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儒學這個正統性看來並不靠譜,但個人經驗而言似乎又存在著正統性的東西。


    雖然大遼很少被視為正統,但擁有淮河以北中原地區的大金可從來就被視為正統。


    那正統是中原這片地區嗎?誰占領了中原誰就是正統?


    但考慮北宋麵對金兵進攻時望風而降,牽馬墜蹬喜迎王師的樣子,似乎也不是的。


    那何為正統?


    根據第二甄士隱的後記推斷,拋開個人才能看清真實的正統。


    即實現不依賴於外物的內部生存經濟物資循環。


    所謂正統就是讓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能夠獨立完整鹽鐵糧食等大宗物資的循環。


    大遼一直不被視為正統,其關鍵在於其鹽、鐵、茶、糧食均不能自給自足。嚴重一來大宋榷場貿易。


    幸而澶淵之盟後,大宋廣開榷場,否則等不到天祚帝,到遼興宗時大遼就該亡了。


    為什麽呢?


    因為鹽鐵茶糧食為大遼生活必須品,而榷場交易雖無資格限製,但北宋官商皆更願意與漢人交易。


    這就是從遼聖宗開始,大遼的鹽鐵茶糧食進口權逐漸滑落到漢人世家大族手裏。


    這些人,雖然經由韓德讓大力扶持拉攏。但終究進不了大遼的統治核心。時間長了,隨著財富的積累難免不滿。其隻要榷場互市存在就好了,至於支撐這個榷場互市並無關緊要。


    這也是這些人在自己莊園不執行堅壁清野的根據。因為大金來了也需要他們互市。


    隻是沒想到,完顏氏通過第一次圍困上京就明白了其中關竅,因此滅遼後轉瞬侵略北宋,讓這些坐地起價的士紳毫無價值。


    也正是迅速統一了淮河以北,大金獲得了經濟獨立循環的資格,而後五十年迅速獲得正統身份,北地居民紛紛幫助大金抵禦南方北宋的多次大規模侵略。


    但是矛盾的是北宋坐擁南北,更有正統性才對啊?


    其實根源就在於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北宋北邊經濟完全崩潰,糧食、茶葉、鐵器、布匹多依賴南方轉運。


    而南方隻付出卻沒有什麽需要北方轉運的。


    這樣下去一方麵,南方隻想甩掉北方這個包袱,而北方也對自身的處境心知肚明。既然大宋不能盤活北方,為什麽不能讓女直人來試一試呢?


    給誰當百姓不是百姓,給誰交稅負不是稅負呢?


    很顯然,大金雖然沒有完全盤活北方經濟,但在後續的合約中極大地擴大了歲幣,使得北方再次獲得了經濟上的平衡,緩解了危機。


    雖然金宋照樣需要榷場貿易,但這時漢人繁多,榷場同樣繁多,任何士紳已不再能壟斷一行業之貿易,大金朝廷從此變得遊刃有餘。


    看完後,原本還在思索的嘉靖發現一個問題:怎麽有第二甄士隱?


    隻一瞬間也就明白了其中原委。


    說實話,高翰文能折騰這麽多東西出來,原本還以為是真聰慧天授,現在看來應該是機緣巧合得道了各個甄士隱的傳承。


    至於各個甄士隱們為什麽不自己出來說,而是要推高翰文這樣一個人,也就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泥鴻爪a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泥鴻爪ad並收藏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