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不是科考的終點,來年的春闈才是重頭戲。


    王明覺身後是有人,卻沒有其他同僚那麽硬,否則不說江南,把他弄到湖廣去也好呀!


    無人可用,無人出彩,就成了壓在王明覺二人心中的一塊秤砣。


    科舉事關考生前途,同時也是這些總裁的角逐場。


    崔博一番細細想來,便將這些人的爭鬥扯到了如今的太子身上。


    聽聞,東宮一日講官因病有缺,需要填補。


    日講不似給皇帝經筳嚴謹,多是翰林官和一眾清流的自留地。


    太子日講涉及諸多政治勢力,侍班、講讀、校書、侍書官等等,各色職官多達數十人。


    還是那句話,翰林官是有入閣資格,但資序是晉升必經之路,不想熬太久資曆,便拿政績說話,優中選優,是個人都知道如何抉擇。


    競爭對手不少,同年暫且不說,看皇上意思就是有意在近幾科科甲中選一人,入東宮侍書。


    日講之責,責任之於太子,兩者間就有了實質意義上的師生名分。


    帝師的美譽,不是每個官吏都能夠忽視不理,簡在帝心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知悉二人目的,崔博不動聲色,作沉思狀。


    他為什麽如此重視鄉試,門生故吏便是原因,舉主的身份,在這麽一個禮製社會是關乎仕途的和身後事的。


    權力從不會消散,隻會得到延續,隻不過是執掌權力的人換了。


    能否福澤子孫,就看關係建的全不全。


    曾國藩為何引清廷忌憚,太平天國消弭後,各省督撫大員,除了寥寥幾人,其餘全是他的學生或由他舉薦。


    這麽一股漢人政治勢力,怎麽可能不惹慈禧震恐.


    即便是曾國藩致仕,其是否具備並存在左右朝局的能力,從未有人懷疑過。


    推薦了李承平或是其他幾個入崔博眼的英才,一旦有所成,他當受益無窮。


    若無好處,怎麽可能因為一個單純的賞識,就讓崔博心甘情願的動嘴皮子,使人情。


    明白王明覺二人意思,崔博沒有急著現身說法。


    循序漸進才不會顯得刻意,反而能讓人記憶猶新。


    崔博反問道:“鼎錫可有看好的英才?”


    鼎錫是王明覺表字。


    王明覺嘴角一抽,他若熟悉陝西士子,哪裏會找到你這個老登身上。


    盡管了解不多,但探聽一番,聽到幾個聲名遠揚的倒是不難。


    沒等王明覺迴話,魯嚴議突然出聲道:“要說近幾年陝西風頭最盛,當屬一個叫李承平的士子,連中三元,一時間風頭無量。”


    崔博心中一喜,麵上卻是顏色不改。


    沉吟片刻,王明覺將最後一口羊湯一飲而盡,“他的文章我看過,腹中是個有經綸的,但不知品性如何,須知他這般年歲,太早入仕並不好。”


    李承平今年才十七歲,若明年春闈一舉得中,也不過十八九歲,年歲太輕。


    旁人二十歲考取秀才功名,就可稱得上俊傑,神童固然是好,但總讓人覺得仍需磨礪些時日。


    春闈群星閃耀,沒登上榜還好,若被刻意打磨,搞不好就落了個三甲,屬實讓人難以信服。


    別不信,那些大人們,最愛幹的就是磨礪後輩,你文采牛,你的文章甚至不會被呈遞到皇上麵前,就直接黜落於三甲一列。


    崔博隻是聽著,一行考官需先行入場,三人沒耽擱,在路上邊走邊聊。


    跟在一旁,崔博並不主動推崇李承平,而是忽略年紀,旁敲側擊的往文章上引。


    能夠得中小三元,王明覺自不會忽視李承平的才華,心中對崔博描述的李承平愈發好奇起來。


    王明覺想的很多,李承平的舉業太順,不知多少英才受不住打擊一朝頹廢,傷仲永啊!


    沒瞧見真人,委實不敢評品過早。


    ......


    主副總裁的閑聊扯淡自然不會被李承平知曉,他此時收拾好行囊與柳安他們往貢院而去。


    “鄉試在即,西安完全擠不動。”黃立拿出帕子擦汗,漲紅著臉。


    毫不誇張,可謂是人山人海。


    赴考、送考、借著考試做生意,什麽人都有。


    別看才寅時,這邊卻燈火通明,人雲密集,不像是淩晨的樣子。


    “小心些考籃,別被人尋到機會。”李承平道,“貢院門前有府兵值守,隔絕士民,或許會鬆快些。”


    “去茶樓坐坐,瞧見好幾個同窗。”


    柳安指著茶樓,窗邊伏著幾個同窗,劉孖然赫然在列,他也看到了李承平幾人,招手讓他們過去。


    李承平和柳安他們花了十二分精力,全身心備考,窩在屋裏突擊複習。


    陝西鄉試的王總裁,王明覺,直到鄉試三日前才知曉。


    各省數十位總裁,文章何其繁多,李承平看的是眼花繚亂,幾近癲狂。


    柳安和黃立也是如此,記得太過駁雜,腦子很是混亂。


    最後三人覺得不能這麽下去,一定要參透文章精髓,索性分工合作,傍晚吃過飯,三人便匯聚在一塊交談講解。


    進度並未減慢,腦子還放鬆的許多。


    李承平用功的同時,家裏人也沒閑著,餘氏拉著許蓮和兩個伯母一連鑽了數個香火寺廟。


    儒、釋、道三家都給拜了拜,原先是沒有這檔子事情的。


    可能是李承平科考的緣故,餘氏了解愈深,拜文廟、道觀、寺廟這種事,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


    反正興平附近的香火地,被幾人走了個遍。


    感動歸感動,但有沒有用李承平也不知道,更不敢多說。


    求助於聖人,不隻是家長所想,士子間也是廣為信服流傳。


    劉孖然就準備拉著李承平幾人,往秦嶺走一遭,聽說那裏有處寺廟很是神奇。


    被李承平以路途遙遠給拒絕了,人人心中都有神佛,可信還是不可信都在其一念之間。


    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再說古代推崇神佛也是有原因的,有利於統治。


    窮苦百姓心中若沒個寄托,怕是早就造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