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召見,唐海剛顧不得吃飯,急匆匆進宮,趙世卿沒有多說什麽,直接讓內侍把那份奏章給他看,唐海剛匆匆一瞥,直接道:“陛下,奏章的內容如今已經傳遍朝野了,微臣此前也看過了。”
趙世卿心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道:“你怎麽看?”
唐海剛道:“據傳那份所謂的農民生活情況調查報告,乃是出自一群泉州書院的學生之手。那些學生沒有坐船到江寧參加國試,而是走陸路而來。沿途詳細查問農戶,得來的那份報告。”
趙世卿直起身子,道:“這些學子倒是有心。依你之見,此事該怎麽處理?”
唐海剛道:“陛下,微臣以為杜學士指使楊玉昆上奏,不是為了阻止議稅。而是為了阻止單方麵給東南各地加稅,要把其他各地也並入加稅行列,順帶駁斥沈伯群,讓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以阻擾他升任首輔之職。楊玉昆奏章所言非虛,陛下也該為日後做好準備,但之前已經定計,一來如今各地實情陛下已然知曉,正是要先易後難,先趁此機會增加東南等地稅賦,彌補國用。待朝局穩定之後再考慮抑製土地兼並之事。二來借此機會整頓朝綱。所以臣建議陛下一是明旨褒獎楊玉昆,以示陛下虛懷納諫之意。二是讓沈閣老暫時休養一段時間。三是明旨議稅之時,農稅不得加征。”
趙世卿聽了唐海剛的建議,道:“先生之法恐不能堵住悠悠眾口,翰林院、都察院的那幫清流怕是又有話說。”
唐海剛道:“陛下,這正是杜學士的目的啊!他是寧願趙德齡繼續擔任首輔,也不願沈閣老進身,說出來還是為東南黨一黨之利。這就是楊玉昆上這道奏章的可惡之處,試圖以輿論脅迫君上。對於清流之聲,微臣倒是認為問題不大,隻要沈閣老休養一段時間,再對輿論善加引導,不僅可以讓大家看到民生困苦、國用不足的局麵,還能揭示東南黨地方富庶、節餘大量稅賦的實情,引導朝野讚同增加各地稅額。”
趙世卿道:“先生言之有理。沈伯群那邊,先生就去拜訪一下吧?”
唐海剛應下,道:“陛下,其實沈閣老那邊更加不用擔心。微臣猜的沒錯的話,沈閣老巴不得被彈劾呢。杜學士是不得不出招,以待朝局有變。沈閣老是欣然接招,靜待有變。”趙世卿稍一想就明白了唐海剛話裏的意思。
沈府,沈伯群和家人吃過飯,與兒子沈逸飛信步走在庭院中,消食之餘父子也好說說話。沈逸飛道:“父親,楊玉昆的彈劾您老準備如何應對?”
沈伯群道:“不應對。”
沈逸飛道:“那父親的計劃?”
沈伯群搖搖手,道:“你以為唐海剛勸我提議議稅能安好心?首輔之位沒有那麽好坐。皇上著急,老夫可不著急。如此正好,老夫正好可以借機休養一段時間。既然杜文心寧願不讓我上,也要行此忌諱之事,倒要看他東南黨能否頂住壓力。”
沈逸飛沒有想明白,還是向沈伯群問到:“何解?”
