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良民要義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作者:雪泥鴻爪ad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棍邵芳風水改運一說直接炸得所有人都啞口無言起來。誰讓大家都信這一套呢。關鍵是還無法證偽。
畢竟靠自己努力太難了。交給運道風水一勞永逸則簡單得多,可以說是終南捷徑了。
特別是現在杭州好些人小富乍貴的。屬於自己都沒明白怎麽突然就從流民變良民了。雖然自己也努力,但同時還有其他努力的人可沒這個機會。
為什麽偏偏就是自己走運呢?風水就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為祖宗保佑要是有用,這些人就不會淪為底層甚至流民了。排除掉祖宗,那大概率就是運道風水了。有道是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哪怕再荒誕也是答案了。
國有國運,人有人運。正是如今風水支持導致的運道改善,才鹹魚翻身,烏雞變鳳凰。
這段時間,四書與風水兩類書最為暢銷。前者負責裝點門麵,後者負責解釋信念。
就在都以為要結束時,茅坤終於是開口了。
“大人,可否把良民注冊利用起來。現在10兩銀子換良民已經飽和了。那些舍不得的或者窮人怕是再難注冊。
不如將衙門的知識與辦事的流程,簡化成幾十個要點。
良民注冊時根據答題得分減免注冊費用。比如百分製,一分抵扣一錢銀子,滿分正好免費注冊。”
茅坤不愧是進士出身,天天研究排兵布陣。
這一出口,就顯得堂堂正正起來。
而且這一招很有效。隨著高翰文迴歸杭州,良民身份的價值肯定能得到延續。
哪怕是胡應嘉搗亂時期,良民之家涉案至少做不到了不株連,不牽連家人。
隻是十兩銀子,還是嚇退了好些家庭。正好用來促進百姓主動了解新學。
隻是這裏麵有個難處在於這十兩銀子中,有七兩是歸織造局,由鎮守中官代皇帝收的。相當於花七兩銀子向皇帝買了個良民身份。
許太監那樣子,不加價就算了,不可能讓其搞打折優惠的。更何況宮裏已經把石見銀礦的股份讓了一半給戶部,又停了台彎那邪惡的福壽膏生意,這不到處急著摟錢是不可能的。去年好多項目都是批了的,等著用錢呢。
但高翰文隻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也有了辦法。這錢肯定不能衙門出,否則以後啥事都要衙門出錢,衙門也沒餘糧啊。開不得先例。一開先例就得加收雜項稅,一來二去還不如百姓自己掏全款十兩銀子注冊呢。
但正如先前西湖商會出錢解決了很多本該浙江衙門出麵的事情。隻要把這個商會捋順,應該還是不缺善人的。衙門隻做監管,不直接沾錢,這個運營損耗就會小很多。
像是看到了高翰文的皺眉思索,茅坤小聲地問道“是不是這個注冊銀不好減免?”
“不是,已經想到誰出錢了。多謝多謝順甫兄的獻策了,真的是個好主意。有了這個減免,成為良民對絕大多數人都成了有利可圖的事情。為了圖這個利,自然有人努力去了解衙門的情況與運轉的邏輯。好,以利誘人,自然無往不利。”
“來來來,喝一杯,這可是以前存的杭州釀,雖然隻有一瓶,但市麵上買不到的。多謝諸位的鼎力支持了。”
喝完過後,茅坤看著大家又陷入沉寂,還是忍不住問道。
“大人”
“別喊大人,叫我仕林兄就行。不要見外,此外我這不是也沒胡部堂官大嗎?算不得大人。”
高翰文及時打斷了茅坤的說話,進一步拉進關係。
“是這樣的。我們迴來時間尚短,接觸新學不深,隻是憑著經驗好奇,自古以來變法莫不是自上而下。仕林兄何苦要自下而上呢?其中兇險自不必說。隻是好奇這良民之於新學有何關鍵所在嗎?”
