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那可是,還想拉攏他,還想要考較考較他究竟是不是大才呢?
總不能端著架子抖官威吧?
也隻能先這樣不鹹不淡的閑扯開篇了。
高俅是誰?猴精猴精的,猴精中的猴精,粘上毛比猴精還精!
派人前去找人家,過了這麽長時間人家才來,很明顯嘛!人家是不情不願啊!
越有本事的人,底氣越足,想要招攬,可不就得順毛捋嘛!
既然知道這是為了避免尷尬才閑扯出來的沒什麽營養的話,丁昊也就隨口胡謅了。
聽我的師傅說,我應該是崇安府武夷縣人。
家中已經沒什麽人了,早些年隨師父雲遊四海,現如今師傅已經故去了,這便四海為家了。
丁昊報出的是柳三變的祖籍。
半真半假,無中生有的又給自己加了一個師傅。
高俅高太尉不疑有它:“哦,原來如此啊!敢問先師高姓大名啊?”
丁昊繼續隨口胡謅:“我師父乃是一個方外之人,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誰,隻知道他道號甚虛!”
娘西皮!丁昊這貨!看來是學壞了!油得很嘛!
謊話張口就來,報出的竟然是前世喜歡她的那個公主的道號,忒紮心!
“甚虛法師?”
“呃,是甚虛真人!”
“哦,您的師傅原來是為道長啊!”高俅似乎也覺得,這些話實在太過於沒有營養了,話風一轉,開始了摸底。
“不知您的師傅都傳授了你一些什麽學問?道家秘術嗎?”
這一問,正中丁昊下懷。
正準備將麵前這個高俅高太尉朝死裏忽悠呢!對方竟然就上趕著撞到槍口上來了,那還客氣啥?
丁昊大言不慚的道:“恩師確實是一位世外高人!學究天人,通古徹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興兵定邦國!……”
一通溢美之詞之後,丁昊再次話風一轉:“奈何小子愚鈍,所學實不及恩師之萬一,慚愧慚愧,實在是愧對恩師多年以來的教誨啊!”
這一通自吹自擂,頓時令高俅眼前一亮。
方外高人之高徒嗎?究竟是不是大才?且先讓本太尉來稱量稱量。
高太尉念及於此,便也就不再拐彎抹角了。
當即拿起麵前書案上的一份戰報,徑直就遞給了丁昊:“看看這個,幫本太尉參詳參詳參詳。”
盡管高俅的舉動有些怪異,多少也有那麽點不合常理,可是丁昊懶得去琢磨他究竟有何用意。
他隻想語不驚人死不休,最想得到的效果便是,三言兩語利用自己胸中學識,將高太尉這個土包子震懾當場。
接過這封戰報之後,丁昊抬眼望去,但見戰報之上羅列著的是,西軍統帥童貫率軍同土蕃以及西夏軍作戰之時,立下的一樁樁戰功。
童貫丁昊當然不陌生,此人的名聲與高俅高太尉相比,那也是不遑多讓,也是臭大街般的人物,曆史上有名的六大奸相之一嘛!
不過,不得不佩服這貨!
一個宦官,竟然能夠總覽大宋兵權近二十載,不得不說,確實是一個奇跡啊!
童貫權傾朝野之時,地位直逼宰相蔡京,被人稱之為次相。
據說童貫身體魁梧,而且生有胡須,這一點,的確不像是太監,不過以他的地位,也沒人敢深究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也許,他確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假太監吧!
童貫與蔡京是政治盟友,早年間,蔡京遭人彈劾被貶杭州之時,童貫機緣巧合之下,扶持起來了蔡京。
蔡京在書畫以及文學上的造詣那也是非常深厚的,與宋徽宗趙佶算是一類人。
蔡京很快就得到了宋徽宗趙佶的賞識,最終登上了相位,於是便於童貫裏應外合遙相唿應。
兩個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相互扶持。
蔡京把持大宋朝政數十年,童貫最終也得以掌控大宋軍權近二十載。
不得不說,這個死太監童貫是非常有手腕的!
