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內閣慣例的三天一小朝,皇帝會在今天和內閣所有人以及未入閣的尚書等人會麵,商議一下朝中的重大事項。
內閣首輔杜文心坐在錦墩上,正在閉目養神。下來依次是東南黨的吏部尚書周鼎、禮部尚書周頤林、兵部尚書周秉政,一人一黨的戶部尚書唐海剛,江浙黨的刑部尚書孫博茹,江淮黨的工部尚書盧文然,此外還有江淮黨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武岡,偏向江浙黨的大理寺卿張誌榮,偏向江淮黨的左都禦使唐平陽和東南黨的右都禦使陳文敬。
如今朝中的局勢,內閣這邊顯然是東南黨的天下,除了首輔之外,三周尚書位居要職。唐海剛、孫博茹和盧文然各有陣營,有時會聯合,更多的時候卻是自行其是,一盤散沙對付不了東南黨。唯有唐海剛因身份特殊,話語權大了一點,另外三黨都不敢明著反對這號皇帝心腹。
但是,翰林院、大理寺、禦史這些清貴職務,又大多把持在另外兩黨的手中。這樣,反倒是形成了一種製衡的局麵。皇帝居中裁判,朝局反倒是磕絆當中始終保持平穩狀態。
皇帝端坐在禦案後,麵色略帶一點疲累的看著手下重臣。邊上站著內侍監的老監正,始終低著頭,卻沒人敢忽視這個掌握了抓捕審問之權又把爪牙伸向各地的老太監。
前些年,內侍監才重建,主要是往重要的州府派遣太監成立內侍監。如今,內侍監可是遍布各地州府了,好在還沒到縣一層級。替皇帝監察府縣,加上幾年時間的發展,內侍監的實力實在不容小覷。好在這老監正似乎從不和朝臣交往,一般也不插手政務,在場的大臣倒也沒有過多的忌憚。
當然,場中還是有人和老監正保持著良好關係的,比如內閣首輔杜文心,近水樓台先得月,倒是因為杜倩的關係,和這老監正有所交往。此外,就是唐海剛,兩人早年就曾經合作過,一方獲得戶部尚書的職位,一方獲得重建內侍監的好處。這些年看似沒有交往,實際上卻是時常暗通款曲。比如,唐海剛就知道皇帝因為貢賦檢點官的緣故很是焦慮。
今天小朝會的主要目的還是商議貢賦檢點官南下之事,這已經討論過多次,一直沒有定論。皇帝還是想有所準備,免得到時措手不及。
說了幾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後,皇帝果然還是把話題引向貢賦檢點官。道:“周尚書,元人明日就會到達江寧,一應禮儀是否準備妥當?”
迎接他朝使臣是禮部的任務,周頤林躬身答道:“啟稟陛下,禮部已按照慣例,做好準備,不會給元人口實。”
這是規定工作,趙世卿沒有任何表示,轉頭對內侍監監正說:“監正,貢賦檢點官巴日爾南下,所為何事,可有消息?”
老監正答道:“巴日爾整日裏遊山玩水,似乎並不著急南下,內侍監多方探查,未能明白他南下的意圖。”
趙世卿抿嘴一歎,道:“朕總覺得元人突然派出這麽一個官員南下,恐非善事,眾位愛卿可有何想法?”說完,目光搜尋場中諸人,卻沒有一人跟他有眼神上的互動。
唐海剛站在那,心裏想著昨晚上劉天瑞的話,見場中諸人都不答話,咬咬牙道:“陛下,臣有一猜測。”
難得有人迴應,趙世卿道:“唐愛卿請講。”
唐海剛不緊不慢的說道:“前次朝會時,已得知這巴日爾的來曆。他是元朝國師也唿溫的學生之一,之前從未在元朝中擔任職務,這一次擔任貢賦檢點官,有說是國師在給他鋪路。如果真是也唿溫在替他的學生鋪路,擔任的又是貢賦檢點官這個三十年未曾出現的官職,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的貢賦。”
眾人聽了唐海剛的話,都是一陣牙疼。要不是兩百萬兩銀和兩百萬石糧壓著,朝廷財政也不至於如此捉襟見肘。其實,場中諸人得知巴日爾的官職後,首先想到他南下的目的就是這一著,隻是這主要涉及到戶部,最終恐怕還必須得答應元朝增加貢賦的要求,所以沒人願意說話,害怕這事落到自己頭上,唐海剛身為戶部尚書,最終怎麽躲也躲不過,所以才會當出頭鳥。
就在所有人都這麽認為的時候,唐海剛卻接著說:“不過,臣認為元朝大汗的目的並不在此,或者說是想以增加貢賦為由達到其他目的。”
“關口還是巴日爾是國師也唿溫的學生這一特殊身份。也唿溫這些年在做什麽?一是輔助忽裏溫登上汗位,二是推行代金券之策。尤其是忽裏溫登位後,代金券已經在元朝全麵鋪開,至少他們所說的中原汗國已經強力推行。那麽,巴日爾南下,是否會是要我朝也接受使用代金券呢?臣以為極有可能。”這一說法倒是新鮮,不僅趙世卿睜大眼睛,就連一直閉目的杜文心都睜開眼睛看了眼唐海剛。
等眾人消化這段話後,趙世卿就開口問到:“巴日爾突兀南下,唐尚書如此一說,倒是極有可能。不論是元人要求增加貢賦,還是要求朝廷使用代金券,眾卿以為如何應對?”
