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征稅命令一發布接著就是縣衙胥吏開始統計戶口和田畝進行攤派,戶籍黃冊和土地魚鱗圖冊都是用的地方衙門的“白冊”。至於朝廷的“黃冊”早已經廢棄不用,那玩意誤差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白冊”也好不到哪裏去僅供參考而已,所以現在地方衙門已經不是按戶籍田畝征稅,而是直接攤派到下麵的村裏。


    再由士紳大戶帶著下鄉的官差來收稅,至於怎麽收就得看大戶怎麽攤派了。整個大明朝的稅收模式都是這樣,不管是徭役還是賦稅都分包給基層的士紳。


    本質上這種做法是繼承了元朝的包稅製,大明朝廷是甲方,地方衙門是總包,底下士紳和官差是分包。從某種意義上看大明朝更像是一家公司而不是一個國家,除了利益之外什麽仁義道德都不講。


    大明朝上上下下隻知道一味的向老百姓索取,從來沒有為老百姓做過什麽有意義的事。


    在縣衙的白冊上戶口是七千多戶田畝是八十萬畝,根據王鐵他們統計的戶口是超過九千戶田畝一百二十萬畝左右。宜川老百姓很不幸的是按照衙門白冊數據來收稅。


    也就是說宜川這七千多戶老百姓要交接近一萬戶老百姓的稅收,八十萬畝地上捆綁的賦稅要交一百二十萬畝的稅。至於這些多出來的隱戶和隱田那都是士紳大戶的利益。


    今年的秋稅大體和往常一樣有這麽幾大類,田稅(即所謂三十稅一加上損耗遠遠不止)、遼餉(即九厘銀不過攤派到縣裏再加火耗要翻好幾倍)、陝西五大藩王府宗室祿米。


    陝西五鎮軍糧(今年大用兵加征)、剿賊軍糧加派(前麵收的五鎮軍糧是在營用度,加派的是出征用度)、縣衙區域內驛站用糧、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零零碎碎的賦稅。


    大明朝的財政製度有一些問題,他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財政。最為顯著的一點就是大明朝的收稅單位直接對接用錢單位,在中央財政富裕的時候尚且能夠對地方進行轉移支付,如果中央財政都赤字那麽地方就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套財政製度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南方尤其是東南幾個省,那幾個省既沒有藩王又沒有軍鎮,不用承擔國防義務也不用為老朱家養“豬”。


    而這套財政製度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北方幾個省了,尤其是陝西!一個西北的窮地方養著五個藩王五個軍鎮!一省之力承擔整個大明朝三分之一的國防義務!


    這也是為什麽明末農民起義從陝西鬧起來的主要原因,北方的農民起義軍就像是韭菜一樣割完一茬又來一茬直到滅亡大明王朝為止。


    北方幾個省之所以窮就是被大明朝壓榨過重逮著一頭羊薅,南方富的原因當然其地理因素在內,但如果將藩王府和軍鎮搬到東南去還會造成這麽大的貧富差距嗎?!


    畸形的財政製度不改變一味的鎮壓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主要矛盾不解決老百姓該反還是得反,大明王朝的軍隊再兇殘也不可能將北方幾個省的窮苦老百姓全殺光。


    畢竟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伸著頭給官兵殺。哪怕是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


    縣衙胥吏用了幾天功夫才將下麵村子的賦稅算出來,本來這活最多一上午就搞定的,但是為了照顧方方麵麵的利益所以才用了好幾天。


    這宜川縣的士紳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就比如說在縣衙開會時那個關係通到都察院的老士紳就處於縣裏食物鏈的頂端。縣衙在給這個老士紳的勢力範圍內攤派賦稅時自然是要好好斟酌一下。


    在確定好攤派額度後衙門裏的官差帶著白冊和公文來到鄉裏士紳家中。雖然說是士紳協助官差收稅,但是官差還是有眼力見大小王還是分的清,到了鄉下官差幾乎是全部都聽士紳調遣。


    ...


    宜川縣鄉裏某個士紳家。


    官差來到士紳家之後由家中的管家負責接待,奉上茶水管家和幾名官差閑聊了一會之後就進入正題。官差拿出收稅公文交給管家說道:“上麵說了,你們這十幾個村子總共是白銀五百兩、糧食一千五百石!沒有糧食可以按照市價折銀!”


    管家接過公文一看心裏吸了口涼氣,抹了抹腦門上的汗對官差說道:“幾位兄弟你們沒搞錯吧?!這平攤下來一個村子交四五十兩銀子外加一百多石糧食?!”


    官差聽到這話有些不高興放下茶碗說道:“怎麽可能搞錯!反正就是這麽多!不過上麵打了招唿,今年年景不好能收多少是多少,但是也不能差太多!往年的欠稅今年必須要補上!”