作為一名太監出身的邊帥,他深知宋徽宗趙佶的心理,在與吐蕃和西夏作戰的過程當中,這個家夥往往隻報喜不報憂。
兵兇戰險,勝敗乃兵家常事,敗仗打多了,總會贏上一兩把。
每逢打了勝仗,童貫便會加倍的誇大戰果,而每當他打了敗仗之時,便會隱瞞不報。
因此,童貫的功勞越來越大,官位也是越做越高。
高俅作為掌管南衙禁軍的太尉,當然,對樞密使那個位置,那也是覬覦已久了的。
可是有童貫這麽一個強勁的對手存在,高俅想染指那個職位,還真不是那麽容易。
盡管高俅的球技非常的高,可是在宋徽宗趙佶的心目中,他的定位始終隻是一位弄臣。
弄臣與幹臣相比,孰優孰劣,毋庸置疑啊!
宋徽宗趙佶應該能算得上是業精於勤而荒於戲的典範。
若單單隻從文學造詣上來說的話,他的文學造詣確實是登峰造極。
這樣的一位亡國之君,若是將其定位為腦子不夠用的憨貨,顯然也是不客觀的!
他頂多也隻能算作沒將心思放在正道上。
因此,宋徽宗趙佶並不傻,並非是一竅不通的昏君。
樞密使之位執掌大宋朝軍政,這個職位,給一個幹臣,當然比給一個弄臣要恰當。
高俅當然能夠想明白這個道理。
故而,他才著急。
童貫獲得的軍功越多,高俅就越著急。
可是著急,也隻能是幹著急。
望洋興歎!這就是此時此刻高俅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宋夏邊境上,每傳迴一封童貫的捷報,總是會令高俅耿耿於懷。
今日,高俅正是收到了童貫傳迴的捷報,記錄在他遞到丁昊手中的這封折子之上後,他就陷入了想要遏製對方的勢頭卻苦無良策,唯有望洋興歎的遺憾裏。
童貫這個非常出名的大奸臣,丁昊當然清楚他的人生軌跡。
他當然清楚,童貫最終是如願以償的爬上了樞密使之高位的。
也清楚的知道,童貫的人生頂點並非僅至於此。
最終得封太尉,得授王爵,才是童貫輝煌的頂點。
可是現如今,他丁昊來了,童貫這樣的人,那當然是早一日現出原形,早一日為大宋除害。
果然,高俅所記錄的這張功績簿上,童貫的功勞已經很多了。
低頭看去………
總不能端著架子抖官威吧?
也隻能先這樣不鹹不淡的閑扯開篇了。
高俅是誰?猴精猴精的,猴精中的猴精,粘上毛比猴精還精!
派人前去找人家,過了這麽長時間人家才來,很明顯嘛!人家是不情不願啊!
越有本事的人,底氣越足,想要招攬,可不就得順毛捋嘛!
既然知道這是為了避免尷尬才閑扯出來的沒什麽營養的話,丁昊也就隨口胡謅了。
聽我的師傅說,我應該是崇安府武夷縣人。
家中已經沒什麽人了,早些年隨師父雲遊四海,現如今師傅已經故去了,這便四海為家了。
丁昊報出的是柳三變的祖籍。
半真半假,無中生有的又給自己加了一個師傅。
高俅高太尉不疑有它:“哦,原來如此啊!敢問先師高姓大名啊?”
丁昊繼續隨口胡謅:“我師父乃是一個方外之人,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誰,隻知道他道號甚虛!”
娘西皮!丁昊這貨!看來是學壞了!油得很嘛!
謊話張口就來,報出的竟然是前世喜歡她的那個公主的道號,忒紮心!
“甚虛法師?”
“呃,是甚虛真人!”
“哦,您的師傅原來是為道長啊!”高俅似乎也覺得,這些話實在太過於沒有營養了,話風一轉,開始了摸底。
“不知您的師傅都傳授了你一些什麽學問?道家秘術嗎?”
這一問,正中丁昊下懷。
正準備將麵前這個高俅高太尉朝死裏忽悠呢!對方竟然就上趕著撞到槍口上來了,那還客氣啥?
丁昊大言不慚的道:“恩師確實是一位世外高人!學究天人,通古徹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興兵定邦國!……”
一通溢美之詞之後,丁昊再次話風一轉:“奈何小子愚鈍,所學實不及恩師之萬一,慚愧慚愧,實在是愧對恩師多年以來的教誨啊!”
