越想越氣,越氣越想!最後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寫了封舉報信直接就往延綏巡撫署送!徐安這事辦的可是相當的違反朝廷製度以及破壞官員之間的相互團結!
首先徐安是鄜州的世襲千戶,他有什麽事得先找鄜州衛指揮使反映,鄜州衛指揮使不能解決再往上麵的延安兵備道報告,而徐安直接一封舉報信往延綏巡撫署送!
這延綏巡撫署的屬官收到徐安的舉報信之後連拆都沒拆直接原封不動下發到延安兵備道!延安兵備道一看徐安的舉報信氣的是恨不得弄死這個小小的千戶!
當時陝北匪患猖獗正是需要鄜州守備來出力剿賊,你這一個小小的千戶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舉報你的上司!你這麽做是何居心?!難道非得讓賊寇將陝北給占了你才安心?!
所以延安兵備道看過舉報信後就給鄜州衛下令徹查一下這個姓徐的千戶!看看他到底是何居心!居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破壞官府的剿賊大計!
最後徹查的結果就是這姓徐的千戶誣陷上司、侵占軍屯、貪汙軍糧、克扣軍餉!經過兵備道與鄜州衛指揮使及鄜州守備商議,決定免掉徐安的世襲千戶一職,並追繳其所貪汙軍糧和軍餉以及清退他們家侵占的軍屯。
延安兵備道給徐安定的罪名大部分都站的腳並且都還是罪證確鑿,徐家侵占軍屯是真的,他貪汙軍餉軍糧也是事實。
這種事就是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那種,不辦你的時候你怎麽搞都行,真要辦你的時候什麽罪名都能給你套上。
最後徐安世襲千戶的職務沒了家裏的家產都被查抄用來抵贓。徐安最後沒有辦法隻能帶著老婆孩子到固原鎮去當兵,畢竟延綏鎮這邊正在打仗。
...
遠的不說,就是剛剛發了一次餉的延綏鎮現在又已經鬧了起來,不過規模比較小,就隻是幾個堡城的丘八在鬧。而固原鎮這裏就不一樣了,基本上全鎮的營兵都在鬧。
這個原因和王嘉胤他們這群反賊有一定的關聯,三邊總督武之望為了盡快將王嘉胤這夥反賊從府穀攆走於是就挪用固原鎮的軍餉給延綏鎮。
武之望的這波操作不可謂之不騷,自己統轄的本鎮軍餉不發去發外鎮的軍餉。不過武督師玩這個騷操作也是被逼的沒辦法,延綏鎮的丘八要是再不發餉那就全跳槽到反賊那裏去了!
武督師為了不使反賊的力量繼續壯大,於是便從固原鎮的軍餉裏麵劃撥四萬兩給延綏鎮。這軍餉出固原的時候是五萬兩,到延綏鎮是三萬兩,再到將帥手裏是兩萬兩。這中間到底經曆了什麽那就不為人所知了。
總之固原鎮的軍餉被武督師給挪用了,現在固原鎮沒餉,這已經是十二月下旬沒幾天就要過年了,固原鎮的丘八不鬧騰那就怪了!
...
下麵筆者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固原鎮。提起固原鎮很多人或許有些陌生,不過她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叫陝西鎮,在明中前期陝西三邊總督駐節西安府,所以當時又被稱之為陝西鎮。
明中後期陝西三邊總督從西安府移防平涼府下轄的屬州固原州,所以陝西鎮便改稱為固原鎮。固原州的位置是今天的寧夏固原市。
陝西三邊總督從西安府移防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軍事上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策應延綏、寧夏、甘肅三鎮抵禦套虜入侵。
因為西安府地處陝西內地,而固原州的位置處於寧夏、甘肅、延綏三大邊鎮防區的交界處,隻要上述三鎮有一鎮的防線出了事固原鎮立馬可以進行支援。
所以固原鎮在陝西三邊的軍事體係中的定位是戰略支援部隊,既然是戰略支援部隊那麽肯定就不能駐防在陝西內地的西安府。一旦三邊出事從西安府根本就不能有效的對三邊進行支援。
以上是軍事原因導致陝西三邊總督從西安府移鎮固原州,還有一方麵原因就是政治上。自明中後期以來巡撫製度已經逐漸完善,各省巡撫基本上都是在地方常駐,所以巡撫和總督同城的話難免會產生衝突。
一個都察院右都禦史巡撫陝西三邊,一個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總督亦加都察院銜),這兩品級差不多職權又有很多重疊部分的官員難免不發生點齟齬。所以為了班子裏的團結,最終總督巡撫分開辦公,這項製度在後來也延續到了清朝。
...
