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九章 隆慶的小心思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作者:雪泥鴻爪ad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場苦作一團,大明從正德朝開始後,好幾十年了,就沒有如此好的皇帝。
原本一個個心裏的小九九,或者尖銳的話題也都藏了起來。
誰在這個氣氛下說一些不中聽的話,那確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不知進退了。
這一手感情牌,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確實彌合了內閣相當多的矛盾。
“朕讓搬來了一些家具,朕看杭州那邊陳設布局都很不錯,主要是能照顧到內閣裏麵的諸多老臣,你們看著選一選,不需要的也可以退迴。”
隆慶先客氣地對著所有人說道,然後看了一眼眼角兀自流淚的高拱,抬手招唿了一下。高拱還以為要先私聊,結果隆慶轉身就朝向首輔李春芳,還是按規矩先招首輔李春芳入乾清門偏殿商議國事。
-----------------------------
李春芳其實有些害怕皇帝不按套路出牌,平白讓自己難堪的。雖然這個首輔馬上就要讓出去,但該有的麵子還是要在意的。
這會兒看到皇帝如此循規蹈矩,那麽在先前感動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放心。至少將來不會出現什麽荒唐行為了。
李春芳規規矩矩地進殿,正準備下跪行禮,就被隆慶帝示意滕詳攔住了。
“李閣老是朕的股肱之臣,年事已高,這些虛禮就免了。以後凡閣臣單獨對奏,都免了吧。隻要愛卿實心任事就好”
皇帝這素質三連,真的是打到李春芳心坎裏了,原本都幹了的眼眶又開始淚眼朦朧。
聲音哽咽著說到“皇上,這是臣的科舉改革三步走奏疏,有些長,還請皇上過目。”
隆慶拒絕了滕詳的傳遞,自己親自接過了李春芳的奏疏。
好家夥也是一看就嚇一跳。還不用打開,那厚厚的一大疊就知道足夠的重量。
打開一看,竟然是鵝毛筆寫的。現在內閣也流行鵝毛筆了,誰能拒絕寫字那麽快的鵝毛筆呢。
足足一萬多字,按照司禮監新倒騰出的大臣奏疏格式書寫。
這格式基本就是在杭州經濟大學堂畢業研究的格式基礎上變形得來的。
最前麵是摘要,摘要裏寫明目的、重點、意義。
緊接著就是目錄
再然後才是正文,隻是正文分左右兩列,左列占六成的寬度書寫科舉改製的措施,右列占四成的寬度,寫該措施的目的,理論依據、證據支撐以及潛在國策套利的空間。
奏疏裏終於不再是又臭又長聊感情了,對於看多了杭州行文的隆慶帝也很適應。
科舉改製第一步,考試的格式題型改製,順便增加一丁點新學或者通識內容。
科舉改製第二步,推廣學堂,仿照杭州小中高三級學堂,建立全國的三級學堂。學堂的畢業采用考核製,學堂內學子隻要通過就給畢業組。學堂外弟子,哪怕沒在這個學堂讀書,隻要有老師作保且通過考核就能算畢業。三堂法下,每年各級畢業學子前20%賜予同童生,同秀才、同舉人身份。這不過到此為止,不能科舉考取進士科。學堂教學內容,為儒學新學兼而有之,儒學為體,新學為用,方便學生明辨信之。
科舉改製第三步,十年以後,學堂遍地,再逐步縮短科舉時間間隔,達到每年一考,增加錄取人數。同時根據學堂官員的考績情況,判斷是否要取消不允許考進士科限製。縮減各級府試、縣試、鄉試的規模,直至取消。改為學堂畢業生取而代之。
看著有點像王安石的三舍法,隆慶有些皺眉頭。畢竟在大明這個時代,王安石的名聲太臭了,盡管有宋應昌解釋即使沒有王安石北宋也差不多到頭了,說不定更快呢。但隆慶還是有些打鼓。