皇帝一問,眾臣一時陷入沉靜,倒是大理寺卿張誌榮開口問道:“唐尚書,這代金券所謂何物?”
唐海剛答道:“代金券就如同錢莊的銀票,銀票是錢莊私人發行,可在指定錢莊兌換成等額金銀。代金券是朝廷發行,也可在指定地方兌換等額金銀。”唐海剛這一解釋,一些不知道情形的大臣倒是鬆了口氣,紛紛說這樣一來倒也不算是壞事。
當過戶部尚書的周秉政卻站了出來,道:“當然是不可答應,代金券本質上乃是朝廷鑄幣,朝廷以銅銀錫等比例製出銅錢、銀寶,還算有金銀實物,朝廷從中還能獲利。那代金券卻隻是一張紙片,是以朝廷信用為基礎發行的,一兩銀是一張紙片,成本恐怕最多五分,一兩金也是一張紙片,成本還是五分,那元朝所獲之利也太大了。除非我朝也能發行代金券,而且可在元朝通行,否則絕不可答應。”
周秉政一言驚醒夢中人,在場的就算未曾管過錢糧之事,朝廷鑄幣還是有所了解的,此時聽周秉政所說,更覺得元人的目的真是如唐海剛所說,確實不可答應。
周秉政話音一落,唐海剛接著說:“周尚書所言自然要防備,但臣擔憂的卻並不在此。”
周秉政哦的一聲,道:“唐尚書有何高見?”
唐海剛轉向周秉政,微微一笑,似乎毫無芥蒂,道:“周尚書有所不知,要按平常來看,元朝發行這代金券,朝廷是虧本的。”唐海剛這話一說,大家倒是都好奇起來了。
唐海剛卻是不緊不慢的說:“按照元朝的政策,一兩銀或者一兩金的代金券,可以在官府指定地方兌換一兩銀或者一兩金,這樣看起來,朝廷印製代金券是不是虧本?”眾人一想是啊,這和普通的銅錢,六分銅錫的本錢,加上損耗、人工,朝廷還能賺到二成。如果代金券是足額兌換,那朝廷倒是無利可圖了。
大家還沒反應過來,唐海剛接著說:“元朝推行代金券已經幾年時間,當初戶部內也曾經有過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行。但那元朝國師也唿溫為何要強力推動代金券?說起來這代金券要是能順利推行,好處還是很多的,比如說有助於商貿流通、稅賦征繳等。但是壞處也有不少,比如避免仿造、對賬、破損等。”
“拋開代金券本身的好壞不談,如果巴日爾南下是要我朝也使用代金券,最基本的是代金券在兩朝可以自由兌換的,就是說一兩麵值的代金券在兩朝無論何地都可以兌換成一兩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倒不算吃虧。所以,周尚書剛剛所說我朝能否同樣可以印製代金券是關鍵所在。否則,元朝隻要印製代金券,理論上就可以無限的攫取我朝的財富,就算他們是有限度的印製,但對於我朝來說,財富也會逐漸流失。再者,代金券還有很多麻煩,比如發生擠兌怎麽辦,比如如何強迫百姓使用代金券,等等。”
唐海剛雖然不懂準備金製度,但這番話淺顯易懂,大家一聽倒是紛紛點頭。皇帝也頗為滿意,總算是說了一個靠譜的猜測,還明確了應對的基本原則。為了顯示對首輔的尊敬,趙世卿還是看向杜文心,問道:“首輔以為如何?”