這不管是從軍事角度看還是從政治的角度看,陝西三邊總督移鎮固原州都是有好處的。但是從經濟的角度看移鎮固原則是非常的失敗!
原因也很簡單,在西安府的話陝西鎮的糧餉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八百裏秦川千裏沃土養個幾萬兵還是不成問題的。陝西鎮移防固原之後隻能靠平涼、鞏昌、鳳翔幾個窮府來供給,而就在平涼府還得供給韓藩的宗室,這樣一來能夠供給固原鎮的錢糧那就隻能更少了。
就這武督師還依然挪用固原鎮的軍餉給延綏鎮,結果就造成固原鎮在年底進行一場大規模討薪運動。這按道理說當兵的工資是一個月一發,可自萬曆末年以來當兵的工資開始是一個季度一發,後來是半年一發,最後直接搞成了一年一發,搞的跟後世的農民工一樣。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兵都是一年一發,其中還是有不少官兵是一個季度或者半年一發,不過大多數還是一年一發的。
按照編製固原鎮的額兵是四萬人,每個營兵的餉銀大概是每月一兩四錢左右,一年的餉銀就是15兩銀子,固原鎮一年的軍餉開支是在六十萬兩銀子左右。
不過這明朝營兵吃空餉吃的實在是太嚴重了,固原鎮究竟有多少兵力上到總督下到將帥都搞不清楚。大家都知道這軍餉從來都沒發到位過,就依靠平涼、鳳翔、鞏昌三府外加西安府的部分輸從根本養不活四萬營兵。固原鎮的真實兵力估計也就個一萬五千人左右可能連一半都沒有。
這一萬五千人刨去三邊總督的督標營和固原鎮總兵的鎮標營,實際的營兵數量恐怕還不到一萬人,即使按照一萬人算今年也需要15萬兩軍餉。
武督師大筆一揮直接往外送了5萬兩銀子。
至於鎮標和督標肯定是不會缺餉的,或者說多多少少能發點,不至於加入到討薪的隊伍中,畢竟要是真的因為討薪出了什麽事還得是鎮標和督標來彈壓。總督和總兵不傻,知道不把這些兵喂飽肯定是不行的。
...
此次兵變的爆發點在平涼府的一個實土衛所,甘州衛。
甘州所衛城位於固原州的西邊直線距離不過五裏地,是固原鎮防禦體係下的一個路城,這裏設置有一個固原鎮的遊兵營,遊兵營的遊擊將軍就是在幾個月前去延綏鎮援剿因為缺糧欠餉而跑迴來的李英。
這次固原鎮營兵年終討薪最為激烈的就是李英鎮守的甘州所營兵,原因也很簡單,李英隻是一個遊擊,分餉營的時候優先分總兵營和副將營,其次才是參將、遊擊、守備的部隊。
李英下屬的遊兵營額兵是兩千人實際兵力隻有800號人,這個吃空餉的額度在目前的九邊各部算是一個正常水平。雖然李英手下的兵隻有八百人但是他養了一百號家丁。
年底的時候武之望給他發了4000兩銀子,李英將這筆錢全都發給他的家丁一分錢都沒有給營兵。這李英也是逼的沒有辦法,一年沒有發餉他平時連空餉都沒的吃兵血也沒得喝,為了養家丁李英甚至都到外麵去借高利貸,所以李英再從武之望那裏領到餉銀之後直接先給自己把賬給平了。
這樣一來雖然李英的家丁得到了保障但是他手下的營兵那就連日子都沒法過了。不過李英可不管這些,這些丘八的死活他一點也不在乎,畢竟這營兵是朝廷的死多少跑多少都和他沒有關係。兵要是都跑光了他再去找上麵要就是了,沒必要去為了這些營兵來委屈自己的家丁。
就是在這種想法的主導下,這李英硬是把上麵發下來本就不夠的軍餉全都用到了自己家丁的身上來,完全就不顧營兵的死活!
