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沒答話,懶得再說這個問題。
自顧自的往井底深處走,將帶下來的大刀放置迴原本的位置。
李承平差點冒虛汗,要不是爺爺是自己的至愛親朋,他都懷疑是不是要殺他滅口。
摸著兵刃,質地還不錯,大概是一柄前朝官造的兵器,不然就爺爺他們當初那個草台班子,多半研製不出來。
新政權沿用前朝的東西,這件事本身就很正常。
朝廷是不禁兵刃的,想要預製上好的鞍馬和武器,自可去匠鋪找大匠鍛造,隻要不是像造反似的批量定製,朝廷是不會閑著無事管的。
但甲胄卻是萬萬動不得的,不說工藝複雜,即便是簡單的皮甲,都不是普通人有膽量私藏的,九族消消樂那是真的,假不了。
李承平是故意這麽問的,誰讓爺爺有這麽多好東西卻不說,拿不準他就藏了東西。
順嘴炸一炸,難保還有啥好東西。
這些武器碼放整齊顯得多,但李承平覺得遠遠達不到武裝一個百戶的地步。
瞧出孫子眼中的疑惑,李固坦言道:“就跟錢糧運輸有損耗一樣,武器儲存也是很考究的。”
武器需要定期擦拭,並在表麵塗抹一層油脂,以防止生鏽和腐蝕。
其次,存放環境也很是考究,武器需要存放在幹燥、通風、避免陽光直射的環境,以防止武器受潮、變質和損壞。
一河村的兵器放在井底就有這方麵的考慮,不知是誰的主意,放置兵器的地方被抬高的很多,防止積水,細細一瞧,左右還各有數個通風口。
想到了什麽,李承平打量了一圈,“爺爺,這些武器是陝西各個村子都有嗎?”
記得陝西很多村子的民戶都是從中原過來的軍戶,被朝廷差不多三次重整戶籍的反複篩選,不少百姓由軍變民。
既然這些武器朝廷不收迴去有經濟和鄉團軍事的考量,那就說明陝西有很多村莊亦如一河村一樣。
李固肩膀聳了聳,拽拽別在腰上的煙杆。
“確是如此,我們這些人有不少。”
李承平一樂,看來西北這塊地方是注定離不開他了。
西北馬政這些年很是敗壞,有閣老想要整頓,儼然是一副要在西北用兵的打算。
如今單是河套地區就紛亂不斷,打仗拚的就是個錢糧底蘊。
太祖時期留下來的鄉團武器,利用的好,保不準就是大功一件。
不過這都是後話,李承平挑了件趁手的短刀,取了根頭發試了試,鋒利的很,一點都不像幾十年前的老物件。
李固笑著點頭,孫子肯聽他的就好,這樣他們也能放心些。
反正是該帶的不該帶的,李承平那是一件不落的全部給帶上。
......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陝西三十五年的年尾。
“年後何時走啊?”柳安坐在炭盆旁,烤著手問。
馬上就要過年,臨行前確實要規劃好行程,先前商量的行程,有部分發生了變化。
從西安到京城,主要是沿著黃河和太行山麓行走,經過洛陽、鄭州、安陽等地。
可眼下卻得從安陽繞開,看邸報,黃河又發了洪水,安陽遭了災,損失慘重。
不說盜匪出沒的幾率變高,單單是官道都堵塞難行,與其耽擱不如換條路,也安心。
船是坐不了的,河水上凍,沒到開春多半是化不了。
走陸路,那時間可就長,從西安到京城約有兩千餘裏路。
按照馬車的速度,依照直線走大概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
不過,這是李承平在草紙上算下來的。
柳安看了眼,“怕是不成,你是不是算錯了。”
自然不止這點時間,還沒算上道路崎嶇,以及行程中休息、吃飯、換馬等情況,實際所需的時間隻會更長。
