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錄還未過半,說實話不用太過緊張。


    可陝西士子此時,卻不約而同,都很是微妙的端起了茶盞。


    搞得在旁服侍的小廝,是續水不是,不續也不是,腳步顯得雜亂。


    讓人安心坐著等,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劉孖然卻按捺不住自個。


    唱了數十人後,他急躁的推開木椅,起身到門口張望起來。


    左手扶著門框,嗒叭嗒叭的敲著,平白讓人心生焦躁。


    宋盛嘴唇發白,卻不影響他吐槽,“劉兄,咱能不能消停會兒,你這敲得我心裏七上八下,慌得很。”


    劉孖然打了個哈欠,蹲在地上,換了個姿勢,轉而用右手抵住門框。


    看來熬夜等待,對這個精神小夥不是沒有影響,隻是有個激動勁在那撐著。


    “我這不也是擔心嘛,要是咱陝西被剃了光頭,豈不丟人。”


    柳安朝會館堂內掃了一眼,用手揪著劉孖然沒梳好而散落的發梢。


    “豈可胡言。”柳安低聲告誡,“咱們幾個平常開玩笑也就罷了,怎麽能當眾亂說。”


    確實,劉孖然張口就來的毛病一定要改改。


    盡管柳安及時上前把話給按住,但劉孖然的大嗓門,說的話還是不可避免的被許多人聽到。


    會館之內的陝西士子聽到這番話,本就懊惱不甘的心情頓時被激起,不少人更是怒視著劉孖然,透露出強烈不滿。


    若非,李承平冷眼看著,怕是他們早就上前口吐紛飛。


    可以預見,若是這些人真的沒中,多半是要把鍋甩在劉孖然身上。


    瞧了眼李承平,徐長治壓下心頭淡淡的不耐,冷哼一聲,沒有過分計較。


    要是擱以前,他肯定直接帶人過去,去了就是噴,噴的劉孖然愧色難當,顏麵掃地不可。


    誰讓他早就看不慣李承平在他之上呢,因此矛盾,解元無詩才的議論聲,在西安可是傳了不少時日。


    若非巡撫大人對他鹿鳴宴上的行為透出不滿,說不得他真的就借題發揮,申訴不滿,言傳科考不公。


    但眼下不是鬧事的時候,不過為了擠兌人,他還是放下話來,後麵總歸是能找到機會翻翻舊賬。


    徐長治笑道:“我陝西士子天資卓著,人才輩出,不說勘定兩江,比之華北算稍有優勢,剛才可是聽聞山東有士子上榜,劉兄怎可若了自家聲勢,漲別省威風,此大繆也。”


    這裏所說的兩江指的是黃河、長江兩岸數省,華北指代的是山東和河北。


    華北殘破糜爛可不是說說而已,當年亂世被各路諸侯打的是昏天暗地。


    人口和經濟恢複很是困難,和關中移民相似,不少湖廣和兩淮百姓被遷移過去。


    即所謂的大移民,以此彌補北方人口缺口,不然地落荒的損失誰來擔。


    這些移民還是很苦的,沒有義軍身份的,可以說是盡皆強製遷徙,來到北方安頓不過數十載,能夠什麽錢財供人讀書。


    徐長治拿華北士子說話,就有點耍無賴的意思。


    反正他就是要找借口,來壓李承平一頭,刁難劉孖然就是針對李承平,誰讓兩個人穿一條褲子。


    北方相較於南方,文教相對差一些,其實陝西也好不到哪裏去,誰曉得徐長治為什麽自我感覺如此良好。


    他一人也就罷了,但不止如此,還有人擱哪附和。


    “說的極是,往日便覺得他不知輕重,今日算是看了個真真。”


    “我陝西士子籍民為兵,邊患驟起難平,這才導致文風不顯罷了,但何至於說此喪氣之言,簡直是駭人聽聞。”


    “你劉孖然還能算作是陝西人,怕是鄉野小兒都比你曉得實事。”