...
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夜晚,固原鎮下屬甘州衛所營區內。
這天黑之後按照軍規晚上不能出來走動的,別說不能走了就連躺床上說話都不能。但是今天在營區某個營房內居然有一群官兵聚在一起商量著事情!
營房內沒有點蠟燭甚至連油燈都沒有點,畢竟不管是燈油還是蠟燭都太奢侈了不是現在欠餉的官兵可以點的起的。所以在營房內燒的是木柴,一群官兵就圍在火盆邊上烤著火商量著一些對上麵不利的事情。
在火盆便是圍的一圈官兵都是基層的軍官,這些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兵一樣都被欠著餉,大多數都是伍長、什長,其中隻有一個是管隊。不過就算是管隊,在這裏一樣被欠著餉,這也可想而知固原鎮欠餉嚴重到什麽程度。
火盆裏燒的柴火的火光照耀在這群官兵的臉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滿麵的愁容,有的在唉聲歎氣,也有的在憤憤不平的說著狠話!
為首的管隊姓徐名安字仲寧,這個人要是王鐵他們在這裏的話一眼多看幾眼或許記起來是誰,這家夥就是今年六月份的時候在鄜州中部縣攻破王鐵山寨的那個鄜州衛的千戶!
這堂堂一個世襲的衛所千戶怎麽會到固原鎮幹一個小小的管隊呢?!而且還被上麵欠著餉,要知道他這個世襲千戶家裏不說金山銀山最起碼也是不缺錢的主。
其實徐安淪落到成為一個小小管隊某種意義上還是王鐵給鬧的,要不是王鐵當場從中部縣夜襲鄜州守備大營導致炸營之後丟失輜重物資,最後鄜州守備不得不到村裏打糧並殺良冒功!
而這個徐安也是良心未泯為了他鄜州的老鄉和這個鄜州守備幹了起來,本來這也沒多大的事,頂多當時就是被鄜州守備教訓了一頓而已。
但徐安迴去之後是越想越氣,越氣越想!最後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寫了封舉報信直接就往延綏巡撫署送!徐安這事辦的可是相當的違反朝廷製度以及破壞官員之間的相互團結!
首先徐安是鄜州的世襲千戶,他有什麽事得先找鄜州衛指揮使反映,鄜州衛指揮使不能解決再往上麵的延安兵備道報告,而徐安直接一封舉報信往延綏巡撫署送!
這延綏巡撫署的屬官收到徐安的舉報信之後連拆都沒拆直接原封不動下發到延安兵備道!延安兵備道一看徐安的舉報信氣的是恨不得弄死這個小小的千戶!
當時陝北匪患猖獗正是需要鄜州守備來出力剿賊,你這一個小小的千戶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舉報你的上司!你這麽做是何居心?!難道非得讓賊寇將陝北給占了你才安心?!
所以延安兵備道看過舉報信後就給鄜州衛下令徹查一下這個姓徐的千戶!看看他到底是何居心!居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破壞官府的剿賊大計!
最後徹查的結果就是這姓徐的千戶誣陷上司、侵占軍屯、貪汙軍糧、克扣軍餉!經過兵備道與鄜州衛指揮使及鄜州守備商議,決定免掉徐安的世襲千戶一職,並追繳其所貪汙軍糧和軍餉以及清退他們家侵占的軍屯。
延安兵備道給徐安定的罪名大部分都站的腳並且都還是罪證確鑿,徐家侵占軍屯是真的,他貪汙軍餉軍糧也是事實。
這種事就是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那種,不辦你的時候你怎麽搞都行,真要辦你的時候什麽罪名都能給你套上。
最後徐安世襲千戶的職務沒了家裏的家產都被查抄用來抵贓。徐安最後沒有辦法隻能帶著老婆孩子到固原鎮去當兵,畢竟延綏鎮這邊正在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