柳安是有經驗,但他多是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坐船去,單走陸路不換乘倒是第一次。
最起碼一個月的時間,李承平思索片刻後。
“咱們正月初三走怎麽樣。”
柳安隨意的點點頭,他什麽時候都成,主要看李承平的時間。
赴京時間定了下來,李承平餘下的功夫便是迎接新年。
總得勞逸結合,不能一直泡在屋裏,不說精神是否緊繃,難保眼睛不出問題。
晃悠著腿,李承平那是邊指導李茂才功課,邊看柳安訓孩子。
從藍田一迴來,棗紅問題出在誰身上那可謂是一目了然。
齊禮那副做賊心虛的樣子,是真的讓人來氣。
所幸這迴沒真的出事,但凡是李承平他倆任何一人被甩下馬去,都是不得了的大事。
熊孩子不能慣著,招唿他父母過來混合雙打後,就輪到柳安和李承平這個好舅舅施為。
這小子就是不想讀書,才整日泡在鄉下,李承平捏著他的痛處,天天拿著小馬鞭擱後邊抽他,趕著他學習。
齊禮這迴確實是認識到自己犯了大事,不敢再貧嘴,盡管不樂意讀書,可還是強忍著看下去。(絕不是李承平拿馬鞭逼他的)
此番出遠門時間可長,不管成績如何,李承平都要留在京城。
所以,要辭行的人委實不少。
陳夫子先前去過了,夫子讓他穩住心態,不必理會旁人的言辭。
說起這個來,就不得不提前些時日去西安領憑證的事情。
赴京趕考官府是分發舉子路費的,馬車也是由其提供,車廂前還會掛著禮部·趕考字樣的牌子。
為的無非還是考生們的安全,為國取士自然不能吝惜錢財,該給的路費要發足。
等李承平領完憑證出來,就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不該去參加今年的會試。
原因就在於年齡,李承平年歲太輕,還未弱冠。
若非他文章作的好,王明覺當初都想將他黜落,再好好曆練兩年。
要知道會試在榜,再往後可就是官,官吏是朝廷運作的基礎,年紀太小總歸會讓人不放心。
再就是有人覺得李承平應考應的太傻,依照他的水準,說不得就中了,可一旦被放在了三甲,那當真是慘的可以。
同進士,如夫人。
出身決定命運,外放為官,還是留京看用,全在一念之間,沉澱三年能從三甲到二甲,恐怕是個人就知道怎麽抉擇。
自顧自的往井底深處走,將帶下來的大刀放置迴原本的位置。
李承平差點冒虛汗,要不是爺爺是自己的至愛親朋,他都懷疑是不是要殺他滅口。
摸著兵刃,質地還不錯,大概是一柄前朝官造的兵器,不然就爺爺他們當初那個草台班子,多半研製不出來。
新政權沿用前朝的東西,這件事本身就很正常。
朝廷是不禁兵刃的,想要預製上好的鞍馬和武器,自可去匠鋪找大匠鍛造,隻要不是像造反似的批量定製,朝廷是不會閑著無事管的。
但甲胄卻是萬萬動不得的,不說工藝複雜,即便是簡單的皮甲,都不是普通人有膽量私藏的,九族消消樂那是真的,假不了。
李承平是故意這麽問的,誰讓爺爺有這麽多好東西卻不說,拿不準他就藏了東西。
順嘴炸一炸,難保還有啥好東西。
這些武器碼放整齊顯得多,但李承平覺得遠遠達不到武裝一個百戶的地步。
瞧出孫子眼中的疑惑,李固坦言道:“就跟錢糧運輸有損耗一樣,武器儲存也是很考究的。”
武器需要定期擦拭,並在表麵塗抹一層油脂,以防止生鏽和腐蝕。
其次,存放環境也很是考究,武器需要存放在幹燥、通風、避免陽光直射的環境,以防止武器受潮、變質和損壞。
一河村的兵器放在井底就有這方麵的考慮,不知是誰的主意,放置兵器的地方被抬高的很多,防止積水,細細一瞧,左右還各有數個通風口。
想到了什麽,李承平打量了一圈,“爺爺,這些武器是陝西各個村子都有嗎?”