最打鼓的莫非是北宋太學生的曆史戰鬥力太強了,很多黨爭都是借由太學生引發或者激化的。大明要是也搞三舍法。一旦這麽多讀書人鬧起來了。哪怕是皇帝自己也不好處理呀。
原本一個個心裏的小九九,或者尖銳的話題也都藏了起來。
誰在這個氣氛下說一些不中聽的話,那確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不知進退了。
這一手感情牌,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確實彌合了內閣相當多的矛盾。
“朕讓搬來了一些家具,朕看杭州那邊陳設布局都很不錯,主要是能照顧到內閣裏麵的諸多老臣,你們看著選一選,不需要的也可以退迴。”
隆慶先客氣地對著所有人說道,然後看了一眼眼角兀自流淚的高拱,抬手招唿了一下。高拱還以為要先私聊,結果隆慶轉身就朝向首輔李春芳,還是按規矩先招首輔李春芳入乾清門偏殿商議國事。
-----------------------------
李春芳其實有些害怕皇帝不按套路出牌,平白讓自己難堪的。雖然這個首輔馬上就要讓出去,但該有的麵子還是要在意的。
這會兒看到皇帝如此循規蹈矩,那麽在先前感動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放心。至少將來不會出現什麽荒唐行為了。
李春芳規規矩矩地進殿,正準備下跪行禮,就被隆慶帝示意滕詳攔住了。
“李閣老是朕的股肱之臣,年事已高,這些虛禮就免了。以後凡閣臣單獨對奏,都免了吧。隻要愛卿實心任事就好”
皇帝這素質三連,真的是打到李春芳心坎裏了,原本都幹了的眼眶又開始淚眼朦朧。
聲音哽咽著說到“皇上,這是臣的科舉改革三步走奏疏,有些長,還請皇上過目。”
隆慶拒絕了滕詳的傳遞,自己親自接過了李春芳的奏疏。
好家夥也是一看就嚇一跳。還不用打開,那厚厚的一大疊就知道足夠的重量。
打開一看,竟然是鵝毛筆寫的。現在內閣也流行鵝毛筆了,誰能拒絕寫字那麽快的鵝毛筆呢。
足足一萬多字,按照司禮監新倒騰出的大臣奏疏格式書寫。
這格式基本就是在杭州經濟大學堂畢業研究的格式基礎上變形得來的。
最前麵是摘要,摘要裏寫明目的、重點、意義。
緊接著就是目錄
再然後才是正文,隻是正文分左右兩列,左列占六成的寬度書寫科舉改製的措施,右列占四成的寬度,寫該措施的目的,理論依據、證據支撐以及潛在國策套利的空間。
奏疏裏終於不再是又臭又長聊感情了,對於看多了杭州行文的隆慶帝也很適應。
科舉改製第一步,考試的格式題型改製,順便增加一丁點新學或者通識內容。
科舉改製第二步,推廣學堂,仿照杭州小中高三級學堂,建立全國的三級學堂。學堂的畢業采用考核製,學堂內學子隻要通過就給畢業組。學堂外弟子,哪怕沒在這個學堂讀書,隻要有老師作保且通過考核就能算畢業。三堂法下,每年各級畢業學子前20%賜予同童生,同秀才、同舉人身份。這不過到此為止,不能科舉考取進士科。學堂教學內容,為儒學新學兼而有之,儒學為體,新學為用,方便學生明辨信之。
科舉改製第三步,十年以後,學堂遍地,再逐步縮短科舉時間間隔,達到每年一考,增加錄取人數。同時根據學堂官員的考績情況,判斷是否要取消不允許考進士科限製。縮減各級府試、縣試、鄉試的規模,直至取消。改為學堂畢業生取而代之。
看著有點像王安石的三舍法,隆慶有些皺眉頭。畢竟在大明這個時代,王安石的名聲太臭了,盡管有宋應昌解釋即使沒有王安石北宋也差不多到頭了,說不定更快呢。但隆慶還是有些打鼓。
最打鼓的莫非是北宋太學生的曆史戰鬥力太強了,很多黨爭都是借由太學生引發或者激化的。大明要是也搞三舍法。一旦這麽多讀書人鬧起來了。哪怕是皇帝自己也不好處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