沈伯群道:“這你還看不明白?皇上開出了條件,老夫隻要上位首輔,就必須完成這議稅之事。杜文心知道這一關節,知道老夫一旦擔任首輔,必然會全力做這件事。因此,他需要讓反對議稅的趙德齡繼續屍位素餐,他自己才能找到機會。卻不知老夫提出議稅之事實有飲鴆止渴之憂,陛下對議稅加稅之事勢在必行,如果我上位首輔,屆時恐怕千難萬難。如今杜文心既然不願,老夫就隨他的意,讓他們東南黨去麵對陛下的壓力,看他們如何應對皇上的議稅加稅之事。”
沈逸飛道:“我懂了。父親這一招棋高一著,既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事,還躲過了最難之事。”
沈伯群道:“從政有時候也要看運氣。周秉政以為他調查的事情老夫不知道嗎?自己為了名聲不敢上書,杜文心倒是不在乎。其實即使楊玉昆不上書,老夫也會讓人彈劾我的。那些泉州書院的學子的事情卻是意料之外,讓楊玉昆的彈劾更有威力,恐怕這個時候陛下的使者正在來的路上。”兩人剛說了一會自己家鄉的情況,一邊感慨生民不易,一邊在那盤算自己家有多少地了。不一會就有人來報,翰林院承旨唐海剛來訪,父子兩人相視一笑。
周府,周秉政剛剛點頭允許周舟出門遊玩,感歎年輕真好。也如這般年紀的時候,自己是如何的風流倜儻,當初還是老師的杜文心卻管的很嚴,通常要見縫插針的找機會才能出去和同窗一起遊玩。追憶過往,思慮今時,老師對自己有意見了。是對自己沒有辭去尚書之位不滿?還是知曉了自己結交孫思源之事?亦或是對自己保護蘇聖平不滿?或者隻是對自己的一次提醒?
周秉政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知道老師明白自己的意思。給老師送去那份報告,本意還是希望老師安排讓人彈劾自己,誰讓戶部是直接關聯的部門,目的自然是先從議稅之事中摘出來,由趙德齡親自操刀此事。要是議稅能成,得罪人的是趙德齡。要是不能成,老師才有機會,到時自己再出麵,再行議稅之事時才能讓朝野輿論以為師徒兩個是逼不得已。原本以他們師徒的默契和老師的政治智慧,應該能夠理解和做到,沒想到老師卻還是彈劾沈伯群這個已經卸任的戶部尚書。
周秉政猜的沒錯,杜文心本意就是要提醒他一下。天下間沒有不漏風的牆,周秉政這些日子以來,自以為結交孫思源做的隱秘,沒想到杜文心早就知道了。對於周秉政的眼光,杜文心很欣慰,但是對他越過自己擅自行動之事則非常惱火。
隻是當初的學生如今也是一部尚書,當然不好再隨意責罰,也不好明說,唯有用這樣的手段來點醒他,希望他能認清形勢,一力輔助自己。因為杜文心已經看出來皇帝對自己的忌諱,害怕今生無望登上首輔的寶座,但是自己哪怕當不上首輔,也要做一個不是首輔的首輔。可周秉政此時還不夠格,那麽趙德齡最好繼續擔任首輔,等周秉政資曆夠了之後再退。那麽外將內相的格局就得自己來操作,怎麽能讓周秉政出麵,何況還是背著自己出麵?他認為周秉政也看出皇帝的心思,心裏開始打小九九了。所以才沒讓楊玉昆稍帶著彈劾周秉政,讓他繼續處在風口浪尖上。
當朝閣老孫博茹,子女皆不在身邊,今天陪他吃飯的是他的學生戶部員外郎張廷建。吃過飯,兩人來到府中花園小亭。剛一坐定,張廷建道:“閣老,今日之事有些詭異啊!”
孫博茹哈哈一笑,道:“怎會詭異?難道老夫人緣好有何不對之處?沈閣老送來家鄉的甜餅,杜學士送來家鄉的好茶,都隻是普通的人情往來而已嘛。”
張廷建知道老師的心情甚好,這是這些年來難得的,自從先帝開始削弱江浙黨,慢刀子燉肉,完全無法抵抗,江浙黨上下倍受打擊,老師作為領頭人,自然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壓力。這會竟然開起了沈伯群和杜文心的玩笑,自然是因為朝局有變,可惜自己隻是朦朦朧朧有些覺悟,卻看的不甚分明,這才準備向老師請教。就著孫博茹的話頭,淡淡一笑,道:“還請老師教我。”
張廷建是自己的得意門生,自然要悉心培養,點撥他今後的朝局變化。道:“你對陛下登基後的所作所為有何看法?”