記得陝西很多村子的民戶都是從中原過來的軍戶,被朝廷差不多三次重整戶籍的反複篩選,不少百姓由軍變民。
既然這些武器朝廷不收迴去有經濟和鄉團軍事的考量,那就說明陝西有很多村莊亦如一河村一樣。
李固肩膀聳了聳,拽拽別在腰上的煙杆。
“確是如此,我們這些人有不少。”
李承平一樂,看來西北這塊地方是注定離不開他了。
西北馬政這些年很是敗壞,有閣老想要整頓,儼然是一副要在西北用兵的打算。
如今單是河套地區就紛亂不斷,打仗拚的就是個錢糧底蘊。
太祖時期留下來的鄉團武器,利用的好,保不準就是大功一件。
不過這都是後話,李承平挑了件趁手的短刀,取了根頭發試了試,鋒利的很,一點都不像幾十年前的老物件。
李固笑著點頭,孫子肯聽他的就好,這樣他們也能放心些。
反正是該帶的不該帶的,李承平那是一件不落的全部給帶上。
......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陝西三十五年的年尾。
“年後何時走啊?”柳安坐在炭盆旁,烤著手問。
馬上就要過年,臨行前確實要規劃好行程,先前商量的行程,有部分發生了變化。
從西安到京城,主要是沿著黃河和太行山麓行走,經過洛陽、鄭州、安陽等地。
可眼下卻得從安陽繞開,看邸報,黃河又發了洪水,安陽遭了災,損失慘重。
不說盜匪出沒的幾率變高,單單是官道都堵塞難行,與其耽擱不如換條路,也安心。
船是坐不了的,河水上凍,沒到開春多半是化不了。
走陸路,那時間可就長,從西安到京城約有兩千餘裏路。
按照馬車的速度,依照直線走大概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
不過,這是李承平在草紙上算下來的。
柳安看了眼,“怕是不成,你是不是算錯了。”
自然不止這點時間,還沒算上道路崎嶇,以及行程中休息、吃飯、換馬等情況,實際所需的時間隻會更長。
柳安是有經驗,但他多是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坐船去,單走陸路不換乘倒是第一次。
最起碼一個月的時間,李承平思索片刻後。
“咱們正月初三走怎麽樣。”
柳安隨意的點點頭,他什麽時候都成,主要看李承平的時間。
赴京時間定了下來,李承平餘下的功夫便是迎接新年。
總得勞逸結合,不能一直泡在屋裏,不說精神是否緊繃,難保眼睛不出問題。
晃悠著腿,李承平那是邊指導李茂才功課,邊看柳安訓孩子。
從藍田一迴來,棗紅問題出在誰身上那可謂是一目了然。
齊禮那副做賊心虛的樣子,是真的讓人來氣。
所幸這迴沒真的出事,但凡是李承平他倆任何一人被甩下馬去,都是不得了的大事。
熊孩子不能慣著,招唿他父母過來混合雙打後,就輪到柳安和李承平這個好舅舅施為。
這小子就是不想讀書,才整日泡在鄉下,李承平捏著他的痛處,天天拿著小馬鞭擱後邊抽他,趕著他學習。
齊禮這迴確實是認識到自己犯了大事,不敢再貧嘴,盡管不樂意讀書,可還是強忍著看下去。(絕不是李承平拿馬鞭逼他的)
此番出遠門時間可長,不管成績如何,李承平都要留在京城。
所以,要辭行的人委實不少。
陳夫子先前去過了,夫子讓他穩住心態,不必理會旁人的言辭。
說起這個來,就不得不提前些時日去西安領憑證的事情。
赴京趕考官府是分發舉子路費的,馬車也是由其提供,車廂前還會掛著禮部·趕考字樣的牌子。
為的無非還是考生們的安全,為國取士自然不能吝惜錢財,該給的路費要發足。
等李承平領完憑證出來,就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不該去參加今年的會試。
原因就在於年齡,李承平年歲太輕,還未弱冠。
若非他文章作的好,王明覺當初都想將他黜落,再好好曆練兩年。
要知道會試在榜,再往後可就是官,官吏是朝廷運作的基礎,年紀太小總歸會讓人不放心。
再就是有人覺得李承平應考應的太傻,依照他的水準,說不得就中了,可一旦被放在了三甲,那當真是慘的可以。
同進士,如夫人。
出身決定命運,外放為官,還是留京看用,全在一念之間,沉澱三年能從三甲到二甲,恐怕是個人就知道怎麽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