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場時,進入縣衙的士子少了大半,不少人沒撐過正場。


    後麵的日子裏,縣城鼎沸場景大不如之前,顯得沉寂。


    李承平一二場考完都是在內圈,先前還覺得馬知縣坐於高堂之上,多少會有些緊張。


    但他終究是把問題想複雜,馬知縣隻有開考前才會露一次臉,餘下的監考任務就全權交給了主簿。


    無論誰監考,李承平都把心態放的很平穩,用心答卷。


    數日時間,縣試二三四場也總算落幕。


    這幾日,幸好每場考完中途可以歇歇,否則李承平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會廢掉。


    即使,中間有空擋歇息,第四場出來的那一刹那,李承平還是感覺腳步都虛浮起來,迴去小院的路上,完全是老爹扶著他走的。


    ......


    縣試公布成績是在十日後,大多考生會直接在縣城等著放榜,也就是在客棧多待些時日,省的到時候麻煩,往返辛苦。


    李承平是想著多待幾日,正好好好看看興平縣,別到時候出去,有人問他是哪裏人,當地有什麽名勝風光之類的,說不出來。


    民宅是不可能租了,太貴,一天要收二百文,不過相較於客棧還是低很多。


    黑心點的客棧能要到一間房一百四十文的價格,李承平四人就是兩人一間,都得近三百文,而且住得不安靜,不如民宅舒服。


    剩下幾日,除了大伯迴鎮上照看酒肆,李承平三人還是暫住在李久昌那裏,正好租住他屋子的那對父子已經走了。


    李久昌還念叨今年賺的錢比去年多不少,這對父子足足堅持到最後一場,就是不知道最終成績怎樣。


    看來那對父子是不想在縣城多等,租住的費用確實不低,李久昌收入還行,十幾日的功夫,扣除王哥的分成,有個六錢銀子左右。


    考完後,李軒才舒心說起話來,他最最關心的自然就是考題內容,希望能和李承平想法一樣。


    二月中旬開考,結束已經到月末了。


    臨近三月,鄉野間踏青遊玩的百姓就多了起來。


    先前天氣太冷,過些時日則到了春播,這個時間賞玩風光正適宜。


    西北大地在這個時節當真荒涼,李承平還沒轉幾個地方,就迴城等著發榜。


    “本是良政,怎麽茂異之才如此稀缺!”


    “前言不搭後語,理不清文章要義。”


    “臭不可聞,簡直一竅不通。”


    考生們結束了辛苦數日的縣試,但知縣和縣教諭等一眾考官卻暈頭轉向。


    馬知縣真的想向朝廷建議,考縣試前再加一輪考試,讓縣教諭篩選,把這些個濫竽充數之輩全部弄走。


    事實證明,他隻能是想想,誰讓縣試就已經是最初等的科考呢!


    最後堅持到第四場的考卷,早已是馬知縣矮個子裏麵挑將軍,沒得選了。


    舒緩下心情,馬知縣衝著教諭苦笑一聲,“學校之設,所以教養作成,永興年,大抵隻有贛學最盛,置治道齋以講明世務,遂取其法以教太學,興平何以施為?”


    這是在訴苦以及祈願,馬知縣覺得江西學政辦的很好,連京城的太學都爭先效仿,詢問縣裏的教諭,咱們縣可不可以著重傾斜下文教。


    作為一方父母官,馬知縣真的想振作興平文教,但常感事與願違,有感問題還是出在辦學教育上。


    否則一個不行就罷了,怎麽這些個士子個個不行。


    “大人莫怪,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西北軍政財權集中在布政使司。”教諭姓翟,是個老頭,皺巴巴的臉上寫滿了無助。


    財政支持不了,馬知縣隻得搖頭歎息,伸手拿過剛剛走了一遍的堂前考卷。


    考卷是需要收錄後直接糊名的,而且為了省事,知縣自己是不會看第一遍,等到其餘考官篩掉考卷破損,侵染紙張,錯字漏字之後,才會呈送給主考官。


    事後,為防遺漏篩掉的考卷是會重新審核的,嚴防由於疏漏引發的問題。


    遞給馬知縣的是經人重新謄抄好的答卷,糊名謄抄是防止作弊的必備程序,這也是最終定榜發榜需要十日這麽長時間的原因。


    最後一場考察的是一道策論題,馬知縣就打算利用此題來區分考生優劣,因此,他看的尤為仔細。


    策問,夫學術者,君子所以維持斯道者也。達於性命之原,窮乎聖賢之指,性欲氣節,見於言議,平昔之所講貫,其要可得聞?


    此題,馬知縣沒想過這些未涉官場士子能給出什麽好的治國之策,隻求言辭謹慎,照本宣科就好。


    事實真的如此嗎!


    真是讓人頭大,這題問的是學習是為了明白事理,學習是為了掌握規律、方法,君子因此才能不斷提升自己,並保持大道不斷流傳。


    考生隻需圍繞這個核心重點來迴答看法即可,但這些考卷都說的什麽跟什麽呀!


    說東扯西,讓你們寫的是策論,不是什麽拍馬屁的奉承之言,不說良策,多少引些典故也好。


    馬知縣現在都在懷疑,讓處於這麽個水平的學子寫策論,是不是太為難他們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大學生寫論文一樣,狗屎不是,一竅不通,偏偏這論文,那些老師教授還得堅持看下去。


    其中有的人連策論迴答格式都錯得離譜,西北真的很缺老師,自古皆是如此。


    李承平若是知曉馬知縣這麽說,一定會反駁,曆史上盛唐定都於長安,當時可是文風一正,天下大儒匯聚講經,可惜盛況不在。


    “咦!”輕咦失笑一聲,馬知縣對最後一篇策論來了興趣。


    隻見答卷上寫著,“學生聞求天下之士以文,不若淑天下之士以道。《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言古先聖王,所以教天下者,惟修其性中之道也......”


    “照本宣科不一定就是庸才,這人底蘊很足,學識較豐。”


    滿意的點點頭,翟教諭順著話說,“能得縣尊良言點評,定是好文章。”


    “你呀你!還是看看再說。”馬知縣往後一仰,放鬆下心神,總算來了本能過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