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陳正大與王小米夫妻感情極好,但巳婚五年,卻沒有子嗣。平日裏,因為忙於政務,沒有時間認真地思索過這個問題,同時,屬下們因為身份的差別,也不敢提起。今天,在慶祝時,老百姓的祝詞中提到子孫滿堂,一下子讓他們倆都陷入沉寂之中。
慶典結束,迴到府衙中。王小米輕聲地對陳正大說道:“相公,要不,你娶幾房小妾吧,總不能讓陳家因為我而斷了香火。”
陳正大緊握她的手道:“終此一生,我隻愛夫人一人。”
“知道,可是我不能讓陳家無後,你我成為家族的罪人。”王小米含淚說道:“也許,我們的結合之初,就會是這樣的結果。”雖說民間故事裏有很多仙與人結合而產子的傳說,可仙凡結合違反天條卻是所有故事裏的常識,這在兩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兩人不再說話,一整夜默默地相擁著。
孝與情,誰更重?思慮再三,陳正大曲服了,第二天醒來,對著王小米說:“請夫人見諒,為夫的聽從夫人意見,娶小妾延香火。”
誰願意自個的丈夫與人分享呢,可現實又不容她不低頭。王小米含著淚為丈夫張羅著娶妾的事情。
沅州是多民族雜居之地,其中以苗、侗、壯三族人數最多。苗族有五大姓——吳、龍、麻、石、廖。侗族有兩大姓——楊、吳。壯族有十大姓為黃、莫、韋、覃、農、蒙、藍、趙、羅、梁。得知知府大人無後,當地的土司們也動起了心思。希望把女兒或侄女等嫁給他,以鞏固自個的地位。
苗族的吳土司、侗族的楊土司與壯族的黃土司幾乎同時托人做媒,來到了知府衙門。
因為傳承香火納個妾,所以,自個大度地放出了風聲,卻變成了政治聯姻,來了三個土司的女兒。王小米呆住了,他們都是沅州府地盤上有頭有臉有勢力的人物,娶了他們的女兒不僅能延續香火,對丈夫在沅州的公幹也極有好處。但一下子來了三人,這可大出自個的意料之外,後院還不鬧翻天了,到時怎麽個平衡?
不說陳正大納妾的事,盜匪平定後,他想到,沅州多民族雜居,語言繁多,交流不便,要想發展,得從文化著手。沅州原有侗族土司建的羅蒙書院坐東朝西,建築物沿縱軸方向依次排列,四周砌青磚作護牆,顯得異常簡潔,為讀書人營造了一個靜心學習的環境。並已有約百年的曆史,麵積雖然不大,隻有六畝地左右,加以修聳,可以容納二百餘人在此讀書。
師資不難解決,沅州為邊遠流放之地,多有學識不錯的犯官,請他們任教,以教代役。不再從事苦役,而是作為教學育人的塾師,對他們來說不亞於從地獄到天堂,不到一個月,學校正式開始授課,書聲朗朗。
農曆十月初十,陳正大正式納妾了,之所以選擇這天,因為這天是壯族的雙喜節,鄉間大道上來往著一隊隊喜氣洋洋的人們,大都是送親和接親,或走親戚赴喜宴的,充滿了新喜氣氛。據說,這一習俗是壯族祖先規定下來的。這個時候秋收完畢,糧滿囤,穀滿倉,青年們在勞動中播下的感情種子也該結果了。兩個“十”在一齊很吉利,這天結婚能夠多子多孫,於是就有了“雙喜節”。
看著丈夫與其它的女人進入洞房,王小米的心情是百味俱陳。洞房前,三盞刺著百年好合圖案的針刺無骨花燈在風中搖擺著,發出柔和的光芒。這燈的圖片是妹妹從摩天峽穀裏寄給她的,附有神力,會保佑丈夫與妾們的。
三個土司的女兒到也乖巧,一口一聲地姐姐、姐姐地叫著,她心裏雖不舒服,可也無處發作。在土司的幫助下,陳正大的政令推行得十分順利,沅州被他治理得路不拾昧,文風大盛。
生活就這麽平靜地過著,王小米卻看到丈夫常常緊鎖眉頭,淩晨無人時,在後花園裏穿上鎧甲,手舞著銀槍,抖出一朵朵的槍花,癡心練武著。她知道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就是跨馬提槍,帶著士兵收複故士,把金兵趕出長城。武狀元嘛,得有武將的樣子。
