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我帶你去
我家荒地竟被列為軍事禁區 作者:妖行天下090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局辦案多年,是絕對的唯w主義戰士。
他絕對不相信犯罪分子有隨身空間這種離譜的事情。
隻要罪犯作案,就會留下痕跡,就會有蛛絲馬跡。
除非他身處一部小說當中。
但是江林山不同,這人是能實打實的將十幾萬動物趕迴動物園的。
另外他以往的事跡多有不同尋常之處,這才願意“姑且一聽”。
換個人來,他聽都不帶聽的。
分分鍾就是一句“你在教我做事?”
公檢法部門是極其反感外行人教他們做事的。
比如網上辦案的網友,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南轅北轍。
四十噸以上的稻穀,體積很大,根本不好藏。
在鄉村公路,也不可能一車拉走。
大晚上偷割稻穀,一個小團隊的人員是必須的。
比如小型收割機的倉容量不過兩三噸,每割一兩畝地,就得到路邊的貨車上倒一下庫存,要不肚子就裝不了。
按照這個條件,大致能推測整體的收割時間有多長,隻要不在合理區間內,時間對不上,就會有額外的問題。
所以案件還原,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已知稻穀是能沉在水底的,它和水的比重大致是1.2,體積會比同重量的水小一些。
根據滋香稻的產量,40多畝的偷割量,剛好能裝下一個標準集裝箱。
鄉道不適合這種貨車行駛,就算適合,策劃人員也要考慮必要的冗餘。
所以裝運的車輛就不可能是一輛。
這些細節作為辦案人員,就必須要考慮到。
考慮得越多,案件的突破口就越多。
在各個關鍵環節上安排相應的辦案人員去查證。
現在他派出去的幾個分隊目前都沒有任何消息傳迴來,江林山一來,就說自己知道稻穀藏在哪裏。
這不是在打臉他們的專業性嗎?
但江林山是掛逼。
通過神農空間,他確實知道這批稻穀的下落。
即使是正規的辦案人員,同樣敵不過掛逼。
因為掛逼根本不講道理。
安局知道自己一定能偵破這個案子,但破案的時間可就不好說了。
目前來看,破案時間越早越好,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假如讓這批珍貴的新型稻種流出,那他破了案,也不會覺得光榮。
因為損失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國家機構和企業的利益實實在在受損了。
所以他認為自己有必要聽一聽這個有本事的外行人的看法。
江林山道:“稻穀的具體地點,我說不出來,但我的鼻子比較靈,我可以帶你去。”
為了隱藏自己的外掛,江林山不得不搬出“奇人異事”這一套說詞。
不然無法解釋。
“那好,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過去!”
哪怕是給江林山一個麵子,安局也決定自己親自去陪著走一趟為好。
如果真找到了,那皆大歡喜,如果沒找到,那這個江總就沒必要對自己辦案指手劃腳了。
江林山對安局長的態度頗為滿意。
沒有狗血的低智商反派出來跳臉,而自己要費一大通周折才壓服市局領導,這種劇情終究沒有出現。
說實話,這種內耗實在沒有必要。
不久後,一輛轎車,兩輛商務車就出發了。
江林山坐在頭車,開車的正是他本人,副駕駛位置是安局。
後座是兩名幹警,荷槍實彈。
後麵是兩輛商務車,除了丁一夫和那名技術員,都是全副武裝的便衣刑警。
這陣仗,就像去緝毒一樣,不可謂不隆重。
這就是安局的老辣之處了。
40噸的糧食根本不好藏,遠遠不是一兩個人能幹成的事,既然是團夥作案,那就必須有足夠的警力。
江林山每開一段時間,都要假裝停下來“聞一聞”。
畢竟在他的吹噓中,就連警犬的鼻子都沒他本人好使。
作為老牌刑警出身的安局,則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在暫時沒有頭緒的情況下,信一信玄學,也不失為緩解壓力的手段。
他是這麽想的。
但事情的發生卻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案發地點本就是城郊,人員相當複雜,流動人口來來往往,附近的工程和建設頗多。
因為省城本身可供商業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一些為城市服務的配套設施往往放在城外。
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每天要運送多少砘生活物資?
