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這一番話,不管是事實如此還是安慰,總之是讓孫堅的臉色好看了不好,可惜這個世間之上,總是會有一些不懂得看別人臉色或者裝作看不懂的人存在,就好比如張昭。
這位如今算是鐵心想要投降曹操的投降派,聞言冷笑了一聲道:“真是好笑,都督此番話,未免太過於紙上談天了,且不說北方地大物博,隻要曹操想,就能夠組織起龐大的水師,再者,都督莫非忘記了,長江天險不單單在於我軍,更在於劉表,隻要曹操能夠說服劉表,順著長江上流而下,突破天險,兵臨城下,到那時候,你周瑜,就是孫氏一組的罪人!”
此時的天下可不是曆史之上的三國,東吳還沒有徹底獲得全部的長江天險,長江天險如今一分為二,分別掌握在劉表和孫堅的手中,其中劉表居於長江上流,孫堅則是其下,曹操若如真的能夠說服或者攻下荊州的話,所謂的長江天險,其實和沒有並沒有什麽區別。
這個道理是真的,並不是張昭胡言亂語,實話說,張昭之所以鐵心要投降曹操,就因為他看得清清楚楚,江東孫氏乍看起來,好像還有好幾張底牌,不管是長江天險還是龐大水師,似乎都足以保證江東孫氏一族,割據一方,但是其實呢?
這隻不過是表麵而已,內裏,江東孫氏的依仗,其實根本不無疑真的對曹操造成什麽威脅,畢竟荊州劉表可是江東不對付的,曹操要是真的南下,難保劉表不會來一個禍水東引,將魏軍全部引到江東來。
南方人善於水站,北方人善於陸戰。可不是說說的,真的讓魏軍兵臨江東城下的話,就憑借江東的士卒。能夠抵擋魏軍多久,都是一個未知之數。最有可能發生的,乃是魏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江東。
一想到這些有可能發生的未來,張昭心中驚懼之下,對於一力主戰的周瑜,更是恨到了骨子裏麵,要不是周瑜橫插一腳的話,他說不定真的說服孫堅投降曹操了。如此一來,他張昭在魏國,也算是有了一份巨大的晉升之基。
“就算如此又如何,隻要文武用命,將士死戰,萬眾一心,就算是曹操,也要兵敗與我江東,更何況,你等這些文武都能降。唯獨主公不可!”
“好,好一個周瑜啊,你這是要逼死主公啊。主公,屬下請求主公,治罪周瑜!”
張昭興奮了,不容易啊,正是不容易啊,終於抓到周瑜話語之中的一個把柄了,什麽加做他們文武都能投降,唯獨主公不能,這不是等於要逼死孫堅嗎。一想到能夠把周瑜治罪,張昭心中就無比的興奮。
其實也不怪張昭如此。想當初他剛剛效忠孫堅的時候,可謂是孫軍文臣之首。不管文武都對他恭敬有加,但是自從周瑜來了之後,他手中的話語權和權力就被迫分開,他的地位也不再像是從前那樣。
如果單單如此的話,也沒有什麽,畢竟當初剛來時候的周瑜,可謂是傲氣十足,雖然臉上不明顯,但是隻要和周瑜有過交談的,都能夠感覺到他心中的傲氣和自負,這樣的性格,無疑遭到大部分孫軍文武的厭惡,對於這樣的周瑜,張昭雖然厭惡,但是也不放在心上。
一切都是從周瑜從北方迴來之中開始改變,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什麽刺激,周瑜的行事作風,不再像是之前那樣,顯得傲氣十足,剛愎自用,反而翩翩有禮,如此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其麵容和風度,可謂是盡收了大多數江東文武的敬佩,張昭也是在那時對於周瑜真正忌憚和厭惡了起來。
張昭和周瑜之間的明爭暗鬥,孫堅怎麽可能不知道,或者說,這其中也有他故意如此的原因在,畢竟文武太過於團結,對於主君來說,可是不太妙的。
說實話,周瑜當初的那一番話,孫堅聽得也是暗自惱火,畢竟按照周瑜所說,難不成到時候他孫堅還真的要戰死不成,自願戰死和被迫戰死可不是相同的。
對於孫堅來說,他可以接受戰死沙場,但是絕對不接受是因為屬下脅迫的原因,不過還好孫堅當主公這麽久了,還是有些城府,不在如同數年之前那樣暴躁,壓下了心中的怒火,表麵不顯的道:“好了,子布你先不要說了,還是聽公瑾說完再說,公瑾,你剛剛那一番話是什麽意思?”