    這幾人向來與徐長治交好,挑撥之下,頓時惹的不少士子激憤難鳴。


    事態有些偏離,李承平眉頭緊皺,看個榜竟還鬧出事端來。


    不過不能怪劉孖然,誰讓有人搓火。


    李承平起身,指了下徐長治,笑眯眯道:“徐兄此言差矣,我陝西可謂是人傑地靈,這是毋庸置疑的。”


    “話又說迴來了,自朝廷首開恩科,我關中以及西北士子那次不是盡顯強悍,毫無衰頹之勢。”


    “怎麽到你嘴裏就成了劉孖然刻意弱了咱們陝西人的聲勢,會館內的英才那個都不比上科前輩差,有前人指引,我輩何苦庸人自擾,靜心安坐,捷報自來。”


    徐長治臉色冷了下來,身體後仰,靠在椅背上,手指毫無節奏的敲擊著桌案。


    剛才圍繞在徐長治身旁說話的幾人,此時還要再說些什麽,但李承平沒給他們機會。


    對於徐長治的態度變化,李承平好像絲毫未覺,“叫你一聲徐兄,說明我這個人和善,大家都是來應試的,更是同鄉,有的還是丙辰科的同年,這般拉扯貶踩可就失了體麵。”


    “糾結於他人一句話,倒顯得咱們陝西士子對自身實力不太自信了,對吧!徐兄。”


    兩人有恩怨,這事不少人知道,李承平這麽說倒沒有為難人的感覺,頗有幾分真誠。


    “李兄不愧是咱們陝西的解元,能說會道,讓人欽佩,先前確實是在下理解過甚,我陝西士子當有勇奪魁首的心氣,怎能自亂陣腳。”


    徐長治笑容真誠,臉上沒有絲毫不滿,說完就老實坐下,不顧身邊傻眼的幾人如何看他。


    會館內的爭端暫時算是被李承平給壓了下來,報錄一直未曾結束。


    或許是別省會館門前,都有鞭炮劈裏啪啦聲響的原因,跑馬聲在陝西會館前這條空曠的大街上尤為作響。


    轉眼間,已經有將近一百人被唱名,然而陝西會館內此刻的氛圍,卻異常低落。


    盡管報喜的聲音接連不斷地傳來,但沒有一輛馬車停留在陝西會館門前。


    相比之下,一旁的江西會館和江南會館卻鑼鼓喧天,仿佛在慶祝新年,明明春節距離現在才過沒多久。


    這一刻,更沒人敢說話了,正值放榜的關鍵時刻,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緊緊牽動著數千名士子的心弦。


    再打嘴炮瞎說,怕是不需要徐長治多嘴,西北士子真的是會群起開噴,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即使陝西會館內如此沉寂,外界的報錄聲卻未因此而停歇。


    仿佛杏榜將整個西北都給拋棄了。


    陝西都沒人在榜,更不用說其他西北諸省了。


    不說旁的,單拿文風較好的甘肅而論,真就是像劉孖然先前所說的剃光頭都是大概率事件。


    拿南方和西北做個比較就會很清晰明了,湖廣人口有數百萬,甘肅也就數十萬人,就這些百姓中,還是算上了胡人的結果,不然漢民比例顯得更加可憐。


    因此,除了陝西,其餘西北省份考的不好,完全情有可原。


    但陝西是因為什麽啊!


    人口、經濟都不比南方省份差,遲遲沒報錄人過來,讓人想不通。


    要知道,這次科考會試杏榜上共有三百三十名貢士。


    如果按照殿試來劃分,那就是一甲隻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約有百餘人,剩下的全部都是三甲同進士。


    此刻,報錄人數早已超過百人,那些對自己信心不足的舉子們不禁暗自憂傷起來。


    柳安和劉孖然也感到心裏不安,因為與宋盛和李承平不同,他們在鄉試中就不如兩人出色。


    在數千名應考士子中,經年的老舉子數不勝數,麵對這樣的現實,內心怎能不慌亂呢?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就在大家等待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馬蹄聲。


    眾人心中暗自揣測,這應該又是一輛前往江西會館報喜的馬車吧!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這輛馬車越來越靠近時,報錄人的聲音意外的在陝西會館門外響起。


    \"捷報!陝西西安府柳老爺,柳安,高中會試第一百八十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