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滴水成團。
河邊水汽重,寒風陣陣屬實待不住人,刺骨的冷風將李承平三人給趕迴了家。
“過來。”許蓮道:“冷不冷,吃點熱乎的。”
鍋裏正冒著熱氣,燉著豬骨湯,從中午就燉起,小火慢熬湯白味濃,醇香撲鼻。
盛了三碗,圍坐在大鍋前喝湯,別提有多美。
盡管已經大年三十,但來訪家中的客人隻多不少。
秋稅一交,體會到掛靠土地好處的村民紛紛來家中感謝。
李承平的免稅田地,不是無端任人掛靠的,記下名字的都是村中孤寡。
其中,兩家女戶很是顯著,所謂女戶即是隻有女性人口構成的家庭或者戶頭。
女戶通常是由於家庭男性成員去世、外出未歸或是其他原因而導致的,女性成為家庭的主要支柱和經濟來源。
一河村的這兩家女戶立戶已久,當初兩家男人都是李固軍中戰友,當初跟他出鄉參加義軍,不幸戰死,家中孤苦徒留妻女,經過亂世,這兩家女子也不是好欺負的,頂門立戶,建了女戶。
女戶在社會中處於較為特殊的地位,她們麵臨著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麵的壓力和歧視,被排斥。
分到的土地不僅少,還很貧瘠,這麽些年她們生活一直較為困苦,即便有著李固和鄉親們接濟,日子也難得很。
將土地掛靠在李承平名下,單單是今年的秋稅就省下許多,年景好起來,大家可都看著。
不少村民都盼望著李承平記得他們,等考中舉人後,想著些。
李承平:......
真是看得起他,舉人八字沒一撇,鄉親們的期望很足呀!
送到家中的東西有很多,有臘肉、幹菜以及山中的山貨、野味,真是讓柳安大開眼界。
“淳樸呀!”柳安吸溜一口濃湯,發出一聲感慨。
李承平笑著搖頭,柳安隻看到了表麵,鄉親們看的也是表麵。
掛靠土地是那麽好弄的嗎!
李承平是心善,不然田地的租子不會這麽低,可人是會變的。
三十畝土地的租子李承平看不上,可當他看上舉人後呢,隨著田地數量的增多,租子的收入可就十分可觀。
哪怕,李承平依舊看不上,可他的家人和後人會怎麽看待此事。
一個村子最開始組成時,那個村民與其他人不是沾親帶故,可過了一兩代人,關係就淡化了。
“士”已經成為了剝削階層,是最低一級的統治者,把他們想的太過美好是要吃虧的。
李承平隻能保證,他還在時候的模樣。
餘氏收東西收的手軟,但李承平卻並不擔心奶奶會失了分寸。
儉省的習慣是餘氏多年保持的結果,這種習慣隻針對家中的大小人,在外人麵前,餘氏是十分豪爽的。
她從不欠人情,鄉親們的禮物攆在年關不好不收。
等年一過,她就會在各家孩子生辰或是在過節時,送些禮物給還迴去。
禮尚往來是華夏的傳統美德,這項德行在李家是從始至終的貫穿了下來。
初一後,永興三十五年就算正式開始了。
柳安待到初五就迴了西安,那裏還有許多親戚,再不迴去就不像樣子了。
黃立也是一樣,鄉親們待他很好,迴府學前看看是應該的。
走時,兩人大包小包的裝了滿滿一兜子,李承平嘴角抽動。
攔著奶奶會說,都是同窗怎能如此小氣,不攔吧!黃立都快提不動了。柳安還好,柳叔他們是一塊來的,有人分擔。
李承平直到最後也沒出言製止,熱情好客總歸不是錯,隻能苦一苦黃立。
過年走動的人愈發的多,李承平隻好躲到村學裏溫書學習。
為了防止村裏小孩進他那小窄屋把書本扯壞,他特意找王勤弄了把鎖。
王勤現在是在興平當學徒,李久昌則早就不在酒樓幹了,而是跟在陳運跟前忙活。
藥材轉運可沒有過年一說,這是無時無刻都需要的救命物件。
有一說一過年前後,那些關卡收受錢財的,在這個時候是真的敢開口,一到過年就漲錢,足足漲了三成。
不過那是陳運和鄭興澄的事情,李承平啥事不幹,空手拿了幾年銀子後,就退場,不再摻合。
這種事得及時抽身,不然錢拿多了,所有分成的人都不會舒服。
作為李承平堂哥,李久昌去跟著賺錢,別人也不會為難。
考中秀才後,這身份待遇立馬就不一樣了,現在村裏那個長輩見著李承平不喊一句秀才公。
嘴上謙虛著,李承平心裏卻美美噠。
開心歸開心,每天的課業那是雷打不動的要完成,當天的策論是在陳夫子的監督下完成的。
每次一作完策論,李承平就會沉下心來研究師父送他的經文注解,多次之後覺得收獲頗深。
由陳夫子看過後,加以修改,自覺進步了許多。
本經是科考需要,李承平早在書院時就已選定,是《詩經》。
看史書,讀人物小傳,這些是時文作答引經據典的最好出處,日複一日的苦讀,讓李承平的生活很是飽滿和充實。
......