張廷建道:“陛下登基以來,對我們倒是似乎不聞不問,一改先帝的打壓之策。東南黨沒有如人所想高歌猛進,陛下卻有壓製之意。反倒是江淮黨有乘勢而上的跡象。”
孫博茹道:“不錯。原先以為陛下登基後,要有一兩年時間才能坐穩位置。沒想到早先在東南黨的協助之下,很快就把控住朝政。不過東南黨攜擁立之功,隱然有當初江浙前輩之風,所以陛下很快就出手壓製,以防東南黨做大。所以你要切記,得意不得忘形,我們以前就是太忘形了才會遭到先帝的猜忌和打壓。”
總結了一下教訓,孫博茹接著說:“沈伯群之所以會上那道議稅奏章,還不是衝著趙德齡的位置去的。要不是此次楊玉昆的彈劾,恐怕國試之後趙德齡就會下台,沈伯群就要上台。好在如今有杜文心幫他,他倒能再坐段時間了。”
張廷建不解的問道:“那沈伯群的意思是希望閣老幫他一把?杜學士的意思是希望閣老和他共同使力?”
孫博茹道:“糊塗,禦史彈劾有什麽,老夫當官一輩子,被彈劾的次數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如今還不是好好的。禦史的彈劾有沒有用都在於君上的態度。當然,此次楊玉昆的奏章威力太大,沈伯群怕是要躲一段時間風頭了,所以老夫剛剛才說趙德齡還能坐一段時間首輔的位置。你要把眼光放長遠。老夫問你,按照陛下的手段,今後朝局如何?”
張廷建思慮一會,道“學生懂了。三足鼎立,誰也別想獨大。他們兩個這是要和您結盟來了,反正現在競爭的是他們兩黨,我們反倒能待價而沽,坐收漁翁之利。”
孫博茹哼的一聲,道:“剛剛才讓你不要得意忘形,這麽快就忘到腦後。你以為沈、杜是易於之輩?還想坐收漁翁之利。”
見張廷建有些尷尬,孫博茹接著說:“不過你說的沒錯,今後我們的局麵不會像前幾年一樣了。”
張廷建又問:“閣老,那我們要選哪邊?”
孫博茹看著已經升起的明月,道:“不明確選邊,但偏向江淮黨。一來我們地理相近,洛陽之時本是一家,官員士子更是互有勾連。二來,杜文心有一個天然的弱勢。他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朝嚴防外戚幹政,原先他倒是打的好算盤,想以國丈身份,攜擁立之功,做到大權獨攬,沒曾想坐上皇位的人哪個能容許自己大權旁落。如果幫著他,日後我們怎麽被吃下都不知道。”
趙世卿心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道:“你怎麽看?”
唐海剛道:“據傳那份所謂的農民生活情況調查報告,乃是出自一群泉州書院的學生之手。那些學生沒有坐船到江寧參加國試,而是走陸路而來。沿途詳細查問農戶,得來的那份報告。”
趙世卿直起身子,道:“這些學子倒是有心。依你之見,此事該怎麽處理?”
唐海剛道:“陛下,微臣以為杜學士指使楊玉昆上奏,不是為了阻止議稅。而是為了阻止單方麵給東南各地加稅,要把其他各地也並入加稅行列,順帶駁斥沈伯群,讓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以阻擾他升任首輔之職。楊玉昆奏章所言非虛,陛下也該為日後做好準備,但之前已經定計,一來如今各地實情陛下已然知曉,正是要先易後難,先趁此機會增加東南等地稅賦,彌補國用。待朝局穩定之後再考慮抑製土地兼並之事。二來借此機會整頓朝綱。所以臣建議陛下一是明旨褒獎楊玉昆,以示陛下虛懷納諫之意。二是讓沈閣老暫時休養一段時間。三是明旨議稅之時,農稅不得加征。”
趙世卿聽了唐海剛的建議,道:“先生之法恐不能堵住悠悠眾口,翰林院、都察院的那幫清流怕是又有話說。”
唐海剛道:“陛下,這正是杜學士的目的啊!他是寧願趙德齡繼續擔任首輔,也不願沈閣老進身,說出來還是為東南黨一黨之利。這就是楊玉昆上這道奏章的可惡之處,試圖以輿論脅迫君上。對於清流之聲,微臣倒是認為問題不大,隻要沈閣老休養一段時間,再對輿論善加引導,不僅可以讓大家看到民生困苦、國用不足的局麵,還能揭示東南黨地方富庶、節餘大量稅賦的實情,引導朝野讚同增加各地稅額。”
趙世卿道:“先生言之有理。沈伯群那邊,先生就去拜訪一下吧?”