茅坤算是代表幾人問出了大夥的心聲。有這功夫,不向皇帝表忠心,折騰良民,實在在有些搞不明白。
畢竟靠自己努力太難了。交給運道風水一勞永逸則簡單得多,可以說是終南捷徑了。
特別是現在杭州好些人小富乍貴的。屬於自己都沒明白怎麽突然就從流民變良民了。雖然自己也努力,但同時還有其他努力的人可沒這個機會。
為什麽偏偏就是自己走運呢?風水就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為祖宗保佑要是有用,這些人就不會淪為底層甚至流民了。排除掉祖宗,那大概率就是運道風水了。有道是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哪怕再荒誕也是答案了。
國有國運,人有人運。正是如今風水支持導致的運道改善,才鹹魚翻身,烏雞變鳳凰。
這段時間,四書與風水兩類書最為暢銷。前者負責裝點門麵,後者負責解釋信念。
就在都以為要結束時,茅坤終於是開口了。
“大人,可否把良民注冊利用起來。現在10兩銀子換良民已經飽和了。那些舍不得的或者窮人怕是再難注冊。
不如將衙門的知識與辦事的流程,簡化成幾十個要點。
良民注冊時根據答題得分減免注冊費用。比如百分製,一分抵扣一錢銀子,滿分正好免費注冊。”
茅坤不愧是進士出身,天天研究排兵布陣。
這一出口,就顯得堂堂正正起來。
而且這一招很有效。隨著高翰文迴歸杭州,良民身份的價值肯定能得到延續。
哪怕是胡應嘉搗亂時期,良民之家涉案至少做不到了不株連,不牽連家人。
隻是十兩銀子,還是嚇退了好些家庭。正好用來促進百姓主動了解新學。
隻是這裏麵有個難處在於這十兩銀子中,有七兩是歸織造局,由鎮守中官代皇帝收的。相當於花七兩銀子向皇帝買了個良民身份。
許太監那樣子,不加價就算了,不可能讓其搞打折優惠的。更何況宮裏已經把石見銀礦的股份讓了一半給戶部,又停了台彎那邪惡的福壽膏生意,這不到處急著摟錢是不可能的。去年好多項目都是批了的,等著用錢呢。
但高翰文隻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也有了辦法。這錢肯定不能衙門出,否則以後啥事都要衙門出錢,衙門也沒餘糧啊。開不得先例。一開先例就得加收雜項稅,一來二去還不如百姓自己掏全款十兩銀子注冊呢。
但正如先前西湖商會出錢解決了很多本該浙江衙門出麵的事情。隻要把這個商會捋順,應該還是不缺善人的。衙門隻做監管,不直接沾錢,這個運營損耗就會小很多。
像是看到了高翰文的皺眉思索,茅坤小聲地問道“是不是這個注冊銀不好減免?”
“不是,已經想到誰出錢了。多謝多謝順甫兄的獻策了,真的是個好主意。有了這個減免,成為良民對絕大多數人都成了有利可圖的事情。為了圖這個利,自然有人努力去了解衙門的情況與運轉的邏輯。好,以利誘人,自然無往不利。”
“來來來,喝一杯,這可是以前存的杭州釀,雖然隻有一瓶,但市麵上買不到的。多謝諸位的鼎力支持了。”
喝完過後,茅坤看著大家又陷入沉寂,還是忍不住問道。
“大人”
“別喊大人,叫我仕林兄就行。不要見外,此外我這不是也沒胡部堂官大嗎?算不得大人。”
高翰文及時打斷了茅坤的說話,進一步拉進關係。
“是這樣的。我們迴來時間尚短,接觸新學不深,隻是憑著經驗好奇,自古以來變法莫不是自上而下。仕林兄何苦要自下而上呢?其中兇險自不必說。隻是好奇這良民之於新學有何關鍵所在嗎?”
茅坤算是代表幾人問出了大夥的心聲。有這功夫,不向皇帝表忠心,折騰良民,實在在有些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