    管家聽後歎了口氣站起身來說道:“幾位兄弟稍等,我去和老爺商量一下!去去就來!”


    “好的!”


    說完管家就來到士紳老爺的書房裏,管家一進門就抱怨的說道:“老爺這今年的賦稅也太重了吧!老百姓根本承受不住!您得去縣裏說說話啊!否則以後都這樣收下去咱們這片的鄉親都成冤大頭!”


    此時的士紳老爺正拿著本《春秋》在讀,不過他這本《春秋》裏麵的內容卻是《金瓶梅》。老爺合上書後歎了口氣說道:“要是能說我幾天前在縣衙裏就說了!胳膊擰不過大腿老夫又能怎麽辦?!要是老夫還在任上做著官自然是不會讓縣裏給咱們加這麽多的賦稅!”


    不過士紳忽然臉色一變話音一轉說道:“咱們莊上還是跟往常一樣就不收了!隔壁三個村子收一半!你把官差領到其他幾個村子全攤派給他們!”


    管家聽後皺著眉頭問道:“老爺,這樣其他幾個村子老百姓負擔是不是太重了?!”


    士紳老爺冷笑一聲說道:“重?!哪裏重了?!一直以來都是這麽收稅的好不好?!有時候那些賤民要自己好好反思一下!這麽多年來為什麽沒有種出糧食!是不是在偷懶!有沒有好好的耕田!”


    “你看我們家一樣要交賦稅,交的難道不比那些賤民多嗎?!我們家怎麽不感覺到重?!有時候這些賤民要多找找自身的原因!不要動不動就嚷嚷稅收重了!”


    管家感覺今天聽到的這話是他這輩子聽過最離譜的話,心想他娘的老百姓每天早出晚歸辛辛苦苦的種田,你這到頭來說人家偷懶沒有好好種!為什麽交不上賦稅你他娘的心裏沒點子筆數嗎?!


    論個體而言你家確實交的比任何一家都多,但是你家多少畝地普通老百姓家裏多少畝地?!你家隱匿了多少戶口田畝心裏沒點筆數嗎?!


    這些話管家隻能在心裏說說肯定不敢當老爺的麵講,表麵上管家還是附和道:“那好!小人就按老爺的意思辦!”


    ...


    接著管家從賬房中取出賬冊帶上幾個家丁然後領著官差到村裏征稅。不管是士紳的家丁還是衙門的官差全部都是佩著刀的,拿著不是防賊寇而是防老百姓的,畢竟就這幾個人碰到賊寇拿著家夥也沒用。


    來到村裏後管家領著官差來到裏正家,官差打開士紳家的賬冊直接對裏正說道:“你們村裏一共要交銀子八十兩、糧食兩百石!”


    裏正一聽嚇的當場癱倒暈在地上,管家見狀上前掐人中將裏正掐醒。醒來之後裏正跪在官差麵前說道:“差爺!咱們村總共就八十多戶不滿一百戶人家怎麽要交這麽多錢糧!這不合規矩啊!”


    官差聽後有些不爽的說道:“什麽不合規矩?!衙門的公文就是規矩!再說了這平攤到每家頭上也就不到一兩銀子不到三石糧食!怎麽就多了?!”


    裏正一聽這話歎了口氣說道:“這除了要給衙門交賦稅還得給老爺交租子啊!在說這誰家沒有欠個錢?就都指望著秋後來還賬呢!”


    聽到這裏官差有些不耐煩的說道:“別給老子說那麽多!那是你們自己的事!總之衙門的賦稅一分錢都不能少還有往年的欠稅今年也得給衙門補上!”


    管家聽到官差這話歎了口氣對裏正說道:“老哥你就別說了,趕緊起來帶路吧!”


    官差又補了句:“你要不帶路也行,老子自己去收!到時候收不上來的是全是你家來補!”


    裏正聽到官差這話趕緊爬了起來去屋內取出花名冊給官差帶路,雖然說裏正心係鄉親不忍心看到鄉親們受苦,但是當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就不那麽淡定了。


    ...


    在官差準備下鄉的前一天就已經被鐵營斥候偵查到,王鐵得到消息之後立刻命令周兵開始行動!周兵得到命令後趕緊通知他控製下的各村地痞流氓準備組織農民抗糧!


    單憑農民自發抗糧的話時間會很長且效果並不是太好,因為沒有一個領頭的人自然就難以形成凝聚力。在這種情況下官差隻需要稍加用些手段就能瓦解農民的抗糧運動。


    畢竟大多數農民對官府是發自骨子裏的畏懼,不怕官府的人除了賊寇之外就隻有這些村裏的地痞流氓。他們這些人三天兩頭的進班房,進去坐牢就像是迴家一樣。自然對官府沒有什麽懼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環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環河並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