而隻在晚上10點以後才允許進城的大卡車,往往會在城外等待,或者在城外的臨時貨倉卸貨,再由小貨車分裝運往城內。
在城市的周邊就分布著各類的集散地和倉庫。
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到達時並不一定是深夜,有些是在城外等到規定時間進城,有些則會根據貨主要求,在城外租下的倉庫卸貨。
鴻發貨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
前段時間,有人租下了其中一個倉庫,臨時租賃幾天的事情很常見,做批發的,做物流的,做工廠的,往往都有這樣那樣的臨時需求。
對方租賃了一個7天的倉庫使用權,但並不需要貨場的卸貨工人。
貨場老板並不認為有什麽毛病。
因為有些貨物,確實需要專業的卸貨工具和工人,尤其是一些專業且嬌貴的儀器和設備之類的。
最好都由他們自己安排的人來搞,不然磕著碰著,誰賠得起?
因為是常規倉庫,貨場老板也沒在意,對方說有一小批農產品要暫存,交了費用,就把倉庫鑰匙交了出去。
今天淩晨,就有幾輛小貨車駛來卸貨。
當時很多工人和司機都聞到一股獨特的香味。
這股香味當場就讓眾人餓了,不過在對方把倉庫關好後,就聞不到了。
眾人也隻是表達了詫異和好奇。
在華夏,隻要你運送的不是違禁品,基本沒人在意,這就是傳說中的邊界感。
此時,臨時倉庫內部,十來個人正在奮力給滋香稻裝袋。
收割時,他們沒有進行一袋一袋的分裝,沒那個時間,收割機都是直接倒在車廂裏的。
轉移到這個倉庫後,才由人工用密封袋分裝。
至於這批香噴噴的稻穀會被送到哪裏,他們並不關心,他們隻需要知道幹一天,三倍的工資到手,這就足夠了。
在他們的認知裏,加班加點,高強度工作,隻要錢給夠,炸藥他們都敢裝,何況區區稻穀?
他絕對不相信犯罪分子有隨身空間這種離譜的事情。
隻要罪犯作案,就會留下痕跡,就會有蛛絲馬跡。
除非他身處一部小說當中。
但是江林山不同,這人是能實打實的將十幾萬動物趕迴動物園的。
另外他以往的事跡多有不同尋常之處,這才願意“姑且一聽”。
換個人來,他聽都不帶聽的。
分分鍾就是一句“你在教我做事?”
公檢法部門是極其反感外行人教他們做事的。
比如網上辦案的網友,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南轅北轍。
四十噸以上的稻穀,體積很大,根本不好藏。
在鄉村公路,也不可能一車拉走。
大晚上偷割稻穀,一個小團隊的人員是必須的。
比如小型收割機的倉容量不過兩三噸,每割一兩畝地,就得到路邊的貨車上倒一下庫存,要不肚子就裝不了。
按照這個條件,大致能推測整體的收割時間有多長,隻要不在合理區間內,時間對不上,就會有額外的問題。
所以案件還原,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已知稻穀是能沉在水底的,它和水的比重大致是1.2,體積會比同重量的水小一些。
根據滋香稻的產量,40多畝的偷割量,剛好能裝下一個標準集裝箱。
鄉道不適合這種貨車行駛,就算適合,策劃人員也要考慮必要的冗餘。
所以裝運的車輛就不可能是一輛。
這些細節作為辦案人員,就必須要考慮到。
考慮得越多,案件的突破口就越多。
在各個關鍵環節上安排相應的辦案人員去查證。
現在他派出去的幾個分隊目前都沒有任何消息傳迴來,江林山一來,就說自己知道稻穀藏在哪裏。
這不是在打臉他們的專業性嗎?