“迴主公,主公請想,我等文武投降曹操,說的難聽一些,隻不過等於是換了一個主公,官照樣做,武將還是武將,文臣還是文臣,但是主公不同,主公若如不投降曹操,那麽這是江東之主,麾下文武數百,十多萬大軍甘願為主公前驅,然主公一旦投降,將會徹底淪落為曹操之臣,從今之後,不過是一名在普通不過的文武之臣,不再是江東之主,其中變化之大,主公可想而知。”
人無完人,周瑜在政治之上的才能雖然相當於一個白癡,但是在其他方麵的才能,顯然要超過其他人,他之所以力勸孫堅不要投降曹操,就因為他很清楚,自古以來,投降之君,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這句話,周瑜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是孫堅顯然是想到了這一點,臉色變了變。
而張昭臉色同樣大變,但是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周瑜這一番話,說的太狠,太有力了,他根本不知道該拿什麽來反駁,隻能有些垂死掙紮般的道:“雖是如此,但是當今天下,曹操勢大,一旦轉頭南下,我江東該如何抵擋?”
“所以,應該趁曹操還未南下之時,我軍先出手為強!”
周瑜接著張昭的話而下,看向了孫堅說道:“主公,曹操的魏國雖然強大,但是並非沒有內患,主公,可知道徐州的曹家?”
“當然知道,徐州曹家的家主,曹豹不就是在曹操麾下擔任武將嗎。”(未完待續)
這位如今算是鐵心想要投降曹操的投降派,聞言冷笑了一聲道:“真是好笑,都督此番話,未免太過於紙上談天了,且不說北方地大物博,隻要曹操想,就能夠組織起龐大的水師,再者,都督莫非忘記了,長江天險不單單在於我軍,更在於劉表,隻要曹操能夠說服劉表,順著長江上流而下,突破天險,兵臨城下,到那時候,你周瑜,就是孫氏一組的罪人!”
此時的天下可不是曆史之上的三國,東吳還沒有徹底獲得全部的長江天險,長江天險如今一分為二,分別掌握在劉表和孫堅的手中,其中劉表居於長江上流,孫堅則是其下,曹操若如真的能夠說服或者攻下荊州的話,所謂的長江天險,其實和沒有並沒有什麽區別。
這個道理是真的,並不是張昭胡言亂語,實話說,張昭之所以鐵心要投降曹操,就因為他看得清清楚楚,江東孫氏乍看起來,好像還有好幾張底牌,不管是長江天險還是龐大水師,似乎都足以保證江東孫氏一族,割據一方,但是其實呢?
這隻不過是表麵而已,內裏,江東孫氏的依仗,其實根本不無疑真的對曹操造成什麽威脅,畢竟荊州劉表可是江東不對付的,曹操要是真的南下,難保劉表不會來一個禍水東引,將魏軍全部引到江東來。
南方人善於水站,北方人善於陸戰。可不是說說的,真的讓魏軍兵臨江東城下的話,就憑借江東的士卒。能夠抵擋魏軍多久,都是一個未知之數。最有可能發生的,乃是魏軍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江東。
一想到這些有可能發生的未來,張昭心中驚懼之下,對於一力主戰的周瑜,更是恨到了骨子裏麵,要不是周瑜橫插一腳的話,他說不定真的說服孫堅投降曹操了。如此一來,他張昭在魏國,也算是有了一份巨大的晉升之基。
“就算如此又如何,隻要文武用命,將士死戰,萬眾一心,就算是曹操,也要兵敗與我江東,更何況,你等這些文武都能降。唯獨主公不可!”