唐海剛應下,道:“陛下,其實沈閣老那邊更加不用擔心。微臣猜的沒錯的話,沈閣老巴不得被彈劾呢。杜學士是不得不出招,以待朝局有變。沈閣老是欣然接招,靜待有變。”趙世卿稍一想就明白了唐海剛話裏的意思。
沈府,沈伯群和家人吃過飯,與兒子沈逸飛信步走在庭院中,消食之餘父子也好說說話。沈逸飛道:“父親,楊玉昆的彈劾您老準備如何應對?”
沈伯群道:“不應對。”
沈逸飛道:“那父親的計劃?”
沈伯群搖搖手,道:“你以為唐海剛勸我提議議稅能安好心?首輔之位沒有那麽好坐。皇上著急,老夫可不著急。如此正好,老夫正好可以借機休養一段時間。既然杜文心寧願不讓我上,也要行此忌諱之事,倒要看他東南黨能否頂住壓力。”
沈逸飛沒有想明白,還是向沈伯群問到:“何解?”
沈伯群道:“這你還看不明白?皇上開出了條件,老夫隻要上位首輔,就必須完成這議稅之事。杜文心知道這一關節,知道老夫一旦擔任首輔,必然會全力做這件事。因此,他需要讓反對議稅的趙德齡繼續屍位素餐,他自己才能找到機會。卻不知老夫提出議稅之事實有飲鴆止渴之憂,陛下對議稅加稅之事勢在必行,如果我上位首輔,屆時恐怕千難萬難。如今杜文心既然不願,老夫就隨他的意,讓他們東南黨去麵對陛下的壓力,看他們如何應對皇上的議稅加稅之事。”
沈逸飛道:“我懂了。父親這一招棋高一著,既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事,還躲過了最難之事。”
沈伯群道:“從政有時候也要看運氣。周秉政以為他調查的事情老夫不知道嗎?自己為了名聲不敢上書,杜文心倒是不在乎。其實即使楊玉昆不上書,老夫也會讓人彈劾我的。那些泉州書院的學子的事情卻是意料之外,讓楊玉昆的彈劾更有威力,恐怕這個時候陛下的使者正在來的路上。”兩人剛說了一會自己家鄉的情況,一邊感慨生民不易,一邊在那盤算自己家有多少地了。不一會就有人來報,翰林院承旨唐海剛來訪,父子兩人相視一笑。
周府,周秉政剛剛點頭允許周舟出門遊玩,感歎年輕真好。也如這般年紀的時候,自己是如何的風流倜儻,當初還是老師的杜文心卻管的很嚴,通常要見縫插針的找機會才能出去和同窗一起遊玩。追憶過往,思慮今時,老師對自己有意見了。是對自己沒有辭去尚書之位不滿?還是知曉了自己結交孫思源之事?亦或是對自己保護蘇聖平不滿?或者隻是對自己的一次提醒?
周秉政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知道老師明白自己的意思。給老師送去那份報告,本意還是希望老師安排讓人彈劾自己,誰讓戶部是直接關聯的部門,目的自然是先從議稅之事中摘出來,由趙德齡親自操刀此事。要是議稅能成,得罪人的是趙德齡。要是不能成,老師才有機會,到時自己再出麵,再行議稅之事時才能讓朝野輿論以為師徒兩個是逼不得已。原本以他們師徒的默契和老師的政治智慧,應該能夠理解和做到,沒想到老師卻還是彈劾沈伯群這個已經卸任的戶部尚書。
周秉政猜的沒錯,杜文心本意就是要提醒他一下。天下間沒有不漏風的牆,周秉政這些日子以來,自以為結交孫思源做的隱秘,沒想到杜文心早就知道了。對於周秉政的眼光,杜文心很欣慰,但是對他越過自己擅自行動之事則非常惱火。
隻是當初的學生如今也是一部尚書,當然不好再隨意責罰,也不好明說,唯有用這樣的手段來點醒他,希望他能認清形勢,一力輔助自己。因為杜文心已經看出來皇帝對自己的忌諱,害怕今生無望登上首輔的寶座,但是自己哪怕當不上首輔,也要做一個不是首輔的首輔。可周秉政此時還不夠格,那麽趙德齡最好繼續擔任首輔,等周秉政資曆夠了之後再退。那麽外將內相的格局就得自己來操作,怎麽能讓周秉政出麵,何況還是背著自己出麵?他認為周秉政也看出皇帝的心思,心裏開始打小九九了。所以才沒讓楊玉昆稍帶著彈劾周秉政,讓他繼續處在風口浪尖上。
當朝閣老孫博茹,子女皆不在身邊,今天陪他吃飯的是他的學生戶部員外郎張廷建。吃過飯,兩人來到府中花園小亭。剛一坐定,張廷建道:“閣老,今日之事有些詭異啊!”
