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並不像其他科目那麽嚴謹,例如數學,一加一就是等於二。


    策論時文的成績判定,受考官主觀因素的影響比重無疑會大很多。


    既然陸知府不喜歡虛浮華麗的文藻,那李承平就盡量在作答時寫的紮實樸素。


    但也不能憑借著自身對陸知府的了解,去刻意的迎合。


    沒有人是傻子,對於一個曆經科考沙場出來的正途科甲進士,依照李承平現在的水平,基本上寫什麽都瞞不住人家。


    還是不能奉迎過甚,有自己的行文風格是很重要的。


    李承平此次府試的目標就是案首,還像縣試時,不顯山不露水,那是絕對不行的。


    兩道經義文,第一題是“欲使吏潔冰霜,俗忘貪鄙,家給人足,禮備樂和,癢序交興,農桑競勸。”


    問題問的太過直白了,沒有絲毫套用四書內容的意思,這篇文章截一句,那篇文章截一句。


    題意很明確,就是怎樣整頓吏治,恢複生產,人民知曉禮儀廉恥。


    沒有掉以輕心,李承平覺得這道題還真是符合陸知府這個人上次取中文章的作風,務實務實很務實。


    誰都能看懂題,就看考生如何應對作答。


    李承平一直都有將自己代入朝廷決策者這麽個角色,所以結合朝廷邸報和經典典故案例,很快就有了個大概思路。


    不管怎麽說就是寫一篇安邦的策論,李承平先前給自己的要求就是一天寫兩篇外加請陳夫子批注更改,考場上的兩道題簡直是灑灑水。


    研墨、提筆、展卷一氣嗬成,認真的在草稿紙上揮灑起來。


    還未交卷彌封,陸知府頂著午後的太陽,手持團扇,閑散的走在隔絕考生之間距離的過道上。


    四月正是適合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春暖花開,陽光正好。


    微風拂來,不再是二月的冷意,而是一股涼意,使人心神振奮。


    陸知府手拿團扇倒不是騷包,主要是文人時興這個,加上今日幾番走動,確實熱了些。


    一路過來,很多考生感受到他的臨近,開始不知如何下筆,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因為懸筆太久,墨汁底下浸染答卷。


    現在還為時尚早,並未謄抄,墨汁僅是滴在草稿紙上,但這般不穩重的狀態,看的陸知府直搖頭。


    迴頭看向跟隨其後的同知,嘴裏呢喃道:“還是考少了。”


    考場紀律還是要遵守的,同知大人隻是笑著點頭迴應著。


    提到堂前考試的考生還是有不少的,二三十位之多。


    除了各縣案首外,有些大縣的前二三名也在。


    就像西安府,應考縣試的學子就高達兩千多,名額卻僅比興平這類大縣多出二十個,明顯競爭壓力更大。


    再加上西安的教育,相較於下轄各縣無疑是最好的,所以西安府縣試前五名的學子,在其他縣說不定就能成為案首,所以他們也是有資格被提到堂前來考。


    所以,當陸知府行至李承平麵前時,已經是好一會兒。


    李承平的答卷一入眼,陸知府就看到了略顯稚嫩的館閣體。


    瞧了眼李承平的麵容,覺得這個年紀能寫成這樣,算很不錯了。


    除了在西安府參加過縣試的考生外,陸知府對各縣案首都不熟。


    他對這些堂前考試的考生顯得重視,就是因為經過縣試,這些案首已經被篩選過一輪,可以說是西安最頂尖的一小撮。


    按照以往經驗,府試案首也將在他們之中產生,陸知府提前過來的意思,就是想先掌個眼,方便後續閱卷偷懶。


    與縣試一樣,府試第一場同樣是正場,三場中最重要,根據這兩題已經能夠決出此次府試案首。


    行是知之始,知在行之後。


    李承平不禁感歎古人誠不欺我,呃,不對,我現在就是古人,後世人的古人。


    陸知府瞧李承平此時作答順暢,舒心快意,不由覺得這小兒心性堅韌,年紀雖小,卻是個做學問的。


    埋頭作答的這股認真勁,李承平真不是刻意而為,寫策論是通篇順暢之事,他常常一筆而過,同時也可以養成此種習慣。因為真的很舒服。


    麵對陸知府的走動查看,他自以為是衙役、小吏四下探看罷了。


    畢竟,興平縣試時,從沒見過馬知縣有閑心下來逛逛,他還以為當官的都是這樣,露個麵淌一頭就完事。


    隻能說個人有個人的不同,有著不一樣的處事態度。


    正所謂出水方知兩腿泥,陸知府做人做事是不看樣子的,低頭審視起李承平的文章。


    光說不練,枉學百年,李承平寫的文章多了,作答時,自然而然帶了一絲自身特點。


    隻見答卷上,寫著“學生聞棲培螻者,不睹嵩泰之幹雲;遊濘澇者,詎識滄溟之沃日?誠願察洗幘布衣之士,任以台衡;擢委金讓玉之夫,居其令守。則俗忘貪鄙.....”


    用典太多,陸知府細細品味好一會,才參透其中實例及道理。


    凝視李承平半晌,陸知府覺得這考生很有實力,前麵文藻修飾其實挺明顯的,但凡了解過他自身喜好的都不會這麽作答,可李承平就是這麽做了,而且做的很好。


    尤其是後麵的“旌好學之流,賞力田之伍,則家罕貧情。位列文儒矣。”


    近千字的文章躍然紙上,通讀下來確實讓人感受頗豐。


    再三打量李承平幾眼,陸知府就步入後堂,連餘下考生的答卷都無甚心情看。


    隨著陸知府一走,李承平渾身一鬆,起初不知道知府大人過來,可陸知府在他跟前一待就是小半個時辰,任誰寫的再怎麽入迷,也會反應過來。


    心下思索一下,李承平嘴角微翹,不由得自信心爆棚起來,知府大人在他麵前能夠停留如此之久,一定緣於他的文章。


    若是作答的前言不搭後語,誰會稀得站在這裏,早就腳底抹油的走了,想來是他文章寫的不錯,左右兩邊考生羨慕的視線,無疑說明了這點。


    沒人是傻子,這些注意到此件的考生,都做好了出龍門後,結交李承平的意思。


    府試案首是誰還猶未可知,在堂前的都是陝西士子中的佼佼者,無人不想角逐一下頭名榜首的位置,但這卻並不妨礙他們結交一位英才。


    並未急著謄抄,李承平開始檢查錯字,確認無誤後,也要待會。


    剛才文思泉湧,答題是答完,但手累呀!可得好好歇歇,免得影響卷麵整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