這一通自吹自擂,頓時令高俅眼前一亮。
方外高人之高徒嗎?究竟是不是大才?且先讓本太尉來稱量稱量。
高太尉念及於此,便也就不再拐彎抹角了。
當即拿起麵前書案上的一份戰報,徑直就遞給了丁昊:“看看這個,幫本太尉參詳參詳參詳。”
盡管高俅的舉動有些怪異,多少也有那麽點不合常理,可是丁昊懶得去琢磨他究竟有何用意。
他隻想語不驚人死不休,最想得到的效果便是,三言兩語利用自己胸中學識,將高太尉這個土包子震懾當場。
接過這封戰報之後,丁昊抬眼望去,但見戰報之上羅列著的是,西軍統帥童貫率軍同土蕃以及西夏軍作戰之時,立下的一樁樁戰功。
童貫丁昊當然不陌生,此人的名聲與高俅高太尉相比,那也是不遑多讓,也是臭大街般的人物,曆史上有名的六大奸相之一嘛!
不過,不得不佩服這貨!
一個宦官,竟然能夠總覽大宋兵權近二十載,不得不說,確實是一個奇跡啊!
童貫權傾朝野之時,地位直逼宰相蔡京,被人稱之為次相。
據說童貫身體魁梧,而且生有胡須,這一點,的確不像是太監,不過以他的地位,也沒人敢深究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也許,他確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假太監吧!
童貫與蔡京是政治盟友,早年間,蔡京遭人彈劾被貶杭州之時,童貫機緣巧合之下,扶持起來了蔡京。
蔡京在書畫以及文學上的造詣那也是非常深厚的,與宋徽宗趙佶算是一類人。
蔡京很快就得到了宋徽宗趙佶的賞識,最終登上了相位,於是便於童貫裏應外合遙相唿應。
兩個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相互扶持。
蔡京把持大宋朝政數十年,童貫最終也得以掌控大宋軍權近二十載。
不得不說,這個死太監童貫是非常有手腕的!
作為一名太監出身的邊帥,他深知宋徽宗趙佶的心理,在與吐蕃和西夏作戰的過程當中,這個家夥往往隻報喜不報憂。
兵兇戰險,勝敗乃兵家常事,敗仗打多了,總會贏上一兩把。
每逢打了勝仗,童貫便會加倍的誇大戰果,而每當他打了敗仗之時,便會隱瞞不報。
因此,童貫的功勞越來越大,官位也是越做越高。
高俅作為掌管南衙禁軍的太尉,當然,對樞密使那個位置,那也是覬覦已久了的。
可是有童貫這麽一個強勁的對手存在,高俅想染指那個職位,還真不是那麽容易。
盡管高俅的球技非常的高,可是在宋徽宗趙佶的心目中,他的定位始終隻是一位弄臣。
弄臣與幹臣相比,孰優孰劣,毋庸置疑啊!
宋徽宗趙佶應該能算得上是業精於勤而荒於戲的典範。
若單單隻從文學造詣上來說的話,他的文學造詣確實是登峰造極。
這樣的一位亡國之君,若是將其定位為腦子不夠用的憨貨,顯然也是不客觀的!
他頂多也隻能算作沒將心思放在正道上。
因此,宋徽宗趙佶並不傻,並非是一竅不通的昏君。
樞密使之位執掌大宋朝軍政,這個職位,給一個幹臣,當然比給一個弄臣要恰當。
高俅當然能夠想明白這個道理。
故而,他才著急。
童貫獲得的軍功越多,高俅就越著急。
可是著急,也隻能是幹著急。
望洋興歎!這就是此時此刻高俅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宋夏邊境上,每傳迴一封童貫的捷報,總是會令高俅耿耿於懷。
今日,高俅正是收到了童貫傳迴的捷報,記錄在他遞到丁昊手中的這封折子之上後,他就陷入了想要遏製對方的勢頭卻苦無良策,唯有望洋興歎的遺憾裏。
童貫這個非常出名的大奸臣,丁昊當然清楚他的人生軌跡。
他當然清楚,童貫最終是如願以償的爬上了樞密使之高位的。
也清楚的知道,童貫的人生頂點並非僅至於此。
最終得封太尉,得授王爵,才是童貫輝煌的頂點。
可是現如今,他丁昊來了,童貫這樣的人,那當然是早一日現出原形,早一日為大宋除害。
果然,高俅所記錄的這張功績簿上,童貫的功勞已經很多了。
低頭看去………