但江林山是掛逼。
通過神農空間,他確實知道這批稻穀的下落。
即使是正規的辦案人員,同樣敵不過掛逼。
因為掛逼根本不講道理。
安局知道自己一定能偵破這個案子,但破案的時間可就不好說了。
目前來看,破案時間越早越好,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假如讓這批珍貴的新型稻種流出,那他破了案,也不會覺得光榮。
因為損失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國家機構和企業的利益實實在在受損了。
所以他認為自己有必要聽一聽這個有本事的外行人的看法。
江林山道:“稻穀的具體地點,我說不出來,但我的鼻子比較靈,我可以帶你去。”
為了隱藏自己的外掛,江林山不得不搬出“奇人異事”這一套說詞。
不然無法解釋。
“那好,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過去!”
哪怕是給江林山一個麵子,安局也決定自己親自去陪著走一趟為好。
如果真找到了,那皆大歡喜,如果沒找到,那這個江總就沒必要對自己辦案指手劃腳了。
江林山對安局長的態度頗為滿意。
沒有狗血的低智商反派出來跳臉,而自己要費一大通周折才壓服市局領導,這種劇情終究沒有出現。
說實話,這種內耗實在沒有必要。
不久後,一輛轎車,兩輛商務車就出發了。
江林山坐在頭車,開車的正是他本人,副駕駛位置是安局。
後座是兩名幹警,荷槍實彈。
後麵是兩輛商務車,除了丁一夫和那名技術員,都是全副武裝的便衣刑警。
這陣仗,就像去緝毒一樣,不可謂不隆重。
這就是安局的老辣之處了。
40噸的糧食根本不好藏,遠遠不是一兩個人能幹成的事,既然是團夥作案,那就必須有足夠的警力。
江林山每開一段時間,都要假裝停下來“聞一聞”。
畢竟在他的吹噓中,就連警犬的鼻子都沒他本人好使。
作為老牌刑警出身的安局,則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在暫時沒有頭緒的情況下,信一信玄學,也不失為緩解壓力的手段。
他是這麽想的。
但事情的發生卻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案發地點本就是城郊,人員相當複雜,流動人口來來往往,附近的工程和建設頗多。
因為省城本身可供商業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一些為城市服務的配套設施往往放在城外。
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每天要運送多少砘生活物資?
而隻在晚上10點以後才允許進城的大卡車,往往會在城外等待,或者在城外的臨時貨倉卸貨,再由小貨車分裝運往城內。
在城市的周邊就分布著各類的集散地和倉庫。
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到達時並不一定是深夜,有些是在城外等到規定時間進城,有些則會根據貨主要求,在城外租下的倉庫卸貨。
鴻發貨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
前段時間,有人租下了其中一個倉庫,臨時租賃幾天的事情很常見,做批發的,做物流的,做工廠的,往往都有這樣那樣的臨時需求。
對方租賃了一個7天的倉庫使用權,但並不需要貨場的卸貨工人。
貨場老板並不認為有什麽毛病。
因為有些貨物,確實需要專業的卸貨工具和工人,尤其是一些專業且嬌貴的儀器和設備之類的。
最好都由他們自己安排的人來搞,不然磕著碰著,誰賠得起?
因為是常規倉庫,貨場老板也沒在意,對方說有一小批農產品要暫存,交了費用,就把倉庫鑰匙交了出去。
今天淩晨,就有幾輛小貨車駛來卸貨。
當時很多工人和司機都聞到一股獨特的香味。
這股香味當場就讓眾人餓了,不過在對方把倉庫關好後,就聞不到了。
眾人也隻是表達了詫異和好奇。
在華夏,隻要你運送的不是違禁品,基本沒人在意,這就是傳說中的邊界感。
此時,臨時倉庫內部,十來個人正在奮力給滋香稻裝袋。
收割時,他們沒有進行一袋一袋的分裝,沒那個時間,收割機都是直接倒在車廂裏的。
轉移到這個倉庫後,才由人工用密封袋分裝。
至於這批香噴噴的稻穀會被送到哪裏,他們並不關心,他們隻需要知道幹一天,三倍的工資到手,這就足夠了。
在他們的認知裏,加班加點,高強度工作,隻要錢給夠,炸藥他們都敢裝,何況區區稻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