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從趙真善過來,鄭何二人的生意算是打開局麵了。


    於是同時,之前培訓班不是還有好幾個軍戶的同學。


    這三人基本是享受了高翰文的免費培訓,所以這次鄭何二人有高翰文的背書,三人還是很信任的。


    軍戶與普通百姓不同,因為明初太祖建有衛所兵的衛學,並且一直是鼓勵軍戶考科舉的。當天條件是家裏得留足一個正兵的名額。


    因此,軍戶家庭總體文化水平還是挺高的,哪怕是軍戶家的女兒女人基本都是知道自己名字的,好些還都能寫名字。


    另外,軍戶家由於要運送均需的關係,家裏得女人可沒有什麽纏足的習慣。


    因而,仿佛是過往軍隊中的良家子,這些軍戶女子正是紡織工業的主力軍。


    讀書人相公的話,誰還能不信呢,因此三人協力,一口氣就給鄭何二人預定了兩百多人的名額。


    ----------


    在鄭何二人東拚西湊打算東山再起時,重新規劃的新區終於全麵開工了。


    從千戶所那邊傳出來的洗煤與火磚技術,極大地加快了建造進度。


    這種磚木混合建築結構,極大地節約了建房的木材消耗。雖然相比於傳統結構抗震性能那是肉眼可見的下降,但是杭州應該還好吧。


    本著大幹快上與功能分區的原則,中間是商業區,四角是工業區,其餘是居住區。為的就是兼顧上班通勤與商業交流。


    別看才16世紀,事實上,前幾個月杭州老城已經堵得不成樣子了。拓寬路麵自然是應有之義,但功能分區,減少不必要的通勤則顯得更為必要。


    在交通的另一方麵,軌道交通也被高翰文建議著引入進來。反正千戶所造的鋼鐵有剩餘,就設計打造一條環新區,連接四角工業區與四周居住區的馬拉列車。連接新區與老城之間也有一列馬拉列車。


    商業區裏麵,除了商業區,各類體育場、體育館、劇院、舞台則是最為核心的設計了。一個城市要想賺錢,光靠生產是沒有用的。因為生產的錢大多進工廠主了。必須要依托各種類型的消費把工廠賺主的錢再反饋迴社會。


    這樣,才能形成財富的正循環,也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城市財富才能越做越大。光做生產,特別是初級產品生產,隻會加大貧富差距,一來地區發展後勁不足,二來,那些老儒生挑刺的能力還是有的,不被彈劾都難。


    當然,上麵是理想情況。如果消費升級失敗,高翰文也就隻能把一切包裝成大家都在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樣子,然後默許劃一些私人區域,狗與窮人勿進,讓上流社會隔開,避免刺激到這幫老儒生的脆弱神經了。這樣讓消費在上流社會之間內循環,慢慢地等待工商業擴展後質變的那一天了。


    至於整個新區遠超老城的土地,基本是織造局,招攬杭州所有的有名士紳與錢莊還有泰西坊裏的四個商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一起出錢買下來整體規劃的。


    這裏麵,錢與權基本是不對等的,織造局出銀10萬兩,其中各類設備折銀5萬兩,股權占比30%。四大泰西商團出銀20萬兩,分五期實繳25萬兩,股權占比20%,其中織造局出麵給四大泰西商團總共爭取250人的入籍名額。當然還得有個額外條件就是儒學得過童子試。


    為了此生能做大明人,也是拚了,就當是投資移民了。


    其後才是本地跟隨這次織造局開埠發展起來的工商戶,當然也包括福建的海商、安徽的徽商,總計出銀20萬兩,分五期實繳20萬兩,股權占比20%。


    再有10%的股份直接劃歸了大明中央朝廷。


    再然後是對浙江省與杭州市各招股2.5%的份額,但各實際出資一萬兩。資金來源主要還是這一年新收的商稅。


    最後的最後,給了高翰文個人的代表大會一票否決權,作為眾多股東團結與信任的樞紐。


    這些東西張遜膚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因為大明基本不幹涉民間業務,怎麽設計都沒問題。高翰文拿到那一票否決權也隻是一票否決,跟股權收益沒任何關係。


    但問題時,這東西本來可以提交中央形成改革方案然後自上而下運行的。搞不懂高翰文為什麽倔著就要在下麵行之有效後再上奏,讓上麵追認。


    看著嘉靖皇帝也不是喜歡受人裹挾的樣子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泥鴻爪a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泥鴻爪ad並收藏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