“好,好一個周瑜啊,你這是要逼死主公啊。主公,屬下請求主公,治罪周瑜!”
張昭興奮了,不容易啊,正是不容易啊,終於抓到周瑜話語之中的一個把柄了,什麽加做他們文武都能投降,唯獨主公不能,這不是等於要逼死孫堅嗎。一想到能夠把周瑜治罪,張昭心中就無比的興奮。
其實也不怪張昭如此。想當初他剛剛效忠孫堅的時候,可謂是孫軍文臣之首。不管文武都對他恭敬有加,但是自從周瑜來了之後,他手中的話語權和權力就被迫分開,他的地位也不再像是從前那樣。
如果單單如此的話,也沒有什麽,畢竟當初剛來時候的周瑜,可謂是傲氣十足,雖然臉上不明顯,但是隻要和周瑜有過交談的,都能夠感覺到他心中的傲氣和自負,這樣的性格,無疑遭到大部分孫軍文武的厭惡,對於這樣的周瑜,張昭雖然厭惡,但是也不放在心上。
一切都是從周瑜從北方迴來之中開始改變,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什麽刺激,周瑜的行事作風,不再像是之前那樣,顯得傲氣十足,剛愎自用,反而翩翩有禮,如此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其麵容和風度,可謂是盡收了大多數江東文武的敬佩,張昭也是在那時對於周瑜真正忌憚和厭惡了起來。
張昭和周瑜之間的明爭暗鬥,孫堅怎麽可能不知道,或者說,這其中也有他故意如此的原因在,畢竟文武太過於團結,對於主君來說,可是不太妙的。
說實話,周瑜當初的那一番話,孫堅聽得也是暗自惱火,畢竟按照周瑜所說,難不成到時候他孫堅還真的要戰死不成,自願戰死和被迫戰死可不是相同的。
對於孫堅來說,他可以接受戰死沙場,但是絕對不接受是因為屬下脅迫的原因,不過還好孫堅當主公這麽久了,還是有些城府,不在如同數年之前那樣暴躁,壓下了心中的怒火,表麵不顯的道:“好了,子布你先不要說了,還是聽公瑾說完再說,公瑾,你剛剛那一番話是什麽意思?”
“迴主公,主公請想,我等文武投降曹操,說的難聽一些,隻不過等於是換了一個主公,官照樣做,武將還是武將,文臣還是文臣,但是主公不同,主公若如不投降曹操,那麽這是江東之主,麾下文武數百,十多萬大軍甘願為主公前驅,然主公一旦投降,將會徹底淪落為曹操之臣,從今之後,不過是一名在普通不過的文武之臣,不再是江東之主,其中變化之大,主公可想而知。”
人無完人,周瑜在政治之上的才能雖然相當於一個白癡,但是在其他方麵的才能,顯然要超過其他人,他之所以力勸孫堅不要投降曹操,就因為他很清楚,自古以來,投降之君,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這句話,周瑜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是孫堅顯然是想到了這一點,臉色變了變。
而張昭臉色同樣大變,但是卻不知道該說什麽,周瑜這一番話,說的太狠,太有力了,他根本不知道該拿什麽來反駁,隻能有些垂死掙紮般的道:“雖是如此,但是當今天下,曹操勢大,一旦轉頭南下,我江東該如何抵擋?”
“所以,應該趁曹操還未南下之時,我軍先出手為強!”
周瑜接著張昭的話而下,看向了孫堅說道:“主公,曹操的魏國雖然強大,但是並非沒有內患,主公,可知道徐州的曹家?”
“當然知道,徐州曹家的家主,曹豹不就是在曹操麾下擔任武將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