“開祠堂。”
這是春節後,曆來要做的大事,能與站在族老們身後,足以看出李承平身份的變化。
悠長嘹亮的聲音從李固嘴中傳出,村民們一片振奮,伸著腦袋看著。
村裏的祠堂被翻修過,氣派得很,隻見堂前匾額寫著“詩書傳家”四個大字。
李承平看的是一臉尷尬,李姓族人好像就自己這麽一個正兒八經的秀才,掛這個屬實有點羞人。
族老們可不管那些,體現的就是那麽一個氣派和大家的夢想。
“時維仲春,序數清明,我李氏族裔,薈聚於祠堂之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拜祭於祖列宗之靈。思我李氏,起源悠久,傳世......惟願祖靈庇佑,我族昌盛,人才輩出,永錫祚胤。伏惟...”
李固這話一出,李承平更是恨不得鑽進地底下,這篇文的大概意思是,我們李家出名人了,嗬,祖宗您瞧是誰,是他李承平。
意思是這個意思,如此便罷了,可文章卻是出自李承平之手,原先以為是爺爺要來想著在清明祭祖時候用。
誰曾想,卻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這可怎麽見人。
他已經看到大伯他們在那裏笑了,鄉親們大多不識字倒是無所謂。
可村學一辦,那些個半大小子紛紛朝他望來,害臊的很。
“承平過來,給祖宗磕頭。”
李固的話,恰好打斷了李承平思慮的狀態。
河邊水汽重,寒風陣陣屬實待不住人,刺骨的冷風將李承平三人給趕迴了家。
“過來。”許蓮道:“冷不冷,吃點熱乎的。”
鍋裏正冒著熱氣,燉著豬骨湯,從中午就燉起,小火慢熬湯白味濃,醇香撲鼻。
盛了三碗,圍坐在大鍋前喝湯,別提有多美。
盡管已經大年三十,但來訪家中的客人隻多不少。
秋稅一交,體會到掛靠土地好處的村民紛紛來家中感謝。
李承平的免稅田地,不是無端任人掛靠的,記下名字的都是村中孤寡。
其中,兩家女戶很是顯著,所謂女戶即是隻有女性人口構成的家庭或者戶頭。
女戶通常是由於家庭男性成員去世、外出未歸或是其他原因而導致的,女性成為家庭的主要支柱和經濟來源。
一河村的這兩家女戶立戶已久,當初兩家男人都是李固軍中戰友,當初跟他出鄉參加義軍,不幸戰死,家中孤苦徒留妻女,經過亂世,這兩家女子也不是好欺負的,頂門立戶,建了女戶。
女戶在社會中處於較為特殊的地位,她們麵臨著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麵的壓力和歧視,被排斥。
分到的土地不僅少,還很貧瘠,這麽些年她們生活一直較為困苦,即便有著李固和鄉親們接濟,日子也難得很。
將土地掛靠在李承平名下,單單是今年的秋稅就省下許多,年景好起來,大家可都看著。
不少村民都盼望著李承平記得他們,等考中舉人後,想著些。
李承平:......
真是看得起他,舉人八字沒一撇,鄉親們的期望很足呀!
送到家中的東西有很多,有臘肉、幹菜以及山中的山貨、野味,真是讓柳安大開眼界。
“淳樸呀!”柳安吸溜一口濃湯,發出一聲感慨。
李承平笑著搖頭,柳安隻看到了表麵,鄉親們看的也是表麵。
掛靠土地是那麽好弄的嗎!
