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水澆地,足有五十畝。


    按照頂格算,若畝產是兩石,一年兩種,五十畝地也足足產出二百石糧食。


    (石是計量單位,曆朝曆代由於度量衡中的石和斤的換算不固定,不同地區和時代會有偏差。)


    李家丁口多,每年糧食平均消耗大約在三十石左右,除去吃穿用度,剩下的糧食販賣出去,每年竟然能積蓄多達近百兩白銀。


    簡單來說,自打李家來陝西定居的數十年間,除開開荒、宅院建造和日常用度,李固和餘氏竟然硬生生,積攢了一千四百四十九兩銀子。


    將裝錢箱子從房內床下拉出,展示給李家的老少爺們一看。


    餘氏瞧見眾人驚訝的目光,得意道:“若不是你們三個成親置辦東西太多,這錢隻會更多。”


    李振義打了個激靈,揉了好幾下眼睛,直到確認銀兩是真實存在的以後,竟然泛起了淚花,帶著一絲哭腔。


    “娘,你知道我這些年是怎麽過的嗎!”


    李承平見二伯臉上就差梨花帶雨,有點哭笑不得。


    家裏除了爺奶,就沒人曉得家底。


    大伯,二伯還有老爹辛勤勞動,就是為了改善生活。


    一朝得知自己的前半生本可以躺平,三人都頓感自己好似是失去了五千兩一般。


    不過奶奶也真是,家裏這麽有錢還藏著掖著。


    要是早知道自己是富三代,李承平哪裏還需要每日晨起讀書呀!躺平不好嗎!


    兒孫丟人的樣子,讓李固與餘氏看的直搖頭,哎哎,你小子口水快掉地上了。


    李承平趕緊拍了李軒一下,讓這小子收斂點。


    “行了,真是沒見過世麵。”


    李固輕飄飄的來了一句。


    若是先前,李承平一定會控製好表情,可箱子裏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


    李承平先前覺得一千兩並不多,畢竟不論是一千兩還是一萬兩,聽到耳中,不過都是一個數字罷了。


    但是真當一千多兩直挺挺,白花花的放在自己麵前時,這些銀兩就如同赤條條的,呃,站在自己麵前一樣,誰能抵住心中的躁動呀!


    誰家錢多的用箱子裝呀!不知道爺奶晚上是怎麽睡得著的。


    “爹,這錢是要現在就分給我們嗎?我是兄長,我也不多要,給我五百兩就成。”


    李振禮緩過勁來,咽著唾沫,就伸手欲拿。


    他算是三兄弟經手過銀錢最多的了,但一次性敞開的將一千多兩銀子放在麵前,那是絕對未曾有過。


    “啪!”


    餘氏快準狠的一拍,不顧大兒紅溫的手背,一把蓋上箱子。


    “隻是給你們看看,這是我倆的養老錢,往後地裏和酒肆的產出,你們分就是,我和你爹絕對不伸手了。”


    閃眼的銀子被收起,李承平他們才漸漸迴過神來。


    可是不對呀!誰家老頭老太太留一千多兩銀子養老。


    李固輕笑,說道:“分產是要留契做公證的,老頭子我不死,你們誰都甭惦記,若是誰有出息,我倆不介意讚助一點,不然就等著我百年以後再說吧!”


    依依不舍的將視線從箱子上挪開,眾人細細品味著李固的話。


    有出息的人,念叨幾句,其餘六人紛紛看向李承平。


    李固充滿誘惑力的聲音再次響起,“承平呀!你要是給咱家掙出個進士迴來,這些錢全給你拿去置辦銀子。”


    眾人目光全部聚集到自己身上,李承平泛起一絲苦笑,大家真是看得起自己。


    李振禮,李振義和李軒幾人沒有絲毫異議,李振良更是喜不自勝。


    若李承平真的高中進士,那無疑是李家的領頭羊。


    別說這些銀錢,就算是砸鍋賣鐵,全家都要支持他在京中立足。


    大家美美的想著,說不定渭河李家的名頭還會在仕林之中響徹。


    期盼的視線分外炙熱,但提名金榜本就是李承平的目標,夾雜著家人的期望,金錢的誘惑,仕途的願景。


    李承平稀裏糊塗的笑出聲來,有點尷尬,可心中仍舊還癡癡的念叨著,諸君誤我呀!


    隨後就由李固開始對土地資產進行盤算切分,李振禮作為長子,分取的無疑是最高。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長子繼承的觀念根深蒂固,這是一種大家都認同,同時維係家族繁榮的一種模式。


    李承平原以為二伯和老爹會有意見,他顯然沒有完全被古人同化,都是兒子,他分得多,我分得少,矛盾意見就產生了,這兩位態度就與李承平想的明顯不同。


    李振義和李振良從小接受的思想教育,不允許他們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


    近代社會就大有因為分配不均,互打官司的情況,古代卻因為禮法規矩的存在,加大了限製,大大減少了問題的發生。


    農家之所以采用長子繼承絕大部分家產的製度,是存在其必然原因的。


    麵對風險,農家的可抗能力很弱,比如劉二有十個兒子,他將家中僅存的十畝土地全部留給長子,其餘兒子分些錢財就打發出去努力。


    即使這十個兒子,除了長子留守村內之外,其餘九子全部創業失敗餓死了。


    那劉家也會因為這十畝土地都給了長子,傳承下去,不至於香火斷絕。


    但若劉二將家業平分,十個兒子一人一畝,問題是如果所有人都沒太大出息,一畝土地又不能養活一家人,那麽劉家或許不僅不會壯大反而會消失。


    這就是百姓的生存之道,這裏說的是有產者,流氓連自己的吃喝都不能保障,是不可能有後代的。


    大家族同樣是如此,家裏集中資源培養幾個,甚至是一個孩子,其餘庶子拿著單薄的錢財獨自打拚。


    嫡子與庶子本質上是沒有矛盾的,因為法理天然就站在嫡長子這一邊。


    李承平根據府試時,跟隨柳安參加官宦富貴子弟聚會、詩會所知。


    嫡庶之間矛盾並不尖銳,更不會出現什麽庶子給嫡子下跪的局麵。


    身份不同,他們以後的人生也就不同。


    身為嫡子,或許他們在家中身份尊貴些,但在沒有執掌家財的前提下,庶子分得的好處多少全取決於家主對這個兒子的看法。


    所謂嫡庶之爭,本質上是看嫡子能否容忍父親多給幾個弟弟分錢的利益之爭而已。


    即使父親鍾愛某個庶子,願意多分些錢財,可在禮法的限製下,能夠做到的程度也是有限的。


    農家由長子繼承大部分財產是為了傳承,大家族則是為了不使家中錢財流散減少,維持家族的顯赫。


    圍繞的根本就是傳承和發展,李承平表示理解,但不是很認同,因為人性不能讓他說服他自己。


    畢竟,錢那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眼看著自家分得少,換誰都會心理不平衡。


    二伯和老爹二人,在古代長久的家族繁榮觀念灌輸下,顯然沒覺得這個分法有什麽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