孫博茹哈哈一笑,道:“怎會詭異?難道老夫人緣好有何不對之處?沈閣老送來家鄉的甜餅,杜學士送來家鄉的好茶,都隻是普通的人情往來而已嘛。”
張廷建知道老師的心情甚好,這是這些年來難得的,自從先帝開始削弱江浙黨,慢刀子燉肉,完全無法抵抗,江浙黨上下倍受打擊,老師作為領頭人,自然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壓力。這會竟然開起了沈伯群和杜文心的玩笑,自然是因為朝局有變,可惜自己隻是朦朦朧朧有些覺悟,卻看的不甚分明,這才準備向老師請教。就著孫博茹的話頭,淡淡一笑,道:“還請老師教我。”
張廷建是自己的得意門生,自然要悉心培養,點撥他今後的朝局變化。道:“你對陛下登基後的所作所為有何看法?”
張廷建道:“陛下登基以來,對我們倒是似乎不聞不問,一改先帝的打壓之策。東南黨沒有如人所想高歌猛進,陛下卻有壓製之意。反倒是江淮黨有乘勢而上的跡象。”
孫博茹道:“不錯。原先以為陛下登基後,要有一兩年時間才能坐穩位置。沒想到早先在東南黨的協助之下,很快就把控住朝政。不過東南黨攜擁立之功,隱然有當初江浙前輩之風,所以陛下很快就出手壓製,以防東南黨做大。所以你要切記,得意不得忘形,我們以前就是太忘形了才會遭到先帝的猜忌和打壓。”
總結了一下教訓,孫博茹接著說:“沈伯群之所以會上那道議稅奏章,還不是衝著趙德齡的位置去的。要不是此次楊玉昆的彈劾,恐怕國試之後趙德齡就會下台,沈伯群就要上台。好在如今有杜文心幫他,他倒能再坐段時間了。”
張廷建不解的問道:“那沈伯群的意思是希望閣老幫他一把?杜學士的意思是希望閣老和他共同使力?”
孫博茹道:“糊塗,禦史彈劾有什麽,老夫當官一輩子,被彈劾的次數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如今還不是好好的。禦史的彈劾有沒有用都在於君上的態度。當然,此次楊玉昆的奏章威力太大,沈伯群怕是要躲一段時間風頭了,所以老夫剛剛才說趙德齡還能坐一段時間首輔的位置。你要把眼光放長遠。老夫問你,按照陛下的手段,今後朝局如何?”
張廷建思慮一會,道“學生懂了。三足鼎立,誰也別想獨大。他們兩個這是要和您結盟來了,反正現在競爭的是他們兩黨,我們反倒能待價而沽,坐收漁翁之利。”
孫博茹哼的一聲,道:“剛剛才讓你不要得意忘形,這麽快就忘到腦後。你以為沈、杜是易於之輩?還想坐收漁翁之利。”
見張廷建有些尷尬,孫博茹接著說:“不過你說的沒錯,今後我們的局麵不會像前幾年一樣了。”
張廷建又問:“閣老,那我們要選哪邊?”
孫博茹看著已經升起的明月,道:“不明確選邊,但偏向江淮黨。一來我們地理相近,洛陽之時本是一家,官員士子更是互有勾連。二來,杜文心有一個天然的弱勢。他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朝嚴防外戚幹政,原先他倒是打的好算盤,想以國丈身份,攜擁立之功,做到大權獨攬,沒曾想坐上皇位的人哪個能容許自己大權旁落。如果幫著他,日後我們怎麽被吃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