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四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作者:雪泥鴻爪ad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翰文故意停了停。看著胡宗憲沒發話,又繼續說道。
“其實事情也不全怪天祚帝,其父親遼道宗在未四十六年才是埋下禍根的關鍵。遼雖亡於天祚帝,實亡於道宗帝也”
“這道宗帝又幹了什麽?”程學顏忍不住捧哏了一把。
“故事裏,道宗帝專寵後宮一人,不想傳位於嫡長子,與文臣意見相左,僵持不下,竟然長達20年不上朝,不見官吏。與官員賭氣,凡遇官員缺額,從不遞補。表麵上看,官員少了,一個官員不得不疲於奔命,幹更多的活。實質上,官員也趁機擺爛。大遼朝廷的權力與威信在這二十年間基本就被地方豪強所攫取。
天祚帝與百官為難,百官也利用兵部勘驗之權拒絕提升武將。天祚帝末年,朝廷遊擊將軍以上將官出現七成的缺額。天祚帝還沉迷與節約軍費,節約百官俸祿的美夢中。這就自然導致朝廷威信最後的軍事儀仗瓦解了。
伴隨著前麵講的豪強一方麵科舉世襲壟斷主要官僚,打擊朝廷直屬將官,一方麵在民間收攏民心,網羅大量勢力。所以哪怕後麵大遼被金人所滅,投降金人的豪強部曲輕易就能組織大軍進攻北宋。
權力不會因為朝廷放棄就成真空了,朝廷不掌握,自然有人願意去攫取。”
“不對啊,大遼是部曲製,完顏氏的各大藩王也有兵將,高大人的故事裏麵怎麽沒出現藩王勤王呢?”徐渭也不懷好意的進一步問道。
“這就要說道蕭太後的皇族改革了。為了強幹弱枝,維護中央權威,話本故事中蕭太後先是屢次削弱藩王,並剝離了藩王的統兵之權與治民之權,藩王隻能在各地城池裏借朝廷官員收田稅,藩王不出城,幾代下來,大多藩王都不知道城外是什麽樣子,隻能在城裏逍遙,天天嚷嚷征稅”
“就這還不算,為了擺脫完顏氏皇族牽製,蕭太後還禁止了皇族科舉參政經商。所以完顏氏傳到第九代天祚帝時,藩王隻知享樂,下麵早已出五服不進玉蝶的皇族隻好再城裏要飯鬧事乞食”
“到天祚帝末年,還有一個藩王在金軍第一次圍城北京時自願帶兵勤王。結果被天祚帝以無旨進京,蓄養私兵為由給囚禁在皇陵了。”
“所以到最後,大遼的天下藩王都眼睜睜看著天祚帝覆亡,各地藩王被金朝、北宋甚至流民抄家滅族,底層原本毫無希望的皇族甘願加入金朝、北宋、甚至西夏謀取進身之階。甚至帶隊攻入皇城的就是他完顏氏的子孫。所以當完顏氏都不希望大遼繼續存在時,大遼一滅,除了一名舊將遷到西域建立西遼外,便一次性灰灰湮滅於曆史長河了”
高翰文說完,整個雅間幾乎落針可聞。
“師叔,師叔,我內人所構思話本而已,大家覺得合適嗎?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大家不吭聲把高翰文整得有些忐忑了。
“怎麽不合適,我就覺得合適得不得了,哈哈。有你內人這個話本是我大明之福啊!”反正也沒打算繼續從政的徐渭率先發言。
“文長說得也有理,隻是如此一來,你話本前麵歌頌蕭太後改革,後麵又因為蕭太後而亡遼,改革的意義何在?”胡宗憲還是沒有下定論,而是順著徐渭的話繼續問道。
“師叔,有一句話,叫君以此興,必以此亡。任何改革的效果都是有條件有時限的,離了條件,超過時限去刻舟求劍毫無意義。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這一點,我兩個學生分別就演繹與歸納對路徑依賴進行論述。……”高翰文也借機推銷起了自己兩個學生。