杜文心麵無表情,道:“唐尚書言之有理,但那巴日爾尚未說明來意,代金券之事也是一種猜測,我們無論怎麽議論都是徒勞,何不等他稟明來意,屆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皇帝一想也是,剛想說話,杜文心卻接著說:“唐尚書對元朝事務頗為熟稔,臣提議唐尚書參與巴日爾的接待。”
貢賦之事本就涉及戶部,趙世卿也想唐海剛盡早參與進來,倒也不反對,隻是這杜文心也太護短了,唐海剛不就是嗆了周秉政一句,搶了風頭嘛,何必如此,完全不是當朝宰相應有的心胸。
內閣首輔杜文心坐在錦墩上,正在閉目養神。下來依次是東南黨的吏部尚書周鼎、禮部尚書周頤林、兵部尚書周秉政,一人一黨的戶部尚書唐海剛,江浙黨的刑部尚書孫博茹,江淮黨的工部尚書盧文然,此外還有江淮黨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武岡,偏向江浙黨的大理寺卿張誌榮,偏向江淮黨的左都禦使唐平陽和東南黨的右都禦使陳文敬。
如今朝中的局勢,內閣這邊顯然是東南黨的天下,除了首輔之外,三周尚書位居要職。唐海剛、孫博茹和盧文然各有陣營,有時會聯合,更多的時候卻是自行其是,一盤散沙對付不了東南黨。唯有唐海剛因身份特殊,話語權大了一點,另外三黨都不敢明著反對這號皇帝心腹。
但是,翰林院、大理寺、禦史這些清貴職務,又大多把持在另外兩黨的手中。這樣,反倒是形成了一種製衡的局麵。皇帝居中裁判,朝局反倒是磕絆當中始終保持平穩狀態。
皇帝端坐在禦案後,麵色略帶一點疲累的看著手下重臣。邊上站著內侍監的老監正,始終低著頭,卻沒人敢忽視這個掌握了抓捕審問之權又把爪牙伸向各地的老太監。
前些年,內侍監才重建,主要是往重要的州府派遣太監成立內侍監。如今,內侍監可是遍布各地州府了,好在還沒到縣一層級。替皇帝監察府縣,加上幾年時間的發展,內侍監的實力實在不容小覷。好在這老監正似乎從不和朝臣交往,一般也不插手政務,在場的大臣倒也沒有過多的忌憚。
當然,場中還是有人和老監正保持著良好關係的,比如內閣首輔杜文心,近水樓台先得月,倒是因為杜倩的關係,和這老監正有所交往。此外,就是唐海剛,兩人早年就曾經合作過,一方獲得戶部尚書的職位,一方獲得重建內侍監的好處。這些年看似沒有交往,實際上卻是時常暗通款曲。比如,唐海剛就知道皇帝因為貢賦檢點官的緣故很是焦慮。
今天小朝會的主要目的還是商議貢賦檢點官南下之事,這已經討論過多次,一直沒有定論。皇帝還是想有所準備,免得到時措手不及。
說了幾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後,皇帝果然還是把話題引向貢賦檢點官。道:“周尚書,元人明日就會到達江寧,一應禮儀是否準備妥當?”
迎接他朝使臣是禮部的任務,周頤林躬身答道:“啟稟陛下,禮部已按照慣例,做好準備,不會給元人口實。”
這是規定工作,趙世卿沒有任何表示,轉頭對內侍監監正說:“監正,貢賦檢點官巴日爾南下,所為何事,可有消息?”
老監正答道:“巴日爾整日裏遊山玩水,似乎並不著急南下,內侍監多方探查,未能明白他南下的意圖。”
趙世卿抿嘴一歎,道:“朕總覺得元人突然派出這麽一個官員南下,恐非善事,眾位愛卿可有何想法?”說完,目光搜尋場中諸人,卻沒有一人跟他有眼神上的互動。
唐海剛站在那,心裏想著昨晚上劉天瑞的話,見場中諸人都不答話,咬咬牙道:“陛下,臣有一猜測。”
難得有人迴應,趙世卿道:“唐愛卿請講。”
唐海剛不緊不慢的說道:“前次朝會時,已得知這巴日爾的來曆。他是元朝國師也唿溫的學生之一,之前從未在元朝中擔任職務,這一次擔任貢賦檢點官,有說是國師在給他鋪路。如果真是也唿溫在替他的學生鋪路,擔任的又是貢賦檢點官這個三十年未曾出現的官職,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的貢賦。”
眾人聽了唐海剛的話,都是一陣牙疼。要不是兩百萬兩銀和兩百萬石糧壓著,朝廷財政也不至於如此捉襟見肘。其實,場中諸人得知巴日爾的官職後,首先想到他南下的目的就是這一著,隻是這主要涉及到戶部,最終恐怕還必須得答應元朝增加貢賦的要求,所以沒人願意說話,害怕這事落到自己頭上,唐海剛身為戶部尚書,最終怎麽躲也躲不過,所以才會當出頭鳥。
就在所有人都這麽認為的時候,唐海剛卻接著說:“不過,臣認為元朝大汗的目的並不在此,或者說是想以增加貢賦為由達到其他目的。”
“關口還是巴日爾是國師也唿溫的學生這一特殊身份。也唿溫這些年在做什麽?一是輔助忽裏溫登上汗位,二是推行代金券之策。尤其是忽裏溫登位後,代金券已經在元朝全麵鋪開,至少他們所說的中原汗國已經強力推行。那麽,巴日爾南下,是否會是要我朝也接受使用代金券呢?臣以為極有可能。”這一說法倒是新鮮,不僅趙世卿睜大眼睛,就連一直閉目的杜文心都睜開眼睛看了眼唐海剛。
等眾人消化這段話後,趙世卿就開口問到:“巴日爾突兀南下,唐尚書如此一說,倒是極有可能。不論是元人要求增加貢賦,還是要求朝廷使用代金券,眾卿以為如何應對?”