農曆八月十七日,醫生來府執脈後,向陳正大道喜道:“大人大喜,三位如夫人都有身孕,並且脈象平穩,預產期在數月後。”
終於有後可以告慰祖宗了。陳正大整了整衣衫,在祖輩的牌位前焚香禱告。正在這時,外麵傳來急報,報說皇帝駕崩,沂王趙昀繼位為新皇帝。
新皇帝是誰,不是趙竑?陳正大聽說後,從衙役手上搶過朝廷邸報,細看了一下,果然是趙昀,一陣頭昏,跌倒在地。
對於當今皇帝,陳正大一直都是有所期待的,正是他給抗金名將嶽飛平的反。雖說北伐失敗,不得已向金國簽訂和約,但陳正大相信他骨子裏是抗金的,隻是被奸臣所蒙敝。最可恨的是大奸臣史彌遠,嘉定元年三月,恢複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諡號,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簽訂宋金和議,“嘉定和議”,由金宋叔侄之國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由20萬增為30萬;另加“犒軍銀”300萬兩,這是以往和議中從來沒有過。
宋寧宗的兒子全部早夭,收養了一位宗室子趙竑,並冊封他為皇子。趙竑和史彌遠的關係相當差,揚言自己繼位後,會把史彌遠發配到海南島去。陳正大希望他繼位之後能整頓朝綱,罷免史彌遠,再展明君風彩,起兵北伐。不曾想登上皇位的卻是史彌遠培植的趙昀。一下子理想破滅了,急火攻心下,哇的一聲,吐出大口的鮮血。
聽牛幹事說到這裏,金華斌忙問道:“這事州誌裏有記載嗎?”
“誰會大逆不道記這呀。”牛幹事搖了搖頭說:“不過,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倒是口口相傳,把這故事傳下來了。”
金華斌與蘇月紅細細地迴憶了一下,作為仙居第一個武狀元,按理說仙居縣誌有詳細的事跡。為什麽考中後就不再有記載了呢,說不定就是政見與權臣不合,病故於沅州任上後,時人怕得罪權臣,不敢記了。
慶典結束,迴到府衙中。王小米輕聲地對陳正大說道:“相公,要不,你娶幾房小妾吧,總不能讓陳家因為我而斷了香火。”
陳正大緊握她的手道:“終此一生,我隻愛夫人一人。”
“知道,可是我不能讓陳家無後,你我成為家族的罪人。”王小米含淚說道:“也許,我們的結合之初,就會是這樣的結果。”雖說民間故事裏有很多仙與人結合而產子的傳說,可仙凡結合違反天條卻是所有故事裏的常識,這在兩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兩人不再說話,一整夜默默地相擁著。
孝與情,誰更重?思慮再三,陳正大曲服了,第二天醒來,對著王小米說:“請夫人見諒,為夫的聽從夫人意見,娶小妾延香火。”
誰願意自個的丈夫與人分享呢,可現實又不容她不低頭。王小米含著淚為丈夫張羅著娶妾的事情。
沅州是多民族雜居之地,其中以苗、侗、壯三族人數最多。苗族有五大姓——吳、龍、麻、石、廖。侗族有兩大姓——楊、吳。壯族有十大姓為黃、莫、韋、覃、農、蒙、藍、趙、羅、梁。得知知府大人無後,當地的土司們也動起了心思。希望把女兒或侄女等嫁給他,以鞏固自個的地位。
苗族的吳土司、侗族的楊土司與壯族的黃土司幾乎同時托人做媒,來到了知府衙門。
因為傳承香火納個妾,所以,自個大度地放出了風聲,卻變成了政治聯姻,來了三個土司的女兒。王小米呆住了,他們都是沅州府地盤上有頭有臉有勢力的人物,娶了他們的女兒不僅能延續香火,對丈夫在沅州的公幹也極有好處。但一下子來了三人,這可大出自個的意料之外,後院還不鬧翻天了,到時怎麽個平衡?
