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膛最終還是沒能逃出升天。


    明明在東南抗倭功勳卓著,卻沒能等到向往天子策勳。


    海岸邊,織田信長的部隊還在四處尋找卻不再追擊。


    一堆倭國武士,圍繞著盧膛的遺體,先是一個醫官過來小心找到斷肢接好。


    織田信長麾下的將領都逐一過來瞻仰、鞠躬。


    然後在石見山附近找了個風水形勝之地,安排毛利元負責以將軍之禮埋葬了。


    ----


    戰爭拖到黃昏,一來是起霧了,二來天色漸暗不好分辨。


    這一刻已經是困獸猶鬥的盧膛,看著身邊還剩下的百來位老弟兄和四百位新兄弟。


    淚水從這位不算老不算年輕的將軍眼裏流了出來。不能再死了。


    有了這個想法,盧膛變布局自己這隊人最後一次生死突圍。


    要突圍就要有殿後,很顯然,隻要自己不殿後,那殿後的部隊隻會瞬間被擊潰,沒有抵抗的殿後毫無意義。


    於是乎,就癱坐在幾個拒馬樁之間,盧膛指揮著讓手下的老弟兄、新弟兄撤退了。


    老弟兄倒也知根知底。家裏沒啥兄弟的,自動加入突圍序列。其餘又挑揀了一些人。新兄弟則讓其原本的什長統計。


    很快分出兩隊人來。


    盧膛帶領50名老兄弟與150名新兄弟做最後的殿後。其餘人在外圍拒馬放開的刹那,全力突圍。


    直到最後,盧膛都顯眼地穿著他那標誌性的大明總兵裝束。直到被幾個衝到核心的日本武士斬斷手腳與頭顱。


    其實這個總兵裝束還是鍾太監之前為了忽悠盧膛來倭國私下倒騰的。因為這次東南抗倭,累功轉遷,盧膛該升任副總兵。要是倭國銀礦一事辦好了,自然就升總兵,那是板上釘釘的。


    因此,之前鍾太監一臉諂媚地給搞來了總兵的製式裝束與軍刀。特別是那頭盔上的紅纓,特別的新,特別的耀眼。


    隻是現在,都躺在一地的汙泥裏,著實可惜了。


    --------


    雖然在倭國失利了,但臨最後,鍾太監還是搶運了十船銀子。大約一口氣運了一百萬兩,差不多把尼子家族原本的存銀全都拉出來了。


    鍾太監算的準的是,隻要有錢,嘉靖皇帝就不會把他怎樣,至少混個功過相抵。


    當然罪責全都推給那五個倭寇降人身上。就是這幾個人心懷鬼胎,誤導明軍,否則斷不至於損兵折將。


    連盧膛這麽優秀的將領都損失了,簡直是豈有此理。因此這五個降人也很自然地被鍾太監在船上時就提前安排謝罪了。簡直是死有餘辜。


    但另一邊,譚倫卻相當地糾結緊張了。


    因為鍾太監可以找理由甚至編理由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清流這邊好不容易有一次出彩的機會,結果就這樣喜事變喪事了。


    自己沒有完成徐閣老期望還是其次,關鍵是架不住有人借機攻擊高翰文就糟了。


    雖然與高知府接觸不多,但這份良知還是讓他焦頭爛額。必須要寫出一份不至於牽連高翰文的奏疏來。既然自己名為清流,這份擔當也是義不容辭。


    關鍵就看鍾太監那邊最終清點的銀子有多少了。如果多,或許還能糊弄過去。


    兩人各自思索,卻不約而同地寫下了類似的奏疏,主要就是報捷,隻有喪事喜辦才能真的把這事糊弄過去。犧牲的盧膛等就當是捷報的必要代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泥鴻爪a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泥鴻爪ad並收藏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