皇帝一問,眾臣一時陷入沉靜,倒是大理寺卿張誌榮開口問道:“唐尚書,這代金券所謂何物?”
唐海剛答道:“代金券就如同錢莊的銀票,銀票是錢莊私人發行,可在指定錢莊兌換成等額金銀。代金券是朝廷發行,也可在指定地方兌換等額金銀。”唐海剛這一解釋,一些不知道情形的大臣倒是鬆了口氣,紛紛說這樣一來倒也不算是壞事。
當過戶部尚書的周秉政卻站了出來,道:“當然是不可答應,代金券本質上乃是朝廷鑄幣,朝廷以銅銀錫等比例製出銅錢、銀寶,還算有金銀實物,朝廷從中還能獲利。那代金券卻隻是一張紙片,是以朝廷信用為基礎發行的,一兩銀是一張紙片,成本恐怕最多五分,一兩金也是一張紙片,成本還是五分,那元朝所獲之利也太大了。除非我朝也能發行代金券,而且可在元朝通行,否則絕不可答應。”
周秉政一言驚醒夢中人,在場的就算未曾管過錢糧之事,朝廷鑄幣還是有所了解的,此時聽周秉政所說,更覺得元人的目的真是如唐海剛所說,確實不可答應。
周秉政話音一落,唐海剛接著說:“周尚書所言自然要防備,但臣擔憂的卻並不在此。”
周秉政哦的一聲,道:“唐尚書有何高見?”
唐海剛轉向周秉政,微微一笑,似乎毫無芥蒂,道:“周尚書有所不知,要按平常來看,元朝發行這代金券,朝廷是虧本的。”唐海剛這話一說,大家倒是都好奇起來了。
唐海剛卻是不緊不慢的說:“按照元朝的政策,一兩銀或者一兩金的代金券,可以在官府指定地方兌換一兩銀或者一兩金,這樣看起來,朝廷印製代金券是不是虧本?”眾人一想是啊,這和普通的銅錢,六分銅錫的本錢,加上損耗、人工,朝廷還能賺到二成。如果代金券是足額兌換,那朝廷倒是無利可圖了。
大家還沒反應過來,唐海剛接著說:“元朝推行代金券已經幾年時間,當初戶部內也曾經有過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行。但那元朝國師也唿溫為何要強力推動代金券?說起來這代金券要是能順利推行,好處還是很多的,比如說有助於商貿流通、稅賦征繳等。但是壞處也有不少,比如避免仿造、對賬、破損等。”
“拋開代金券本身的好壞不談,如果巴日爾南下是要我朝也使用代金券,最基本的是代金券在兩朝可以自由兌換的,就是說一兩麵值的代金券在兩朝無論何地都可以兌換成一兩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倒不算吃虧。所以,周尚書剛剛所說我朝能否同樣可以印製代金券是關鍵所在。否則,元朝隻要印製代金券,理論上就可以無限的攫取我朝的財富,就算他們是有限度的印製,但對於我朝來說,財富也會逐漸流失。再者,代金券還有很多麻煩,比如發生擠兌怎麽辦,比如如何強迫百姓使用代金券,等等。”
唐海剛雖然不懂準備金製度,但這番話淺顯易懂,大家一聽倒是紛紛點頭。皇帝也頗為滿意,總算是說了一個靠譜的猜測,還明確了應對的基本原則。為了顯示對首輔的尊敬,趙世卿還是看向杜文心,問道:“首輔以為如何?”
杜文心麵無表情,道:“唐尚書言之有理,但那巴日爾尚未說明來意,代金券之事也是一種猜測,我們無論怎麽議論都是徒勞,何不等他稟明來意,屆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皇帝一想也是,剛想說話,杜文心卻接著說:“唐尚書對元朝事務頗為熟稔,臣提議唐尚書參與巴日爾的接待。”
貢賦之事本就涉及戶部,趙世卿也想唐海剛盡早參與進來,倒也不反對,隻是這杜文心也太護短了,唐海剛不就是嗆了周秉政一句,搶了風頭嘛,何必如此,完全不是當朝宰相應有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