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報公布第一件大事,就是內宮正式成立審計局,楊金水任提督內審大太監。


    第二件就是,應內閣首輔徐階所請、李春芳主筆,禦史林潤言上書,三位流民宗室進宮陳情,修訂宗藩條例一則,明確一城藩王對同城宗室有協助朝廷蓄養之責。不得使積欠祿米之宗室流離失所,淪為流民盜賊。違者報宗人府議罪論處。


    同城雙王及以上者,各負責其同宗宗室。剩餘無同宗藩王負責的閑散宗室,由眾王分攤。勿使我太祖子孫饑寒交迫、挨餓受凍。


    很明顯,徐階這個內閣開頭相當不錯。


    宗室問題是大明的老大難了。屬於人人都知道是個問題,但人人都不敢說。


    宗室越生越多,但大明的戶部是相當有限的,結果是都捂著眼睛裝看不見。


    從憲宗皇帝到現在,唯一的招,就是欠發祿米。朝廷並不是不發,是欠發。等朝廷戶部財政緩過來就補上。


    但很顯然,朝廷的千塊注定是很難收迴的。最倒黴的宗室,大概從憲宗朝開始以及積欠了百餘年了。能活下來,主要是要飯沿街打秋風。因為官府一般不管宗室,所以隻要沒臉沒皮也能勉強苟下來。


    到嘉靖朝,沒被欠祿的宗室基本不存在,就連親王基本都是發一半扣一半,隻有嘉靖養在身邊的兩個親兒子才是實發實祿。當然王爵將軍爵之類的多少可以強占土地,本身也不太指著歲祿過活。關鍵是往下的那些宗室。


    六品鎮國中尉基本也就隻能保證一家不被餓死。再往下還有七品輔國中尉、八品奉國中尉就隻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挺著。其他不入品級,甚至宗室玉蝶連名字都沒取,隻是給了編號的就更慘了。除了沿街當老賴混子,幾乎沒有第二條活命的道路。


    這次冬季雪災逃荒到京師偷運煤炭的就是三個倒黴的沒名編號宗室。


    朱老六、朱三三、朱十七。


    也是得虧後麵抓嚴黨清查運煤路線發現了,要不然這三都快在京城靠著挖嘉靖牆角發家致富了。


    嘉靖給一頓庭杖後,封了個鎮國中尉的品級,發迴原籍了。條件當然就是之前逃難路上餓死了的兩個宗室可不準四處宣揚。


    嘉靖本來就是外藩入主大內,就怕別人說過河拆橋,當了皇帝就不顧外藩宗室死活了。這個臉麵還是要的。


    這個政策,能不能落實已經不太重要了,關鍵是能把以後地方宗室出事後,嘉靖和朝廷的責任摘出去不少,就相當不錯了。


    這種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政策,製定起來倒是雷厲風行的。


    第三條又是神奇的正德遺詔。


    看得高翰文都要以為自己的眼睛出了什麽問題。


    但好在雖然是奇葩的中旨,正德先皇兄遺詔,但內容還是比之前去台彎建祠堂正規多了。


    就是召天下士紳獻書,增補永樂大典。


    雖然,內容很正經,但很顯然,徐階還是守住了清流的底線,內閣沒有票擬,所以隻是中旨而已。當然,另一個原因是編書刻印相當花錢,徐階對這種要花錢且沒明顯好處的項目那是百千萬個不會同意的。


    也不知道這老皇帝要幹什麽,但新學這邊的東西從來都是有一份資料,嶽百戶就抄錄一份的。改天去問問嶽百戶,數數之前抄錄的份數,就知道新學的響應力度。這一點高翰文倒不擔心難以應付。


    不僅不難應付,高翰文還當一迴忠臣上書如何辨別書籍的重複無效情況,就是從中心思想、主客體要素與字詞重複來辨別無效文獻。凡判定無效文獻,則視其是否具有新意來判斷是否列入附錄索引就行了。


    寫完就吆喝了新來的總旗官,讓其轉交給嶽百戶,遞到京城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泥鴻爪a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泥鴻爪ad並收藏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