不說陳正大納妾的事,盜匪平定後,他想到,沅州多民族雜居,語言繁多,交流不便,要想發展,得從文化著手。沅州原有侗族土司建的羅蒙書院坐東朝西,建築物沿縱軸方向依次排列,四周砌青磚作護牆,顯得異常簡潔,為讀書人營造了一個靜心學習的環境。並已有約百年的曆史,麵積雖然不大,隻有六畝地左右,加以修聳,可以容納二百餘人在此讀書。
師資不難解決,沅州為邊遠流放之地,多有學識不錯的犯官,請他們任教,以教代役。不再從事苦役,而是作為教學育人的塾師,對他們來說不亞於從地獄到天堂,不到一個月,學校正式開始授課,書聲朗朗。
農曆十月初十,陳正大正式納妾了,之所以選擇這天,因為這天是壯族的雙喜節,鄉間大道上來往著一隊隊喜氣洋洋的人們,大都是送親和接親,或走親戚赴喜宴的,充滿了新喜氣氛。據說,這一習俗是壯族祖先規定下來的。這個時候秋收完畢,糧滿囤,穀滿倉,青年們在勞動中播下的感情種子也該結果了。兩個“十”在一齊很吉利,這天結婚能夠多子多孫,於是就有了“雙喜節”。
看著丈夫與其它的女人進入洞房,王小米的心情是百味俱陳。洞房前,三盞刺著百年好合圖案的針刺無骨花燈在風中搖擺著,發出柔和的光芒。這燈的圖片是妹妹從摩天峽穀裏寄給她的,附有神力,會保佑丈夫與妾們的。
三個土司的女兒到也乖巧,一口一聲地姐姐、姐姐地叫著,她心裏雖不舒服,可也無處發作。在土司的幫助下,陳正大的政令推行得十分順利,沅州被他治理得路不拾昧,文風大盛。
生活就這麽平靜地過著,王小米卻看到丈夫常常緊鎖眉頭,淩晨無人時,在後花園裏穿上鎧甲,手舞著銀槍,抖出一朵朵的槍花,癡心練武著。她知道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就是跨馬提槍,帶著士兵收複故士,把金兵趕出長城。武狀元嘛,得有武將的樣子。
農曆八月十七日,醫生來府執脈後,向陳正大道喜道:“大人大喜,三位如夫人都有身孕,並且脈象平穩,預產期在數月後。”
終於有後可以告慰祖宗了。陳正大整了整衣衫,在祖輩的牌位前焚香禱告。正在這時,外麵傳來急報,報說皇帝駕崩,沂王趙昀繼位為新皇帝。
新皇帝是誰,不是趙竑?陳正大聽說後,從衙役手上搶過朝廷邸報,細看了一下,果然是趙昀,一陣頭昏,跌倒在地。
對於當今皇帝,陳正大一直都是有所期待的,正是他給抗金名將嶽飛平的反。雖說北伐失敗,不得已向金國簽訂和約,但陳正大相信他骨子裏是抗金的,隻是被奸臣所蒙敝。最可恨的是大奸臣史彌遠,嘉定元年三月,恢複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諡號,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簽訂宋金和議,“嘉定和議”,由金宋叔侄之國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由20萬增為30萬;另加“犒軍銀”300萬兩,這是以往和議中從來沒有過。
宋寧宗的兒子全部早夭,收養了一位宗室子趙竑,並冊封他為皇子。趙竑和史彌遠的關係相當差,揚言自己繼位後,會把史彌遠發配到海南島去。陳正大希望他繼位之後能整頓朝綱,罷免史彌遠,再展明君風彩,起兵北伐。不曾想登上皇位的卻是史彌遠培植的趙昀。一下子理想破滅了,急火攻心下,哇的一聲,吐出大口的鮮血。
聽牛幹事說到這裏,金華斌忙問道:“這事州誌裏有記載嗎?”
“誰會大逆不道記這呀。”牛幹事搖了搖頭說:“不過,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倒是口口相傳,把這故事傳下來了。”
金華斌與蘇月紅細細地迴憶了一下,作為仙居第一個武狀元,按理說仙居縣誌有詳細的事跡。為什麽考中後就不再有記載了呢,說不定就是政見與權臣不合,病故於沅州任上後,時人怕得罪權臣,不敢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