------題外話------
多謝多謝書友2018****6420的月票,書友鈀碳、陽巷的推薦票
“其實事情也不全怪天祚帝,其父親遼道宗在未四十六年才是埋下禍根的關鍵。遼雖亡於天祚帝,實亡於道宗帝也”
“這道宗帝又幹了什麽?”程學顏忍不住捧哏了一把。
“故事裏,道宗帝專寵後宮一人,不想傳位於嫡長子,與文臣意見相左,僵持不下,竟然長達20年不上朝,不見官吏。與官員賭氣,凡遇官員缺額,從不遞補。表麵上看,官員少了,一個官員不得不疲於奔命,幹更多的活。實質上,官員也趁機擺爛。大遼朝廷的權力與威信在這二十年間基本就被地方豪強所攫取。
天祚帝與百官為難,百官也利用兵部勘驗之權拒絕提升武將。天祚帝末年,朝廷遊擊將軍以上將官出現七成的缺額。天祚帝還沉迷與節約軍費,節約百官俸祿的美夢中。這就自然導致朝廷威信最後的軍事儀仗瓦解了。
伴隨著前麵講的豪強一方麵科舉世襲壟斷主要官僚,打擊朝廷直屬將官,一方麵在民間收攏民心,網羅大量勢力。所以哪怕後麵大遼被金人所滅,投降金人的豪強部曲輕易就能組織大軍進攻北宋。
權力不會因為朝廷放棄就成真空了,朝廷不掌握,自然有人願意去攫取。”
“不對啊,大遼是部曲製,完顏氏的各大藩王也有兵將,高大人的故事裏麵怎麽沒出現藩王勤王呢?”徐渭也不懷好意的進一步問道。
“這就要說道蕭太後的皇族改革了。為了強幹弱枝,維護中央權威,話本故事中蕭太後先是屢次削弱藩王,並剝離了藩王的統兵之權與治民之權,藩王隻能在各地城池裏借朝廷官員收田稅,藩王不出城,幾代下來,大多藩王都不知道城外是什麽樣子,隻能在城裏逍遙,天天嚷嚷征稅”
“就這還不算,為了擺脫完顏氏皇族牽製,蕭太後還禁止了皇族科舉參政經商。所以完顏氏傳到第九代天祚帝時,藩王隻知享樂,下麵早已出五服不進玉蝶的皇族隻好再城裏要飯鬧事乞食”
“到天祚帝末年,還有一個藩王在金軍第一次圍城北京時自願帶兵勤王。結果被天祚帝以無旨進京,蓄養私兵為由給囚禁在皇陵了。”
“所以到最後,大遼的天下藩王都眼睜睜看著天祚帝覆亡,各地藩王被金朝、北宋甚至流民抄家滅族,底層原本毫無希望的皇族甘願加入金朝、北宋、甚至西夏謀取進身之階。甚至帶隊攻入皇城的就是他完顏氏的子孫。所以當完顏氏都不希望大遼繼續存在時,大遼一滅,除了一名舊將遷到西域建立西遼外,便一次性灰灰湮滅於曆史長河了”
高翰文說完,整個雅間幾乎落針可聞。
“師叔,師叔,我內人所構思話本而已,大家覺得合適嗎?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大家不吭聲把高翰文整得有些忐忑了。
“怎麽不合適,我就覺得合適得不得了,哈哈。有你內人這個話本是我大明之福啊!”反正也沒打算繼續從政的徐渭率先發言。
“文長說得也有理,隻是如此一來,你話本前麵歌頌蕭太後改革,後麵又因為蕭太後而亡遼,改革的意義何在?”胡宗憲還是沒有下定論,而是順著徐渭的話繼續問道。
“師叔,有一句話,叫君以此興,必以此亡。任何改革的效果都是有條件有時限的,離了條件,超過時限去刻舟求劍毫無意義。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這一點,我兩個學生分別就演繹與歸納對路徑依賴進行論述。……”高翰文也借機推銷起了自己兩個學生。
------題外話------
多謝多謝書友2018****6420的月票,書友鈀碳、陽巷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