李承平是心善,不然田地的租子不會這麽低,可人是會變的。
三十畝土地的租子李承平看不上,可當他看上舉人後呢,隨著田地數量的增多,租子的收入可就十分可觀。
哪怕,李承平依舊看不上,可他的家人和後人會怎麽看待此事。
一個村子最開始組成時,那個村民與其他人不是沾親帶故,可過了一兩代人,關係就淡化了。
“士”已經成為了剝削階層,是最低一級的統治者,把他們想的太過美好是要吃虧的。
李承平隻能保證,他還在時候的模樣。
餘氏收東西收的手軟,但李承平卻並不擔心奶奶會失了分寸。
儉省的習慣是餘氏多年保持的結果,這種習慣隻針對家中的大小人,在外人麵前,餘氏是十分豪爽的。
她從不欠人情,鄉親們的禮物攆在年關不好不收。
等年一過,她就會在各家孩子生辰或是在過節時,送些禮物給還迴去。
禮尚往來是華夏的傳統美德,這項德行在李家是從始至終的貫穿了下來。
初一後,永興三十五年就算正式開始了。
柳安待到初五就迴了西安,那裏還有許多親戚,再不迴去就不像樣子了。
黃立也是一樣,鄉親們待他很好,迴府學前看看是應該的。
走時,兩人大包小包的裝了滿滿一兜子,李承平嘴角抽動。
攔著奶奶會說,都是同窗怎能如此小氣,不攔吧!黃立都快提不動了。柳安還好,柳叔他們是一塊來的,有人分擔。
李承平直到最後也沒出言製止,熱情好客總歸不是錯,隻能苦一苦黃立。
過年走動的人愈發的多,李承平隻好躲到村學裏溫書學習。
為了防止村裏小孩進他那小窄屋把書本扯壞,他特意找王勤弄了把鎖。
王勤現在是在興平當學徒,李久昌則早就不在酒樓幹了,而是跟在陳運跟前忙活。
藥材轉運可沒有過年一說,這是無時無刻都需要的救命物件。
有一說一過年前後,那些關卡收受錢財的,在這個時候是真的敢開口,一到過年就漲錢,足足漲了三成。
不過那是陳運和鄭興澄的事情,李承平啥事不幹,空手拿了幾年銀子後,就退場,不再摻合。
這種事得及時抽身,不然錢拿多了,所有分成的人都不會舒服。
作為李承平堂哥,李久昌去跟著賺錢,別人也不會為難。
考中秀才後,這身份待遇立馬就不一樣了,現在村裏那個長輩見著李承平不喊一句秀才公。
嘴上謙虛著,李承平心裏卻美美噠。
開心歸開心,每天的課業那是雷打不動的要完成,當天的策論是在陳夫子的監督下完成的。
每次一作完策論,李承平就會沉下心來研究師父送他的經文注解,多次之後覺得收獲頗深。
由陳夫子看過後,加以修改,自覺進步了許多。
本經是科考需要,李承平早在書院時就已選定,是《詩經》。
看史書,讀人物小傳,這些是時文作答引經據典的最好出處,日複一日的苦讀,讓李承平的生活很是飽滿和充實。
......
“開祠堂。”
這是春節後,曆來要做的大事,能與站在族老們身後,足以看出李承平身份的變化。
悠長嘹亮的聲音從李固嘴中傳出,村民們一片振奮,伸著腦袋看著。
村裏的祠堂被翻修過,氣派得很,隻見堂前匾額寫著“詩書傳家”四個大字。
李承平看的是一臉尷尬,李姓族人好像就自己這麽一個正兒八經的秀才,掛這個屬實有點羞人。
族老們可不管那些,體現的就是那麽一個氣派和大家的夢想。
“時維仲春,序數清明,我李氏族裔,薈聚於祠堂之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拜祭於祖列宗之靈。思我李氏,起源悠久,傳世......惟願祖靈庇佑,我族昌盛,人才輩出,永錫祚胤。伏惟...”
李固這話一出,李承平更是恨不得鑽進地底下,這篇文的大概意思是,我們李家出名人了,嗬,祖宗您瞧是誰,是他李承平。
意思是這個意思,如此便罷了,可文章卻是出自李承平之手,原先以為是爺爺要來想著在清明祭祖時候用。
誰曾想,卻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這可怎麽見人。
他已經看到大伯他們在那裏笑了,鄉親們大多不識字倒是無所謂。
可村學一辦,那些個半大小子紛紛朝他望來,害臊的很。
“承平過來,給祖宗磕頭。”
李固的話,恰好打斷了李承平思慮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